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重生1977大时代-> 第1248章 药材基地合作谈妥,老陶就位施邋遢秘法(月票加更)

第1248章 药材基地合作谈妥,老陶就位施邋遢秘法(月票加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从方言家里到这里大概要开半个小时左右,所以索菲亚起的比平日里还早,五点出头的样子就已经起床,洗漱完毕就开车过来接方言了。

    等到方言走出家属大院的时候,索菲亚从车上下来,同时副驾驶的车门也打开了。

    方言一看,发现居然是安东这小子。

    这两兄妹居然都来了。

    方言对着他们招呼:

    “早啊!”

    索菲亚对着方言说道:

    “早师父,本来我说我自己来的,但是安东一定要过来。”

    安东表示道:

    “我要证明我自己可以这么早起来。”

    方言哭笑不得,说道:

    “好的,你现在证明自己了。”

    方言看了下手表上的时间,打开后排车门坐了上去,同时招呼他们:

    “行了上车吧,赶紧回去。”

    两人点头,然后纷纷上车。

    回去的路上换成了安东开车,上路过后索菲亚就转过头来对着方言问道:

    “师父,昨天晚上还顺利吗?”

    方言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说道:

    “不太顺利,后半夜的时候发生了点小意外,不过事情都过去了。”

    开车的安东说道:

    “果然被朱老先生猜中了。”

    方言一听还有朱良春的事儿,他好奇的说道:

    “哦?”

    “他说什么了?”

    安东打方向盘经过一个路口,同时说道:

    “他昨天晚上吃完饭过后,突然说,你们如果没有对应的药,可能半夜患者要出现一些反应。”

    索菲亚说道:

    “当时我们本来想打电话过来提醒的,但是他说也不一定会出现问题,而且就算是出现了你也应该可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就没有打电话过来提醒您。”

    方言点了点头,看来姜还是老的辣啊,这都猜到了。

    “师父昨天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安东好奇的询问道。

    方言也没隐瞒,直接把昨天晚上的事儿讲了一遍。

    过程给安东和索菲亚听得一愣一愣的。

    不过他们也认识到了针灸在这块儿的作用。

    安东当即就表示接下来的学习方向要加强针灸了,他之前最先学会背诵的就是全身的穴位图,那会儿他都还没拜方言为师呢。

    可见一开始的时候中医吸引他的也是针灸。

    听到方言昨天晚上那么神奇的手段,直接让王慧媛转危为安,他也是羡慕的不行,巴不得自己也早点掌握上这个技术。

    安东开车的速度比索菲亚要慢一些,用了快四十分钟才到家里。

    这也和他一路上与方言闲聊有关系。

    到家的时候都已经是六点半多一些了。

    以前这会儿方言都已经吃了早饭准备去查房了。

    今天到家后,他赶紧和家里的人一起吃早饭。

    家里人也很好奇方言昨天晚上到底怎么样,不过和大家汇报的工作就落在了安东和索菲亚的身上,回来的时候方言已经给他们讲过了,所以全家人好奇询问方言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滔滔不绝的把方言昨晚的经过讲了出来。

    这下倒是让方言省事了,只需要回答一些,其他人提出来问题就行了。

    朱良春听到方言他们昨天晚上遇到的问题,就说道:

    “我之前就猜测,寅时的时候会有点事情发生,没想到还真的猜中了。”

    方言笑了笑,这事儿其实他也有预感,要不然他也会不等到那个时候才睡觉。

    朱良春放下手里的青瓷碗,说道:“硇砂攻毒如猛虎,寅时肺经当令,本是气血走表的时辰,可王慧媛久病体虚,肾经本就亏虚,瘀毒找不到出路,自然会往少阴经钻,这就像洪水冲不破堤坝,就会往低处的洼地漫。”

    他拿起桌上的竹筷,在空碗里画了个圈:“你用涌泉引毒、三阴交化湿、关元固肾,是把‘漫出来的洪水’重新导回河道,还加固了堤坝,路子是对的。不过下次再用硇砂,不妨提前两小时给她煮点核桃莲子粥,核桃入肾,莲子固涩,能提前把肾经的‘洼地’填一填,瘀毒就不容易下陷了。”

    方言点头应下,其实他更加想看看老陶会有什么法子。

    刚要开口,就见朱霖笑着说:“您昨天就应该提前跟方言说啊!”

    朱良春哈哈一笑:

    “我要是都说明白了,他怎么能自己琢磨出‘三针联动’的法子?治医跟打仗一样,得让年轻人自己在战场上摸爬滚打,才能把书本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

    安东扒拉着碗里的粥,忽然抬头问:

    “朱老先生,那舌下排毒和足底泄毒,哪个更适合这种瘀毒下陷的情况啊?”

    “得看瘀毒在哪。”朱良春放下筷子,耐心解释,“舌下通脑络,适合瘀毒在上的情况;足底涌泉是肾经井穴,适合瘀毒在下。昨天你师父先看舌象,再摸脉象,确定瘀毒陷肾,才选了涌泉,这就是辨证施治,不能一概而论。”

    一旁的赵正义小朋友听得认真,问道:“那要是瘀毒又在上又在下呢?”

    朱老爷子倒是挺喜欢方言这个小徒弟的,聪明过人,而且非常好学,满脑子的都是这些问题,他也不嫌烦,笑着说道:

    “那就得上下齐攻。比如先刺百会开脑窍,再刺涌泉引毒下,中间用三阴交搭桥,让气血上下贯通,瘀毒就无处可藏了。”

    正义小朋友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早饭刚吃完,方言家里的电话就响了。

    居然是陶广正那边打过来的。

    “我爸已经到了,现在想开始施治,黄秘书让我问方主任您的意见。”

    方言没想到老陶居然这么快就到了。

    他愣了一下,当即就说道:

    “行,让你家老爷子先开方子,做好熬药这些准备工作,我这边上午忙完了就马上过去,咱们一块儿看着施治。”

    陶广正在电话那头答应下来,然后对着方言问道:

    “那行,就听您的。”

    他刚要挂电话,方言又对着他说道:

    “让黄秘书把海灯大师叫上,然后一块儿看着救治。”

    “好!”陶广正答应下来。

    挂了电话,方言找到朱良春,他今天不坐诊,休息一天,明天就回南通。

    方言对着他说道:

    “良春叔公,陶广正的父亲已经到了,这会儿准备施治,您看要不要过去瞧瞧?我手里还有事儿,今天上午还有几个合作要谈。”

    “等我那边谈完了,马上过去看着他施药。”

    朱老听到后,说道:

    “行啊,我这会儿就过去。”

    方言听到他答应下来直接就叫索菲亚把人送过去。

    索菲亚答应下来,就去准备她那辆车了。

    方言则是带着安东,先去了医院查房,今天医院里本来换了院长还要开个会议,但是方言的中医科室没有任何的调整,所以方言只是过去给崔静怡打了个招呼后,就不用参加了。

    办完这事儿,他马上就去了研究院那边。

    有几个省地方的研究所人员,早就到了赵锡武的办公室了,方言到的时候他们正在赵锡武的安排下吃早饭。

    大家也没客气,就在办公室里端着饭盒吃了起来。

    一边吃,还一边聊着自己的家乡地方上的道地药材,对着赵锡武一顿推销,见到方言过来了,赵锡武才松了一口气,赶忙叫上方言,让大家开始聊起合作药材基地的事儿。

    因为早就有东北三省的合作打样,定下来的框架就不需要做太大的改动,方言和他们这些人谈起来还是很顺利的,加上这边研究院开会后的一些决定,在补充进了合作文件里之后,基本上就敲定了下来。

    除了隔壁的因为运输的问题需要再做一些调整,方言他们的谈判基本上还是很顺利的。

    一口气谈到了上午十点的样子。

    方言发现还有些地方上的研究所没到,也不知道是迟到了还是有什么变化,这会儿他也无心过问具体情况了。

    反正赵锡武还有其他几个领导在这里,谈下来也没问题,方言给赵锡武说明了自己在卫生部那边还有个项目,把曾路泉留在这里让他盯着就行了。

    反正大方向和具体的一些的策略是不会改变的。

    其余的就看他们怎么谈了。

    赵锡武当然是知道方言在那边是什么事儿,当即就答应下来,让他赶紧过去就行了。

    方言和在场人告罪一声,然后就和安东开车朝着卫生部那边去了。

    这次路上的方言没有和安东闲聊,终于速度快了起来,半个小时的时间,方言他们就到了卫生部家属大院这边。

    这次的门卫看到方言后,也没让他等人带着进去了,直接说道:

    “方主任,刚才黄秘书交代了,您到了过后直接进去就行了。”

    方言点了点头,让安东开车进入了里面。

    在停车场里面方言他们还看到了索菲亚的斯蒂庞克。

    停好车过后,师徒两个人蹭蹭的就上了楼。

    在门口敲了敲门,开门的是朱老的徒弟陈幼清。

    “陈师兄,里面怎么样?”方言迫不及待的问道,他已经脑补出大家全体都在这里等着他出现,才用药的场景了。

    陈幼清说道:

    “还在准备呢,药还没好。”

    “嗯?”方言一怔,看了下手表上的时间,问道:

    “不是不到七点就开始弄了嘛?这会儿都快十一点了还没好?”

    陈幼清哭笑不得:

    “有些药需要重新炮制,才可以用。”

    方言恍然然后朝着房间里走去。

    厨房方向这会儿正在忙活,陶广正和一个干瘦的五十多的中年人正在里面忙活,见到方言进来,陶广正连忙对着一旁中年人说道:

    “爸,我领导来了!”

    闻言,老陶同志转过身看向方言。

    然后对着方言用略带口音的河北话说道:

    “领导!久仰大名!你好你好,感谢你把我家广正调回来!”

    “真是太感谢你了!”

    方言赶紧上前握住老陶的手,掌心粗糙得像砂纸,指节上还沾着点药粉。

    “陶老先生客气了,广正同志的医术过硬,是咱们中医界的好苗子。”

    一边说,方言目光一边扫过厨房台面上的药材,只见陶砂锅旁摆着七八个白瓷盘,里面码着炮制到一半的药材,其中一盘泛着金属光泽的颗粒格外显眼。

    “这是重新炮制的硇砂?”

    老陶点头,拉着方言往灶台边凑:

    “领导好眼力!这硇砂得用童便加盐水淬三遍,每遍都得文火慢炒,炒到表面起白霜才行。广正带来的虽然炮制过,但年份不够,对付脑胶质瘤这种顽疾,还得按老法子再淬一遍,才能减其燥性、增其攻毒之力。”

    童便?

    童子尿!

    好家伙和自己用人中白有的比了。

    老陶继续说道:

    “而且研磨的时候,还得加羊奶,进一步吸附燥烈之性。研磨的时长也有讲究,耗时必须要够,必须手动磨,虽然费事儿,但能保留药效。”

    他拿起一粒硇砂递过去,方言接在手里,只觉沉甸甸的,凑近鼻尖闻了闻,没有普通硇砂的刺鼻腥气,反倒带着点淡淡的咸涩。

    “童便淬过能引药入肾,盐水能固住肾气,老先生这炮制手法,果然是家传的功夫。”方言倒是没显出厌恶,这些手段看着邋遢,但是只要能救命就行。

    陶广正站在一旁,手里拿着个小秤正在称药材,闻言道:

    “我爹从昨天接到电报,就开始准备这些炮制的家什,连夜从玉田带过来的,淬硇砂的童便,就是让县医院那边协调的。”

    这时候厨房门口忽然传来脚步声,只见朱良春和海灯大师走了进来,老和尚手里还提着个布包:

    “老陶施主,你这硇砂淬得怎么样了?这是你要的松针灰。”

    “松针灰?”方言一怔。

    他只听过用松针入药的,松针灰是怎么个事儿?

    大概是看出了方言的疑惑,海灯大师说道:

    “松针本身性温、味甘苦,归肝、心、脾经,有祛风燥湿、杀虫止痒之效;而松针经燃烧成灰后,性味转为“温燥”,更添“收敛、解毒、通络”之功,且因灰质轻清,能“引药上行”,尤其适合作用于头面、脑络等上部病症,一些中医派系就会用这入药。”

    方言恍然大悟。

    老陶则是说道:

    “这个掺在药里能护着脑络,免得药劲太猛伤着神。”

    说话间,老陶接过布包,打开来里面是细细的灰绿色粉末,凑近闻有股松脂的清香。

    “我爷的医案里写过,松针灰能‘清脑络之浊,固髓海之精’,配硇砂正好。”他转身从橱柜里拿出个小瓷瓶,“我也带了点好东西,这是用陈醋泡了三年的磁石粉,能引药入脑,让硇砂的劲儿都往瘤体上凑。”

    方言看了看陶广正,这和他的药方差距还挺大的。

    他这时候已经看到灶台上还有其他正在熬的砂锅,应该也是这次新加入的东西。

    方言询问后才知道,里面是贝母,要用梨汁隔水蒸润2小时,以梨汁增润肺化痰之效,抵消硇砂燥性。

    此外早上来的时候还用了虫草,这玩意儿用黄酒喷淋后焙干,取酒行药势,促药力渗透。

    磁石粉则是陈醋浸泡三年后研末,取醋淬引药上行,专注攻脑部瘤灶。

    陶广正原来方子里加入的姜汁也被酒制全蝎,醋淬地龙各1.5克取代,就是避免与童便淬的咸寒药性相冲,老陶解释:“蝎毒破瘀,地龙通络,一攻一引,专给硇砂开道!”

    此外厨房里还有一只活的公鸡,这玩意儿是待会儿熬出药来用以试药的。

    要求取微量药汤喂鸡,观察2小时无抽搐或跛行,才方可用于患者。

    陶广正对着方言惭愧道:

    “我爹这法子,我原先只在祖传笔记里见过……今天才知是为防药毒损人肝肾!”

    最后所有接触药汁的用具必须为陶器或木器,老陶非常严谨的表示:

    “硇砂遇金则生悍毒,铁勺一碰就前功尽弃!”

    方言也是服了,老陶这确实比小陶讲究。

    他在一边默默的记忆下来,这可都是老陶家的秘方。

    过了一会儿,传来了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发现居然是老胡带着中午的饭菜来了。

    “诶,怎么样了?”他身后是保镖老崔和助理小林,一进门他就对着众人问道。

    方言看了下手表,已经快十二点了。

    “快了,所有的药材都需要重新现做炮制,稍微慢了点,待会儿给鸡试药过后就可以给王阿姨吃了。”方言对着老胡说道。

    老胡说道:

    “那赶紧吃饭吧!”

    说着就让人把饭菜摆开,众人也都没客气,过来就开始吃,老陶这边还在厨房盯着就是不过来,他让陶广正先过来吃。

    方言本来要换下他的,结果老陶说:

    “最后一步了,还是我盯着最好。”

    方言倒是没矫情,不过也没去吃饭,就和老陶一起盯着就看他最后步骤要做什么。

    这药已经熬起来了,他这些药有的是先下,有的是后下,一步步的都没有写,全都在他手里把控。

    方言盯着他熬煮,半个小时后,药熬了出来。

    方言看到老陶拿起一个陶碗,用木勺舀了小半碗药汤,放在窗台上晾凉,“等凉到温乎,就先喂鸡。”

    众人都吃完饭,这会儿围了过来,盯着那碗药汤。

    过了大概一会儿,老陶试了试药汤的温度,点了点头:

    “可以了。”

    接着他亲自上前,小心翼翼地捏着鸡嘴,灌了进去。

    坤坤啄了啄嘴,没什么反应,依旧在笼里踱着步。

    众人屏住呼吸,盯着公鸡看,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公鸡忽然抖了抖翅膀,叫了一声,声音清亮。

    老陶看到后说道:

    “行了,你们盯着,方主任咱们去吃饭吧!”

    方言点头然后和老陶走到桌边,开始吃起给他们留的午饭来。

    等到吃完后,鸡还是没事儿。

    足足等够了两个小时,老陶松了口气,拍了下灶台:“行了!鸡没事,这药能给王同志用了。”他拿起一个干净的陶碗,舀了半碗药汤,递给张莉,“先让你妈喝半碗,喝完躺会儿,别乱动。”

    张莉接过药碗,快步走进卧室。

    方言和老陶、朱良春等人也跟了进去,只见王慧媛靠在床头,脸色比早上又好了些,见张莉端着药进来,她也知道这是用公鸡实验过的,端过碗他没有丝毫犹豫,仰头就喝了下去。

    PS:5400字更完,不欠账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