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九十七章:卫鞅
-  第九十七章:卫鞅
-     “郑国被灭了?”
 
 何博游山玩水腻味了,就坐在土伯的宝座上打盹,然后就听喜来汇报,说最近阴间收容的新鬼再次猛增。
 
 随即,
 
 鬼神便知道了“韩灭郑”这件事情。
 
 他忍不住感慨,“当初的春秋小霸,如今也保不住自己的宗庙了啊……”
 
 郑国,
 
 乃是厉王之子,宣王之弟姬友受封建立起来的国家。
 
 也是在西周灭亡,进入春秋时代后,第一个称霸的国家。
 
 郑庄公之时,先是抢收周桓王的粮食,然后又和桓王交战,最后在战场之上,众目之下,一箭射翻桓王,正式宣告了“礼崩乐坏”时代的到来。
 
 其显赫之时,号称“天下诸侯,莫非郑党”。
 
 如果说,
 
 周桓王中的那一箭,让他变成了“诸侯争霸”的超绝祭品。
 
 那现在,
 
 春秋第一个霸主的宗庙坍塌,社稷不存,也让它成为了这个混乱时代的重量级祭品。
 
 但不管怎么样,
 
 周桓王在天之灵,应该笑得挺开心的。
 
 “不过这样一来,其他小国应该更加慌张了吧?”
 
 郑国的底蕴在小国之中,算丰厚的了,毕竟也是祖上辉煌过的。
 
 甚至在几年前,还围攻过韩国的都城阳翟,逼得韩国向魏国求援。
 
 现在它一朝被灭,另外的小国可要被吓死了!
 
 想到后面可能发生的动乱,鬼神麾下的众多鬼吏,也不由得心情沉重。
 
 他们生前都是人,
 
 如今世道越发暴乱,流血漂橹的战争越来越多,他们见了岂能不悲哀?
 
 但鬼神对于插手人间,以超凡伟力镇压这样的乱世之事,并没有太大的动力。
 
 毕竟除了西门豹的劝谏外,鬼神也曾对墨家一众,表达过自己的意思:
 
 人世,
 
 自当由人自己来把握方向。
 
 兴衰治乱,
 
 既是人道,也是天道。
 
 生性惫懒的鬼神,是不可能替人包办所有事务,把他们当孩子养的!
 
 也许,
 
 这勉强能算黄河母亲遗传给孩子漳水的特点?
 
 何博暗暗想到,然后又去垂着头,睡觉去了。
 
 唉,
 
 外面天天打仗,
 
 连让何博趴在水里晒太阳打盹的闲适时光,也愈发稀少了,
 
 还不如待在阴间当摆件。
 
 ……
 
 “真该死!”
 
 “卫国怎么会变成现在这副样子!”
 
 卫国帝丘,
 
 已经长成少年的公孙鞅愤愤的在房中摔下书简,话语中包含悲痛和不满。
 
 “为什么不变法?”
 
 “难道国君想要卫国变成下一个郑国吗?”
 
 郑国被韩国吞并的事,
 
 此时已经传遍天下,引起了轩然大波。
 
 邻近的卫国更是心惊胆颤。
 
 今日韩国可以灭郑,
 
 来日,别的大国会不会来灭卫呢?
 
 公孙鞅就在这样的危机感下,求见了卫公训。
 
 卫公训对这个享有“天才”之名的公族弟子,也颇为好奇,希望可以向他寻求保全卫国的办法。
 
 卫公训和公孙鞅相对跪坐,先对他问道,“鞅,你对卫国现在情况,有什么看法呢?”
 
 公孙鞅十分肯定的告诉他,“卫国太弱小了!”
 
 “现在诸侯之间,灭亡国家宗庙的战争越来越多,如果不采取额外的手段,卫国的宗庙也要倾覆了!”
 
 卫公训在旁边点头,“对对对,寡人想问的就是这个!”
 
 然后他就听见公孙鞅满是激昂的声音,“所以,卫国应该效仿魏、楚,寻求李悝、吴起那样的贤人,来进行一场变法!”
 
 卫公训被他提到“变法”时的动静吓了一跳,缩着脖子说,“啊?变法?”
 
 “这个……很难的吧?”
 
 变法这件事,
 
 此时有了魏、楚的带头,已经让很多诸侯意识到:
 
 “我也想要变法!”
 
 不变法,
 
 国家持续衰弱下去,到时候就要像末代姜齐君主康公一样,凄惨死在海岛之上,断绝了宗庙祭祀。
 
 但要真变法,
 
 那国内必然会掀起滔天巨浪。
 
 在楚国治丧之乱发生后,许多君主也忍不住想,“如果楚悼王没有提前死去,会不会也被臣子们围杀于宫室之中?”
 
 因此,
 
 面对变法,
 
 有的诸侯决心不畏艰难,
 
 有的诸侯则是选择了“不管死后洪水滔天”,继续歌舞宴饮,享受着人生的美好。
 
 而卫公训,恰恰是后者中的佼佼者。
 
 还没有等公孙鞅向他阐明变法需要做什么,卫公训便打断了他的话语,“为什么一定要变法呢?”
 
 “如果用财宝去贿赂强国,应该可以让强国不来欺凌我们吧?”
 
 公孙鞅年轻气盛,对卫公训的反应十分愤怒,“国君怎么可以这么软弱呢?”
 
 “我卫国乃是武王弟康叔始封,传承至今,已经有数百年了!”
 
 “难道国君忍心让卫国的社稷,被他人夺取吗?”
 
 卫公训无所谓的摆摆手,“何至于此?”
 
 “寡人直接把财宝交给他们,就可以让他们不推倒卫国的宗庙了!”
 
 公孙鞅愤怒的捏起拳头,“即便国君可以保留宗庙,可要是国家的土地被别国占有,子民被别国掠走呢?”
 
 卫公训又是摆手,更无所谓了,“鄙贱之人,和寡人又有什么关系?”
 
 “你是卫国的公族,吃好喝好就行了,何必天天想着这些事呢?”
 
 卫公训反而去安抚快被气炸了的公孙鞅,然后又说:
 
 “变法,寡人很难办到!”
 
 “寡人这几天一直在考虑,该依附哪个强国呢?如果上供财宝的时候,给此不给彼,会不会惹怒另一个强国?”
 
 “鞅啊,你这么聪明,应该可以告诉寡人,做谁的附庸更好吧?”
 
 公孙鞅气的说不出话,最后拂袖而去。
 
 回来之后,公孙鞅便在自己房中发出悲痛的呼声。
 
 然后,他又悟出了新的道理——
 
 这世上愚昧的,需要强者用鞭子去引导的人,不仅仅有从未读书过得小民,一些贵人君主,也是需要用鞭子和木板去抽打的!
 
 随后,
 
 公孙鞅企图走上卫国的街头,向国人阐明变法图强的重要性。
 
 结果卫国国人们也不是很懂他在说什么。
 
 因为卫国对比起其他国家,有些过于安稳了。
 
 虽然很弱小,
 
 但卫国总是会利用自己的柔弱,去讨好强大的国家,在得到强国的欢心后,请求对方为自己遮挡战争的烽火。
 
 从上到下,
 
 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存方式。
 
 为什么要费力气去变法呢?
 
 变法本就是为了保全宗庙,
 
 可这种事,通过依附强国,也可以做到啊!
 
 之前魏国不就来救助他们了吗!
 
 于是,
 
 公孙鞅希望联合其他人,一同说服卫公训变法革新的计划,失败了。
 
 他的父亲听说了这件事,又来训斥他,“你这个混账,你在搅和什么!”
 
 公孙鞅很委屈,“我想要卫国变法,从而强大起来!”
 
 他父亲斥责,“你懂个屁!”
 
 公孙鞅很自责,“是的,我不懂!”
 
 他父亲被这话说的一愣,然后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训斥的太严厉了。
 
 竟然把生性倔强的儿子说的如此痛苦流泪?
 
 然后他就听到公孙鞅说,“我手里还没有握住鞭子和木板,就想要驱使他人去做符合我心意的事,这是我的过错!”
 
 “等我手里掌握了权力,一定要去狠狠鞭打那些惫懒的家伙,让他们朝着我指引的方向前去!”
 
 至于他选择的方向会不会有问题?
 
 公孙鞅觉得,
 
 自己这么聪明,
 
 肯定是没问题的!
 
 “……”
 
 父亲沉默了一下,然后无奈的看着儿子,“你的想法,我不是很懂。”
 
 “但如果你真的希望了解变法革新的道理,我可以送你去魏国学习。”
 
 魏国那边,
 
 既有李悝变法,
 
 也有河西学派,
 
 无论是学习先贤智慧还是体验变法事例,都可以做到。
 
 “卫国不是你梦想中的国家,而你也到了该离开家,丰满自己羽翼的时候。”
 
 父亲叹了一声,又喊来仆人,“替公孙准备好东西。”
 
 “让他走吧!”
 
 过后不久,
 
 公孙鞅背起了行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