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 第490章 我这张大饼不香么?萧和:上了太子的小本本,可不是好事啊! 第490章 我这张大饼不香么?萧和:上了太子的小本本,可不是好事啊!
- 营帐之中,气氛忽然变的凝重起来。
任谁都看出来,这位太子殿下,对赵云的劝谏似乎流露出了几分不满。
就在这紧张的时刻,张飞打破了僵局:
“太子殿下,咱们不妨听听大司马的意见吧。”
此言一出,所有人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一般,齐聚向了萧和。
萧和心中“格登”一下,暗自叫苦不迭,忍不住在心里嘀咕:
“老张啊老张,你这是真会给我出难题,这局面,我是进退两难呐。”
他此刻正处于一个极为微妙的境地。
若是不赞同刘禅的计策,那可是公然冒犯太子殿下的权威。
刘禅身为太子,身份尊贵无比,在众人面前被否定,心中定会不悦,甚至可能对自己产生猜忌和不满。
尊卑有序!
身为臣子,冒犯太子之权威,可并非明智之举。
况且,萧和从刘禅的种种表现中,已看出这位太子殿下,有表里不一的痕迹。
表面上,似老刘一般虚心纳谏,从谏如流。
可内心之中,刘禅却又相当自信。
甚至说是自负。
自己若站在赵云那边,直接了当的否定刘禅的计策,难保不会被这位太子殿下,记在他心里边的那个小本本上。
上了未来天子的小本本,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可若赞同刘禅,却又可能耽误了伐魏灭曹这一关乎一统天下的大业。
导致战事拖延,每多拖一日,就要有无数钱粮要消耗,就有不知多少大汉将士,要多做无谓的牺牲。
两难啊…
萧和眉头紧锁,眼珠快速转动,思索着应对之策。
片刻之后,萧和心中有了主意,遂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道:
“太子殿下此计,确实是精妙绝伦,若是实施,确能破了魏军袭粮战术。”
“不过我们破其袭粮战术,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打过渭水,夺取渭口。”
“臣倒是想到一计,可无视魏军袭粮战术,速过渭水拿下渭口,不知殿下意下如何?”
萧和又耍了个滑头,没有直接否定刘禅,而是在一番恭维之后,给他抛出了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大饼”。
打过渭水,直接拿下渭口城。
这张大饼,可比单纯破解魏军袭粮战术,显然更加诱人,更能解谗。
果然。
听得萧和这番谋划,刘禅眼珠一亮,脸上露出惊喜之色,忙问道:
“大司马有何奇策,可速过渭水,拿下渭口,愿闻其详。”
张飞和赵云亦是惊喜起来,精神为之一振,目光中满是期待。
在他们看来,就算粮草问题能够解决,可渭水依旧如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横亘在前。
若能直接打过渭口,那无疑是上上之策,可省去诸多周折与风险,令汉军迅速掌握战略主动权。
萧和站起身来,不紧不慢来到地图前,手指着地图,开始洋洋洒洒,不紧不慢的描绘起自己的计策:
“黄河在弘农郡段因有三门,故下游船只难以溯河西上,由黄河进入渭水。”
“既是如此,那我们就从上游调船,由蒲坂津南下经渭口入渭水。”
“有了船,我们就能运兵过渭水,只要大军能于南岸立营,则渭口自可破之!”
听到这里,赵云张飞脸上的期待,顿时消散大半。
刘禅脸上的喜色,也随之褪色,显然也看出了其中破绽。
略一思索后,刘禅当即便道:
“从上游调船入渭,自然是没问题,可大司马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一旦大举调船入渭,则曹贼知我们定然想偷渡渭水,必会以斥侯严密监视我们船队动向。”
“魏军一旦发现我们有渡河征兆,必会即刻以精兵半渡击之,届时,我军尚未完全渡河,在河中进退两难,必遭重创,这当如何是好?”
萧和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带着几分深意。
显然,赵云张飞的表现,刘禅的质疑,皆在他的意料之中。
萧和轻咳几声后,便接着说道:
“殿下所说,臣自然考虑到了,所以我们不用多调船只入渭,只需调二十余艘便可。”
“船少,则曹贼定然会放松戒备,疏于监视,我们便可趁势大举过河。”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脸上是一如往常的自信笑容,对自己的这个计策明显胸有成竹。
刘禅眼神却迷茫起来,一时没转过弯来。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张飞就嚷嚷起来:
“我说大司马,你才调二十来艘,是能让曹贼放松警惕,可二十来艘船,往返一趟也就送七八百人过河,你折腾了大半天,也就只能送几千号人过河而已。”
“这么长的时间,曹贼就算是再疏于监视,也不可能还察觉不到我们的意图。”
“到时曹贼重兵来攻,咱登岸兵马不过几千人而已,怎么抵挡?那岂不是白白送死!”
“你可别跟我说,咱们再用一次却月阵!你也说了,那玩意儿主要用来对付骑兵,而且只能用一次,第二次就不管用了。”
“你不用却月阵,就凭几千兵马,怎挡得住魏军重兵半渡击之?”
张飞粗中有细,抢先于刘禅一步,道出了萧和计策中的巨大漏洞。。
刘禅蓦然省悟,忙是重重点头,狐疑的目光望向了萧和,心中却在猜想:
大司马神机妙算,怎么可能出这样漏洞百出的计策?
难不成,他此计另有深意?”
“谁说我调这些船入渭水,是为了把大军运过河去的?”
众人狐疑的目光注视下,萧和却诡秘一笑,意味深长地反问道。
众人又是一愣,面面相觑,心中满是疑惑,愈加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你不用船运兵过河,那调这些船来又有何用?
难道是用来,当摆设么?
众人在一片茫然困惑中,萧和不再铺垫,遂清了清嗓子,直言道:
“我调这二十艘船入渭水,乃是为了在河上搭一条浮桥,好让我大军踏桥过河!”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震。
萧和一席话,瞬间仿佛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瞬间照亮了众人迷茫的眼神。
他终于不再拐弯抹角,将自己的计策和盘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