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第三百五十八章 崇祯的万寿节终于到了!

第三百五十八章 崇祯的万寿节终于到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本来如此奇异的身份转变罗林应该是感到很震撼的,可不知为何这会儿的心情并没有多么激动。

    或许是激动过头了,反而归于平淡了吧?

    紧接着,他缓缓说道:

    “不管怎么说,一家人团聚就是最好的结果了,你不知道,有好几次我都以为我们真的要死了。”

    “可最终我们一家人都活着,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了!”

    李定国也是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他深知一家人能够团聚是多么的不容易。

    就在这时,罗林突然又问道:

    “对了,你既然是被派到了辽东,那你怎么现在又回来了?”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疑惑,不明白李定国为何会突然出现在京城。

    李定国也没有隐瞒自家老丈人,随即把自己出使建奴并且护送建奴使臣回到大明的事情讲了一遍。

    罗林听得有些惊讶,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可紧接着他又想到了什么,眉头微微皱起道:

    “这么说,过完年之后你还要去辽东?那我们怎么办?是跟着你一起去辽东还是留在京城?”

    说实话,罗林是不愿意去辽东的。

    因为他之前就听说过辽东自古都是苦寒之地,那里气候寒冷,土地贫瘠,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而且辽东还是面对建奴的第一线,战事频繁,保不齐哪天就会上战场。

    万一在战乱中丢了性命,那一切都完了!

    但他又知道这件事情不是他一个老头子可以左右的,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李定国身上。

    李定国听到这话,随即便说道:

    “我暂时去不了辽东了,等过年之后要先去四川一带劝降张献忠和李自成。”

    “在这期间,你们还是留在京城吧!至于以后的事情还是等以后再说吧!”

    什么?

    罗林听到这话的时候,顿时目瞪口呆,呼吸都变得急促了起来。

    他本以为自己一家人刚刚逃离了张献忠和李自成,彻底摆脱了农民军的身份,以后就不会再和农民军扯上关系了。

    结果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在如今这个时候,李定国居然又要和农民军扯上关系。

    下一秒,罗林赶忙劝说道:

    “万万不可啊!你如今好不容易摆脱了农民军的身份,成了朝廷的四品武将,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再和农民军扯上关系呢?”

    “你要知道,既然已经当了朝廷的官,那就要忠于朝廷,万万不能再起什么别的心思啊。”

    罗林的语气十分急切,眼神中充满了担忧和恐惧。

    他是真的害怕李定国会因为与张献忠的感情而做出错误的决定,从而毁了自己的前程。

    同样的,也会害死他和女儿!

    李定国听到这话就知道自家老丈人这是误会了,他先是哭笑不得的摇了摇头,然后这才解释道:

    “岳父放心吧,我真的是去劝降张献忠和李自成的,眼下的我已经是朝廷的四品武将了,不会再和农民军有什么牵扯了。”

    “而且此事太子殿下已经同意了。”

    这话一出口,罗林就不好再说些什么了。

    毕竟太子殿下都同意了,他一个平民百姓还能说什么呢?

    但紧接着他还是忍不住劝道:

    “反正你要做什么我也管不了你,但是你千万要记住,你如今也是有家有业的人,千万不能一时冲动做出让自己悔恨终身的事情来。”

    很明显,罗林还是有些不太放心。

    李定国一时间只觉得心中更加无奈,曾经身为农民军的老岳父居然劝他不要背叛朝廷,怎么想都感觉有点奇怪。

    但他又理解老岳父的担忧和顾虑,因此点了点头说道:

    “岳父放心,我心中有数。”

    就在这时,罗芸素端着几盘刚炒好的菜笑盈盈地走了过来。

    她身着一袭淡蓝色的衣裙,头发简单地挽起,露出白皙的脖颈。

    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神中充满了温柔和关爱,她将菜放到桌上,然后看向李定国道:

    “饿了吧,快吃。”

    李定国看着眼前的妻子,心中只觉得暖洋洋的。

    随后他抓起一个馒头,便狠狠咬了一口。

    伴随着馒头的香味在口中散开,他只觉得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便来到了第二天早上。

    这一天,京城里依旧充满了欢庆的气氛,处处洋溢着喜悦。

    不过在会同馆内,却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儿。

    因为就在昨天晚上,一个名为夏思远的建奴使臣在参加完一场酒宴后,在回去的路上不小心跌入了会同馆的湖里。

    虽然被人及时发现,但等捞上来的时候人已经死的透透的了。

    说来也奇怪,这湖水其实并不深,只是作为装饰品用的,从来也没淹死过人。

    可就在昨天晚上偏偏就淹死了一个人,这人还是建奴使臣。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锦衣卫、礼部、五城兵马司即刻开始了调查。

    经过一番仔细的调查之后,最终还是排除了他杀,判定这就是一场普通的酒后事故。

    毕竟现场没有发现任何打斗的痕迹,也没有发现有人故意推他下水的证据,而且夏思远当时已经喝得酩酊大醉,自己不小心跌入湖中然后淹死的可能性很大。

    不过毕竟是死了一个藩国的使臣,所以这件事情很快也被上报给了崇祯。

    崇祯知道这件事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只是象征性地处罚了一下礼部的几个大臣,责令他们加强巡逻,这件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

    建奴使臣当然知道这其中有什么猫腻,毕竟白天的时候夏思远刚刚去吵着闹着要见叶布舒,结果当天晚上就不明不白地死了,这怎么看都是明朝的手笔。

    但是身在他国,他们就算知道真相又哪里敢说出来?

    一旦说出真相,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因此,他们也就默认了这个结果。

    而且他们之中大多数都是纯种的满人,也就只有夏思远这么一个包衣奴才,死就死了,他们也没有那么在意。

    同样的,一大早朱慈烺也得知了这个消息。

    不过朱慈烺并没有感觉到丝毫的意外,毕竟他昨天都那么吩咐了,要是今天早上夏思远这个汉奸还不死的话,那么死的就该是锦衣卫了!

    就这样,夏思远这个对建奴忠心耿耿的汉奸就这么死翘翘了!

    至于他的尸体,自然也是被挫骨扬灰了!

    汉奸的尸体,连喂给野狗都不配!

    接下来的数日里,京城仿佛被一层喜庆的薄纱轻轻笼罩,再未掀起什么波澜。

    整个城市沉浸在一种忙碌而欢快的氛围中,街头巷尾都在为崇祯皇帝那即将到来的万寿节做着最后的精心筹备。

    不过真要说起来的话,确实还有一点小遗憾。

    那就是在松锦之战时,朱慈烺曾对洪承畴许下诺言,待到过年之时,便要让他进京入阁。

    可世事难料,辽东的局势远比想象中更为复杂多变。

    那几十万迁移至辽东的百姓,如同无根的浮萍在异乡的土地上艰难求生,想要彻底安置好他们又谈何容易?

    哪怕已经过去了这么久,洪承畴还没有完全处理好这些事情。

    因此尽管心中对那内阁之位满怀期待,洪承畴却仍只能继续坚守在辽东土,继续他的未竟之业。

    不过,待到洪承畴处理好辽东的一切事务之后,朱慈烺照样会履行诺言让他入阁辅政。

    毕竟像洪承畴这样的人才,还是留在身边比较放心。

    与此同时另一边,在朱慈烺的默许之下,一场别开生面的会面悄然上演。

    罗汝才、李定国以及刘文秀等人的家人,终于得以相见。

    一开始的时候罗汝才心中忐忑不安,他本以为这些人定会对自己满怀怨恨。

    毕竟自己昔日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将他们推向了家破人亡的深渊,他们的亲戚家人或多或少都因他而死。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当这些人真正站在他的面前时,眼中并未流露出丝毫的恨意。

    他们也都清楚,若非罗汝才的“背叛”与“投诚”,他们或许早已命丧黄泉,更别提如今能在京城这繁华之地安家了。

    这份意外的宽容与理解,让罗汝才紧绷的神经终于得以放松。

    因为他知道未来的日子里,自己或许还会与刘文秀等人在辽东并肩作战,若此时便结下梁子,那日后可就麻烦了。

    不过好在他的担心是多余的!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崇祯皇帝的万寿节便已悄然而至。

    这一日,京城处处洋溢着喜庆与祥和。

    辰时未到,文武百官便已纷纷来到皇宫,他们身着各式官服,按品级高低有序地列队于太和殿前。

    而崇祯则身着华丽的衮冕服,头戴冕旒,那冕旒上的十二串玉珠,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摇曳,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皇权的威严与庄重。

    随后,礼部尚书王家彦率先出列,高声呼喊:

    “山呼万岁!”

    那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响彻云霄。

    紧接着,乐队奏响了《中和韶乐》,这是明朝宫廷在万寿节、元旦等庆典所用曲目,歌词多为歌颂太平,大概的意思就是围绕‘四海升平,乾坤永固’之类的吉祥之意展开的。

    伴随着悠扬的旋律响起,百官们则纷纷行起三跪九叩之礼。

    当然,朱慈烺也其他几位在京的亲王也在其中,毕竟太子和亲王在皇帝面前也属于臣子的范畴。

    紧接着,外藩朝贡的仪式正式开始。

    朝鲜、安南、蒙古等属国的使节们,身着各自民族的服饰缓缓步入宫殿,带着他们带来的各种贡品来为崇祯祝寿。

    使节们面对崇祯则是要行“五拜三叩”之礼,比百官多出两拜,以示对天朝上国的臣服与敬仰。

    随后,女官献寿的环节悄然上演。

    只见十二名司膳司的女官们手持金盘款步而来,那金盘上,摆放着精心制作的“寿面”与“寿桃”。

    “寿面”以龙须面为主料,细如发丝,却坚韧不断,上面还掺入了金箔,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至于“寿桃”,则用面粉精心捏制而成,形状逼真,宛如真的仙桃一般。

    女官们将这两样宝物呈献给皇帝,寓意着皇帝福寿绵长,万寿无疆。

    巳时,皇家家宴正式拉开帷幕。

    而御膳房的厨师们,早已忙碌得不可开交。

    因为这次万寿节的经费充足,所以他们精心准备了一百多道佳肴,每一道都堪称艺术品。

    除此之外,皇帝还要为臣子们赐宴,全部加起来足足有一百多桌。

    为了准备这场盛宴,御膳房动用了六百余名厨师,不够的就去民间各大酒楼调用,他们各司其职,各展所长,共同为皇帝献上了一场盛宴。

    在家宴期间,皇帝还需食用“蟠桃宴”中的“九熟仙桃”。

    当然,所谓的仙桃实则是蒸熟的寿桃蘸上蜂蜜而成,说的更白一点其实就是个大馒头,不过因为做法比较讲究所以口感软糯香甜,寓意着长生不老。

    而周皇后则进献了一件由她亲手缝制的十二章纹龙袍,以彰显对皇帝的尊重。

    随后便是教坊司的艺人们开始献舞,为这场家宴增添了几分欢乐与热闹。

    午时,在京城五城兵马司的安排下,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平民,都可以领上一碗热腾腾的“万寿粥”,除此之外还有“寿饼”,主打一个与民同乐。

    申时,民间庆贺的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

    前门大街至崇文门一带,悬挂起了三千盏“万寿灯”,灯面绘有《百子图》《麻姑献寿》等吉祥图案,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灯下,摊贩们摆起了各式摊位,售卖着“寿桃”“寿面”等节令食品。

    引得百姓们纷纷购买,以此庆祝皇帝的万寿节。

    戌时,烟火盛宴在景山万春亭点燃。

    那“万寿烟火”造型各异,色彩斑斓,持续燃放了一个时辰,将整个京城映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这场景,让百姓们纷纷驻足观看,他们感叹着皇帝的威严,也感叹着这万寿节的盛大与热闹。

    自此,这万寿节才算是差不多结束了。

    为什么说差不多呢?

    因为按照规矩,这烟花差不多得放上三天,刚好接上除夕!

    再然后,除夕又得接连放上好几天.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