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华娱:从神棍到大娱乐家-> 第五百零四章 角色审判会,未来花木兰

第五百零四章 角色审判会,未来花木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问界大厦七楼会议室,工作人员简单地挂了个“欢迎《球状闪电》各位演员同志莅临指导”的横幅,措辞比较古板、客气。

    有底气、格局的大公司,一般都不吝于向来宾展现自己的谦逊,或者说,当黄小名、段毅宏等相对年轻的演员正式踏入这座大厦时,他们的心情是完全不同的。

    这是从2001年开始就崭露头角、2004年堪堪登顶国内电影制作巅峰,此后就一直称王称霸的存在。

    对于圈内包括演员、灯光、摄影等所有电影业工作链条上的从业者而言,这座大厦代表的就是业界顶级水平和逼格。

    大家经常能听到一些有趣的传闻。

    譬如问界大厦食堂饭菜的质量之高、环境之好,甚至有时候区里领导开大会都会商量临时借用聚餐,这体现的是问界体系同上层、基层机关的良好关系;

    譬如每到晚上九、十点钟,附近的出租车都会争先恐后地在大楼底下齐聚排队,因为从2005年开始,问界就开始给员工提供免费晚餐和加班打车费报销的福利;

    譬如问界严密的安保制度,特别是智界合署办公之后,有着多项专利的技术部门实行了RFID工卡+指纹双认证、USB禁用、水印追踪系统等等。

    特别是一个大数据研发部门,有着十几名外籍员工,是现在公司里最神秘的所在。

    黄小名等人踏入问界大厦,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出了七层电梯。

    看到“莅临指导”这样的谦辞,反倒叫他们以更加谨慎的姿态来面对今天这次会面。

    和路宽这位国际知名导演的第一次工作会面。

    黄小名、段毅宏等人还没进入会议室,就听到李幼兵宽厚沉稳的嗓音。

    拖在最后的段毅宏情不自禁地看了眼手机,离约好的9点甚至还差10分钟,自己几人这算是被动迟到了。

    “李老师,《惊天动地》拍得怎么样?”

    李幼兵怀里抱着茶杯,一看茶垢就是老家伙式儿了:“主旋律嘛,按部就班地拍,只是再重温一次地动山摇,叫人感慨啊!”

    这说的是地震题材的纪念电影,今年年初开始拍摄,准备在2009年5月12号一周年时上映。

    李幼兵饰演抗震救灾前线总指挥梁志东中将。

    路宽和李幼兵很早就认识,因为这一世的问界在2004年就筹拍了《亮剑》,彼时也是靠这部作品打响了旅游卫视黄金档的名头。

    黄小名三人面面相觑,有些拘谨地刚想敲门,身后传来一个雀跃的女声。

    “你们站这儿干嘛?进去呀?”

    几人回头,是挺着大肚子的刘伊妃跟周讯,两人刚刚在问界食堂吃完早饭。

    “伊妃啊!你都这样了还到处跑啊?”黄小名看得有些惊悚,他面前的少女不但肚子比《让子弹飞》首映时大了些,似乎身高都长了点。

    这是因为孕期分泌的松弛素会使骨盆韧带和脊柱关节松弛,导致椎间隙轻微增宽,从而暂时增加身高。

    现在穿着平底鞋的刘伊妃,真实身高在173左右,加上女孩腿长的视觉效果,看得黄小名有些压抑。

    此刻的他和彼时的杰仑心理活动类似,身材中等的男星在刘伊妃身边,高大伟岸的形象很难塑造得出来。

    段毅宏在黄小名的介绍下和两人问好,小刘一本正经道:“我现在活动地点严格受限,只有家里、公司、医院,别的地方我也去不了啊。”

    “你们上午搞剧本围读,当然要来凑凑热闹,怎么说我也是通读过剧本的呢,兴许能帮上点儿小忙。”

    周讯揶揄:“读了也没用,现在角色是我的了。”

    “不过有柏林影后给咱们配戏读旁白,这个咖位还是拉满了,哈哈。”

    众人谈笑了两句,一起走进会议室。

    李幼兵、辛柏青、路宽三人回头,后者起身笑道:“欢迎啊,大家。”

    段毅宏在三年前的《士兵突击》里就见过路宽,只是没有太多接触,关于这位天才导演的印象,都是从王保强等人嘴里听到的。

    他面色有些拘谨:“不好意思路导,我们迟到了。”

    “你们早到了,现在还不到九点。”路宽笑道:“下次还是卡着时间来,别像李幼兵老师这样,早早就过来聊剧本,搞得我早饭都没吃好。”

    “哈哈哈!”

    李幼兵:?我的意大利炮呢?

    这位老戏骨知道他在玩笑,也知道这是给几位首次合作的男演员放松情绪。

    这个场景叫他想起了1985年,27岁的自己第一次参演电影《死证》时的异常紧张。

    眼前这几位青年演员虽然已经不是嫩雏,但毕竟面对这样的大导演,心里还是有些发怵。

    诚然,这和路老板在业界的权势有关。

    但对于段毅宏、冯远争、辛柏青这类喜欢钻研的优秀演员而言,他们固然因为路宽的权势而忐忑,但更因他对表演的严苛追求、对电影艺术的极致雕琢而心生敬畏。

    他们知道,眼前这位还未到三十岁的导演,在专业上是国内最顶尖的存在。

    面对他妙到毫巅的镜头把控、近乎偏执的细节要求,这些平日里以“戏痴”著称的演员也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容不得丝毫含糊。

    人已到齐,几位演员在会议室里依次坐开,这就是《球状闪电》的主演阵容了。

    年龄和形象契合度不用多谈,在艺德和演技上也是国内适龄演员中最顶级的存在。

    但作为商业片来讲,《球状闪电》存在一个很明显的问题:

    四年前的《异域》都有莱昂纳多打底,这次的全华班阵容,顶多加上影帝刘易斯等电影中外国角色的客串,如何保证全球票房?

    这就涉及到科幻电影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显著性改变,即对传统“巨星依赖”路径的颠覆,转而通过独特的商业属性构建逻辑。

    譬如导演的号召力、技术革新和世界观叙事为核心驱动力等等。

    就像是卡梅隆《阿凡达》的主演萨姆·沃辛顿、佐伊·索尔达娜等任,虽有一定知名度,但远非一线巨星。

    萨姆后来好歹还有《血战钢锯岭》这样的作品,但索尔达娜这位女主,国内观众就算看过很多次电影,也很难记得住她的名字。

    因为卡车司机的选角逻辑是演员服务于角色:

    通过动作捕捉技术,演员的表演被转化为纳美人的形象,演员个人特征被大幅弱化,观众记住的是“蓝皮肤战士”而非演员本人。

    《球状闪电》亦是如此。

    但同《阿凡达》不同的是,《球闪》是通过对科幻概念的构造、宏大世界观的展开,以及深入电影内核的民族叙事来实现的。

    虽然刘慈心的《三体》才写到第一部,甚至这一世是在北平奥运会的点火仪式中收到了“升维、降维”的启发,但《球闪》是完全可以作为《三体》系列的前传而存在的。

    因此,卡梅隆通过技术手段消解演员存在感;

    而路宽则通过思想性命题、世界观构建,让角色成为意识形态容器,殊途同归地实现“去巨星化”的科幻表达。

    他需要的是能够完美展现人物特性的优秀演员,一起去创作出一部瑰丽、壮美的科幻巨制。

    像《异域》中小李子一类的偏流量代表,在选角逻辑上是要居于次要位置的,当然莱昂纳多本身演技也并不差,只是被那张脸抢了风头。

    “好,大家应该都读过原著和剧本了。”路宽拿起写着密密麻麻小字的纸稿,“各位都是专业演员,经验丰富,特别是李老师,已经从业快三十年了。”

    “我认为不能拿普通演员的要求来对待大家,所以今天这个剧本围读,我想换一种方式。”

    包括刘伊妃在内,所有人都有些懵逼地抬头看着这位青年导演,无端地有些紧张起来。

    毕业多少年了,又有这种熟悉的感觉了。

    那些年写不完的人物小传,做不完的人物观察,排不完的毕业大戏,还有来自学院派老师们的严厉训斥。

    李幼兵笑道:“我就知道这次来对了,这还没开拍就很有意思嘛!”

    “路导,你提要求吧?”

    路老板笑道:“纽约的斯特拉学派有一种给戏剧演员上课的方式,叫做角色审判会,特别是针对剧情冲突、人物关系较为复杂的影视和戏剧片段。”

    角色审判会?

    这是连潜心钻研表演的格派传人刘伊妃都没听过的名词,遑论其他人了。

    路老板解释道:“首先,请大家言简意赅地叙述自己的人物姓名、生平、性格特点,就像是法庭陈述。”

    “紧接着,我会以‘法官’身份,逐一质问你们所饰演的角色,你们必须以角色的立场回答,不能跳出人物逻辑。”

    “其他和被审判者有重大互动和冲突的角色,可以作为陪审团协助审判,深挖问题。”

    “被审判者回答错误、犹豫,或者偏离角色内核,就算有罪。”

    刘伊妃看热闹不嫌事大:“有罪的是不是有惩罚呀?”

    “惩罚啊?惩罚简单,晚上聚个餐,表现最差的掏钱就是了,或者多喝两杯酒也行。”

    路老板笑道:“李老师好酒,我是知道的,就看有没有人能陪好他了。”

    众人皆笑,不过面色都不大轻松,除了李幼兵有些超然、周讯比较淡定外,谁不想在这位顶级导演面前好好表现?

    角色也是互相存在竞争关系的,都是优秀演员,在专业上没有说谁会轻易服气。

    唯一可能演技稍弱的黄小名,当年也是正儿八经科班出身的学院派,何况这次提前很久就通读了剧本和原著,精心准备过。

    “给大家五分钟时间思考一下。”

    随着导演的指令,室内陷入沉寂,只有沙沙的翻页声。

    球状闪电是电影中的核心命题,是一种超自然现象,但学者和军事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捕获和研究它。

    严格来说,《球状闪电》没有男主角,只有女主角,但故事是从男主角的人生际遇开始的——

    男主陈光,在少年时目睹父母被神秘的球状闪电化为灰烬,从而决定毕生追寻其奥秘。

    成年后的陈博士加入军方“球闪”研究项目,结识了偏执的天才女军官林云。

    林云坚信球状闪电可作为新型武器,甚至不惜用活体目标如动物、战俘进行实验,陈光无法认同林云的价值观,选择退出。

    在整个过程中,他结识了教授张彬、林云的未婚夫江星辰、林云的父亲林峰等人,不断地窥见“球闪”的奥秘和深层次的科学伦理。

    最终在外敌入侵的灾祸面前,当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的危机——

    林云选择将自己作为实验对象,主动让球状闪电击中自己,从而使自身坍缩为“量子态,击退了来犯的敌人。

    而这一切和陈光的研究为敌军所用脱不开关系。

    也正是在此时,他才看懂了这位偏执、天才、疯狂、冷漠却又热血的爱国女军官。

    。。。

    比任何人都最早通读过剧本的刘伊妃,心情轻松地看着会议室里一字排开的各位演员,有一种保送生看别人考研的闲适。

    挨虐了这么多年,终于也能看看别人被洗衣机严格要求了,还有点儿小爽呢!

    “好,开始吧,不要说我们都知道的东西,讲一些深埋在你的角色心底的渴望、诉求、精神桎梏。”

    “我先来吧。”辛柏青举手。

    “我是陈光,十四岁生日那晚,球状闪电在我面前把父母烧成两堆灰。从此我成了它的‘猎犬’,但当我发现林云想把它变成武器时,我才明白:我追逐的从来不是复仇,而是不想让更多人变成我这样的孤儿。”

    儿时的创伤驱动了陈光的科研使命,但剧烈的科学伦理的撕扯和战争的凶险,也让他体现出了人物懦弱的一面。

    周讯斟酌道:

    “我是林云,军衔少校。我的母亲死于敌人的生物武器,所以我毕生追求‘以战止战’的终极武器,球状闪电宏聚变带来的后果,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战争本就是筛选,只有活下来的人才有资格谈代价。重要的是,我在守护我的国家。”

    林云是这部电影的题眼。

    她是用极端理性包裹着儿时创伤的偏执狂、武器专家,甘愿背负罪孽,是极致的鹰派人物。

    男女主角打了样儿,也是最复杂的两个角色得以阐述,剩下的演员相对简单许多。

    黄小名正色道:“我是江星辰,‘珠峰号’航母的舰长,也是林云的未婚夫,我具有中国传统军人的责任感,和林云‘以毁灭换和平’的激进有别,但我的牺牲,也是推动林云自我观察成为量子态的导火索。”

    江星辰戏份不多,但他是典型的中国“藏锋者”的典范,以谦和包裹力量,以牺牲警示疯狂,和林云产生了强烈对比。

    与此相类的还有李幼兵扮演的林峰,他的总结言简意赅,又无比凝练。

    “我亲手把女儿培养成武器专家,又亲手签下对她的逮捕令,军装之下,没有父亲。”

    小刘听到这里暗暗点头,李幼兵历来饰演的军人形象令人印象深刻,2008年刚刚因为《闯关东》荣获金鹰奖,也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长期的角色供养,和演员本身的专业素养结合,这个林峰的表演难度对他而言不大。

    随即是被上一世刘慈心的读者称之为“六分仪”的丁仪,由段毅宏饰演。

    他在电影和中都是一个类似工具人的存在,负责给观众解读有关“量子纠缠”、“量子态”、“量子坍缩”等概念。

    最后是冯远争。

    “我是张彬,陈光在大学的导师,我以自身悲剧警示科研执念的危险性,却无形中成为陈光的精神引路人,也是科学伦理的殉道者。”

    路宽眯着眼听完,不发表任何评论,直接开始剖析每个演员的痛点。

    他转向周讯:“林云!你的母亲死于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生化武器,你却造出更加危险的球状闪电武器。”

    “你拯救了国家,但宏聚变也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于你而言,这是一种救赎,还是更深层次的沉沦?”

    周讯愣了几秒,陷入沉思,所有人也都面色一震。

    这间会议室里最年轻的就是刘伊妃,其余谁不是出道多年的演员?

    无论起步如何,但总归经历过的剧组不会少。

    有些剧组甚至不会有剧本围读这回事,但有的剧组,上来就从初中水平的“剧本围读”,上升到了研究生水平的“灵魂拷问”。

    路宽为什么要跳过基础的剧情解析、讲戏,直接去窥探每个人对自己角色的核心认知?

    在场也许只有几位之前和他合作过演员,譬如周讯、刘伊妃等人能领会到这种导演意图。

    究其原因,还是要回到科幻作品的诠释中来。

    比如《球状闪电》中的“量子态”,它既不是爆炸的火光,也不是机械的变形,而是一种违背常识的“存在与虚无的迭加”。

    传统特效容易把它拍成简单的“透明鬼魂”或“电子特效”,反而削弱了原著中“科学恐怖”的震撼力。

    他在同妻子在南美的蜜月旅行中,产生了利用色彩方法,即“双色域撕裂银幕”和“负面三原色”的想法。

    这只是一方面,导演通过电影的色彩、构图、剪辑、声音、特效和演员表演,都能为最终目的服务。

    那怎么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协同阐述这种科幻理念和人文内涵?

    这就是他现在要做的事:

    引导演员将科幻的冰冷设定,转化为角色的情感逻辑。

    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相信超现实情节,相信那些光年之外的眼泪。

    面对这个问题,周讯显然是有些心得的:“我认为是救赎,是对童年那道无法痊愈的伤疤的救赎。”

    “我的母亲在战场上,被化学毒剂腐蚀成血水,这是我永远的噩梦。”

    “球状闪电对我来说不只是武器,也是对“不可控死亡”的复仇仪式,由我来决定如何用最小的代价,去结束战争、毁灭敌人。”

    辛柏青打断她:“这并不叫救赎,这是更深层次的毁灭,只不过你是用击退强敌的家国大义掩盖,你的自我牺牲是伟大的,但也具有两面性。”

    这段话符合辛柏青扮演的男主陈光,所体现出的懦弱性和儿时创伤。

    演员现在进行的对话,本就是对自己角色内核的解读。

    扮演科学家丁仪的段毅宏道:“真理需要殉道者,林云是军人,也是科学家,牺牲自己为国家赢得战争的胜利,同时献祭给了研究一生的军事科学。”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认为林云是救赎。”

    刘伊妃皱眉翻着剧本,她原先也是林云的扮演者,也是下过苦功的。

    在电影中,林云有过两次“道德困境”的选择:

    一次是是否选择用球状闪电打击匪徒,救出被挟持的孩子,但有可能误杀部分孩子,她选择了强行攻击,造成了人员伤亡;

    一次就是电影的大高潮,这位军事科学家毅然决然地自我牺牲,完成对敌人的战略威慑,也带来了负面后果。

    小刘的观点和周讯一样,林云其实是在救赎自己,即便手段是如此的极端。

    众人争论不休,最后只有看向导演路宽。

    后者没有直接给出答案,面露微笑道:“大家通过这个问题,应当能理解我的用意吧?”

    “仅仅从刚刚的回答中,陈光、林云、丁仪三个角色的核心形象跃然纸上——”

    “陈博士的创伤性执念,林云的极端理性,丁仪的冷酷神性,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给观众贴的标签,是他们对人物最基础的认知。”

    在正式开拍前,路宽努力向对科幻还没有什么经验的演员们做着表演引导: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钢铁侠》这类漫威电影,在这种电影中,正反两派泾渭分明,角色只有一个标签。”

    “但在科幻电影中,我们不能这么简单地赋予人物单薄的形象,那就太扁平了。”

    “大家要知道,每个角色都是构建科幻世界观的一部分,你们不但是自己,还要承担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

    对电影的解构阐述到这里,包括李幼兵在内的演员们已经非常沉浸了,却也充满疑惑。

    在大部分演员看来,拿到角色,分析行动链条、逻辑心理,然后设计细节,完成表演就可以了。

    怎么现在感觉拍电影是这么一件玄之又玄的事情了?

    可从今天进门开始仔细回想起来,面前这位享誉中外的导演在做什么?

    他似乎一直在把所有人往这个《球状闪电》的世界里推,校准、对齐。

    把大家当成拼图一样,慢慢地凑出这个科幻世界的真相。

    路宽知道这一点比较难理解,于是举了个例子:

    “所谓人物不能扁平化,简单体现就是矛盾冲突。”

    “刚刚让大家参与角色审判,基于自己人物的立场互相‘攻讦’,目的就是体现冲突。”

    “比如陈光和林云的价值观冲突,林峰父女的决策冲突。”

    “而在这些冲突之中,最大的冲突就是林云对自身精神世界的探索,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

    “林云是军事科学家,她是军人,也是科学家,她最后选择了同归于尽的方式,不惜可能带来的巨大伤害,完成了对敌人的战略威慑。”

    路宽看着大家沉声道:“军人,是用秩序来对抗混沌。”

    “科学,是把混沌锻造成秩序。”

    他突然转向周讯:“所以我要求你演出来的林云是什么?当你自我量化的时候,演员要在特效、科幻世界观的配合下,给观众传递至少几重情感——”

    “你声线平稳地报坐标,那是科学家的冷静。”

    “你毅然决然地自我牺牲,那是中国式军人的决绝。”

    “在此之外,你还是一个遭遇童年创伤的女儿,是一个担负‘漠视儿童生命’的刽子手。”

    “这里面有我们东方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也有西方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对人文理想的终极思考。”

    “观众们、特别是西方观众,从你身上看到的是存在主义的悲剧,是人类在宇宙规则前的永恒孤独,这是最能触动人心的。”

    随着他的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一副悲怆、冷峻、理性,最后又带着人文主义的温暖画卷,悄然在大家眼前铺陈。

    这是远比他们从剧本和原著里,能够获取得多得多的理解和深思。

    路宽又讲了几句题外话:“大家最近应当都听过《阿凡达》的名头了,问界和他们有合作,我也看过一部分电影素材。”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部将要席卷全世界的巨作,不但是商业,更是价值观。”

    “我们今天关起门来讲,《阿凡达》的价值观是什么?”

    “是白人领袖接管文明改造权,是用科技完成文化殖民,是基督教救世主框架,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李幼兵是少将编制,参加过大大小小的会议,对于文化价值观这一块尤为敏感。

    他沉声道:“这已经是普遍的文化现象了,从《泰坦尼克号》就开始,可惜全球没有哪个市场能抵抗。”

    路宽正色道:“这么说可能有些阴谋论,但在拿到这部时,在改编这部剧本时,我一直在问自己,我心中的目标是什么?”

    “我们的功夫片曾经通行全球,侠义仁义是内核,但在科幻电影这一块,如果照搬西方的思想内核,中国科幻也许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因为从技术上来讲,想要在十年内同他们齐头并进,几乎不可能!”

    “所以,作为导演,我想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创作理念——”

    “我认为,中国科幻的独特使命,就是在钢铁苍穹下播种人文根系,通过电影把东方智慧包装成普世的价值观,避免沦落在技术追赶的无力感中。”

    会议室里所有人都沉默不语。

    这番话如果给后世的小生、小花们讲,应该说是对牛弹琴。

    他们连基本的表演都完成不了,遑论对于自己的角色、电影更深层次的探究。

    但今天路宽从角色基本形象、深刻内涵开始,一直引导、挖掘、升华到整部电影的核心思想,对于现场的李幼兵等人来说,很是振聋发聩。

    毕竟国内有能力、有勇气,还有思路去拍摄科幻的,这位还是独一份。

    上一世的《流浪地球》之所以成功,成为中国科幻电影的代表作,因为它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科幻的价值观:

    与好莱坞科幻片中宣扬个人英雄主义不同,《流浪地球》中人类成立了联合政府,以中国人为代表的全人类团结在一起共谋解决方案。

    《流浪地球》摆脱了美式科幻片主导的“逃离地球”范式,独创出崭新的“流浪地球”范式,体现了对地球家园的深厚感情。

    这种范式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层,传承了由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神话所代表的保卫自身家园的传统。

    《球状闪电》亦然。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路宽在为这部电影创造了所有便利条件、前置条件后,所要做的就是植入文化、“妥善包装”,然后推向世界。

    《阿凡达》来了,我便带着《球状闪电》去了。

    包括让饺子去构思中国神话体系,用奈飞潜移默化地影响西方观众,连同这一次的科幻巨作一同,都是穿越者的“阴谋”。

    电影出海,文化输出。

    当然,在未来的营销推广中还要妥善处理各种细节,才能润物细无声。

    “角色审判会”继续进行。

    从最复杂的林云开始,所有演员都在进行激烈的思想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对角色本质的定位。

    科幻逻辑,以一种更加直观的情感转化,由演员们领会,再传递给观众。

    。。。

    所谓的惩罚“被审判者”只是个噱头,晚上还是在问界的豪华食堂开了个小灶,主演们的第一次碰头会就此结束。

    一天下来,包括李幼兵在内的所有演员都感触良多。

    他们还是第一次以这种程度参与到影片的创作中来,深度参与方式让演员们获得了突破性的专业成长。

    这就是和顶级导演合作的魅力。

    仅从对演员的调教来说,路宽这位公认的未来电影大师,已经具有相当的宗师气度。

    匠人导演只能手把手地教演员去模仿,但大师往往能够成为演员的精神镜像:

    革新创作流程,构建表演体系,塑造演员文化认知的全面能力。

    以致于晚上回到家再书房里,小刘还是闷闷不乐。

    “很不甘心啊!林云这个角色太有意思了,遗憾错过。”

    少女无奈地抚摸着自己日益隆起的腹部,俄尔笑道:“还有你讲的中国科幻承载的使命和内涵,听你那么一鼓吹,就感觉不是在拍电影,而是在向西方搞反文化殖民呢!”

    路老板玩笑道:“骗骗他们也就算了,你还真信啊!还不是为了压一压片酬。”

    “这部电影投资太高,能省一点儿是一点儿。”

    小刘莞尔:“一整天都是正面胎教,被你一句话毁了,宝宝又要长心眼子了。”

    “其实,现在做的一切也都是尝试罢了。”路宽沉吟道:“要顾及电影的商品属性,也要关注艺术性,还要考虑文化价值和意义。”

    “只是能够同时满足这几点的题材很少,可遇而不可求。”

    刘伊妃思忖道:“武侠功夫片算一个,不过已经拍烂了。你跟杨宇说的用动画电影完善中国神话体系算一个吧?”

    “算,例如拍个《封神》系列,动画还是真人电影都可以,但首先要成体系,对导演的立场和艺术造诣要求也高。”

    “科幻也算一种,就是《球状闪电》里嵌套的思想意识部分。”少女抬头看着他:“还有什么?”

    “战争片,而且是古代战争,近代战争意识形态倾向严重,无法在西方传播。”路宽笑道。

    刘伊妃突然想起什么:“今年不是有一部陈昆和赵微的《花木兰》上映吗,这其实是个好题材,我以前还看过迪士尼的《花木兰》呢。”

    迪士尼动画版《花木兰》在1998年上映时,全球票房超3亿美元,是90年代最卖座的动画电影之一,衍生品长期热销。

    这部动画首次将中国民间故事改编为好莱坞主流动画,主题曲《Reflection》成为经典,木兰形象被纳入迪士尼公主系列,影响了一代西方观众对“中国英雄”的认知。

    这也是之前路宽讲动画片更容易传播的例证之一。

    但迪士尼的花木兰,也有很多诸如价值观西化、符号化中国和历史失真的问题,这难以避免。

    而我们国内这一版由香江导演马楚成拍摄的雁子版《花木兰》更是不堪入目——

    战争场面依赖人海战术,特效水平停留在90年代电视剧水准,跟老《三国》有的一拼。

    再加上香江导演在历史题材影片上历来的随意和戏说,马楚成致力于把历史正剧、木兰和文泰的爱情、胡君饰演的反派单于的武侠风格三个元素杂糅,最终成为一泡臭不可闻的答辩。

    小刘很可爱地拿手指头偷偷戳了戳洗衣机,声音带着几分俏皮:“实不相瞒,在下有一个外号叫小花木兰,你晓得伐?”

    “晓得,骑马挺厉害的,骑得我胯疼。”

    “滚!”

    刘伊妃忽而起身,轻盈地跨坐在路宽腿上。

    圆润的孕肚微微抵着丈夫,却丝毫不妨碍她“搔首弄姿”的动作。

    孕期激素让她的臀部比平时更加丰腴柔软,像两团温热的棉花糖般陷进男子的大腿肌肉里。

    她纤细的手臂环住脖颈,指尖若有若无地拨弄着他的后颈碎发,咬着下嘴唇,媚眼中春情潋滟:

    “路导~~~你看我行不行嘛~~~”

    少女浓密的睫毛像小扇子似的扑闪,明明挺着孕肚,却偏要摆出一副风情万种的模样。

    只可惜圆润的腰身让“色诱”显得格外娇憨好笑。

    “《花木兰》是公共IP,要么你叫人也写一版剧本,让我来挑战一下这个角色。”

    上次才被《消失的爱人》撩拨过的女演员戏瘾又犯了,离开丈夫的怀抱,挺着肚子摆出一副英姿飒爽的架势。

    她右手虚握,仿佛持剑,左手作拉弓状,眼神凌厉地一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怎么样,是不是很有感觉?”

    路宽嗤笑道:“等你卸了货,我亲自考校一下你的骑马功夫,叫你尝尝我枪法的厉害,再做定夺!”

    “哼哼!”小刘轻轻倒进他的怀里,变本加厉地往前蹭了蹭,圆润的臀肉几乎要溢出他的大腿边缘。

    她故意撅着嘴,饱满的唇珠几乎贴上他的鼻尖:“放学别走!到时候叫你下不了床!”

    ——

    2009年1月10,证监会通过对更名后的“吾悦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审查后认为:

    该公司主营业务情况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2006年)第13条“最近3年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的要求。

    虽经历股权变动,范兵兵成为第一大股东,但核心业务未变更,且重组后注册资本实缴到位。

    继而在保荐人对公司进行盈利能力、资产完整性和内控制度的审查报告提交后,证监会正式回函——

    经发行审核委员会审议,认为吾悦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符合《证券法》第13条“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机构”及“持续盈利能力”;

    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无虚假记载或误导性陈述;

    业务模式清晰,符合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导向。

    最终批复,于2009年1月9号,正式核准吾悦文化在鹏城证券交易所中小板的IPO申请,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影视项目制作及院线合作建设。

    已经能正常出院的兵兵,连同中信建投和焕然一新的管理层一起,开始了激动人心的上市路演。

    与此同时,大麦网在10号周六当天,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渠道,推出了贺岁档、春节档电影优惠活动。

    此时距离春节还有两周时间,正是贺岁档的尾声和春节档的开端。

    大麦网在原来首单立减10元的基础上继续加码,搞出了眼花缭乱的“大放血”、“大酬宾”、“再补贴”,差点就要复制江南皮革厂的做派。

    还处于萌芽期的中国电影电子票务的撒币大战,一触即发。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