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虎贲郎-> 第560章 欣然赴任

第560章 欣然赴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许都与下邳之间道路通畅,仅仅三日之后,吕布的手书就摆在了刘备面前。

    吕布措辞恳切,也不做隐瞒,陈述了目前朝中的难处、窘迫。

    急需贤兄刘玄德入朝襄助,以克时艰。

    这份手书扰的刘备心乱,带着这份手书乘马登上城墙。

    一名涿县老卒牵马在前,刘备骑乘马鞍上,望着城外劳作的军民。

    徐州因靠海气候更显温润,春耕也早一些。

    因去年张勋水淹下邳之故,秋收遭受严重破坏。

    战后刘备组织了宿麦抢种,如今冬雪消融,被积雪压弯的宿麦迎着阳光生长,如今已然挺拔。

    立在城上远远俯视,这些宿麦田地连成大片,给了刘备一种当年带着伙伴出行塞外,千里碧绿草原的感觉。

    此刻,这些宿麦田地里并无军民劳作,人畜队伍都在其他地块里种植春小麦。

    至于水稻,需要更好的水田来播种,现在还没到时候。

    刘备渐渐来到城西白门楼,他下马走向城楼,登上二楼,展望泗水上游。

    他双手环抱在胸前,凝视远处,少年时期的理想,青年时期遭遇的挫折,以及眼前吕布的邀请,这让他感到十分的踌躇。

    很清楚自己是心动了,这是其他人无法劝服的事情。

    刘备太清楚自己的脾气,也清楚现在入朝的风险。

    吕布不可能像赵基诱杀曹操那样,可能当时赵基也没想着杀曹操,曹操之死更像是赵基临时生变,更像是一场意外。

    但朝中形势也会变,写信时的吕布,可能是诚心邀请他一起入朝执政,来解决封赏大司马赵基这个令朝廷窘迫的难题。

    万一入朝后,形势再生变故,那时候吕布自己都泡在水里随波逐流,自己又该怎么样?

    吕布已经准许他率兵五千入朝,安全感自然是给足了。

    可许都周围驻屯了吕布、董承、刘惠、田豫以及刘表、刘勋、刘艾等宗藩派遣勤王军,这些军队被串联发动兵变……这根本不是五千人能抵挡的。

    率兵五千入朝,最多只能保护刘备遭遇变故时撤离许都。

    许都方面,除了吕布之外,其他各军纵然兵变,其实刘备也是不怕的。

    所以综合来看,入朝辅政不存在安全隐患。

    可让他迟迟无法决断的是赵基,当初陶谦老死,糜竺、陈登等人迎他入主徐州,他的主簿、门生陈群就反对他入徐州。

    后续若不是赵基通过朝廷遥控他与吕布,在朝廷信用担保之下,刘备才跟吕布完成了联合,各自都打开了局面。

    眼前吕布迎他入朝,让刘备踌躇满志之余,也生出了当年领徐州时的熟悉感。

    赵基控制的朝廷,让他才能稳定徐州;而现在入朝,就有制衡赵基的因素在,这让刘备心里有些不舒服,又缺乏把握。

    就在刘备易地而处,站在执政角度来从全局思考这个问题时,才深深感受到了吕布的难处。

    至于破局之策……刘备自然也是没有的。

    就在他沉心以执政的角度来思考之际,别驾糜竺缓步登上二楼,对刘备背影拱手:“主公。”

    “眼前颇感为难,大司马立有不世功勋,而他又位极人臣,实系封无可封。大将军在朝中执政,既想抚慰大司马,又不想朝野生出异议。如今易地而处,实在艰难。”

    刘备感慨一声,转身看着糜竺:“不封赏大司马,又如何能封赏征胡有功之士?”

    糜竺只是拱手再拜,他也没有什么办法。

    不可能绕开赵基,这么大的功劳,哪怕赵基体谅朝廷,谢绝封赏……可赵基的麾下文武怎么想?是跟着赵基一起谢绝封赏,还是接受朝廷的封赏?

    还有就是,天下各方吏民、豪杰会怎么想。

    此前糜竺还能跟着刘备待在徐州看朝廷焦头烂额手忙脚乱处理这件事情,现在吕布正式邀请刘备入朝辅政,糜竺也感到窒息。

    他也无法理解,人怎么可以如此的善战?

    其实也有解决办法,例如拟定足够丰厚的奖赏,就等赵基班师入朝时封赏……大司马赵基远征塞外诸胡,染病暴亡也在情理之中,天下人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赵基又怎么可能率兵来许都领赏?

    若来到许都,许都各军会听赵基的,还是听吕布?又或者听天子、朝廷的?

    赵基待在塞外,朝廷就已经顾此失彼两头为难;若真率兵上雒,那朝廷恐怕鸡飞狗跳,颜面尽失。

    糜竺实在是想不到可以解决眼前问题的办法,只能束手长拜。

    刘备见此,也就说:“如今正值朝廷用我之时,岂有退避之理?我准备与翼德入许,留云长总督下邳、彭城军事。”

    糜竺深吸一口气,表态:“臣愿随主公左右。”

    “云长亲厚百姓不恤衣冠,他与陈元龙难以亲和。我会举威硕领徐州刺史,此事或许也不能成。不论成败,还是希望子仲能领本州民事,不使云长与元龙生出间隙。”

    徐州归属是一个大问题,吕布的意思是让刘备举荐一个人担任刺史。

    可刘备这里也存在与赵基、吕布类似的问题,那就是找不到资历、名望足够的属吏来担任一州长吏。

    而一州刺史,赴任后重组州部,定下新的君臣名分……这个事情其实很棘手。

    所以刘备准备效仿赵基的先进经验,入朝后继续兼任左将军,以左将军开府不限员额的从事、中郎里选拔一个治中从事,来领徐州。

    这样未来徐州的治中,也是刘备左将军幕府里的从事,彼此有牢固的人身隶属关系。

    但刘备以左将军兼任徐州牧,这是比较合理的配置,其他类似配置的是前将军幽州牧公孙瓒,右将军冀州牧袁绍,与后将军青州牧孙策。

    若是入朝,想要继续遥领徐州,就必须获取重号将军封号……或许可以一把将扬州也攥到手里,获得名义上的督扬州之事的权力。

    时机合适后,自然能整合刘勋、刘艾与华歆等人,成为国家东南的巨擘。

    刘备已经过了遇事而激动、沮丧的年龄,可吕布递出的梯子,让刘备看到了各种美好的未来。

    对于他的决定,糜竺自然是全力支持。

    见糜竺如此顺服,刘备难免有些怀念陈群。

    也很是期待,这次入朝辅政,刘备有信心集合一批匡扶汉室的有识之士。

    至于大司马赵基……国家之事,岂可以私情为念?

    也非刘备无情,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彼此身后有太多的人,这些人前赴后继推搡着他们前进,会碾碎其他挡路的人。

    作为首领,刘备只能选择方向,去碾什么人,无法让这个滚滚前进的战车停止。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