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貌美阿姨的男护理,爽翻了-> 第六百九十四章 收获 第六百九十四章 收获
- 周末的时候,苏木和徐佳莹也来救助站帮忙,苏木帮着加固了铁笼,还在院子里搭了个遮雨棚,防止下雨天雨水漏进救助站。
徐佳莹则给小猫们做了窝,用旧毛衣改造成小被子,又软又暖和。
“以后要是有小猫生病了,就直接跟我们说,”徐佳莹摸着一只小花猫的头,“我认识宠物医院的医生,能帮你们讲讲价,少花点钱。”
傍晚的时候,之前认养小猫的爱心人士也来了,一位年轻女孩抱着她认养的三花,眼里满是喜爱:
“这还是我第一次见到它,比照片上还可爱!以后每个月我都会来看它,给它带好吃的。”
另一位男士则给救助站捐了一台新的恒温箱:“我看之前的空调有点旧,怕冬天不够暖和,这个恒温箱可以给刚出生的小猫用,温度能调节,很方便。”
邢梦洁看着眼前的一幕,心里充满了感激。
她想起自己刚开救助站的时候,只有几只流浪猫,条件简陋,没人帮忙,她好几次都想放弃,可每次看到小猫们可怜的眼神,又不忍心。
现在,有这么多好心人帮忙,有苏木和朋友们的支持,她终于不再是一个人战斗了。
离开救助站的时候,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邢梦洁看着苏木和徐佳莹的背影,突然觉得,这个冬天好像也没那么冷了。
可能救助站以后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会有新的流浪猫进来,比如现有的物资可能不够用,但她不再害怕了。
因为她知道,身边有一群温暖的人,会跟她一起,守护这些可爱的小生命。
回到家,邢梦洁打开电脑,在救助站的微博上更新了一条动态,配上小猫们玩耍的照片,还有好心人捐赠物资的图片,写道:“感谢所有帮助过救助站的好心人,是你们让这些小生命感受到了温暖,以后我们会继续努力,给小猫们一个安稳的家。”
没过多久,就有很多网友留言点赞,还有人问能不能加入志愿者团队,邢梦洁一一回复,心里充满了希望。
她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夜景,乌镇的灯笼亮了起来,暖黄色的光映在街道上,格外温馨。
邢梦洁想起苏木说过的话:“做善事,总会有人看得见,总会有人愿意帮你。”
她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对,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好结果。
她也会一直守护着这些小猫,守护着这份温暖,让更多流浪的小生命,在乌镇这个温柔的小镇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家。
第六百九十三章 信任危机
十一月中旬的乌镇总裹着一层薄凉的雾,清晨的雾霭漫过石桥,把巷口老茶馆的木质招牌晕成模糊的浅棕色。
“青禾”林晓禾坐在宿舍的书桌前,手指反复刷新着木槿文学网的页面。
《巷口茶馆》最新章节下的评论区像滚雪球似的,负面留言越来越多,看得她指尖发僵。
她花了整整十天打磨的“老茶客赊账”情节,不仅没换来期待中的好评,反而成了读者质疑的焦点。
“作者怕不是没出过校门吧?乌镇老茶馆哪有赊账的规矩?都是现付现喝!”
“之前写用玻璃杯泡碧螺春我就忍了,现在还编赊账,为了煽情硬造情节,弃坑了!”
“连老茶馆的基本规矩都不懂,还写什么江南故事?建议去乌镇实地看看再来写!”
屏幕上的文字像细小的针,扎得林晓禾眼眶发酸。
她想起上个月去乌镇采风时,特意在“老杨茶馆”蹲了三天,听老板杨大爷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常有腿脚不便的老茶客让孩子来捎话赊茶钱,月底再让家人一并结清,有的老人记性差忘了还,杨大爷也从不多提。
她本以为这段带着烟火气的真实回忆,能让故事更有温度,却没想到成了“不真实”的证据。
更让她委屈的是“玻璃杯”的争议。
她确实见过茶馆给年轻游客用玻璃杯,想着年轻读者对盖碗不熟悉,特意把描写改成了玻璃杯,还在章节末尾加了句“老茶客们总用盖碗,说这样茶香更醇”。
可读者只盯着“玻璃杯”,忽略了后面的补充,连带着之前的章节都被翻出来质疑“细节不用心”。
林晓禾趴在书桌上,看着桌角那本记满采风笔记的本子,里面夹着杨大爷茶馆的照片、老茶客的访谈录音,还有她画的茶馆布局草图,突然没了底气。
她打开和秦玉明的聊天框,删了又改,最后只发了一句:“秦编辑,读者说我的描写不真实,我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写江南题材?想停更一段时间。”
秦玉明收到消息时,正在苏木家核对《梅下花事》番外的校样。
他把手机递给苏木,皱着眉说:“‘青禾’这孩子太敏感,一点争议就慌了。她的文字细腻,就是没经历过读者质疑,容易钻牛角尖。”
苏木放下手里的校样,接过手机看了看,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着。
“她不是不适合写,是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了。咱们得帮她把‘真实’的证据摆出来,不仅是给读者看,也是给她自己打气。”
他拿出手机,找到林晓禾的微信,直接拨了语音电话。
“晓禾,别着急,”苏木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让人安心的沉稳。
“读者的质疑不是坏事,说明他们认真看了你的故事。你说的赊账和盖碗的事,咱们这周末就去乌镇,找杨大爷和老茶客们要证据,证明你的描写没错。”
林晓禾握着手机,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苏老师,真的能证明吗?我怕……我怕最后还是我错了。”
“傻孩子,是不是真的,去了就知道了。”苏木笑着说,“你先把采风笔记整理好,周末咱们一起去茶馆,让老人们给你作证。”
挂了电话,林晓禾重新翻开采风笔记,看到里面杨大爷说“赊账不是赖账,是互相体谅”的记录,心里稍微安定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