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假皇孙-> 64 捐献
-  64 捐献
-     这次走的是窝棚的外围。
 
 朱允炆也没有勇气再走窝棚中间的路,外圈灾民少,味道也好一点。
 
 再走个几百步,轿子已经等他了。
 
 他决定回城了。
 
 远处冲来一匹快马,好像是黄子澄来了。
 
 路过一座棚子,里面似乎很热闹。
 
 “必须捐钱,朝廷可不缺粮!”
 
 “咱受皇恩,灾民嗷嗷待哺,自然要捐的。”
 
 “我捐一千两!”
 
 “我捐三千两!”
 
 “我五千两!”
 
 “……”
 
 片刻时间,里面的单人捐款额已经到了五千两。
 
 朱允炆很欣慰,民心可用啊!
 
 听说朝廷在召集商人募集钱粮,这个棚子里应该是了。
 
 他正要进去看看,就听到有人说道:
 
 “听说有皇孙来了,他捐吗?”
 
 “你活腻歪了?别瞎说!”
 
 朱允炆愣住了,说的是自己。
 
 他停了下来倾听。
 
 “这捐不捐,看的是良心!”
 
 “你别乱说,捐你自己的!”
 
 “贵人肯定捐的,他们锦衣玉食,肯定第一个捐。”
 
 “哼!我不信他会捐!”
 
 “我也不信!”
 
 “咱也不信!”
 
 “再胡说,扔你出去啊!”
 
 “……”
 
 “贵人不需要捐!你们快滚!”似乎有小吏在呵斥。
 
 朱允炆怒了。
 
 看不起谁呢?
 
 不就几个钱吗?
 
 他咳嗽一声,缓缓道:
 
 “谁说本王不捐的。”
 
 棚子里瞬间鸦雀无声。
 
 他转头扫了一眼跟随的官吏,大声道,
 
 “本王捐一万两。”
 
 其实,他对钱没什么概念,
 
 但是棚子里都到五千两了,他不能少于这个数。
 
 嘶!
 
 周围的官吏都震惊了!
 
 “殿下仁义!”
 
 “殿下豪爽!”
 
 “殿下……”
 
 众人一阵夸赞,朱允炆很得意,矜持地点点头。
 
 黄子澄的快马到了,
 
 听到朱允炆捐一万两,他差点声叫出来。
 
 他当即吩咐侍卫,将棚里的人全带出来。
 
 侍卫冲了进去,很快又出来了。
 
 “黄编撰,里面没人!”
 
 众人都不相信,
 
 “刚才那么热闹!”
 
 黄子澄大步进去,只见里面蛛网乱挂,桌凳上积满尘土,似乎很久没人来了。
 
 旭日高升,他却打了个冷颤。
 
 殿下是被算计了!
 
 还是吃的哑巴亏。
 
 走出屋,看看四周,不是灾民,就是跟随地官吏、侍卫。
 
 黄子澄拱手道:
 
 “殿下,时候不早,该回宫了。”
 
 朱允炆早就受够了这里的一切,立刻点头:
 
 “回宫!”
 
 ~
 
 乾清宫。
 
 朱元璋正在用午膳。
 
 “云奇,炆儿今天观政结束了?”
 
 周云奇回道:
 
 “陛下,殿下中午前回宫了。”
 
 朱元璋夹了一筷子菜,扔嘴里嚼了嚼,
 
 “这孩子做的好!”
 
 查账、查粮,本是御史干的活,都被他给干了,还干的很好,捉了一窝小耗子。
 
 小太监进来,抱着一摞奏折。
 
 “都是谁的?”朱元璋问道。
 
 周云奇接过去看了眼,
 
 “陛下,有开国公的,还有……”
 
 “哦,常升回京了?拿来咱瞧瞧。”
 
 翻开奏折,原来是代朱允熥上的。
 
 朱允熥没有上奏折的权力,只能依附师长。
 
 一般是太子妃吕氏,
 
 可是,他和吕氏的关系很一般,
 
 开国公常升是他的舅父,这也符合朝廷的规制。
 
 朱元璋一边喝汤,一边看,
 
 请奏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希望准许他挑选商人,现场招募人手,主要是老幼妇孺。
 
 朱允熥保证,是适合他们的劳作,
 
 这些人不会被虐待,不会被盘剥。
 
 朱元璋提笔写道,
 
 【准】
 
 方案很好,考虑的也很周全,
 
 如果做好了,朝廷今年冬天的赈济任务就轻松多了。
 
 只是他很好奇,什么商家愿意要一群老弱?
 
 “云奇,去告诉熥儿,朕准了。”
 
 ~
 
 东宫。
 
 朱允熥下学后没有出宫,姐姐江都来了,还勇敢地留下来用膳。
 
 江都没有问观政的事,她知道这里都是太子妃的人。
 
 看弟弟很轻松,话里话外都透着自信,
 
 她也就放心了。
 
 毕竟弟弟有牙牌,很容易得到两个国公府的支持。
 
 但是她的心里还有些担忧,宫里都在传,朱允炆表现的很好,陛下、群臣都赞不绝口。
 
 弟弟会不会被比下去?
 
 江都吃了两口就放下了筷子,
 
 “我饱啦!”
 
 朱允熥却大口吃的香甜,
 
 每次姐姐来了,小院子才有了生机。
 
 江都轻声道:
 
 “慢点儿吃,吃快了对胃不好的!”
 
 正说着话,乾清宫来了一个太监,传了老朱的口谕,
 
 “朕已阅,准奏。”
 
 送走太监,江都忍不住问道:
 
 “你奏请了什么呀?”
 
 一旁的宫人都支起了耳朵。
 
 江都急忙摆着白胖的小手,
 
 “算啦,你吃饭吧,吃饭。”
 
 朱允熥笑道,
 
 “其实,也没……”
 
 院子里突然传来一声怪叫:
 
 “熥侄儿!”
 
 江都被逗笑了,眼睛成了月牙儿,
 
 “这谁呀?”
 
 不等朱允熥回答,朱权、朱植已经闯了进来。
 
 江都起身见礼,然后告辞了。
 
 朱允熥上下打量朱植,
 
 “病好了?”
 
 朱权笑道:
 
 “他比野猪还能嚎,哪还有病。”
 
 朱允熥将两人迎进书房,赶走了宫人。
 
 朱权担忧道:
 
 “熥侄儿,你二哥很秀啊!你小心被比下去了。”
 
 朱允熥笑道:
 
 “咱不和谁比,做好自己就行了。”
 
 朱植看看外面,低声道:
 
 “上午,你哥捐了一万两白银。”
 
 朱允熥吃了一惊,
 
 “他是疯了吗?”
 
 ~
 
 “你是疯了吗?”吕氏气急败坏,
 
 “一万两!”
 
 “炆殿下,你怎么不说十万两呢?”
 
 朱允炆心里嘀咕,其实他想说十万两的,
 
 但是和捐款的“商户”悬殊太大,他放弃了。
 
 朱允炆有些不服气,
 
 “一万两很多吗?”
 
 在皇宫,珍珠如土,金银如铁,他对金钱完全没有概念。
 
 母妃是不是太小气了?
 
 兴高采烈地回来,迎接的却是劈头盖脸的一顿骂。
 
 太扫兴了!
 
 吕氏冷哼一声,
 
 “郡王殿下,你三年的俸禄都不够。”
 
 朱允炆缩缩脖子,终于知道,一万两银子不是一笔小钱。
 
 吕氏忍着怒火,说道:
 
 “捐献都是捐粮食、宝钞、布匹,哪有人一张口就几百、上千两银子的?”
 
 “那就是个局!”
 
 朱允炆懵了,上当了?!
 
 吕氏语重心长道:
 
 “老吏宿猾!你要吸取教训!”
 
 “孩儿知道了。”
 
 朱允炆搓着袖口,十分丧气。
 
 临结束被人摆了一道,搞成了虎头蛇尾。
 
 “那,银子怎么办?”
 
 朱允炆小心地问道。
 
 “滚!”
 
 ~
 
 吕氏叫来钱嬷嬷,问道:
 
 “沙冠英怎么说?”
 
 钱嬷嬷躬身道:
 
 “禀娘娘,沙指挥已经派人去寻访了。”
 
 “骸骨呢?”
 
 “禀娘娘,骸骨都在江宁县衙,保存完好。”
 
 “明天朱允熥去观政,沙冠英有什么安排呢?”
 
 “禀娘娘,沙指挥说,会安排人去江堤。”
 
 吕氏满意地点点头,
 
 谁也不能抢了我儿的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