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0300章:五大阁臣的票拟!张居正与殷正茂的小赌局

第0300章:五大阁臣的票拟!张居正与殷正茂的小赌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六月二十日,午后,天气燥热。

    文华殿内。

    四座冒着凉气的大冰鉴立于四个角落,里面的冰块白亮,还冰镇着两颗大西瓜。

    小万历心情愉悦地翻阅着御案上的奏疏,不时喝上一口刚刚榨取的冰镇西瓜汁,相当惬意。

    近几日。

    地方上的诸多省官、府官、御史等都纷纷呈递奏疏,表示将积极响应朝廷定下的“先民、再吏、后官”决策。

    这让小万历渐渐从“祖陵行苟且之事”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得民心,又能得百官支持,使得他非常有成就感。

    虽然他知晓地方官们不得不这样做,不照做,锦衣卫很快就会找上他们,然后将他们历年所得常例查个底朝天。

    当下之官员,没有几个经得起细查的。

    这时。

    小万历合上一份奏疏,喝了一口西瓜汁后望向殿外。

    “大伴!”

    “老奴在!”站在角落里当值的冯保快步走到小万历身边。

    “天气燥热,百官辛苦,赐瓜吧!”

    “赐元辅西瓜十颗,其余四位阁臣八颗,其余五品以上京朝官还有日讲官们,你依照官阶去定即可。另外,精武学院的学员们,训练辛苦,一人赐半颗瓜。”

    “老奴遵命!”冯保重重拱手。

    六月,正是西瓜成熟的月份,两宫太后与小万历早在五日前就品尝到了第一茬西瓜。

    小万历非常喜欢赏赐官员。

    但赏赐的物品大多都不会太贵重,像赏赐沈念一座大宅,那必须是有大功劳的前提下。

    目前高品质的西瓜,一枚约五百文。

    底层百姓大多吃不起,但京师的达官贵人已将西瓜当饭吃了。

    不过皇帝的赏赐意义不凡。

    即使赏赐个鸡蛋,官员们都能感到祖坟冒青烟。

    精武学院的学员被额外赏赐,可以看出小万历对他们的重视。

    小万历意在将这些人培养成自己的私军,日后分散到不同地方,就能让小万历越过兵部而掌控军权。

    唯有拥有足够的军权,才能成为一位独揽朝纲的皇帝。

    ……

    这几日,身在内阁值房的沈念,时不时总会打上一个喷嚏。

    他猜测,大概率是有地方官在暗地里骂他。

    地方财政向来都是七个盖子盖八口缸,沈念的“先民、再吏、后官”主张无疑让他们损失巨大。

    但为了仕途,甚至为保住脑袋,他们不得不自掏腰包,将一些吞进肚子里的常例吐出来,维稳乡里。

    在地方官痛骂沈念与百官为敌的同时,一些儒生与贫民亲切地称呼沈念为:百姓阁老。

    ……

    六月二十三日,近午时。

    沈念刚从户部衙门回到内阁值房,便见中书舍人王嘉拿着一摞奏疏放到沈念面前。

    同时将一摞空白票拟放在一旁。

    “沈阁老,最上面的两本奏疏较为紧急,张阁老命我午时前务必将这两本奏疏连同您的票拟,送到他的面前。”

    “没问题。”沈念爽快地回答道。

    有些政事较为紧急,需要阁臣立即票拟,而此刻距离正午还有小半个时辰。

    在小半个时辰内票拟两份奏疏,对沈念而言,简直轻而易举。

    阁臣票拟,即代皇帝决策。

    一般都是百字以内,鲜有超过三百字的,甚至有的票拟只有寥寥数字。

    比如:官员请辞乞休,票拟大多是:卿尽心职务,朝廷已知,不准辞,该部知道。

    比如:某地请求拨款修堤,票拟大多是:工部看了来说,钦此。

    比如:地方报告水灾,票拟大多是:地方灾伤,着户部便行文与该巡按御史,确查被灾情况,应减免钱粮、作何赈恤,俱依议速与具奏,毋致失所,该部知道。

    ……

    当然,一些需要决策的奏疏,票拟文字就比较长了。

    唰!

    沈念率先翻开第一份加急奏疏。

    此奏疏来自广东道御史郭廷梧,他称三月底广州港附近海域出现海贼抢掠商船之事,海贼皆为附近渔民,因商船护卫较多,海贼抢掠未遂,逃到了附近岛上。

    之后,总领广州港商贸安全的广州左卫指挥佥事、宁远伯李成梁之子李如松率兵抓捕海贼,在参与抢掠的十八名海贼(渔民)已下跪投降的情况下,仍将他们就地斩杀,并将尸体挂于广州港码头上示众三日。

    此举使得广州港附近的许多渔民不满,甚至闹上了广州市舶司。

    他们称李如松过于凶残。

    那十八名海贼中有五位年近古稀的老叟,他们只是因生活贫穷而去抢掠,李如松下手太重,手段残忍,对待大明子民如同对待鞑靼,恳请官府重惩李如松,并罢黜执行斩杀的广州海防参将杨为栋,以慰民心。

    广东承宣布政司与广州市舶司的意见不一,前者认为李如松是在执行开海引银令,朝廷规定对待海贼,可直接斩杀,并无过错;后者则认为此举过于狠毒,将会影响地方稳定,恳请惩罚李如松。

    双方僵持,外加李如松是小万历亲点之海将,广东承宣布政司便令李如松上岸停职,等待朝廷御旨。

    沈念微微一笑。

    “一旦开个口子,只会使得海贼激增!”沈念说罢,便在空白票拟上写了起来。

    他对这种海贼抢掠事件,没有一丝容忍度,即使是八十岁的老叟抢船,沈念都认为该杀。

    因为朝廷在沿海宣告过多次,所有抢掠商船者,一律以死刑论处。

    海上一些八十岁的老叟,驾船甚是老道,在海上兴风作浪的能耐甚大。

    甚至为了抢夺商品,能让一船船工死于海上。

    如果不禁止此等风气,海贼将会越来越多,外加当下海上贸易刚刚起步,必须对抢掠者进行严打,避免倭寇之乱复苏。

    写完第一份票拟后,沈念翻开第二份奏疏。

    当看到里面的内容后,沈念忍不住乐了。

    第二份奏疏,仍是涉及海上贸易。

    大明宗室子、奉国中尉朱孟文欲出海经商,特向朝廷请命,地方官府不知该不该同意,故而请求朝廷拿主意。

    “哈哈……,将宗室子都逼得出海谋生了,这是好兆头,大明有走向盛世的苗头了!”

    沈念一脸高兴。

    很快。

    沈念用了不到一刻钟,便完成了两份票拟,然后将奏疏与票拟递给中书舍人王嘉,道:“送去吧!”

    王嘉接过奏疏与票拟后,直奔张居正的值房。

    ……

    而此刻。

    隔壁的阁臣值房内,王锡爵与申时行都忙着撰写票拟。

    二人要撰写票拟的两份奏疏与沈念的一模一样,且也被张居正要求必须在午时之前完成。

    王锡爵的速度虽然比沈念慢。

    但在沈念已将奏疏呈递过去后,他也处理完了第一份奏疏。

    申时行就要慢多了,仍在思索如何处理第一份奏疏,提笔数次都未曾下笔。

    他做事向来慎重,想得比较多。

    擅于处理一些有具体规制、不需要出谋划策的奏疏。

    论细节,五大阁老,他能排第一。

    ……

    与此同时,张居正的值房内。

    张居正与殷正茂坐在一座冰鉴前,正吃着小万历赏赐的西瓜。

    一旁的几案上。

    左右两旁各自放置着两张票拟,而票拟上各压着一个钱袋。

    这两个钱袋,分别来自张居正与殷正茂。

    李如松杀海贼是否该惩奏疏与宗室子请出海的奏疏,正是张居正与殷正茂发给申时行、王锡爵、沈念三人的。

    二人对这两份奏疏也撰写了票拟且票拟的内容一模一样。

    殷正茂称,王锡爵的票拟会与他们一模一样,申时行会保守一些,沈念的票拟则会优于二人。

    张居正对王锡爵与申时行的票拟看法与殷正茂相同,但不认为沈念的票拟比自己还要优秀。

    殷正茂是沈念的无脑吹,而张居正则对自己相当自信。

    于是,二人打赌,谁说得对,两个钱袋便归谁。

    二人打这个赌,不仅是玩乐,也想通过此事,让五大阁老的想法尽可能一致。

    小事可以有分歧,但在大事上五人步调一致,才能更有效率地完成内阁的差遣。

    不多久,三人的奏疏与票拟陆续送了过来。

    李如松杀海贼是否该惩奏疏,张居正与殷正茂的想法皆是:依法执行,不应有惩。

    宗室子请出海奏疏,张居正与殷正茂的想法皆是:低调出海,可以放行。

    张居正与殷正茂看向桌子上的三份票拟。

    率先打开了王锡爵的票拟。

    “一样!”二人同时笑着开口道,王锡爵票拟的核心之意与二人一样。

    随即,二人拿起申时行的奏疏。

    二人都是了解申时行的。

    申时行对待李如松杀海贼是否该惩奏疏的票拟之意是:即使海贼该死,也应在岸上定罪后行刑,直接击杀,易乱民心,建议对李如松轻惩,以慰广州渔民之心。

    申时行对待宗室子请出海奏疏的票拟之意是:宗室身份贵重,不可出海。

    殷正茂微微摇头,道:“汝默有妇人之仁,决策太过于保守了!”

    “汝墨不擅长这类决策奏疏,其余执行类奏疏,他做得倒是还不错!”张居正轻捋胡须。

    王锡爵与申时行的想法,二人都猜到了。

    谁能拿走两钱袋碎银,就要看沈念的票拟是什么样子了。

    在二人就要分别打开沈念的两份票拟时,张居正看向殷正茂,道:“养实兄,在我眼里,子珩确实优秀,但他缺乏锻炼,你哪来的自信认为子珩的票拟内容比咱们二人好?”

    殷正茂想了想,道:“因为他年轻,胆大,有野心,在他之前,你我敢定下让天下人都吃饱肚子的盛世目标吗?你们敢言先民、再吏、后官,这样将天下权贵都得罪的话吗?”

    张居正忍不住笑了。

    他突然意识到,这个“让天下人吃饱肚子”的目标,是他如同被赶鸭子上架般的状态下接受的。

    若无沈念,他不可能树立此等不可能完成的目标,更不可能有当下的这种心气儿。

    当即,二人同时打开沈念的票拟。

    约五息过后,二人相视一笑,然后互换票拟。

    票拟换完,又过五息后。

    张居正将自己的钱袋推到殷正茂的钱袋旁,道:“你赢了!”

    对待李如松杀海贼是否该惩奏疏,沈念票拟的核心意思是:不但不应惩,而且应厚赏,建议赏小万历亲赐“海不扬波”牌匾。

    对待宗室子请出海奏疏,沈念票拟的核心意思是:宗室出海,大扬国威,理应褒奖,大力支持。

    沈念的票拟之所以比张居正与殷正茂的票拟还要优秀。

    是因沈念做决策,总能多想一步,且足够大胆。

    在对待李如松杀海贼是否该惩奏疏上,沈念不但强调不应惩,还为其申请奖励,还建议奖励一块小万历亲书的“海不扬波”的牌匾。

    这块牌匾意义重大。

    不但能让所有海边渔民明白朝廷肃清海上抢掠的决心,同时能震慑那些不服官府决定的百姓。

    皇帝都如此想,他们再反抗闹事都将无用。

    张居正与殷正茂主张的“依法执行,不应有惩”,不能解决海边渔民闹事的问题,但这块写着“海不扬波”的牌匾却可以。

    而对待宗室出海经商这个问题。

    申时行反对出海,是因宗室作为皇室,做生意不雅,万一再有造反动机,将会威胁大明江山。

    他这种想法,其实有些杞人忧天,大明宗室当下没有敢造反的,经商后也无这个能力。

    不过出海做个岛主,扬一扬皇家之威,倒是可行的。

    张居正与殷正茂主张“低调出海,可以放行”,是觉得宗室应该与普通百姓同等待遇,外加他们能自食其力。

    而沈念的想法更大胆一些。

    他认为宗室出海更有优势。

    无论他们与皇家的关系再远,那也是朱家人。

    欺负他们就是打大明皇家的脸。

    他们用朱家人的身份做生意将更加顺畅方便,外加能促使更多已经靠吃老本活不下去的宗室子参与到商贸中。

    宗室子吃过见过,外加有些财力和曾私下偷做生意,做生意是较为合适的选择。

    ……

    稍后,张居正看向不远处站着的中书舍人。

    “将我们五人的票拟分别抄录三份,分别送给其他三位阁老!”

    张居正此举,颇有深意。

    除了表示要向“沈阁老”学习外。

    五大阁臣接下来的三年可能都要同阁办事,人多,意见便不容易统一,张居正意在用这种方式让大家取长补短,在诸多问题上能达到共识。

    同时他也想表达:即使他仍任着首辅,但其他四名阁臣也不应像民间所传的那样“只是充位而已。”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