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我在印度当老爷-> 第416章 印度人的偶像 第416章 印度人的偶像
- “老板,你怎么做到的?”阿希什大为惊奇。
“搞定新德里,就搞定了一切。”
“新德里?”
“知道现任交通部长是谁吗?”
“呃,最近没太关注,好像来自北方邦?”
“是,姓苏尔。”罗恩点头。
“噢!”阿希什懂了。
“这只是第一步,先让苏尔手机进入公共渠道,接着就是金翅鸟通信设备公司。”
电信部的合约机,很多是提供给官员或者公共部门的,类似于东大的单位采购。
只要第一批获得认可,后面就不愁卖,政府渠道稳的很。
赚钱不说,还能急速扩大苏尔手机在上层人士中的知名度。
二伯阿迪亚把苏尔手机安排进体系时可是振振有词的,作为印度国产的第一部手机,政府不应该首先支持吗?
妙!这下真不买不爱国了。
这波巴拉特赢学的红利,罗恩吃定了。
苏尔手机确实是印度的第一部国产手机,其他几家电视机还没玩明白呢。
国货之光的名头,一直是苏尔电器的营销杀手锏。
啧,还是要和东大多联络感情。
以前买买买虽然花了不少钱,但罗恩的家业也是靠这些东西撑起来的。
没有苏尔电器的现金奶牛,哪来的矿业、能源、地产、港口齐开花。
印度移动后面投基站的钱,大抵也还是需要苏尔电器的支持。
说到印度移动,罗恩又想起了一件事。
“我们现在寻呼机卖了多少?”
“已经有三百多万部。”
“这么多?”罗恩有些吃惊。
“它现在非常流行,年轻人最想要的礼物就是它。”
“不错,这些人同时也是印度移动的客户。”罗恩满意的点头。
“我们已经在开发下一代寻呼机,这次准备上双向通信功能。”
代码消息的风靡,促使苏尔电器开始与时俱进。
有需求,就有产品。
“双向寻呼,意思是寻呼机可以互发消息?”
“是,几年前就有这种技术。只不过太昂贵,才没能普及开。”
“我们自己能搞定这部分技术吗?”
“问题不大。老板,别忘了寻呼机完全是我们自己开发的,内部有技术积累。”
“成本多少?”
“昂贵的依旧是芯片,整机成本三千卢比。”
“这几乎单向寻呼机的三倍了。”罗恩咋舌。
“没办法,这是国际行情。”阿希什也颇为无奈。
“这两个型号全都保留,双向寻呼机只能作为高端产品存在。”
成本三千,那得卖到五千以上才有可观的利润。
这个价格没比苏尔手机便宜多少,很难普及。
除非能解决芯片问题,不然定价始终下不来。
要不再找找华子?寻呼机的芯片比手机简单的多吧,让他们顺带着解决掉。
自己怎么说也准备了一亿美金呢,看在金主的份上,该出点力了。
把这件事和阿希什交代后,罗恩又过目了苏尔电器的季度财报。
随着这两年新推出的产品变多,总体销售额是呈上升趋势的。
空调、冰箱、VCD、收音机、音响…零零总总加起来,再次让苏尔电器的月利润回归100亿卢比的水平。
要不是金融危机的影响,说不定能创下新的记录。
还是这些数字看起来舒服啊,钱越多越好。
罗恩估摸着还要三四十亿美元左右,才能把苏尔置业打造的几大商圈,所需要的资金全部包圆。
发电厂和信号基站要继续扩张,古吉拉特那边也会再买一座港口,这些都是钱。
大抵苏尔电器未来一年的利润,都要投进去,只靠银行贷款是不够的。
罗恩早就做好打算,千禧年前都在投钱,千禧年后就只管收钱。
苏尔电器作为现金奶牛是万万马虎不得的,他细心听取阿希什的汇报。
VCD马上也要推出新一代产品,这次加了卡拉OK功能,就连麦克风和音响都有不小的升级。
说到VCD,罗恩就想到了宝莱坞。
也不知道太阳传媒当初投资乔普拉导演的电影,现在怎么样了。
嗯,乔普拉现在确实有点头大。
他最开始对精心打磨过的剧本信心十足,但猛然发现有人看不懂剧本。
那是他请的尼泊尔厨子,巴哈杜尔。某次喝茶的间隙,乔普拉把自己的得意之作讲给他听,结果巴哈杜尔十分迷茫。
这时候乔普拉才意识到自己的剧本是不是太艺术了,这可不是个好兆头。
乔普拉虽然是导演,但却对艺术电影评价不高。
在印度,同普通百姓谈论艺术电影,就像和他们说希腊语或者拉丁语,这是人们自殖民时期便有的文化断层。
艺术电影是给西方人看的,也只有那里的人才会投拍这种电影。
乔普拉到底是导演,不是编剧,他厌恶被他称之为“傻蛋”的观众编造老掉牙的剧情。
他常要面对的难题是:我们的观众是电影盲,这就像和巴哈杜尔(厨子)谈论莎士比亚。
他担忧的是为了让大多数人看懂莎士比亚,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简化剧情。而等真正遇见能够欣赏莎士比亚的观众时,他已经丧失了呈现莎士比亚的能力。
于是为了让印度的观众看懂电影,他得时刻逼迫自己降低智商。
就连后面的电影海报,都不能用英文,观众根本看不懂。没人会在意这部电影,搞不好他真的要赔到破产。
乔普拉曾经也拍过艺术电影,还获得了奥斯卡提名。
他有时也想,如果一开始他的艺术电影能取得成功,或者他在提名奥斯卡后留在美国,那他的生活又会变成什么样?
他会喟叹是不是在人生的岔路口做错了选择,是不是没有活出他原本能够拥有的精彩?
说到底他是矛盾的,既想为世界影坛贡献自己的力量,又想拍出走向国际的电影,想要不断成长。
但现实把他困在孟买,又能往哪里去?他也可以终日躲在书房,坐拥实木家具和按摩浴缸,此生停滞不前。
于是为了接地气,他只能让人不停的改剧本,磕磕绊绊直到去年底才完工。
年初又忙着请演员,其他都陆陆续续搞定,唯有阿米特.巴强还没给回复。
这时候乔普拉又想起了罗恩,他希望搬来这座大神,搞定最后的大咖。
左右无事,罗恩就带着乌尔米拉来串门了。
阿米特.巴强的别墅也在班德拉,这里几乎成了宝莱坞的名人聚集地。
罗恩此刻正和这位全印度家喻户晓的明星握手,他小时候也看过对方的电影。
更确切地说,是巴强在银幕上的形象,伴随伴了罗恩他们这一代人的成长。
从久远的记忆里翻找,罗恩上学时,可是非常崇拜这位明星的。
记得巴强有次因拍摄特技镜头受伤时,全国上下皆为他的康复祈祷,另有成千上万的民众在冲山医院外排起长队,等着为他献血。
那时候的罗恩差点和小伙伴约好,扒火车来孟买为巴强献血。
后来还是二伯阿迪亚,把他从瓦拉纳西的火车站里揪了回去。
啧,他当初竟然也干过这种蠢事。
现在呢,阿米特.巴强双手迎过来,非常客气。
不得不说他本人比在屏幕上看起来的更为高大,穿着宽松的白色丝质帕坦西装。
他在同人握手时会忽然绽放笑容,罗恩从未见过有人能瞬间露出这么多牙齿。
那不是因愉快或出于礼节而展现的笑,更像是按下了某个开关,罗恩面前的白牙仿佛闪着光。
片刻后,开关又关上了,巴强的表情恢复了平静,甚至微微显出一种恍惚。
在他的别墅外,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有人蹲守,期盼见他一面以求“达显”。
这是某种宗教习俗,达显就是注视的意思,印度人相信见到圣人或神像的面有助于修行。
罗恩在北方邦时,没少享受过这种待遇。人人都过来高呼他的名字,以期罗恩看到他们。
在别墅里,巴强端坐书房,卡其色的真皮沙发椅和乌木家具为房间平添了几分华丽。
书房的一面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人物画,画的是一群孩子争相围在一台放映机前的画面。
巴强的书桌上摆着一摞录像带和两本书,一本是他父亲的诗集,另一本是保罗.莱瑟的《夫妻之道》。
他们开始聊《克伸米尔任务》这部电影,巴强说他接到乔普拉打电话时,正在毛里求斯拍戏。
“这他妈的会是部绝妙的电影,你就他妈的等着瞧吧!我当时就忍不住脱口而出,非常兴奋!”
“所以你也认为这是一部绝妙的电影?”卡普拉问道。
“当然,”巴强点头,“不过听说你又改了剧本?”
“我觉得还不够完美,所以稍微做了些调整。”乔普拉解释道。
和一般的孟买电影导演不同,乔普拉通常会严格按照敲定的剧本进行拍摄,但光有落成文字的剧本不足以为剧组签到大牌演员。
乔普拉必须亲自讲解剧本的内容,这就是他这次拜访巴强的原因,他要告诉对方《克伸米尔任务》是个怎样的故事。
乔普拉的讲解过程中,巴强频频点头,罗恩则偶尔插一句嘴,慢悠悠的品茶。
不过相对于电影,巴强却更关注另外一件事。
“苏尔先生,孟买国际学校那里还有招生名额吗?”
“嗯?”罗恩有些不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