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玄幻魔法 -> 转世为皇:逆天求生路-> 新章节序章

新章节序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远处传来民众的欢呼声……仿佛被这份期待鼓舞,皇帝的军队沿着道路向战场进发。

    上一次被如此热烈地欢呼,还是在我五岁那年——那时我只能坐在马车里,隔着车窗向外张望。第一次离开皇城巡游时,我不过是尊被贵族士兵簇拥的傀儡,连自主掀开窗帘的权力都没有。

    如今,我终于能不受任何人控制,自由地离开帝都;即便换了指挥官,我仍是帝国军队的总司令。要说此刻心中毫无波澜,那绝对是谎言。

    不知不觉间,离开帝都时的烦躁已烟消云散。我即将奔赴战场,明知途中定会有诸多不顺,但还是告诉自己:至少该放下杂念,专注于眼前的战争。

    过去经历的那些战斗,不过是旅途中的意外遭遇;这一次,才是我第一次真正率领军队作战。转生到这个世界已有十三年,或许你会觉得十三年很短——在日本,这不过是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年纪,但对我而言,这已是一段漫长的人生。

    只因我从出生起就带着前世的记忆,是人们口中的“转世之人”。

    前世我是日本人,转生到这个世界后,名为卡迈恩·德拉·加德·邦古达特。我生来就是邦古达特帝国的皇帝,这个帝国坐落于名为“东大陆”的土地上。

    “生而为帝”——听起来似乎是件幸事。

    毕竟,皇帝是凌驾于国王之上的存在,是大国的绝对君主……这是人们对皇帝最初的想象:无需听从任何人的命令,随意差遣贵族,过着奢华无度的生活,每日沉溺于盛宴与享乐……若能转生到另一个世界,或许有人会幻想自己出生在富商或贵族家庭,历经冒险、步步高升,最终成为国王、扩张国土,直至加冕为帝——那正是我曾渴望的人生。

    可不幸的是,我的“生而为帝”,藏着无法言说的沉重。

    通常情况下,孩童不会继承王位,尤其是新生儿——孩子会被培养成王储,待成年后由前任君主传位,这才是正常的传承流程。

    那我为何生来就是皇帝?只因我出生时,我的父亲(前太子)与祖父(前任皇帝)已双双遇害。

    从那一刻起,我这个刚出生的婴儿,就成了帝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却没有人真正听从我的命令,甚至连“皇帝”的身份都被视作常态般忽视。我本可以选择操纵贵族、挥霍度日,但那样做只会被视作眼中钉,迟早性命不保,所以我从未那样做。

    即便每餐都丰盛奢华,端上来时却早已凉透——因为要反复检查是否有毒;没人知道下一口食物会不会夺走我的性命。

    酒精与美人?对一个婴儿而言,这些毫无意义,反而只会成为他人谋害我的借口。

    换句话说,没有实权的王位,是最危险、最空洞的存在。若你为数不多的“职责”,只是取悦贵族,那与供人取乐的丑角又有何异?

    这就是所谓的“天生皇帝”。顺便一提,有种说法称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曾言“我天生就是将军”,可他出生时祖父德川家康尚在,父亲德川秀忠在他继任后也仍在世——说实话,我倒宁愿像他那样,有长辈引路,而非一出生就背负血海深仇与傀儡命运。

    我的祖父与父亲为何遇害?……我无从知晓,但我清楚幕后主使是谁——两位权势滔天的贵族:前首相与前礼部尚书。

    我虽生来为帝,却从出生起就成了他们的傀儡。前首相卡尔·德·范·拉乌尔直接掌控帝国约三分之一的领土,把持国政;前礼部尚书菲利普·德·加德·阿基卡尔也拥有广袤领地,行事如同独立君主。这两位大贵族的政治斗争从未停歇,而我,不过是他们妥协的产物,是个能让他们暂时维持平衡的“工具”——一个无辜的婴儿,一顶轻便的“傀儡皇冠”,随时可能因失去利用价值而被处死。

    为了活下去,我开始扮演对他们“有用”的角色:装傻充愣,隐藏转世者的身份,默默积累盟友,等待反击的时机。

    与此同时,帝国作为一个国家,在贵族的争斗中持续衰落——年幼的君主无法掌权,代政的贵族只看重自身领地利益,哪管国家存亡。

    瓦伦公爵最终无法忍受这样的局面,起兵反抗,理由是“拯救被贵族利用的皇帝”。受此影响,前首相与前礼部尚书暂停了“谁来为皇帝加冕”的争论(他们争论的核心,是“加冕者”将被视为皇帝的守护者,即帝国实际统治者),达成妥协,决定举行“登基仪式”。

    当他们准备将皇冠戴在我头上时,却疏忽了——眼前的傀儡,早已在黑暗中等待这一刻。

    我趁机亲手斩下他们的头颅,然后亲手将皇冠戴在自己头上,宣布将亲理国政……号召所有臣民向皇帝效忠。那一刻,我终于摆脱了傀儡的身份。

    可事情远未结束。这场政变太过突然,我根本没有足够的准备时间——最终,作为皇帝,我只掌控了帝都及周边几座城市。

    前首相与前礼部尚书的儿子们拒绝服从我的命令,宣布独立、发动叛乱——这无可厚非,毕竟我杀了他们的父亲,他们怎会甘心臣服?

    其他贵族也不可能乖乖听话。一个此前被视作傀儡的十三岁少年,突然宣称要亲掌大权,愿意追随我的人寥寥无几。

    有人站在叛乱者那边,有人选择观望自保,只有极少数贵族向我效忠,且并非所有人都值得信任——尤其是那些统治帝都周边城市的低阶贵族,过去都曾受前首相与前礼部尚书庇护,如今顺从,不过是因帝都近在咫尺;若我的势力衰落,他们随时可能背叛。

    除此之外,我还肩负着重建帝国的重任——贵族暴政早已让这个国家千疮百孔,而这一切,都需要我这位新君去弥补。

    “真是难以置信。”

    ……即便如此,我仍忍不住幻想:若能像“经典穿越故事”那样,拥有自由冒险的权利,能随意使用强大力量,或凭借前世知识轻松崛起,该有多好。

    可现实是:皇帝没有冒险的自由,随心所欲地行使权力只会招来刺杀;我看似登上了权力巅峰,实则处处受制,为了生存,不得不打压那些野心勃勃的人。

    失去权力者的结局往往悲惨——中国历史上,退位皇帝被继任者杀害的例子比比皆是。

    毕竟,是我亲手杀了前首相与前礼部尚书。

    “陛下,您还好吗?”蒂莫娜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

    “没事。”我轻声回应。

    ……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前首相与前礼部尚书被斩首示众的场景——那是我下令执行的,名义上是“惩罚刺杀皇帝与太子的凶手”,可真正的原因,是他们败给了我这个皇帝。

    若我们在前往舒兰山的途中,败给拉乌尔的军队,下一个被示众的,或许就是我。

    我们必须竭尽全力,阻止这种情况发生。

    更何况,我生来为帝,为了生存曾长期扮演“昏庸皇帝”;如今虽已亲政,可若帝都百姓真的认为我“昏庸”,谁知道会发生什么?最坏的情况,我可能会像法国大革命中的国王那样,被送上断头台。为了洗刷污名,我必须尽可能扮演“贤明皇帝”的角色。

    这也是我此次亲征的原因之一——前任皇帝从不会亲自上阵,我的参与,能向所有人证明:如今的帝国,已不再是贵族掌控的傀儡政权。

    突然,军队的行进停了下来。我还没反应过来,远处帝都的欢呼声已渐渐消失。从马背上望去,队伍并无异常。

    “怎么了?”我问道。

    “陛下,我们要在此取水。若继续步行,队伍队形容易散乱。”蒂莫娜解释道。

    “挺快的。”

    看来行军中保持队形至关重要——哨声响起,士兵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前进,虽不如阅兵式那般完美,却也井然有序。

    “现在是夏天啊。”我喃喃自语。

    登基大典在五月底举行,之后历经约两个月的军事训练、谋划准备,如今已是七月底——虽不如前世日本那般炎热,却也酷暑难耐。许多骑士与贵族士兵身着厚重铠甲,与其让他们被酷暑折磨得精疲力竭,不如多休息片刻。

    相比之下,大多数步兵的盔甲要轻便得多,且没有统一标准——有人穿皮甲,有人甚至毫无防护。看来与统一配发的武器不同,士兵的盔甲多为自备。

    将领们曾告诉我:若由军队统一配发盔甲,很多人会在抵达战场前就把盔甲卖掉。毕竟,没有武器就无法作战,可没有盔甲仍能冲锋;当然,这对军队战力不利,所以除特殊情况外,盔甲由士兵自行准备,已是公认的常识。

    对了,我也穿着盔甲——一种无袖胸甲,只覆盖上半身。这套盔甲是特制的,相对轻薄,防御力却丝毫不减,穿在身上,感觉就像前世的防弹背心,不愧是皇帝的装备。

    如今,只保护关键部位的盔甲已成潮流,而非覆盖全身的重甲——在这个火绳枪普及的世界,厚重盔甲只会限制行动,且除少数特制盔甲外,大多数金属盔甲都无法抵御子弹。因此,既能在近战中保护身体,又能兼顾灵活性的盔甲,才是主流。

    但它终究是金属制成,里面还穿着衬布,必须注意散热——不过,我用了控温魔法,既能保持凉爽,又不会被人察觉。

    说到魔法,我目前的“热感应”能力已大幅下降。

    从小,我就通过反复尝试,学会了多种魔法,“热感应”便是其中之一,是【吸热】魔法的衍生应用——这个魔法很实用,即便隔着墙壁也能探测到生命体,可它的原理是依靠“人体温度与空气温度的温差”,一旦气温升高,准确率就会下降。换句话说,夏天对我而言,就是魔法感知的“克星”。

    更何况,在军队这种“大型群体”中,热感应的效果会更差——需要处理的信息太多,根本无法精准分辨。

    这也是为什么我始终维持着【防御屏障】魔法——以防遭遇突袭。它或许无法完全阻挡子弹,却能削弱冲击力,降低伤害。

    与线膛枪不同,滑膛火绳枪的远距离狙击能力很差,没有线膛结构,几乎不可能实现高精度射击。尤其是瞄准要害时,若我没记错,前世的火绳枪,必须靠近到三十米左右才能准确命中目标;这个世界的枪械性能更差,只要我待在队伍中(且士兵不背叛),就不用担心被暗杀。

    最重要的是,即便遭遇袭击,只要不是当场毙命,我就能靠治愈魔法保命——尽管外表年轻,我毕竟是皇帝,理应享有最高级别的治疗资源。

    可问题是:所有能使用高级治愈魔法的优秀魔法师,都被拉乌尔和阿基卡尔带走了!

    “陛下,需要加快行军速度吗?”身旁的所罗门·德·巴贝托特问道,语气中带着关切。

    他虽随帝国军队出征,原本却是贝尔贝王国的皇室成员——贝尔贝王国是我未婚妻罗莎莉亚的故国,如今她已是贝尔贝王国的统治者。贝尔贝王国虽是小国,却常年与邻国交战,实战经验丰富。

    “不必,行军事宜我已交给布尔戈-杜克雷准将,我对目前的进度很满意。”我回答道。

    作为贝尔贝王国的支援,所罗门率领着一支约五十人的魔法士兵小队——乍看之下人数不多,可考虑到魔法师本就稀少,这支队伍已是精锐中的精锐。他们并非普通的“会用魔法的士兵”,而是“精通魔法的专业部队”。

    此外,所罗门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是指挥官的得力助手。

    但将如此重要的人才只用作护卫,未免太过浪费——我计划抵达舒兰山后,再给他增派约一百五十人。这些人都是“会使用基础魔法的新兵”,有的是之前在舒兰山招募的劳工,有的是响应征兵令入伍的平民。他们大多无法使用强力魔法,我便让他们学习了一些简单的辅助咒语。

    所罗门是这批新兵的训练负责人,不过这一百五十人并未随主力行军——因为他们优先接受魔法训练,根本没时间进行行军训练。为了安全起见,我将他们安排在队伍末尾,只要能在决战前抵达舒兰山,便万事大吉。顺便一提,队伍末尾安排了专人看守,防止他们逃跑。

    “再说,你若离开了,谁来保护我呢?”我补充道。

    此外,所罗门知道我会魔法——我必须尽可能隐藏自己的魔法能力与真实水平,所以行军期间,我想让所有人都以为,我使用的魔法都来自所罗门的支援。

    为何要隐瞒?原因很简单:若其他国家知晓我会魔法,派来的巫师刺客定会是远超我能力的强者;可若他们以为我毫无魔法能力,即便派来巫师刺客,也只会是能力普通的人——毕竟,培养高阶巫师需要大量时间与金钱,对刺客而言,更是如此。

    我由衷感激贝尔贝王国能派来如此强大的魔法部队。

    “陛下放心。”所罗门点头应道。

    看来休息时间已结束,队伍再次启程。牵着我马匹的蒂莫娜,开始与周围的皇家卫兵保持步调一致。

    作为皇帝,我被从宫廷抽调的卫兵簇拥着,这支卫队仅有一百人左右,指挥官巴尔塔扎·舍维拉尔负责统领前方的卫兵。

    皇家卫队本应是皇帝的贴身护卫,为何只有一百人?这源于我当傀儡时的遗留问题——“皇家卫队”的职位早已腐败,成了贵族们粉饰身份的工具,许多卫兵连基本的护卫能力都没有。可即便如此,前首相与前礼部尚书也不敢完全忽视皇帝的安全,所以卫队中仍混编了一些精锐士兵。

    此次我只带了部分精锐,人数虽少,战斗力却不算差。

    之后的行军途中,我们休息了数次。目的地是舒兰山,计划在那里与拉乌尔公爵(前首相之子)的军队决战。我们无法一天内抵达,需沿途扎营数晚——看来参谋部早已制定好周密计划,包括宿营地选址与人员分配。

    行军途中,我只是坐在马背上,缰绳由蒂莫娜牵引——我刻意什么都不做,因为已将行军指挥权交给了布尔戈-杜克雷准将。

    可这支军队终究是“皇帝的军队”,我若开口,所有人都会优先“考虑”我的意见——那样一来,把指挥权交出去就毫无意义。自古以来,皇室成员干预军务、制造混乱的例子数不胜数,我必须竭力避免这种情况。

    “陛下!”一个骑马的身影从前方疾驰而来,是巴尔塔扎。

    “巴尔塔扎,出什么事了?”

    “陛下,前方道路旁聚集了不少农民,似乎是想一睹陛下风采。需要派人将他们驱散吗?”

    啊,我明白了。

    “不必,让他们看吧,反正也耽误不了多久。”

    目前,帝都居民对我还算拥戴,帝都周边的农民想必也不会对我怀有敌意。况且,他们十有八九只是出于好奇——毕竟,一个十三岁的皇帝亲征,本就是件稀罕事。

    “臣明白了。”巴尔塔扎应声后,转身策马离开。

    “他现在看起来精神多了,是吧?”我压低声音,对身旁的蒂莫娜说道,免得被巴尔塔扎听见。在宫廷时,巴尔塔扎总是无精打采、神色紧张,仿佛时刻提心吊胆。

    “巴尔塔扎原本就是前线出身的侍从,对战场更熟悉。”蒂莫娜解释道。

    ……看来,他更适应这种充满硝烟味的环境,而非宫廷的尔虞我诈。是个天生的战士吗?

    又走了一会儿,路边开始出现零星的农民——有人满脸崇敬,仿佛将我视作神明;有人匍匐在地,偷偷抬眼打量;孩子们则躲在父母身后,好奇地探头。每个人的反应都不同,这大概就是普通农民最真实的模样。

    新兵们似乎被路边的人群分散了注意力,行军速度慢了下来。一位看起来像排长的指挥官厉声呵斥,才让队伍重新恢复秩序。嗯,这些新兵几周前还只是普通百姓,对“军队纪律”的理解,还停留在“拿着枪的业余爱好者”阶段。

    顺便一提,这个世界的主流枪械是前膛滑膛火绳枪——也就是日本战国时代常见的“铁炮”。

    与自动步枪不同,火绳枪的发射流程极为繁琐:首先需将枪竖直,用通条将火药与弹丸推入枪管;接着将枪侧放,在火门处装填引火药,点燃火绳;最后瞄准目标,扣动扳机——火绳引燃引火药,进而引爆枪管内的火药,将弹丸射出;射击后,还需用通条清理枪管,才能进行下一次装填。

    坦白说,这套流程又麻烦又耗时,最重要的是,业余人士使用时,很容易出现走火或装填失误。所以,即便给普通民众配发枪支,他们在战场上也难以发挥作用。

    我虽接受过训练,能熟练操作并保证一定命中率,可在团队作战中,仍难免出错——毕竟,我并非天生的士兵。

    ……你或许会疑惑:这样一支以业余新兵为主的军队,真的能打赢仗吗?若在平原上正面交锋,我们大概率会战败,毕竟士兵们毫无实战经验。可这次,我们会将拉乌尔的军队引入舒兰山——山地地形能限制他们的机动性,让我们的新兵发挥出最大战力。

    此外,这已是我们能组建的最精锐部队,总数仅两千人——这个数字多与少,取决于你如何看待,但对一个庞大的帝国而言,无疑是杯水车薪。

    之所以如此,只因我当傀儡时没有自己的军队,只能从零开始组建——多亏了我的征兵演说,才招募到足够人数;也多亏了金羊公司的支援,才获得足够武器。可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缺少足够的基层指挥官。

    军队并非士兵的简单集合——需要统领全军的将军,将军之下有指挥各部队的校尉,校尉之下有带领小队的排长,排长之下才是士兵。

    排长就像人体的关节,是传递命令、执行战术的关键——没有关节,手指无法抓握;只有拥有灵活的关节,才能完成精细动作。

    换句话说,基层指挥官对军队至关重要。没有指挥官的军队,不过是一群拿着武器的乌合之众,而非真正的战斗力量——无论士兵人数再多、装备再精良,没有指挥官统筹调度,都无法在战场上取胜。

    自然而然,这支从零组建的帝国军队,根本没有足够多合格的基层指挥官。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瓦伦公爵的军队借调老兵、联系布尔戈-杜克雷准将的旧部、甚至启用一些曾被排挤的低阶军官——才勉强凑齐了基础指挥架构。

    通常情况下,排长一职应由帝国领地内的男爵或子爵担任,可这些贵族大多是前首相或前礼部尚书的旧部,根本不值得信任;而真正有能力的指挥人才,早已被各大贵族拉拢到自己麾下。

    即便我们打败了前首相与前礼部尚书,他们留下的人才断层与权力真空,也绝非短时间内能填补。

    顺便一提,在帝国,基层指挥官被称为“排长”,每个排约一百人;在其他国家,类似职位或许被称为“百夫长”。但这并不意味着二十个排长就能完美指挥两千人——万一排长遭遇意外(战死、受伤、生病),必须有替补人员接手指挥。若算上这些“副排长”,所需的指挥人才数量就要翻倍。

    ……如今,我们连基础的排长都未配齐,副排长更是寥寥无几。

    换句话说,这支两千人的帝国军队,指挥架构本就存在巨大缺陷。即便算上瓦伦公爵派来的援军与金羊公司支援的物资,要对抗号称“精锐”的拉乌尔军队,依旧困难重重——这也是我们必须在舒兰山布防、争取时间完善准备的原因。

    队伍继续前进,路边的农民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连绵的农田与稀疏的村落。阳光透过树叶洒在盔甲上,反射出细碎的光斑,马蹄踏在泥土路上,发出沉稳的声响。

    我坐在马背上,看着前方整齐行进的士兵,心中默默盘算着——舒兰山的地形、拉乌尔军队的动向、魔法小队的部署、粮草的运输……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这不仅是一场决定内战胜负的战役,更是一场决定帝国未来的战役。

    我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杂念。

    十三年的傀儡生涯,无数次的生死考验,都没能将我打垮;如今,我终于有机会亲手掌控自己的命运,掌控帝国的命运——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我都必须赢。

    “陛下,前方就是第一个宿营地了。”蒂莫娜的声音传来,打断了我的思绪。

    我抬眼望去,远处的林间空地上,已有士兵在搭建帐篷,炊烟袅袅升起,空气中隐约传来饭菜的香气。

    “知道了。”我点头回应,目光重新落向前方——那里,不仅是宿营地,更是通往舒兰山、通往胜利的第一步。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