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 第812章 懊悔的哈弗院长!

第812章 懊悔的哈弗院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林肯防弹轿车平稳地驶离了哈佛大学的范围,将身后依然隐约可闻的喧嚣彻底隔绝。

    车内,林浩然回过头看着依稀有学生冲出校门向他挥手道别的人影,无奈地笑了笑。

    他实在是没想到,自己如今在哈佛大学这种全球最顶级的高等学府中会如此受欢迎。

    “晓涵,看来我们原定的麻省理工之行,得取消了。”他略带歉意地对身旁的郭晓涵说道。

    郭晓涵还沉浸在刚才被围观的震惊中,闻言理解地点点头:“嗯,我明白,哈佛都这样了,麻省理工那边估计也差不多。

    浩然哥,我真没想到,你现在在美国、在这些顶尖名校的学生里,影响力也这么大!”

    林浩然自己也有些感慨,他望向窗外波士顿街景,语气中带着一丝意外和自嘲:“是啊,我也有些意外。

    本以为只是在华尔街和美国商界有些名声,没想到这些年轻的天之骄子们也对我如此了解,看来,以后想低调地体验校园生活都是一种奢望了。”

    他顿了顿,开玩笑般补充道:“下次是不是得跟巴菲特先生取取经,看他平时是怎么低调出行的?”

    他的确没料到,自己在商界的崛起经历,居然被这些媒体传播得如此之广,甚至都已经有不少教授拿他的商战案例来作为课堂教材。

    这种从商界圈层到顶尖学术殿堂的“破圈”影响力,标志着他已经真正进入了美国主流视野的核心地带。

    甚至,已经让他在美国的年轻一代,特别是对这些商业动态敏感的名校学生中,拥有了不亚于超级明星的号召力。

    这让他想起前世,他以及那些同龄人,从小便听着李加诚、比尔盖茨、巴菲特等商业传奇的故事长大。

    没想到,自己如今竟也成了别人眼中的“传奇”,成了这些未来精英们追逐和模仿的对象。

    这种身份的转换,让他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

    前世仰望的星辰,今生自己却已跻身其中,甚至光芒更为耀眼。

    就在林浩然的林肯车尾灯消失在哈佛校门口拐角处不久,哈佛大学商学院院长,查尔斯·威廉姆斯教授的办公室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

    一位亲眼目睹了林浩然被围堵场面、并且机灵地意识到这其中巨大价值的商学院教授,正激动地向院长汇报:“查尔斯院长!您绝对猜不到刚才谁出现在了哈佛园!

    是林!那个花旗银行的林浩然!就在我们学校里,被学生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要签名!”

    “什么?林浩然?你确定是本人?”查尔斯院长猛地从办公椅上站起身,脸上瞬间写满了惊讶。

    他对林浩然这个名字太熟悉了,近期成为花旗银行首位非美籍执行董事、黄金期货的布局、石油危机的布局,乃至林浩然的多次并购案例,都让这位年轻的商界巨子在他们这些教育者眼中,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极具研究价值和启发意义的传奇案例。

    一位年仅二十多,却已经名震全球商界的奇才!

    他的几位同事教授甚至已经在课堂上将林浩然运作的几个经典并购和投资案例反复剖析,作为培养未来商业领袖的绝佳范本。

    哈佛大学的知名毕业生多不胜数,甚至连总统都出了多位,如第二任的约翰·亚当斯总统、第6任的约翰·昆西·亚当斯总统、第19任的拉瑟福德·B·海斯总统、第26任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第32任的富兰克林·D·罗斯福总统、第35任的约翰·F·肯尼迪总统等等。

    甚至林浩然还知道,未来的小布什、奥巴玛等,也是从哈佛大学毕业的。

    至于知名商界领袖校友,也是多不胜数。

    这样一家顶级学府,自然不缺影响力大的人物讲课。

    但是,林浩然却有一个其他大佬都无法比拟的优点,那就是林浩然的年龄。

    不到三十岁,便已经成为全球顶级的商业大亨,这种身份,很容易便引起差不多年龄的学生们强烈的共鸣和崇拜。

    毕竟,相比于那些已经功成名就的中年或老年商业领袖,林浩然的成功轨迹对年轻学子们来说更具参考价值和激励作用。

    哈佛大学商学院的院长,显然便是想到了这一点。

    因材施教,也要因“龄“施教。

    查尔斯院长深知,邀请林浩然这样与在校学生年龄相仿的商业奇才,其示范效应和激励作用将是无可估量的。

    虽然比林浩然名气大的人物大有人在,但并不是所有影响力大的人,都能够成为学生们的偶像!

    “千真万确!很多学生都拍到了照片,现场非常轰动!他现在应该还没走远!”

    “天才!经商的天才降临哈佛,这是多好的机会,而且他还成为许多学生的偶像榜样,趁此机会,不让他在我们学校留点什么,也太说不过去了!”

    查尔斯院长心中狂喜,立刻抓起内部电话接通了校门口的安保岗,语速快得几乎要飞起来:“听着!我是查尔斯·威廉姆斯!

    立刻想办法拦住一位刚刚离开的亚裔年轻人,他叫林浩然,坐的应该是一辆林肯车!

    无论如何,请他务必留步,就说哈佛大学商学院院长诚挚邀请他,希望他能赏光给我们的学生做一些简短的分享!快!”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脑海里已经开始构想邀请林浩然做一场小型讲座或公开课的场景。

    这绝对能极大激发学生们的热情,甚至可能启迪未来某个商业领袖的诞生。

    他们这些名校,靠的可不仅仅是排名,那些影响力巨大的毕业生,同样是学校珍贵的财富!

    所以,没有哪所名校不想培养出影响力巨大的人物。

    毕业生成功,会反哺母校,形成良性循环。

    所以,他们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培养学生,而让林浩然这位商学院许多学生的偶像来开一场有意义的公开课,或许便能够激励更多学生追寻自己的商业梦想,甚至可能催生出下一个商业传奇。

    这种无形的价值,远比任何捐赠都要珍贵。

    然而,电话那头传来的回复让他的心瞬间沉了下去:“威廉姆斯院长,非常抱歉,您说的那辆林肯车,刚刚已经离开了学校,现在恐怕已经汇入主路车流,追不上了……”

    “什么?走了?”查尔斯院长脸上的兴奋瞬间凝固,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失落和懊悔。

    他重重地坐回椅子,忍不住用手拍了一下桌面,发出“啪”的一声闷响。

    “太可惜了!就差这么几分钟!这可是林浩然啊!他的思维,他对市场的洞察,是多少报告都换不来的!”他喃喃自语,语气中充满了无尽的遗憾,甚至对安保人员的反应慢了一拍感到一丝不易察觉的埋怨。

    与此同时,同在一座城市的麻省理工学院,其斯隆管理学院的消息也同样灵通。

    林浩然现身哈佛并被学生疯狂围堵的消息,像一阵风似的迅速传到了斯隆管理学院高层的耳中。

    与哈佛商学院的“被动发现”和“措手不及”不同,麻省理工的作风更显精准和高效。

    院长办公室内,几位负责人迅速商议。

    “林浩然居然身在波士顿?而且刚刚离开了哈佛?这说明他目前人就在本市,而且行程并非完全封闭!”一位副院长敏锐地抓住了关键。

    “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如果能邀请他到斯隆讲一堂公开课,其影响力绝不亚于任何一位诺奖得主的讲座!

    他在商业上的前瞻性判断,尤其契合我们麻省理工的氛围!”

    “但是,我们如何联系上他?他行事低调,直接联系恐怕唐突,而且没有合适的渠道。”

    这时,有人想到了一个绝佳的人选:“我们可以联系约翰·里德先生!他是我们麻省理工杰出的校友之一,拥有我们学院的学士和硕士学位。

    而且他现在是花旗银行的副总裁,据说正是林浩然在花旗内部最重要的盟友,由他出面牵线,再合适不过!”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

    于是,一个措辞恳切、代表着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最高诚意的电话,直接联系上了远在纽约的约翰·里德。

    约翰·里德接到母校的请求时,正在处理花旗的事务。

    他听完对方的陈述,脸上露出了笑容。

    一方面,母校的请求他自然愿意帮忙;

    另一方面,这正是一个巩固他与林浩然盟友关系的绝佳机会,能帮林浩然扩大在顶级学术圈的影响力,对方必定承情。

    他对着电话那头爽快地说道:“没问题,这件事包在我身上,林先生是我的朋友和重要的合作伙伴,我立刻联系他。

    能够为母校和林先生之间搭建这样一座桥梁,是我的荣幸。”

    挂断电话后,他立刻吩咐自己的助理:“立刻帮我想办法联系上林浩然,就说我有重要且有趣的事情找他,关乎他的影响力与麻省理工的诚挚邀请,请他务必给个面子。”

    另一边,林浩然和郭晓涵刚刚回到下榻的酒店房间,准备稍作休整后便安排返回纽约的事宜。

    他在波士顿已经待了好几天了,该去的地方基本都去了。

    原本麻省理工倒是他们的目的地之一,林浩然打算逛完哈佛大学,下一个便是麻省理工这所顶级院校。

    毕竟,前世不管是哈佛大学还是麻省理工,都是他遥不可及的学术殿堂。

    如今有机会亲身体验,哪怕只是感受一下学府的学习氛围,他都不愿错过。

    可如今在哈佛大学遇到这样的情况,让他不得不重新考虑行程。

    毕竟,他并不想在另一所名校再次引发类似的骚动。

    最重要的,还是他不愿意给学校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不希望因为自己的出现而影响学生们的正常学习秩序。

    利国伟那边已经传来消息,花旗银行董事会的气氛日趋紧张,一场关乎未来权力格局的重要会议可能随时召开,他必须坐镇纽约。

    然而,就在他刚回到没多久,便有酒店前台给他打电话,说在他不在酒店期间,有一位名叫约翰·里德的先生打电话到酒店来找他。

    林浩然眉头微挑,这个时候约翰·里德找他,难道花旗内部有突发状况?

    米勒那边又搞什么小动作了?

    林浩然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米勒是否要开始动手了。

    他迅速拨通约翰·里德的私人电话,电话接通后,直接开口问道:“约翰先生,是我,林浩然,纽约那边有什么新情况吗?”

    电话那头传来约翰·里德爽朗的笑声:“林,放轻松,纽约这边暂时一切正常,米勒还在收集我的线索,不过估计也快了,我已经暗中配合他,制造了不少新的证据。

    不过我这次找您并不是为了这件事情,我找您,是有另外一件事情想要麻烦您。”

    “哦?”林浩然有些疑惑。

    “我刚接到我的母校,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紧急请求。”里德的声音带着一丝调侃和自豪,“您在哈佛园引起的轰动,已经传到了河对岸的剑桥市。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院长和几位教授,热切地希望我能出面邀请你,能否在离开波士顿前,亲自前往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为他们的学生举办一场公开课?他们对你可是推崇备至啊!”

    “公开课?”林浩然闻言,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了哭笑不得的表情。

    他本以为是什么商业上的紧急事务,没想到竟然是这样一场学术邀约。

    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旁边的郭晓涵,郭晓涵也听到了电话内容,惊讶地捂住了嘴,眼睛却亮晶晶的,显然觉得既意外又有趣。

    林浩然瞬间心念电转。

    答应?

    意味着他需要在波士顿多停留至少一天,需要精心准备演讲内容,可能会打乱原有的计划。

    拒绝?

    似乎有些不近人情,尤其是通过约翰·里德这个重要盟友发出的邀请。

    约翰·里德可是花旗银行未来的执掌者,也是花旗财团这个美国十大财团之一的的核心人物。

    未来他在美国的布局与发展,有约翰·里德这位盟友的支持,那么他的发展必定会更加顺风顺水。

    几乎在瞬间,他就做出了权衡。

    答应下来,利远大于弊。

    首先,这确实是给约翰·里德一个天大的面子,极大地巩固了两人之间的盟友关系。

    想想未来在花旗董事会,面对米勒等人的步步紧逼,里德这位手握实权、且拥有麻省理工强大校友网络支持的盟友,将是他不可或缺的助力。

    一场公开课,换来铁杆盟友的更加鼎力支持,这买卖太划算了。

    况且,他原本便有去麻省理工学院的想法,只不过因为在哈佛大学所遭遇的事情,导致他打算取消这个行程。

    如今既然对方主动邀请,倒是正中下怀。

    只不过,原本计划的是低调地逛一逛即可,如今反倒是成了高调地开一场公开课。

    不过既然事已至此,倒也是无所谓。

    其次,这也是一个进一步提升个人声望,在另一个顶级学术圈和未来精英群体中塑造影响力的绝佳平台。

    麻省理工的学生,尤其是斯隆管理学院,对未来科技和商业趋势的敏感度极高,在这里留下深刻印象,对未来环宇资本的布局或许有意外之喜。

    想到这里,林浩然脸上的哭笑不得化为了从容的微笑,他对着电话那头的里德爽快地说道:“原来是这件事。

    约翰先生,你的母校就是我的荣幸,既然是你亲自开口,这个面子我必须给。

    我答应你了,安排时间吧,我会在波士顿多留一天,去麻省理工和斯隆的学子们交流一下。”

    “太好了,林!”约翰·里德的声音充满了喜悦,他能感受到林浩然这份爽快背后对彼此关系的重视,“我代表母校麻省理工学院谢谢您!

    我立刻通知校方,他们一定会欣喜若狂的!具体时间安排,我会让助理马上和你对接。”

    挂断电话,林浩然看向一脸期待的郭晓涵,笑道:“看来我们的波士顿之行要延长一天了,准备一下,我们去麻省理工。”

    郭晓涵兴奋地点头:“太好了!又能听你讲课了!”

    此刻的她眼中满是对林浩然的崇拜,以及能再次见证他在世界顶级学府展现风采的期待。

    此前,林浩然也在一所大学进行一场演讲课,那就是内地的京城大学,当时可谓是万人空巷,几乎整个京城大学的学子们都来了,以至于最终演讲的地点不得不由一个阶梯教室转移到京城大学的操场。

    不过,这个年代的京城大学,可算不上什么国际名校,甚至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还相当有限。

    毕竟,如今的京城大学还处于一个封闭的世界中,除了华人,在国际上估计也没什么人认识,影响力相对来说比较低。

    与哈佛、麻省理工这样的世界顶尖学府相比,无论是学术水平还是国际声誉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但林浩然清楚地记得,前世京城大学数十年后是如何一步步崛起,最终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之列的。

    这一世,或许因为他的出现,这个进程能够加快一些。

    “晓涵,让卫东通知利总,我们推迟一天回纽约。“林浩然吩咐道,随即陷入思考。

    “既然答应了,就不能敷衍,面对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这些未来可能引领商界浪潮的精英,讲点什么呢?”

    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在全球商业学院中,可是一家非常牛逼的学院。

    虽然斯隆管理学院创立于1952年,至今也不过是30年左右的时间,可依托麻省理工这个顶尖学府,它却早已经常年排在全球十大商业学院名列,与哈佛大学商学院几乎是不相上下。

    这里的毕业生遍布华尔街和硅谷,是科技与商业完美结合的典范。

    林浩然自然明白,与京城大学那些学生不一样,斯隆管理学院的学生们见多识广,他们不仅熟悉最前沿的商业理论,更对全球金融市场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面对这样一群既懂技术又懂商业的精英学子,他必须拿出更有深度、更具前瞻性的内容。

    “是深入剖析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还是分享我之前的投资逻辑?”

    林浩然在套房内来回踱步,脑海中快速思考着:“不,这些对他们来说可能还不够,他们更想听到的是对未来的洞见……”

    最终,林浩然决定以“科技革命与全球化新机遇”为主题,结合自己超前的知识,为这些未来的商业领袖描绘一幅前所未有的投资蓝图。

    他停下来回渡步的脚步,自言自语道:“在这个个人电脑刚刚兴起的时代,很少有人能预见未来三十年的科技爆炸。

    但我可以给他们指明方向……”

    他决定重点讲述三个颠覆性领域: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兴市场、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这些都是他凭借前世记忆确信将会蓬勃发展的领域,而且特别契合麻省理工学子们的知识背景。

    当晚,林浩然在书桌前精心准备演讲内容,这些内容,自然是根据他前世的见识来准备的,每一页都凝聚着超越这个时代的智慧。

    这就是作为穿越人士的优势。

    “个人计算机将不再是奢侈品,而是每个家庭的必需品;互联网将连接整个世界,改变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方式;口袋便能装得下的移动电话将让人随时随地保持联系……”

    林浩然在稿纸上奋笔疾书,将这些在如今看来近乎天方夜谭的预测,用严密的逻辑和前瞻性的视角呈现出来。

    一想到他说的这些未来都会变成现实,或许这场公开课在未来会被视为一个时代的预言,林浩然就感到一种奇妙的感觉。

    看着林浩然专注的侧脸,一旁坐着的郭晓涵眼中满是倾慕。

    她见证了这个男人从香江崛起,一步步征服华尔街,如今连世界顶尖学府都争相邀请他分享智慧。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