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573章:阎氏

第573章:阎氏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原来这些年发生了这么多事吗?”

    将自己从东海带回来的无数海产与死鬼们分享后,何博端坐在宴席主位,颇为感慨的说道。

    悠远的岁月之下,

    他已经见过了许多神奇的统治者。

    但刘祜这样的,

    他的确没有遇见过。

    果然还是中原人才多啊!

    一想到罗马那边的奥古斯都,折腾来折腾去,就为了建立一个稳妥的“父死子继”制度,

    谁曾想中央之国的天子,转手连独子都不要了。

    “怕是要去顶替成帝的位置哦!”

    何博想着刘祜掌权后的所作所为,以及他那小丑到极致的死后安置,又忍不住笑了起来。

    前汉成帝受罚到现在,也到了“功德圆满”的时候。

    他的祖宗没一个愿意与之分享死后的冷猪肉,帮助他在阴间立足安稳的,便只有灌忘情水,重启生命轮回这一条路了。

    哈,

    联想一下在阴间过的还算快活,根本不管汉成帝的赵飞燕姐妹,还有把发烂发臭的刘祜塞到咸鱼堆里腌入味的阎皇后,

    上帝又嘬饮了一口水,摇头晃脑的说道,“没有秀儿的能力,还想像秀儿那样搞真爱……”

    “现在好了,这味道比我这个在海里泡了十多年的还重!”

    “人也被祖宗、酆都法官联合审问。”

    刘祜是被一群祖宗们“拥护”下来的。

    在他生机迅速淡去时,

    不知道是自己的诅咒起了效果,还是刘祜的抽象遭了天谴,反正光武第一时间,就带着子孙找过去了。

    刘祜初时还觉得自己的确得到了祖先喜爱:

    不然何至于先人摆出如此隆重的架势,前来迎接他这位后辈?

    结果生父刘庆上来的一巴掌,就让刘祜从幻想中苏醒过来。

    他捂着脸,神情很是震惊。

    再见先祖们个个怒容,更是惊慌。

    他想要询问原因,却被先祖抓着在迷雾中前行,直到阴间的酆都。

    生前尊贵无比,时常对谏言的臣子发出“不听朕的话,朕就用刑罚跟你们交流”之语的刘祜,在死后失去了他的地位与特权,被迫面对起了自己犯下的过错。

    但他坚持为自己辩解:

    “邓氏揽权心切,对我没有丝毫恭敬,我凭什么感激他们呢?”

    “我自幼失去了母亲,喝了王圣的乳水长大,凭什么不能给她恩泽?”

    “至于刘保……他是宫女生的,身份本就低微,又不与我亲近,我岂能做他慈父?”

    “孔子所言的“君臣父子”,不正是这番道理吗!”

    孔子当年教育弟子,是很反对愚昧忠孝的。

    他说:

    “君主要尽到君主的职责,这样臣子才能做好臣子。”

    “父亲要尽到父亲的职责,这样儿子才能当好儿子。”

    “如果不行,那么臣子和儿子逃离,也是很正常的。”

    如此反过来,倒成为刘祜为自己开解罪证的理由。

    是刘保先与他离心,

    他才没有做慈父的!

    刘庆看着他激动挣扎的模样,眼神很是悲哀。

    他对刘祜说道:

    “祜儿,为父对你很失望!”

    刘祜被这句话刺激的愣神,随后眼神游移,不敢与之对视。

    最终,他喃喃的告诉父亲:

    “王圣告诉我,您的死是因为邓氏。”

    不然怎么会巧合到,

    他刚刚继位一个月,刘庆这位皇帝生父便死去了呢?

    刘庆继续哀叹:

    “愚蠢啊!”

    “你祖父的血脉,本就难以生出健壮的子嗣。”

    “你也不看看,你的叔伯兄弟,有几个顺利活到成年,乃至于活过不惑之龄的!”

    章帝不知道儿子教训孙子,会突然扯到自己。

    但这样的事实,他的确反驳不了。

    于是章帝只能退至父亲身后,让明帝为自己遮掩一二。

    刘祜也跟着低下头,却仍旧倔犟的不肯向祖先承认自己有问题。

    直到亲属视探叙旧的时间过去,上方的酆都法官方才出声,告诉刘祜他死后的境遇。

    刘祜听罢,当即晕了过去。

    就连后面被压去受罚,都是让死鬼给托着走的。

    “子孙不肖,还能说什么呢?”

    这种事情,死鬼们已经品鉴太多了。

    西门豹想起自己那些已经沦为普通百姓的子嗣,先是一叹,转而又庆幸他们到底没有堕落到底,让血脉得以延续至今。

    若出两个刘祜这样的,

    只怕连民户都保全不了,要去贵人家中为奴为仆了。

    何博看他这模样,又同旁边的孙恩、周坚等老友说道:

    “看来没有子嗣,还是有好处的。”

    二者也跟着发笑,捧着上帝从东海带回的海产享用起来。

    而在阳世,

    装满鲍鱼的车架返回了洛阳。

    阎皇后效仿先人经验,以“皇帝病重,召见大臣以托付后事”为理由,将朝臣聚集到宫中。

    然后,

    那些不听话的便被她提前安排的刀斧手杀掉了。

    趁着这股威风,

    她当夜便从洛阳的宗室子弟中,选择了最为年幼的刘懿为继君,开始了自己的临朝称制时代。

    刘懿,

    是章帝之孙,济北慧王刘寿之子。

    按说辈分,当是大行皇帝的堂弟。

    不过,

    这位的年纪实在幼小,刚满七岁而已,性情也只能算老实本分,没有显露出额外的才能。

    阎氏看中了他“柔弱可欺”这点,这才选立他做新君。

    而等到刘懿登基,阎氏掌权后,

    后者这才松了口气,从权力的诱惑中回过神来,生出了些弥补先帝刘祜的心思。

    无论如何,

    要没有这个男人,她还当不上天底下最尊贵的女人呢!

    毕竟阎氏只是大汉的小士族,

    而今汉天子的皇后,在之前基本只出于阴、窦、邓等开国功臣之家,属于小圈子内不断联姻。

    阎氏得以入选后宫,并成为皇后,

    除了她实在貌美,引得皇帝宠爱之外,内里也有邓绥削弱世家,巩固皇统根基之意。

    只能说,

    邓太后生前,连“外戚”都为刘祜安排好了,想要利用阎氏的低微,减轻刘祜集权壮威的阻力。

    奈何后人实在不争气。

    刘祜不仅没有利用好这一点,还把威权分得到处都是,着实败家败到了根本。

    但阎氏也着实感激刘祜。

    所以,

    阎太后圣心独断,为掌权后没做过多少好事的刘祜,定下了“安”的谥号。

    好和不争曰安,

    兆民宁赖曰安,

    宽容平和曰安,

    修己宁民曰安……

    总而言之,

    有文化的臣子在得知阎氏的选择后,一时都有些分不清,她是真心维护先帝,还是暗中讽刺他了。

    若是后者……

    嗯,

    倒着看的话,

    的确很符合先帝的所作所为。

    考虑到阎太后此时正志得意满,耿直忠诚的臣子,要么被她镇杀,要么被逼得称病隐居,躲避朝堂,

    他们也没有出言提醒,只紧紧绷住了脸,不敢露出一丝笑声。

    而阎太后做的第二件事,便是将自己“善妒”的本性发扬光大,对着朝堂展开了大清洗——

    受害者,

    主要是先帝同样信任宠爱的耿氏、宋氏、王氏,还有宫中的宦官们。

    她并不是为了为国铲除奸邪,而是对阎太后来说,

    这些家伙,都是跟自己抢夺权力的对手。

    阎氏家族凭借自己,总算有了一飞冲天的机会,那自然是要朝着前汉的王氏、今汉的窦氏进步,怎么可以跟其他人分享荣光呢?

    杀掉,

    统统杀掉!

    对此,

    臣子们再次沉默起来。

    这位太后的做派,宦海沉浮了大半生的他们,还真有点看不明白。

    愚蠢?

    可她的确用召集同伙进宫宴饮这一简单粗暴的方式,摔杯为号,将后者一网打尽,或流或诛了。

    贤明?

    在除掉耿氏等竞争对手后,阎太后并没有选拔其他有能力的臣子,只一味的提拔自家人,让阎家子弟畅享权臣的味道。

    怎么办?

    杨震生前耿耿于怀的“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之事,竟然被阎氏的一通操作给解决了……

    这会显露出他们这些臣子的无能吗?

    阳世的大臣们因此沉默,

    阴间的死鬼们也因此沉默。

    谁也不知道操作超出常人想象的阎太后,会在之后做出什么事来。

    不过,

    何博对此倒没怎么关注。

    他更喜欢去偷窥仍在牢狱之中的宋使。

    这位使者能够从西海一路走到中原,身体是很健壮的。

    所以被投入大牢将近一年,

    同居的蜚蠊、老鼠都更新换代了,他还是一副颇有中气的模样。

    把对面长吁短叹的甘英衬托成了个萎靡的老者。

    “你现在承认天命会落到西海了吗?”

    拿着自己用牢房中较为坚韧的麦秆搓成的“长棍”,宋使透过栏杆缝隙,戳了戳正对着牢房墙壁写全新版本遗书的甘英——

    也许是杀的爽了,

    也许是脑子单纯的不够用,

    反正阎太后不仅忘记了去把西钟之下的前太子刘保斩草除根,也忘了解决他们这些“历史遗留问题”。

    不说杀头,

    也不说释放,

    就一直关在牢里,定期为朝廷解决陈旧的粟米。

    搞得甘英在进来之后便悲愤写下的遗书,至今都更迭了数代。

    一面墙被写满了,

    老头便去糟蹋另一面。

    前头还有几分悲怨朝廷黑暗之心,

    后面便多骂起了宋使,觉得都是这个管不住嘴的家伙,连累了自己。

    现在被他戳了,甘英也不回话,只对着草棍子一打,继续沉思今天的遗书内容。

    宋使没有放弃,继续戳着甘英的脊梁骨。

    左右在牢里没有事做,还不如跟对方闹闹。

    在旁边一点,

    关押进来不久的樊丰他们颇为羡慕的看了这两位一眼:

    以阎太后的性子,忘了的事再想起来,是比较难的。

    而甘英“勾结宋国使者”的罪状,对阎氏来说又实在不值一提,

    所以二人的性命大概可以保全。

    但他们……

    唉!

    只怕吃两天牢饭,就要去追随先帝了。

    “把他们安排过去,跟刘祜住一块!”

    暗中观察的上帝顺应人心发出指令,成全了刘祜和樊丰等亲信之间的“君臣之谊”。

    当然,

    双方后面会发生什么冲突,那也不关何博的事。

    自作自受,

    怨得了谁呢?

    说罢,

    何博一挥衣袖,便来到了西海,打算迎接即将寿终的赵胜夫妻。

    在见证儿子做出了一番大事业,新生的宋国也日益昌盛,近来还击败了杞国,让当年那羞辱赵氏的高官后人,来到安都城中负荆请罪后,

    宋国的太上皇与太后,也没有了额外的遗憾。

    在西域结识,

    在河中奔跑,

    在杞国相守,

    又在西海相伴的伴侣,

    被子孙环绕着,相继闭上了眼睛。

    等到再睁开眼,见到何博的时候,二人很是惊讶。

    这么些年没见,看来这位是真的早死了。

    不然何至于在阴间重逢?

    等知道何博的身份后,

    二人自然震惊不已。

    赵胜更是想起了什么,老脸一阵红润。

    何博看穿了他的想法,摆着手笑道,“当年给你推荐的东西,早就让你岳父送过去了!”

    已经变成死鬼,还被何博告知了些许阴间生态的赵胜,如何猜不到其中含意?

    他当即低着头,懊恼不已。

    只有刘义荣一头雾水,不知道他们在打什么哑迷。

    不过,她并没有纠结。

    她只是询问何博,“那我的父亲呢?”

    何博说,“他现在正跟刘贺一起,在东海漂到失联呢!”

    当上帝收服东海后,

    一向富有活力和冒险精神的刘贺、刘荆,便呼喊来了其他友人,一齐向着东海进发,想要探索这片弱水汇入的,属于阴间的海域。

    只是弱水对死鬼的危险已经不小,

    更不用说“东海”了。

    哪怕准备足够,还专门向航海王吕母请教了一番,他们也在出海后不久,失去了踪迹。

    当然,

    这是对普通死鬼而言。

    闹海闹到东海没脾气,自愿投入其怀中的上帝,自是能感知他们存在的。

    但既没有出事,

    他也没必要出手,打断对方的冒险。

    刘义荣听到父亲死后还这么有活力,便满意的点了点头。

    她没有强求父女当即团聚,只是好奇的询问何博:

    “中原的情况如何?”

    “我儿派的使者一去不回,不知道是路上被杀了,还是在中原出了问题。”

    何博笑道,“我来这里,就是为了接你们去亲眼看看的!”

    他挥了挥衣袖,裹着二人就来到了中原,见到了正在喂老鼠牢饭的宋使。

    刘义荣见了,当即竖起眉毛,“两国交战,尚且不杀来使。”

    “大汉的皇帝怎么回事,竟然把我宋国的使者作贱成这副模样!”

    何博就告诉她,“因为他口无遮拦,说天命即将属于西海,从中原这里偏离,惹怒了汉安帝。”

    “这话哪里错了?”

    “这说的难道不是事实吗?”

    在来的路上,听上帝介绍过大汉近些年事物的刘义荣更气愤了。

    “刘庄的血脉就是这么不争气!”

    “不仅死的早,还会出这样的败家子!”

    “他别是一个人,就把后代福泽给耗尽了!”

    论说做太子、做皇帝,乃至于做儿子,

    汉明帝一生还真没有遭遇过太大的阻碍,是许多人羡慕的对象。

    可何博却是指出:

    “我觉得这话,你应该对着自己的祖父说。”

    “刘祜很有可能是被他咒死的!”

    秀儿的运气,

    有时候可是让上帝都琢磨不透呢!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