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散文诗词 -> 盐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三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顾玉玉看了父亲的来信之后,便拿着信去找夫人杨谨商量,问她有什么意见。

    杨谨也把公公的来信也详细地看了一遍。公公在信中所说的让杨谨心里乐开了花。但她不是喜形于色的人。她把书信递回给顾玉玉,说道:“相公,这是个大事。杨谨是一个女流之辈,这事应由相公来做出决定。”

    顾玉玉伸手把杨谨搂入怀中,说道:“如此说来,这事便由为夫自己来决定啦!今后夫人可不得反悔哦。”

    杨谨眉梢微笑地说道:“为妻绝不反悔!”顾玉玉便回书房给父亲写了回信,说自己和妻子完全同意父亲的决定。

    顾玉玉也是一个言行一致的男人。后来他和杨谨真的生了三个儿。他给大儿子起名为吕继,继承吕家的香火。他给二儿子起名为杨健,继承杨家的香火。他给三儿子起名为顾前,继承顾家二房的香火。──此都是后话。

    晒盐场。

    木明绚在晒盐场生活的时候,吕倩倩每天都写一首词。木明绚去世之后,吕倩倩依然每天都写一首词。虽然都是习作,况且都是刻画东河两岸的实景、民俗以及扒盐工们在生活中喜怒哀乐的真实写照。顾玉生看了,虽然不算很好,但都是作者的真情实意。于是从中选出一百多首来进行整理分类,又悄悄地拿到阳城的坊肆印刷出来,名为《金石集》,作者吕倩倩。

    这天是吕倩倩的四十二岁生日。顾玉生亲自下厨作了一桌好菜给吕倩倩庆寿。席间,他拿出《金石集》献给了吕倩倩。

    吕倩倩捧着《金石集》看了一遍又一遍,除了感激便是感激。他流着眼泪对顾玉生说道:“夫君,你对倩倩如此深情,倩倩这辈子能还得清吗?”

    顾玉生双手紧握着吕倩倩的双手,说道:“请夫人别急!这辈子还不清下辈子接着还。”

    春天,顾玉生和吕倩倩扩建了东坡的粮食仓库。

    这几年,雄才大略的当今圣上励精图治,南汉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国库金银充足,而且各地的粮库都是满满的。

    顾玉生在东河两岸有千亩稻田,每年可收稻谷五千石。这是一项无小的收入,足够让东河两岸的人们眼红了。尤其是盐道两边一些村庄的首领和财主,看着这千亩金灿灿的稻谷,也把自己的算盘打得叮当响。他们纷纷效仿顾玉生,投资购地并开垦。不到一年的功夫,东河两岸的荒地被全部收购完,也被开垦完,都用来种稻子。如今的阳州,由于连续几年风调雨顺,百姓家里都有余粮。故顾玉生的每年五千石的粮食都卖不出去。

    今年早造,稻子又播种了,顾玉生和吕倩倩不得不扩建仓库。

    春天的稻田是绿油油的,禾苗一天比一天盎然生机。看着千亩清绿色的田野,顾玉生和吕倩倩都不约而同地联想到两个多月后的丰收景象──东坡上的粮食仓库又要入库五千石金灿灿的谷子了。

    这天早晨,吕倩倩站在扩建后的粮食仓库前,心中充满喜悦地对顾玉生说道:“夫君,过去你同公公一样,一直担心肚子问题,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这粮食仓库,这一心结你该放下了吧?”

    顾玉生看着储存着几万石稻谷的粮食仓库,点着头说道:“为夫早就放下了。”

    很快又到了繁忙的时节。

    顾玉生和吕倩倩两人又进行了分工。这次倒过来,顾玉生负责晒盐场,吕倩倩负责稻田。

    顾玉生同扒盐工一起常常夜里干活。

    在稻田里,人们也常常看见一位身着粗布蓝衣,头戴草笠,脚踏芒鞋,整天在田埂上走动,皮肤被晒得黑红的中年妇女。她便是吕倩倩。

    顾玉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谁能想象她曾经是相府的千金小姐啊!”

    此时,吕倩倩虽然整个身心都充满着喜悦,但她常常感到很疲惫。殊不知,死神已经悄悄地问她靠近了。

    六月份,稻田开镰了,但吕倩倩却病倒了。她发高烧,忽冷忽热。

    这可把顾玉生急坏了。他跑到阳城请来最好的医师,吃了几天药,可烧依然不退。

    吕倩倩昏迷在床上,几乎没睁开眼睛过。

    到了第七天早晨,吕倩倩从昏迷中醒来,惨白的嘴唇翕动着。

    顾玉生高兴地抓着吕倩倩的双手,说道:“夫人,你终于醒啦?吓死为夫了!”

    吕倩倩要喝水,顾玉生连忙把温水端来。吕倩倩喝了一水,然后喘着气对顾玉生说道:“倩倩这一生有幸遇着夫君,倩倩这一生值了!倩倩走后,请夫君不要过于悲伤……”此时,顾玉生的心里已在流血。

    吕倩倩继续喘着气说道:“倩倩很想同爹爹、娘亲团聚在一起。倩倩走后,恳请夫君把倩倩的灵柩送回土城安葬,可以吗?”

    顾玉生两眼泪汪汪地说道:“一切全听夫人的……”

    吕倩倩突然脸带笑容,闭上了双眼。

    吕倩倩去世之后,顾玉生按照她的遗愿,把她的灵柩运回土城埋葬。

    灵柩离开晒盐场前,顾玉生已经派人给京都的儿子顾玉玉报了丧。他告诉顾玉玉不必要回阳州晒盐场了,直接回土城参加母亲的葬礼。

    顾玉生雇了几辆马车,把吕倩倩的灵柩及她生前喜爱的书画都搬上了车,包括顾玉生送给她的《金石集》,然后启程回土城。

    在路上走了一个多月,灵柩到达土城吕家门前时,天正下着雨──这也许是老天为英年早逝的女中奇人吕倩倩悲痛流泪吧!

    顾玉生是以女婿的身份第一次来土城吕家。他看见吕家住宅不多,但院子很大。由于长时间没人居住了,住宅都破烂不堪,墙根和庭园都长着杂草。门前的田地已丢荒多时。

    顾玉生冒雨下了马车,命人把正堂打扫干净。雨一停,他便命人把吕倩倩的灵柩抬进正堂,停放在正堂的中间,点灯点香烧纸钱。

    第二天,顾玉生便雇了十几个人把住宅打扫干净,并把庭园里的杂草清除。他选择了吕倩倩生前住过的那间房子做为自己的卧室。他把晒盐场带来的书画和《全石集》全摆在书房里。然后,他一边请人看龙脉、造茔,一边等待着儿子一家三口回来。顾诺诺和丈夫解方镇守在东北边疆,正在赶回来的路上。

    三个月后,顾玉玉、杨谨、吕继从京都回到了土城。吕继刚满两岁,顾玉玉也给他穿上麻衣给奶奶守灵。而四个月后顾诺诺和解方也从东北边疆来到了吕家。两人想起了小时候吕倩倩对自己的悉心照顾,都悲痛万分,跪在灵前哭得天昏地暗。

    不久,吕倩倩终于入土为安了。顾诺诺和解方回了东北边疆,顾玉玉一家三口留在吕家守丧三年。

    办理完吕倩倩的后事之后,顾玉生便同儿子一家三口作别,回到阳州晒盐场。他一个人居住在晒盐场的家里,既要管理晒盐场又要管理一千亩稻田,整天忙得焦头烂额。

    现在的顾玉生是最怕闲暇了。一闲暇,他的脑海里便情不自禁地想起吕倩倩生前的一点一滴,总是让他伤心落泪不已。

    这一日是吕倩倩去世后的第一个忌日。

    在这一日下午,顾玉生半梦半醒地躺在床上。他突然听见火房里传来了熟悉的声响:瓷碗轻碰的清脆声,拉风箱的节奏声,还有那个自己听了二十多年的、刻意放轻的脚步声。

    顾玉生的胸口猛地收紧,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摸着,血液在奔腾,太阳穴突突直跳。

    “夫人?”顾玉生的声音嘶哑得不像自己的声音。

    没有回应。但拉风箱的节奏声还在继续。此时,顾玉生甚至能想象得出吕倩倩穿着那件紫红色衣裙,袖子挽到手肘,两只雪白的手推拉着风箱的情景。他猛然地掀开了被子,赤脚踏在地板上,向火房奔去。

    火房里空无一人。

    风箱一动不动地躺在炉灶旁;炉灶里一点儿火星都没有。

    顾玉生站在炉灶前,胸口剧烈地起伏,耳边是自己粗重的呼吸声。他抬手摸了摸自己的额头,掌心一片潮湿。

    “她又来了……”一天晚上,顾玉生刚躺在床上便喃喃自语道。

    “夫君,早点睡吧!”声音清晰甜美。

    顾玉生睁开了双眼。在明亮的烛光下,他看见吕倩倩坐在梳妆台前正在卸妆。

    顾玉生翻身起床,走到吕倩倩的身后,伸出双臂猛地把吕倩倩抱住──空空如也。

    ……

    “夫君,鸡鸣啦!该起床去盐田啦!”又是清脆的声音,是从梳妆台前传来的。

    顾玉生坐在床上,看了看梳妆台,梳妆台一尘不染──顾玉生每天都用手帕拭擦,就像吕倩倩生前所做的那样。他下了床,打开抽屉,梳子上一根头发都没有──吕倩倩每早梳头,梳子上总是给留着一些头发。

    “夫人,你今天早上为啥不梳头啊……”顾玉生声音颤抖。

    顾玉生昏昏沉沉地睡去。

    “夫君,今晚就别出去了,在家陪倩倩好吗?”记忆中吕倩倩的声音突然在顾玉生的耳边响起,那么清晰,仿佛吕倩倩就站在床前。

    顾玉生一骨碌地爬起来,梳妆台铜镜里只映出他一个人满脸胡茬的脸和通红的眼睛。他踉跄地奔出门外。门外是一片漆黑,头顶是满天星星。

    “她走了一年多了……”顾玉生心里说道,“人们都说时间会冲淡一切,可是为什么……为什么我顾玉生想念吕倩倩的那种心痛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痛?”

    顾玉玉三年守丧结束之后便向朝廷递交了服阕书。朝廷任命他为大理评事知延庆县。

    顾玉玉赴任前带着妻子杨谨和长子吕继绕道到阳州,先到戚家盐店看望了戚薇和殷源源。然后到晒盐场住了十多天。

    长孙吕继第一次看见海,觉得非常好玩。每天都要爷爷带他去看海。顾玉生成了吕继的“跟班”。

    每天吃完早饭,爷孙俩都大手拉着小手来到晒盐场前的沙滩上,踏着湿漉漉的沙地,看着白花花的浪头轻轻地拍打着礁石,唱着儿谣。

    十多天太短暂了!可是这十多天却让顾玉生从悲痛的废墟中走了出来。他欢欢喜喜地把儿子一家人送到延庆县任上。回来路上他绕道京都,到了桂花园看了哥哥一家人。还到杨府看望了亲家杨孝。

    顾玉生回阳州前本想绕道到明月岛看望萧归沐和紫玫瑰,但在途中却接到岳父戚薇派人送来的书信。说戚家盐店的运盐车队在道道上又被人抢了。两位押车伙计被一群土匪杀死在盐道上,希望顾玉生尽早回晒盐场。

    “平静了的匪患现在又死灰复燃了……”顾玉生喃喃自语。他购买了一匹快马,日夜兼程。一个月后回到了阳州。

    顾玉生先到戚家盐店向岳父戚薇和岳母殷源源详细地了解这群劫匪的信息。然后向戚薇问道:“岳父大人,向官府报案了吗?”

    戚薇说道:“报案两个多月了,官府派人去盐道上侦查了几天,但一点线索都没有,至今还不知道那些劫匪从何而来!”

    顾玉生向戚薇说道:“岳父大人请放心,狡猾的狐狸迟早会露出尾巴的……”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东河两岸,常常出现一个黑色的身影在夜色里飘动。自从这个身影的出现,盐道上又似乎平静起来──那些在盐道上的劫匪又不知道隐没到那里去了。

    东河两岸的万亩稻田年年都是成熟两造。阳州从一个缺粮州成了天下的粮仓。

    这年风调雨顺,全国各地的粮食都大丰收。

    顾玉生今年的早造的千亩稻田收了五千石,加上几万石的老谷,把粮食仓库堆得满满的,已经无处堆放。

    中秋节过后,稻田里的稻子又泛黄了,顾玉生急于把粮食仓库的老谷卖出一部分,可是到各处粮行去打听,都说不缺货。而现在稻田里谷子已经泛黄了,扩建粮仓也来不及了。况且目前顾玉生手里没钱,拿什么来扩建粮仓啊!

    为了把陈谷卖出去,顾玉生到处乱碰,焦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要是吕倩倩还活着那该多好啊!她的方法任何时候都比自己多……”顾玉生又开始想念吕倩倩了。

    顾玉生也渴望身边有个女人了。

    十月,田野里是金灿灿的。

    在顾玉生的千亩稻田收割完的第二天早晨,海里来了一艘很大的船,缓缓地向“顾大叔晒盐场”的码头靠近,停定之后有人一打听才知道是来购买粮食的。

    太阳出来的时候,从船上下来了两个女人,顾玉生远远便认出,一个是萧归沐,另一个是紫玫瑰。

    顾玉生高兴万分。他一边迎了上去一边用两只手掌卷成喇叭筒状向码头四周高喊:“萧归沐回来啦!”

    一传十,十传百。萧归沐回晒盐场来的消息很快便传遍整个晒盐场。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儿向码头涌来。

    很快,萧归沐的身边围满了人,有男人,也有女人;有老人,也有孩子。都是在晒盐场里居住的,他们静静地站着,目不转睛地看着眼前这位从晒盐场里走出的命运多舛的传奇女子。

    萧归沐的眼眶湿润了。她抬头环顾回周,每一张面孔都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站在顾玉生身旁的福嫂,正用颤抖的手抹着眼泪──她曾同萧归沐和顾玉茹在公共火房里一起为扒盐工们做了五年早饭。她与萧归沐感情深厚。邻居李叔的头发全白了。前海张婶的皱纹更深了。儿时一起玩耍的小伙伴的如今都成了父母,有的已成了祖父祖母。

    “孩子,欢迎你回晒盐场来!”老盐工刘伯打破了码头上的沉静。他是晒盐场的老师傅。萧天剑和赵柔雅离开晒盐场之后,萧归沐的家一直由刘伯看管。

    萧归沐拔开了人群,走到刘伯面前扑通一声跪下,说道:“刘伯,归沐谢谢你这些年来一直看管着我家的住宅!”说着,便拜了三拜。

    刘伯连忙扶起萧归沐,说道:“孩子,快起来。这看管住宅是件小事。你一个女娃子为了国家的统一和长治久安,而竟然上战场去流血牺牲,这才让人敬重。要说拜,刘伯应该拜你才对。”

    萧归沐说道:“刘伯,快别这样说!归沐是一名战将,上战场是自己的本分。你是长辈,归沐是晚辈,天底下哪里有长辈跪拜晚辈的道理啊?”

    一个中年妇女走近萧归沐,说道:“归沐妹妹,到我们家去吧!我们家养着好多只土鸡,中午我杀土鸡招待你和你身后的这位妹妹。”说着,她瞟一眼紫玫瑰。

    这个中年妇女叫明翠。小时候萧归沐常跟着她出去赶海。如今的明翠已经是两个小男孩的奶奶了,但她一直记得萧归沐小时候很喜欢吃鸡肉,最不喜欢兔肉。

    萧归沐拉着明翠的一只手说道:“明翠姐,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记得我喜欢吃鸡肉这事,真让我感动极了!”

    明翠笑着说道:“归沐妹妹,明翠姐不但记得你喜欢吃鸡肉这个爱好,而且还记得你最拿手的厨技是‘牛肉炒辣椒’呢!”

    萧归沐惊讶地说道:“明翠姐,你记性真好。今天就冲你的‘好记性’,我和我的堂妹紫玫瑰便到你们家去吃土鸡肉!”说着,拉起明翠的手就要走。

    “慢!”顾玉生伸手拦住了前路。

    萧归沐瞟了顾玉生一眼,问道:“顾元帅啊,你是不是也要请我和阿紫妹妹到你们家吃土鸡肉呀?”萧归沐早就发现顾玉生的面容非常憔悴,估计是粮食卖不出去,愁的。

    顾玉生连忙说道:“不,我们家没有土鸡!但给远道归来的归沐妹妹和阿紫妹子接风洗尘是必须的!不过我现在先问你一件事,可以吗?”

    萧归沐说道:“当然可以!问吧,是什么事?”顾玉生转头看了看停泊在码头上的那艘大粮船,问道:“归沐妹子和阿紫妹子这次来这里是来购买粮食的,是吗?”

    萧归沐说道:“你猜得对!这次我们确实是来购买粮食的。”

    “那太好啦!买我的吧!我的粮食仓库的谷子堆得满满的,正在愁卖呢!”顾玉生高兴地说道。

    “你的谷子质量保证吗?”萧归沐向道。

    “是新粮,质量上乘,保证一只柱虫都没有!”顾玉生急于出售自己的谷子。

    “价格如何呢?比别人便宜吗?”萧归沐又连续问道。

    “价格一定比别人便宜得多!这样吧,我给你们打五折好啦!”顾玉生确实在焦急。

    此时,紫玫瑰站在顾玉生身后,正不停地给萧归沐使眼色,意思是:“姐,他已经愁得够憔悴了,别再折磨他啦!”

    萧归沐装作看不见,笑着说道:“如果中午你请我和阿紫妹妹到你们家吃上一餐土鸡肉,这笔粮食销售生意才会成为可能!可惜你们家没养土鸡!”

    顾玉生连忙说道:“虽然我们家没养土鸡,但明翠家里有,我可以花银子向她家买……”

    几天后,那艘停泊在“顾大叔晒盐场”码头里的大运粮船装着满满的一船谷子缓缓地驶离了码头,向着明月岛的方向驶去。

    细心的人发现,原来从船上下来的那两个美丽女子,只有年纪稍大一点的那位登船而去。

    细心的人还发现,自从吕倩倩去世之后,顾玉生家火房的烟囱是不冒烟的。自从那艘大运粮船来了之后,顾玉生家里火房便天天冒烟起来,运粮船离开之后也一直冒烟。

    几个月后,在晒盐场通往阳城的盐道上,细心的人也发现,夜里常常有两个身影在疾飞,你追我赶,互不相让。

    (全文完)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