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重生1977大时代-> 第1416章 肝病圆盘问世,诺奖的意义让人道心崩碎(月票加更) 第1416章 肝病圆盘问世,诺奖的意义让人道心崩碎(月票加更)
- 方言回到家里后,立马又把自己给关了起来。
整个一下午都在书房里面,按照赵锡武院长的说法,方言把全国基层的推广方法,还有肝病辨证圆盘简易版设计了出来。
等到晚饭的时候,方言就拿给从来没有治病经验的老爹和老丈人,让他们来试试圆盘。
然后发现他们除了不会结合脉象,其他的都可以对上号。
老爹拿起圆盘,看着盘面标注的“舌苔黄腻→口苦→湿热型→1号药粉”,皱着眉琢磨:“看着这个意思,这黄舌苔、嘴里发苦,就对应这个1号药粉?要是舌苔白、嘴里没味儿,就是2号?”
方言点头:“对,除了摸脉象需要点经验,其他的看症状就能对得上。”
老丈人翻了翻配套的说明书,不一会儿也会了。
师父陆东华感慨道:
“这玩意儿好,基层医生不用记那么多理论,照着圆盘转一圈就知道用啥药,比看病历简单多了。”
然后家里的其他人也纷纷实验了一下,发现都可以用。
得到他们的认可,方言更有底气了。
等到吃完了晚饭后,方言就拿着自己的新方案还有圆盘找到了廖主任。
刚吃过晚饭的廖主任这会儿正在家里见客,看到方言来了,招呼他坐下,顺便还给他介绍了一下来人,原来是廖主任的朋友,之前在香江和他一起的搭档,下午从广州直飞的京城,接下来要在商业部门工作,今晚上过来是找老朋友叙旧的。
方言这位廖主任的得力干将,他也是听过的。
他刚才还听廖主任说过,把家搬到这里来,为的就是和方言隔得近一些,能够每天接受他的身体检查。
看到方言这么晚还过来找廖主任汇报工作,就可以想到他们平日的相处模式,应该是相当亲密和随意的,要不然一般的工作都会选择在领导的工作时间,下班时间能够来打扰领导的,那都是心腹才行。
更何况他是看到方言直接进来的,根本就没通报。
他来的时候外边的人还通报过,确认身份后才让他进来的。
这就说明方言经常性的过来和廖主任身边的人也是相当熟悉了。
于是这位领导同志也在一旁听着方言的工作汇报。
这越是听越是惊讶,眼前这个年轻人居然要推广全国的一次卫生活动。
解决全国性肝炎传染病。
并且,他还要打算动用一部分自己的基金,先不说他都自己名下的基金了,光是这个全国性的卫生活动就已经是有些夸张了。
而方言的方案也是相当的详细。
试点范围,资金支持,数据监测,方言都有详细的实操手段。
然后就是那个圆盘。
这东西也真是够厉害的,他还是第一次看到,能够用一个圆盘让他一个外行人把病人的病症辨证清楚的。
不过最后还是听说这东西不是方言首创的,是一个上海的中医发明的。
当然了,方言这个肝病辩证盘,是他自己制作的。
廖主任看了方言这些东西后,说道:
“你这方案做得扎实,没搞虚的,从选试点到控质量,连基层医生培训的天数都定好了,比有些老同志们写的报告还周全。”
坐在一旁的领导同志也凑过来,拿起辨证圆盘翻了翻,感慨道:
“这小东西是真管用,我刚才照着说明书看,居然也能分清‘湿热型’和‘寒湿型’,基层医生用着肯定顺手。不过小方啊,你这全国性的肝炎防治活动,可不是小事,光靠你自己的基金和研究院的力量,怕是撑不住。”
廖主任接过话茬,手指在方案的“资金支持”部分敲了敲:
“他说得对。你算的初期20万预算,看着是够试点用,但真要铺到全国,后续药粉量产、医生培训、数据监测,哪一样不要钱?就说药粉,首批10万袋够30家医院用多久?等试点效果出来,其他省份肯定要跟着推广,到时候100万袋、1000万袋都可能不够,这钱可不是小数目。”
他顿了顿,又看向方言:“还有审批的事。你这方案涉及‘全国性卫生活动’,还需要报卫生部,让他们组织专家论证,看看方案合不合规、能不能在全国推广。毕竟是传染病防治,万一出点岔子,影响的是老百姓的健康,马虎不得。”
方言点点头:
“我明白,赵院长已经帮我联系了研究院的老教授联合署名,我过来给您看看,也是想争取快点审批。资金方面,我想着先申请‘中医临床转化基金’,不够的话,我名下的基金也能补一部分。”
“你的基金能补是好事,但不能全靠你自己。”廖主任皱了皱眉,语气严肃了些,“国家有专门的卫生防治经费,你这方案要是能通过卫生部论证,完全可以申请专项拨款,既合规,又能减轻你个人的负担。你还年轻,往后要做的事还多,别把所有担子都往自己身上扛。”
他转头对着旁边的领导同志笑了笑:
“你看这小子,不仅敢想全国性的事,还愿意自己掏钱做,现在年轻干部里,有这魄力和担当的可不多见。”
那位领导也跟着点头:
“确实难得,我刚才听他说要解决全国性肝炎传染病,还以为是年轻人冲动,没想到方案这么细,连资金怎么分、数据怎么报都想好了,比不少处级干部都靠谱。”
廖主任重新看向方言,拿起方案递回给他:
“你这东西我看过了,没问题,我明天就跟卫生部老李那边打个招呼,让他们多重视些。”
“但审批流程不能省,该论证的论证,该走的程序走到位,这样后续推广的时候,地方上才会配合,不会出幺蛾子,你准备好随时被他们叫去开会汇报。”
方言点点头说道:
“这个我知道。”
接着廖主任他又指了指方案里的“资金预算”:
“还有钱的事,你这个不行,不要提基金的事儿,等方案报上去,老李他们能搞专项拨款,能申请多少是多少,不够的部分,中侨办也能召集一下咱们侨商嘛,总不能让你为了国家的卫生事,自己掏那么多钱。”
方言心里一暖,连忙站起身:
“谢谢廖主任,我明天就把方案和联合署名文件一起报给卫生部,争取早点走完审批。”
廖主任摆摆手:“坐下说,急什么?你媳妇刚生了孩子,你这阵子又是跑研究院又是写方案,也别太累了,你也抽空多陪陪家人。”
方言点点头答应下来,同时也让廖主任注意作息。
两人又开始互相叮嘱起来。
给一旁的领导整笑了。
等到方言离开后。
他笑着说:“老廖,你对这小子是真上心,比对自己家孩子还操心。”
廖主任哈哈一笑:“这小子值得上心,他做的事,是为老百姓解决难题。”
“而且没有他,我们中侨办的任务也不可能完成的这么好,他这个东西如果能够办好,老李也算是长脸了……”
“不过这小子也确实挺拼的,我本来给他安排个生活助理,就是不让他那么忙,结果现在倒好,一空下来就搞这么一出。”
“对了,说起你不相信,他是咱们国家今年第二个被诺贝尔奖提名的人……”
廖主任他们这边聊的起劲,方言已经回到了家里。
又按照廖主任的改了下,他的两个基金虽然也有不少钱,但是如果全国性的使用,确实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廖主任既然说了,他就干脆改了,刷好感还是不要这么刷了。
不过后续推广后,可以用来奖励一些使用的比较好的地方医院和个人。
这样可能比直接在推广时候全撒出去好的多。
……
时间到了第二天。
昨天晚上虽然有彭春夏,但是方言还是守着老婆身边,一天晚上起来了好几次给孩子喂奶。
睡眠还是断断续续的,迷迷糊糊的就到了早上。
朱霖今天的奶量稍微上来了点,但是想要存货还是有些难度,方言就算是弄下奶的药膳,也不会太快的起效,所以注定他们最近几天晚上,他们睡眠状态都是如此。
倒是彭春夏表现的相当敬业,一大早就生龙活虎的,还跟着方言他们晨练。
早饭过后,方言还没去廖主任那边,赵锡武院长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询问他计划书写好了没,他已经联系好了人,准备给方言签字署名了。
很显然赵锡武院长也很看重方言这次的行动,他也想给中医争取一个国际上的奖项,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提高中医在国际上的认可度,更重要是让他在国内这地方有更好的“科学性”
没办法国外的月亮在一些人眼里就是要圆一些,得到了国外权威科技奖项认可的东西,就像是与铸造了一个金身,想想看吧,余云岫批判的那些东西,认为是糟粕,是比不上西医的东西,突然得到了他跪拜的权威的认可。
这是多么炸裂的一件事?
简直就是让他们道心崩碎的事。
想好了这一点,方言这一顿折腾,他们无论如何都要帮一手。
PS:更完这章还欠大家一万二,今天冇了,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