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貌美阿姨的男护理,爽翻了-> 第九百三十六章 青苗计划

第九百三十六章 青苗计划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王丽则在积极拓展销售渠道。除了工作室的线下销售和线上电商店铺。

    她还与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知名景区签订了合**议,在景区内设立“苏州记忆”文创专柜,将文创产品作为旅游纪念品进行销售。

    “景区的人流量大,而且游客都是来感受苏州文化的,与我们的品牌定位非常契合。”

    王丽说,“目前专柜的销售情况很好,尤其是缂丝竹编收纳篮和苏绣书签,销量一直名列前茅。”

    此外,王丽还参加了国内外的多个文旅展会。

    在深圳举办的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苏州记忆”的文创产品吸引了大量参展商和观众的关注。

    王丽带着团队成员,向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商介绍产品的工艺和特色,当场就签订了多个订单。

    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世界文化旅游博览会上,晕色绣云纹围巾、缂丝竹编收纳篮等产品凭借独特的东方韵味和精湛的工艺,受到了外国观众的喜爱,一位法国采购商当场签订了一笔大额订单,计划将这些产品引入法国的高端文创商店。

    “这些产品太独特了,既有东方的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在法国肯定会很受欢迎。”采购商握着王丽的手说,“我希望能把更多优秀的中国传统工艺产品带给法国消费者,促进中法文化的交流。”

    这笔订单的签订,让“苏州记忆”的文创产品成功走出了国门,也让苏州的传统工艺走向了世界。

    徐佳莹感慨道:“以前总觉得传统工艺是小众的、地方性的,现在才发现,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没有国界的。只要我们坚持创新,把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就一定能让更多人喜欢上中国的传统工艺。”

    苏州市文旅局对“苏州记忆”项目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除了之前的政策补贴和场地支持,文旅局还将“苏州记忆”纳入“苏州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组织国内外旅游团前来参观体验。

    同时,文旅局还推荐“苏州记忆”项目参加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项目”的评选,希望能为项目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

    为了备战评选,团队成员一起投入到紧张的申报工作中。

    王丽负责整理项目的财务报表、销售数据和合**议,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徐佳莹和苏木负责撰写项目申报书,详细介绍项目的发展历程、核心理念、产品创新、传承成果和社会影响。

    周慧团队负责制作申报视频,通过镜头展现工作室的运营情况、手艺人的劳作场景和文创产品的魅力。

    邢梦洁则负责收集媒体报道、游客反馈和获奖证书等补充材料,丰富申报内容。

    申报书的撰写过程并不顺利,光是修改就经历了十多个版本。

    徐佳莹和苏木反复打磨每一个细节,确保申报书既能全面展现项目的成果,又能突出项目的特色和创新点。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项目的评选标准很高,我们必须把项目的优势和亮点充分展现出来。”徐佳莹说,“比如我们的‘工艺融合’模式、‘青苗计划’传承体系,还有文创产品走出国门的成绩,都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申报视频的拍摄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拍摄团队在工作室蹲守了半个多月,记录下了从清晨手艺人准备材料。

    到游客体验工艺、购买产品,再到晚上团队成员讨论工作的全过程。

    视频中,沈师傅专注地织造缂丝,周师傅耐心地教导学员,游客们开心地体验传统工艺,每一个画面都真实而感人。

    为了让视频更具感染力,团队还邀请了专业的配音演员为视频配音,配上悠扬的苏州评弹背景音乐,充分展现了苏州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切准备就绪后,徐佳莹和苏木带着申报材料前往北京参加评选答辩。

    答辩现场,面对评委们的提问,他们从容不迫地回答,详细介绍了“苏州记忆”项目的情况。

    “请问你们的项目如何平衡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商业盈利?”一位评委问道。

    徐佳莹回答:“我们始终坚持‘传承为先,盈利为辅’的理念。传承是项目的根基,我们通过‘青苗计划’培养传承人,通过抢救性记录保护濒危工艺。”

    “盈利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我们将大部分利润投入到产品研发、传承人培训和工艺保护中,形成了‘传承-创新-盈利-再传承’的良性循环。”

    另一位评委问:“你们的文创产品走出国门后,如何让外国消费者理解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苏木回答:“我们在产品包装和宣传资料中,都配有详细的文化解读,用中英文介绍产品所采用的工艺历史和文化寓意。”

    “同时,我们还与国外的文化机构合作,举办传统工艺体验活动,让外国消费者亲身感受工艺的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评委们对他们的回答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苏州记忆”项目的发展模式和成果表示认可。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评选,“苏州记忆”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项目”,成为苏州首个获此殊荣的文创项目。

    消息传来的那天,工作室里一片欢腾。

    王丽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了所有人,大家都兴奋地欢呼起来,有的学员甚至激动地拥抱在一起。

    “太好了!我们成功了!”邢梦洁抱着呆胶布,兴奋地跳了起来,呆胶布也似乎感受到了大家的喜悦,不停地摇着尾巴。

    徐佳莹看着身边的团队成员和手艺人,眼眶有些湿润:“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也不是我们团队的荣誉,而是所有为苏州传统工艺传承付出努力的人的荣誉。”

    “感谢每一位手艺人的倾囊相授,感谢每一位学员的刻苦学习,感谢每一位游客的支持与喜爱。”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