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虎贲郎-> 第678章 内贼丛生

第678章 内贼丛生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天水,上邽。

    又是一日天明,可能是因为城内、城外积雪深厚的原因,给人的体感更冷。

    诸葛亮几乎是被冻醒的,他忍着身躯冷颤,蜷缩在地双臂展开抱着小腿,左手抓着右小腿,右手抓着左小腿。

    整个人感受着此刻激烈的紊乱气息,一阵阵冷颤仿佛冥冥之中的‘气机’一样。

    诸葛亮想要捕捉、控制这种气机,他忍着不适应,并耐着心思等候契机。

    可惜的是如今身处军中,不能发出太多的异响。

    否则按着以往的习惯,诸葛亮会抱膝长啸,以催发气机的感应。

    抱膝长啸时,诸葛亮个人感觉能将各种负面杂念清空排出体外;而这种长啸也能聚集身体的气机、力量,能让他精神旺盛保持专注。

    现在不能执行抱膝长啸这个动作,他只能盘坐冥想,运行军中流行的导引术。

    赵基虽然没有传授过什么冥想、导引术,但一茬茬的亲兵、随行属吏效仿、学习之下,流行速度是很快的。

    诸葛亮冥想结束,也是排空了杂念,他走出屋舍时神态宁静,就是两腿略有些打颤,走的不是很稳。

    正准备洗漱,就见门外当值的一名卫士开口:“孔明先生,长史相招。”

    “好。”

    诸葛亮当即应下,转身去找诸葛瑾。

    州部衙署内实际空荡荡的,内部当值的卫士少,做事的幕府属吏也少。

    除了赵基带走的军队外,其他人都要分散各处镇压俘虏、降军。

    当诸葛亮见到诸葛瑾时,就见他一副彻夜未眠的模样:“长史?”

    “刚烹煮了一壶浓茶,孔明来陪我品尝、用餐。”

    诸葛瑾放下手里的公文,起身展臂示意,他行动迟缓,就连表情变化都显得缓慢、僵硬。

    诸葛亮也只是长拜:“喏。”

    两人一前一后来到内厅,诸葛瑾就懒洋洋坐下,斜倚空心方木上,手里抓一块麦饼有气无力吃着,吃了几口才说:“太师担忧晋阳生变,三日前破赵昂时,就已遣使晋阳报捷。想来如今已传遍三辅,今日信使能到晋阳。”

    诸葛亮听了没有进行这个话题,反而说:“长史公,以仆之卑位,不宜探讨、闻之此事。”

    “这是太师的意思。”

    诸葛瑾回头瞥一眼这个修身严谨缺少人味儿的弟弟,又说:“自张鲁、张卫兄弟乞降以来,太师就派遣从事苏则前往关中彻查泄露军情者。现在苏则还未回报,太师想让你去关中协助苏则。我这里人手紧张,只能分出百余人给你。”

    “百余人?”

    诸葛亮听说有自己的使命,这才伸手拿起麦饼咬一口,细嚼慢咽后,才舒展眉头:“具体是谁?”

    以他的聪慧,既然已经知道赵太师提前报捷晋阳,说明后方的凶险一点不比前线弱。

    若真的有一股即将发作的叛乱势力,那今日报捷文书抵达晋阳,这些人自感穷途末路,就有可能仓促之间发动,放手一搏总好过引颈就戮。

    晋阳的事情跟他无关,他的使命在关中地区。

    诸葛亮问的很直接,诸葛瑾也不含糊:“你要协助苏则调查,百余人配属给你,不是让你督率这些吏士杀人的。一纸令文,三辅郡县皆可为你所用。所以这百余人,是你的护卫。事不可为,撤往陈仓即可。”

    看着沉思的弟弟,诸葛瑾又说:“苏则若是查明后不肯动手,你也不要动手。查明一切,上报太师、太傅知晓即可。如今太师击溃韩遂大军,凉州这里只剩下逆贼宋建一股而已。”

    诸葛亮听到他说话的这种语气,就已经断定赵基、幕府没有一举解决凉州问题的决心和态度了。

    就现在的战况而言,凉州已经失去在西部作乱、呼应关东叛军的可能性。

    凉州的那点赋税真不重要,丢失凉州带来的边患其实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凉州汉胡联合后能有十几万规模,哪怕这支联合军队每次聚集后游而不击,甚至勒兵不动,都会在战略上牵制晋军。

    其次是凉州有大量潜匿于汉胡豪帅的人口,这些人口没有吏籍于郡县……面对这种承受帝国庇护,又不肯做贡献的非法人口,晋军上下的态度其实是一致的。

    最后就是凉州是产马地,这就不能直接放弃……就算暂时放弃,也要迁徙人口,充实朔方各郡,将凉州地区的马匹生产、交易渠道破坏掉。

    至于会不会破坏联通西域的渠道与传统,战争进行到眼前这一步,西域各邦的臣服其实并不重要。

    晋阳的监国皇后不缺西域各邦进贡的番方特产,也不缺这点贡物带来的正统性加持。

    许都的天子方面更是拿西域各邦没用,西域各邦就算组建联军,又能组建多少勤王兵马?

    暂时搁置西域问题,也可以流放某些不好安置的人,让他们去治理西域。

    能治理好最好,治理不好或勾结各城邦、行国发动叛乱……也是勉强可以接受的。

    因此综合西域、凉州各项问题后,大军掠夺人口后撤返河朔、秦晋之地即可。

    反正边地人口就如草一样,今年割走一茬,明年又会有许多从苦寒贫瘠之地迁徙而来的人口,到时候再收割就行了。

    诸葛亮大致上能摸清楚赵基的治国、用兵思路,可以用粗暴来形容。

    粗暴的另一种形容方式就是阳谋,赵基根本不怕凉州中西部被诸胡再次占据。

    对待有迁徙欲望的诸胡,赵基的态度很明确:欢迎入住。

    反正凉州目前的汉羌人口,被迁徙后又不会尽数处死。

    有点类似于口嚼酒,只是吞到嘴里咀嚼一番,最后还是要释放许多人返回本籍。

    这个咀嚼过程,就是在摧毁各种粗纤维组织。

    而关中、河东、晋阳以及朔方,基本上都经历了类似的咀嚼。

    可现在赵太师顾虑晋阳生变……所以政变发生的方式几乎已经可以说是固定了,就要看是谁要发难、动手。

    政变方是没有私兵的,甚至拿不到各级军队的支持。

    对方能做文章的只有监国皇后的控制权,以及太傅赵彦。

    想到外姓的操作难度,诸葛亮已经不敢继续深入推敲下去。

    难怪苏则去了关中调查,迟迟不做回应。

    这种事情,有嫌疑的人就抓住狠狠拷打。

    能承受拷打并证明忠诚、无辜的人,那肯定是忠贞之士,以后自然可以放心提拔。

    没有承受住拷打的,可能是身体不行,这种人也不适合提拔、委以大任。

    也可能吐露其他罪行,一并诛除即可。

    若是拷打正确,那顺藤摸瓜就行了。

    对一个专制的集团而言,民众如牛羊不假,郡县属吏也是一种带头牛羊,就连郡县长吏如同牧羊人,是另类高级的牛羊,是可以大规模进行考验、销毁并资源回收后投入新循环的。

    诸葛亮神情前所未有的凝重,他看着诸葛瑾:“长史,卑职只是在三辅配合苏从事调查?”

    “嗯,只是在三辅与弘农。”

    诸葛瑾一夜没睡,黑眼圈明显,望着诸葛亮:“右扶风荚文贞乃可靠之士,事情有变,立刻退往陈仓。”

    言下之意,三辅也有大贼,临时的关中督护撤销后,三辅方面的大吏就三个,京兆尹、右扶风与左冯翊。

    其实还有第四个,那就是弘农。

    弘农士民是唯一没有经过晋军咀嚼、重组的郡,类似于叛乱之前的天水。

    “是,卑职领命。”

    诸葛亮起身拱手应下,又拱手行礼:“兄长珍重。”

    “嗯。”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