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第426章 还有最后一战【求月票】

第426章 还有最后一战【求月票】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高昌城外的戈壁,在暮色中泛着冷硬的土黄色。

    唐军大营的篝火却如繁星般燃起,将薛仁贵的铁甲映得发亮。

    他手中捏着苏定方从西突厥前线传回的捷报,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

    阿史那贺鲁的牙帐已破,残部向西逃窜,高昌最后的援军指望,彻底成了泡影。

    “薛统领,城墙上的人影乱得很!”

    副将王海宾快步上前,指着不远处的高昌城头,语气里带着按捺不住的兴奋。

    薛仁贵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

    果然见城头火把晃动得毫无章法,隐约有兵刃碰撞的寒光闪过,甚至能听到模糊的怒骂与惨叫顺着夜风飘来。

    “是内讧了。”

    薛仁贵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将捷报递给王海宾:

    “苏将军那边断了西突厥的救援,咱们这几日擂鼓示威、封死商道,麹文泰手下的人早慌了。现在没了指望,不反才怪。”

    话音刚落,营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斥候翻身落马,单膝跪地:

    “将军!高昌国相阿史那矩带着十余个亲卫,从东门缒城出来了,说要见您,还说还说要献城!”

    薛仁贵眼中精光一闪,抬手道:“带他进来。”

    不多时,一个穿着锦袍却满脸尘土的中年男子被押了进来,正是高昌国相阿史那矩。

    他一见薛仁贵,便‘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发颤:

    “薛将军!求您饶过高昌百姓!”

    “麹文泰昏庸,执意与大唐为敌,如今他已被臣等软禁在王宫,臣愿献城归降,只求大唐不伤无辜!”

    薛仁贵缓步走到他面前,目光如炬:

    “你可知欺瞒唐军的下场?若城头是诈降,你和你身后的高昌城,今日便要化为焦土。”

    相阿史那矩连连磕头,额头上很快渗出血迹:

    “臣不敢!臣愿以全家性命担保!”

    “现在王宫里乱作一团,麹文泰的亲兵还在抵抗,但大多将士已不愿再战,只要将军下令,臣即刻回去打开城门!”

    薛仁贵沉吟片刻,转头对王海宾道:

    “你带五百轻骑,随阿史那矩去东门。若城门真开,便控制住城门楼,放信号弹。若有异动,立刻撤军,我带主力随后接应。”

    “末将遵命!”

    王海宾抱拳领命,一把拎起阿史那矩,翻身上马,带着五百轻骑朝着东门疾驰而去。

    薛仁贵则立刻召集众将,站在舆图前沉声道:

    “各营即刻整兵!东门若得手,左营随我攻王宫,右营去控制粮库与军械库,后营负责维持城内秩序,凡敢持械抵抗者,格杀勿论!但有抢掠百姓者,以军法处置!”

    “诺!”

    帐内众将齐声应和。

    脚步声很快传遍大营,甲胄碰撞声、战马嘶鸣声交织在一起,一支精锐之师迅速集结,只待东门的信号。

    半个时辰后,一道红色的信号弹突然划破夜空,在戈壁上格外醒目。

    薛仁贵猛地拔出腰间佩刀,高喝一声:“全军出击!”

    “杀——!”

    唐军将士如潮水般涌出大营,铁甲在月光下泛着冷光,马蹄踏在戈壁上,震得地面微微颤抖。

    东门方向果然已没有厮杀声,王海宾的身影出现在城门楼上,挥舞着唐军的黑底红字大旗。

    城门缓缓开启,薛仁贵一马当先,率左营直奔高昌王宫。

    沿途的街道上,不少高昌百姓躲在屋门后,偷偷打量着这支纪律严明的军队。

    他们曾听闻唐军会屠城,可此刻见将士们目不斜视,没有丝毫抢掠之举,眼中的恐惧渐渐淡了些。

    王宫之外,仍有数百名麹文泰的亲兵在顽抗,他们手持弯刀,死守宫门,口中喊着:“誓死保卫大王——”

    薛仁贵勒住马,冷声道:“弓箭手准备!”

    刹那间,数百名唐军弓箭手弯弓搭箭,箭尖对准了宫门处的亲兵。

    “最后一次劝降!放下兵器,可免一死!”

    薛仁贵的声音穿透夜空,落在每一个亲兵耳中。

    可那些亲兵却像是疯了一般,为首的将领嘶吼道:“我们是大王的忠犬,绝不降唐!”

    说罢,便挥刀朝着唐军冲来。

    “放箭!”

    薛仁贵一声令下,箭矢如暴雨般射出,冲在最前面的亲兵瞬间倒地,鲜血染红了王宫前的石阶。

    剩下的人见状,攻势顿时滞涩了几分,可仍在负隅顽抗。

    薛仁贵皱了皱眉,抬手道:“铁浮屠上前!”

    早已准备好的重装骑兵立刻催动战马,沉重的马蹄声如同惊雷,他们手中的长枪直指敌军,身上的铁甲能挡住普通的弯刀。

    “冲——!”

    铁浮屠如同移动的城墙,狠狠撞向亲兵的阵型。

    长枪刺穿甲胄的声音、骨骼断裂的声音此起彼伏。

    原本死守宫门的亲兵很快被冲散,要么战死,要么跪地投降。

    宫门被打开,薛仁贵带着亲卫踏入王宫。

    宫内早已一片狼藉,玉器瓷器碎了一地,宫女太监四处逃窜。

    “麹文泰在何处?”

    薛仁贵抓住一个太监,厉声问道。

    太监吓得浑身发抖,指了指内殿:“大王在在内殿,还带着几个亲信”

    薛仁贵立刻率人冲向内殿,刚到殿门口,便听到里面传来酒杯摔碎的声音。

    “一群废物!都是废物!”

    麹文泰的怒吼声传来:“朕养你们这么久,连个城门都守不住!”

    薛仁贵一脚踹开殿门。

    只见麹文泰穿着龙袍,头发散乱,面前的桌子上摆满了酒坛,几个亲信站在一旁,脸色惨白。

    麹文泰见到薛仁贵,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闪过疯狂的光芒,抓起桌上的弯刀,就朝着薛仁贵扑来:

    “朕乃高昌之王,岂容你等放肆!”

    薛仁贵侧身避开,反手一掌拍在麹文泰的胸口。

    麹文泰惨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地上。

    他挣扎着想要爬起来,却被薛仁贵的亲卫按住肩膀,动弹不得。

    “麹文泰,你勾结西突厥,劫掠大唐商队,袭扰边城,今日被俘,还有何话可说?”

    薛仁贵居高临下地看着他,语气冰冷。

    麹文泰喘着粗气,眼中满是不甘:“朕朕只是想守住高昌的土地,何错之有?你们大唐凭什么要吞并诸国?”

    “凭你高昌,挡了大唐的丝路,害了沿途的商旅!”

    薛仁贵冷笑道:“太子殿下有令,凡负隅顽抗者,皆灭!你既不投降,便等着受审吧!”

    说罢,示意亲卫将麹文泰押下去。

    就在此时,王宫之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王海宾快步进来禀报:

    “薛统领!城西有一股高昌残兵,大约两千人,正在劫掠百姓,还想从西门突围!”

    薛仁贵脸色一沉:“岂有此理!传我令,率一千轻骑去西门,务必拦住他们,保护百姓!”

    王海宾领命而去,薛仁贵则继续在王宫内肃清残敌。

    半个时辰后,王海宾传回消息,残兵已被击溃,为首的将领被斩杀,其余人要么投降,要么被俘虏。

    至此,高昌城彻底被唐军控制,街上的百姓也渐渐走出家门,看着巡逻的唐军,眼中多了几分安心。

    而与此同时,在千里之外的西突厥草原。

    苏定方正率领三万精骑,追击阿史那贺鲁的残部。

    自从攻破牙帐后,阿史那贺鲁就带着数千亲信向西逃窜,试图投奔中亚的葛逻禄部落。

    苏定方深知,若不斩草除根,日后必成大患,因此丝毫不敢懈怠,昼夜兼程地追赶。

    “统领,前面就是莫贺延碛,阿史那贺鲁的人进了碛里!”

    斥候来报,语气里带着几分焦急。

    莫贺延碛号称’八百里流沙’,气候恶劣,缺水少粮,一旦进入其中,追击难度会大大增加。

    苏定方勒住马,望着远处黄沙漫天的碛口,眉头紧锁。

    副将席君买上前道:“统领,莫贺延碛凶险,咱们的战马和士兵都已疲惫,不如先休整一日,再做打算?”

    “不行!”

    苏定方摇了摇头,道::“阿史那贺鲁一旦与葛逻禄汇合,再想剿灭就难了!”

    “传我令,挑选五千精锐轻骑,带足三日干粮和水,随我进碛追击!”

    “其余人原地休整,看守俘虏和物资,等候消息!”

    “统领,这太危险了!”

    席君买急道:“莫贺延碛里连路都没有,万一遇到风沙”

    “为了大唐西陲的安宁,这点危险算什么?”

    苏定方打断他,语气坚定地道:“我意已决,你不必多言!即刻挑选人马,半个时辰后出发!”

    席君买见苏定方态度坚决,只好抱拳领命。

    半个时辰后,五千精锐轻骑集结完毕。

    苏定方翻身上马,率先朝着莫贺延碛而去。

    碛内黄沙漫天,能见度极低,脚下的流沙随时可能将人吞没。

    唐军将士们只能牵着马,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口干舌燥,嘴唇很快裂出了血口子。

    走了整整一天一夜,就在将士们快要撑不住的时候,斥候突然来报:“统领!前面发现了阿史那贺鲁的踪迹,他们在前面的沙丘下休息!”

    苏定方精神一振,立刻下令:“全军隐蔽,慢慢靠近,等他们放松警惕,再突然袭击!”

    唐军将士们立刻伏在沙丘后,缓缓朝着阿史那贺鲁的营地靠近。

    只见沙丘下,西突厥的残兵们正躺在地上休息,战马散落在一旁,不少人还在大口喝水,显然也已是疲惫不堪。

    阿史那贺鲁坐在一块石头上,脸色阴沉,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就是现在!杀——!”

    苏定方猛地拔出佩刀,率先冲了出去。

    五千唐军轻骑如猛虎下山,朝着西突厥残兵扑去。

    西突厥人毫无防备,顿时乱作一团,不少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唐军的弯刀砍倒在地。

    阿史那贺鲁见状,吓得魂飞魄散,翻身爬上战马,就想再次逃窜。

    苏定方一眼就看到了他,双腿一夹马腹,朝着他追去:“阿史那贺鲁,哪里跑!

    阿史那贺鲁回头一看,见苏定方离自己越来越近,心中又怕又怒,回身挥刀朝着苏定方砍来。

    苏定方侧身避开,手中马槊猛地刺出,正中阿史那贺鲁的肩膀。

    阿史那贺鲁惨叫一声,从马上摔了下来,被随后赶来的唐军亲兵按住。

    “阿史那贺鲁,你勾结吐蕃,屡次犯边,今日终于被擒,还有何话可说?”

    苏定方勒住马,居高临下地看着他。

    阿史那贺鲁躺在地上,鲜血从肩膀流出,染红了身下的黄沙。

    他看着苏定方,眼中满是怨毒:“我西突厥与大唐井水不犯河水,你们为何要赶尽杀绝?”

    “井水不犯河水?”

    苏定方冷笑,“你劫掠大唐商队,杀害大唐子民,还想与吐蕃勾结,夹击我大唐,这也叫井水不犯河水?”

    “太子殿下有令,逆大唐者亡!”

    “你今日的下场,是你自己选的!”

    说罢,示意亲兵将阿史那贺鲁押下去。

    解决了阿史那贺鲁,苏定方立刻下令清点俘虏,然后带着人马撤出莫贺延碛。

    当他们回到碛外的营地时,等候在此的唐军将士们立刻欢呼起来,声音在草原上回荡。

    苏定方看着眼前的景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西突厥主力被灭,阿史那贺鲁被擒,大唐的西域边境,终于可以安定了。

    三日后,高昌城和西突厥前线的捷报同时传到了伏州的吐谷浑旧王庭。

    李承乾正在校场上检阅新式火器,听到消息后,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他接过捷报,仔细看了一遍,然后递给一旁的裴行俭:

    “薛仁贵和苏定方果然没让孤失望,高昌破城,西突厥溃亡,西域之事,总算是尘埃落定了。”

    裴行俭接过捷报,看完后也是激动不已:

    “殿下英明!有了高昌和西突厥的归顺,我大唐的丝绸之路将畅通无阻,西域诸国也必不敢再与大唐为敌!”

    李承乾点了点头,望向西方,目光悠远:

    “孤要的不仅是西域的归顺,更是要让西域彻底融入大唐,让那里的百姓永远成为我大唐子民。”

    “传孤教令,在高昌设西州,在西突厥故地设濛池、昆陵二都护府,选派江陵清廉能干的官员前往治理,减免赋税三年,教当地百姓耕织诗书。”

    “让他们知道,归顺我大唐,是正确的选择。”

    “末将遵命!”

    裴行俭抱拳领命,转身去传达命令。

    李承乾站在校场上,看着远处的雪山,心中感慨万千。

    从薛延陀到吐谷浑,到吐蕃,到高昌,再到西突厥,这两年多时间,真是够魔幻的。

    不过,还有最后一战,也不知道李二会不会给自己这个机会。

    先灭了高句丽,再动手?

    另一边,长安城外十里。

    去辽东的时候,那是行军如风,不到两个月就抵达了战场。

    后来的作战,也是势如破竹,一度让李世民以为,此战功于一役。

    可是,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以至于连最后的体面都差点失去了。

    也幸亏李世民机智的让孙代音送了一百匹绸缎过去,否则,他此次班师回朝,不可谓不狼狈。

    “哎。”

    李世民看着即将抵达的长安城,无声叹了口气。

    虽然缓慢行军,让他的病情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比起病情,他更多的是对未知的恐惧和茫然。

    “陛下!”

    长孙无忌的声音从马车外传来,李世民立刻收拾好情绪,沉沉地道:

    “何事?”

    “回陛下,吐蕃那边传来消息,太子殿下已经打到了匹播城,松赞干布自知不敌,主动投降了我大唐。如今已被锦衣卫押解回长安。”

    听到这个消息,李世民先是一惊,而后又挂起一抹苦笑。

    那逆子的军事才能,还真是不在朕之下啊!

    难怪父皇会选择他,恐怕父皇早就看到大唐的未来了。

    只是……

    想到这里,他又想起了李恪兄弟的死,一种难以言喻的心情,骤然在心中蔓延,最后不咸不淡地,道了句:“朕知道了。”

    长孙无忌有些郁闷,但也能理解李二现在的心情,又转移话题道:

    “陛下,江夏王刚刚询问臣,是否通知城内,安排百姓和大臣迎接?”

    “哼!”

    李世民冷哼一声,旋即沉沉的道:“迎接什么?都来看朕的笑话吗?”

    “可是,咱们也不能就这么突兀的入城吧?毕竟是天子归朝,得有威仪!”

    听到长孙无忌这话,李世民顿时陷入了沉默。

    而就在这时,云端策马走了过来:“启禀陛下,前方发现一队人马,好像是锦衣卫和大理寺的人。”

    “他们正在护送一些囚犯,似乎正朝长安方向赶去……”

    听到这话,李世民顿时掀开马车窗帘,急道:“此言当真?你确定是锦衣卫和大理寺押送的囚犯?”

    “确定!他们的衣饰很好认,不会有错的!”云端笃定道。

    李世民看了眼云端,又看向长孙无忌,后者瞬间便明白了李世民的心思。

    却听他连忙躬身道:“恭喜陛下与他们的预定,终于可以达成了。”

    “哈哈哈!”

    李世民仰头大笑,顿时精神抖擞:“来人,传令江夏王,朕要在城门口,迎接我大唐的子民!”

    “另外,传朕旨意,让满朝文武,公侯封王,以及长安百姓,都出来看看,看看我大唐贞观盛世!”

    “诺!”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