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貌美阿姨的男护理,爽翻了-> 第九百三十九章 苏锦要来

第九百三十九章 苏锦要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工作室里,手艺人的身影依旧忙碌,学员们的笑容依旧灿烂,一件件精美的文创产品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走向世界的各个角落。

    徐佳莹和苏木并肩站在工作室的阳台上,看着楼下络绎不绝的游客,看着庭院里长势喜人的植物,相视而笑。

    他们想起了项目刚启动时的艰辛,想起了拜访手艺人时的执着,想起了遇到困难时的坚持,也想起了获得成功时的喜悦。

    一路走来,有太多的感动和收获,也有太多的人支持和陪伴。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去拜访周师傅的时候,他还不太愿意接受我们的合作提议,担心我们会糟蹋了竹编工艺。”徐佳莹笑着说。

    苏木点点头:“是啊,后来我们一次次去拜访,向他展示我们的诚意和规划,他才慢慢相信我们。现在,他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了‘青苗计划’上,希望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竹编传承人。”

    “还有姨婆,她把自己珍藏了一辈子的老绣片都拿出来支持我们,还手把手教学员们针法,这份情谊我们永远不能忘。”徐佳莹的眼神里满是感激。

    “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苏木的眼神坚定,“不仅要把‘苏州记忆’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品牌,还要让更多的传统工艺得到保护和传承,让江南的文化记忆永远流传。”

    徐佳莹点点头,心中充满了憧憬。

    她知道,“苏州记忆”的故事还在继续,传统工艺的传承之路还很长,但她有信心、有勇气,更有无数人的支持和陪伴。

    一定能让苏州的老手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平江路的暮色总是来得温柔,夕阳的金辉顺着白墙黛瓦缓缓流淌,将青石板路染成暖橙色。

    “苏州记忆”工作室的灯光次第亮起,昏黄的光晕透过木格窗棂洒出来,与巷口渐次亮起的灯笼交相辉映,像撒在古老街巷里的碎星。

    徐佳莹靠在阳台的雕花栏杆上,指尖轻轻划过冰凉的木质纹路。

    这栏杆是张木匠特意为阳台定制的,采用传统榫卯结构拼接,扶手处雕刻着细腻的缠枝莲纹,每一道纹路都透着老匠人的用心。

    晚风带着庭院里桂花的甜香吹来,拂动她鬓边的碎发,也吹动了楼下游客们的欢声笑语。

    苏木站在她身边,手里捧着一杯温热的碧螺春,茶叶在水中缓缓舒展,茶香与桂香缠绕在一起,酿成江南暮色里最动人的滋味。

    “你看那株玉兰,”徐佳莹抬手指向庭院角落,“刚移栽过来的时候还蔫蔫的,叶子都掉了大半,你还说怕是活不成了,现在都抽出新芽了。”

    苏木顺着她的目光看去,那株玉兰树的枝干虽不算粗壮,却已冒出点点嫩绿的芽苞,在灯光下泛着鲜活的光泽。

    “就像咱们的工作室,”他轻声说,“从一块空地、一张图纸,到现在满满当当的匠心与生机,一步步走来,倒真有种看着孩子长大的感觉。还记得第一次来考察这栋小楼,墙角全是杂草,窗户破了好几扇,屋顶还有漏雨的痕迹,我当时心里也没底,怕赶不上展览进度。”

    “是啊,”徐佳莹笑着摇头,眼里却满是欣慰,“幸好有陈默帮我们找老工匠,那些师傅都是修复过网师园、拙政园的老手艺人,对老建筑改造特别有经验。”

    “周慧团队更是熬夜改了八版设计图,连窗帘的刺绣纹样、展架的高度都反复调整,就为了贴合江南的韵味。”

    “还有沈师傅,知道咱们要赶展览,特意把自己的缂丝织机搬到工作室,带着徒弟们加班赶制展品,那幅《玉兰图》,他每天只睡四个小时,整整织了半年才完成。”

    正说着,苏木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出苏锦的名字,附带一张高铁票截图,配文:“爸、妈,我们明天早上七点到苏州站,记得来接我们呀!展厅布置我们包了,我已经跟亦舟分工好了,我负责给文创产品贴标签、摆造型,他负责挂照片、调整展架,保证给你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对了,我们还带了京大文创店的创意标签贴,上面有可爱的卡通纹样,肯定能让展品更吸引年轻人!”

    徐佳莹凑过来看,忍不住笑出声:“这孩子,总是这么风风火火。上次回乌镇,两个人的行李箱塞得满满当当,全是给咱们带的北京特产,这次来帮忙,估计又带了不少东西。”

    “随你,做事向来认真。”苏木指尖在屏幕上敲击,回复“路上小心,我们去接你,工作室已经备好早餐,有你爱吃的桂花糕”,

    转头对徐佳莹说,“正好展厅的文创产品还没完全归位,‘古艺新生’系列的标签还没贴,有他们俩帮忙,咱们也能轻松些。对了,你明天记得把姨婆送来的老绣片标签再核对一遍,那些绣片年代久远,每一块的工艺和历史都不能出错。”

    话音刚落,王丽的电话也打了进来,语气里满是兴奋:“佳莹、苏木,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乌镇的老木匠张师傅刚才给我打电话,说他亲手做了几套展架,明天一早亲自送过来,说是给咱们的展览添点‘乌镇的味道’!”

    “他还说,展架用的是十年以上的老松木,都是他自己从老宅拆迁的木料里挑选的,纹理特别好,还特意雕了兰草纹样,跟你们的缂丝、苏绣产品绝配!我已经帮你们答应下来了,明天我去路口接他,顺便带点苏州的定胜糕给他尝尝。”

    徐佳莹惊喜地睁大了眼睛:“张师傅?他怎么知道咱们要开展览?我记得上次去乌镇对接蓝印花布的合作,只是随口跟他提了一句工作室的事,没想到他一直记着。”

    “张师傅说,他关注着咱们‘苏州记忆’的公众号,看到咱们要开展览的推文,就想着做几套展架送来。”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