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二二二章 来自好大儿朱标的严选 第二二二章 来自好大儿朱标的严选
- “孩儿觉得,永嘉侯朱亮祖就挺不错。”
朱标望着朱元璋,说出了他的人选。
果然如同朱元璋所想那般,在过来说这事之前,他便已经对此有所考虑。
“标儿你且说一说,为什么会想着让朱亮祖来担任这个职务?”
朱标知道,这是父皇对自己所进行的考验。
同时,也是父皇要对自己进行指教。
只有自己在这事情上,能够说出个一二三四,父皇才会听从自己的意见,或者是就这事儿给自己提出相应的指导。
当下便开口道:“首先,朱亮祖此人能力很可以,称得上一声战功赫赫。
有能力担当起这个重任。
这些国公们,韩国公李善长不能领兵打仗。
郑国公常茂年龄尚小,而且他这个国公,都是靠着常叔父的战功才得到的。
让他带兵的话,先不说能不能服众,单能力就不行。
将大军交给他手,无异于将众多儿郎性命当儿戏。
曹国公保儿哥,同样身负重任,坐镇五军都督府,留守京师,走不开身。
卫国公邓愈在西方镇守,防范西面,以及西北面的敌人,同样脱不开身,已经是肩负重任。
魏国公徐伯伯,身上重任自不必多说,北平那里更加离不开他
宋国公冯胜,同样有重任在身。
那么在剩下的一众侯爵当中来进行选择的话,毫无疑问,朱亮祖的能力是能排得上号的,威望也够。
让他坐镇广州,为接下来对西南用兵做打算,没有什么人不服。”
朱元璋点了点头,示意朱标继续。
很显然,对于朱标所言他是挺满意的。
“其次,两广那边当年不是被打下来的。
是我大明兵马,刚到那边,他们安就已经投降了。
也是因此,那边的情况显得很复杂。
地方官员,宗族势力,以及豪强等这些盘根错节,问题严重。
又有诸多的小族等,不好统治,还欠缺教化。
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找一个有能力,有手腕,又有足够威望的人在那里坐镇。
为接下来攻打西南梁王做相应准备的同时,也可以让那边人心安定。”
朱元璋点了点头。
朱标道:“父皇是淮西人,跟着父皇的这帮淮西老兄弟,也都成了气候。
因为跟着父皇得到的机会多,他们打仗也确实能拼命,所以父皇得了江山之后,手下力量最强的便是这帮淮西的老兄弟。
本来这没什么,可是在得了天下之后,这些人里面的许多心思都变了。
居然形成了所谓的淮西帮。
他们权力极大,拉帮结派,所作所为,和父皇对他们的期望,出入越来越大。
去年中都城案发,父皇着手狠狠的打压了一番,让他们气焰有所收敛。
但是淮西帮依然存在,依旧特别的大。
可以预见,他们当中的不少人,也仅仅只是暂时的收敛,并不是真的就此知错了。
淮西帮的问题不能逃避,需要正视。
父皇曾说过,不能一家独大,一家独大不好。
孩儿觉得父皇说的很对,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而然需要想办法,来解决一下。
那么这次攻打西南,最好要选择不是淮西出身的人
如此便可以避免淮西帮继续做大。
那从不是淮西的人里面,来找符合这些的并不多,也很好选择。
朱亮祖无疑便是其中最为合适的那个。”
“哈哈,说的好,标儿,还有别的吗?”
“父皇,孩儿目前就想到了这么些。”
“好,真好。”
朱元璋笑着出声称赞,脸上的笑容不加掩饰。
对于朱标能在这个时候说出这些,他是真的发自内心的高兴。
“标儿你说的很对,也很有道理,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
咱标儿考虑事情是越来越全面了,尤其是标儿你能说出淮西帮,看到他们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正视起来。
并想要通过一些办法,来解决淮西帮存在的问题,这方面最是值得人称赞。
淮西的这帮老兄弟们,确实当得起淮西帮这么一个称呼,也对得起标儿你所做的布置。
对于他们,就是要正视,并且还要想办法加以解决。
除了对他们进行打压分化之外,还可以扶持不是淮西的人来和他们相抗,不让他们一家独大。
而朱亮祖的能力,以及功劳和威望,的确可以做。
而有了拿下西南的功劳,朱亮祖在接下来,足可以封国公了。
有了这么一个不是淮西出身的国公,对我大明局势,的确很不错。
能好好的冲一冲这淮西帮。”
朱元璋对朱标所言,大加赞赏。
朱标被自己父皇夸的脸上也露出笑容来。
都是父皇您教导的好,若不是父皇您知道了中都城上的种种事,并将之给挑破。
让孩儿见识到了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有多么的过分,多么的伤天害理。
孩儿绝对意识不到,这些跟随父皇打天下的叔叔伯伯们,竟然变得如此之快,成了这副模样。”
“可是,标儿,咱却觉得朱亮祖并不适合担当重任,不能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
朱标闻言,顿时一愣,有被自己父皇所说的话给惊到。
满满的都是意外。
父皇的这个转折实在是太大了。
明明刚刚还在夸自己各方面考虑的都很不错。
对自己所说的,让朱亮祖来担当大任的各种条件都特别的赞同。
怎么却突然之间,说出这种话来?
“父皇,孩儿哪里不够好?”
“标儿,你的考虑整体都非常的好,没有什么可以挑剔指摘的地方。
你能考虑到这么多,咱是真的很高兴的。
但是咱之所以会不同意,是因为标儿,你也一方面没有考虑到。”
朱标洗耳恭听,想要从自己父皇这里,看一看自己忽略了哪里。
朱元璋倒也没有故意卖什么关子,对着朱标开了口:“标儿你有一点没有想到的,那就是朱亮祖自身的品格。
从各方面来考虑,朱亮祖确确实实是很合适。
可是朱亮祖这里,性格却不行,同样不是个省油的灯。
胆子不小,野心也同样不小。
让他镇守一方,并不是当地百姓的福分。
让他带兵坐镇两广,其中一个预期,是想要让那边的人别轻举妄动,实现长治久安,不胡乱作为。
可若是把这么一个祸害,一个鱼肉百姓,欺男霸女的人给弄过去,只怕和我们原本的想法背道而驰。”
“永嘉侯竟会如此?”
朱标听了自己爹的话,都不由的为之惊讶出声,无比意外。
“标儿,他绝对会如此。
这人同样是个骄狂的。
一旦让他镇守一方,那么他的所作所为,将会无比之过分,行为极其恶劣。
和淮西的那帮人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朱标神情都显得错愕,居然这么严重的吗?
朱亮祖居然也是这样的货色?
看着自己家标儿的神色,朱元璋出声安慰:“标儿,这家伙平日里隐藏挺深。
咱一开始也同样没有想到,他居然是这个样子。
也是后来才发现,这家伙的真面目的。”
朱元璋说这话,并非全是安慰朱标,让朱标心里放宽。
而是真的没有想到,朱亮祖居然是这样的人。
上辈子的时候,围绕朱亮祖可发生了不少的事儿。
比如,那被记在史书之上,哪怕在后世,也同样十分有名的道同案,其中的一个重要主角就是朱亮祖,朱暹父子。
上辈子的时候,自己和标儿的考虑一样,也是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
所以就将朱亮祖这家伙,给派到了广州那边进行坐镇。
一方面是震慑两广,让那边的人都老实,听朝廷号令,令他们知道遵朝廷法度,知朝廷之威严。
另外一方面,这也是准备从两广那边用兵攻打西南,将占据西南的蒙元梁王给解决了。
让朱亮祖挂帅,好好的抬举他。
让他一战之后成为国公,让这个非淮西出身的人,大放异彩。
可结果,朱亮祖却是个狗屁玩意!
到了地方后,那是完完全全辜负了自己对他的期望,把自己的话当成屁给放了。
事情做的是要多过分就有多过分,欺男霸女,横行当地,无视法度,这些都是常规操作。
至于当街杀人,包庇贼首,还和广州那边对外进行走私的人相互勾连。
番禺县那里有个好县令,名叫道同。
是个极其耿直,且有正义有担当的人。
对于朱亮祖,朱暹父子所干出来的这些事儿很看不惯。
奋起反抗,维护当地的百姓,让他们别把事情做得太过分。
而结果可想而知,一方是永嘉侯,手握大权,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
两广那边的布政使等人,都得仰其鼻息,不敢有所忤逆。
道同这么一个小小县令,居然也不知死活,敢和他们对着来。
所以,道同很快就得到了诸多的侮辱。
比如,朱暹带人把遵从道同命令的衙役给抓出来杀了。
并且还将道同这个知县,在县衙当中狠揍一顿,放话威胁等等。
若不是知县乃是朝廷命官,杀了朝廷命官罪责太大,他们怕压不住。
早就已经把道同给弄死了。
而寻常人遇到了这种事情,早就已经屈服了,绝对不会再给朱亮祖,朱暹父子对着干。
可道同却不是如此。
在自身遭遇了这些后没有屈服。
朱暹他们在揍了道同之后,做的更加变本加厉。
弄的很多人家破人亡,百姓流离失所,特别的不安稳。
身为地方父母官的道同,用性命做了最后的一击。
他那里将朱亮祖朱暹父子二人的所作所为,以及相应罪证都给记录下来。
而后通过驿站,往京师这边传递。
直接把事情通上天庭,要以县令之身,来对朱亮祖这么一个封疆大吏,发起冲击。
得益于自己所制定的驿站制度,和各种规定。
道同这个县令,通过正规渠道递出来的东西,没有人敢拦截。
也没有人敢耽误。
所以,道同弹劾朱亮祖父子的奏书,得以往京师这边迅速传递。
可是朱亮祖朱暹父子,也同样没有闲着。
在得到了这么个消息之后,立刻便行动起来了。
他们污蔑道同是蒙元人,因为道同这个姓,确实少见。
而且,蒙元那边也有一个比较出名的人,姓‘道”。
说道同和西南那边的蒙元梁王等人相互勾结,传递一些军情。
伪造了相应的证据,并通过八百里加急往京师这边送。
军队的八百里加急,自然要比正常的驿站来的快的多。
所以后发先至,呈送到了自己的案头。
自己嫉恶如仇,看了这这些哪里能受得了?
再加上这是朱亮祖这个封疆大吏,镇守一方之人,亲自派人送来的,还是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送来的。
自己下意识就认为这是真的,直接就上了头。
没有多做什么,就让人持诏书去处死道同。
在这样的命令发出了几天后,道同的上书也被送到了。
自己也看了道同的上书之后,那是大惊失色。
虽然并不能凭此确定,朱亮祖父子有问题,但已经知道这里面有着大蹊跷了。
于是就派人追赶,想要将执行任务之人给追回来,喊停这件事。
并调查清楚,这里面的弯弯绕。
但已经来不及了。
朱亮祖他们那边早有预谋,就等着自己上头,他那里好杀道同。
可以说,是自己的旨意送到那边的第一时间,他们就执行了命令,将道同给处死。
自己派人下去调查,到底是怎么回事,才知道道同有多冤枉,朱亮祖二人到底做了多少的恶。
自己当时,那是的真正的怒不可遏,将朱亮祖,朱暹父子捉拿归经。
那个时候,其实已经准备对西南用兵,来解决蒙元西南的梁王了。
临阵换将,历来便是兵家大忌。
朱亮祖也是打着这么一个主意,才敢如此行事。
先哄骗着自己,让自己把道同杀了后,捏着鼻子认下。
他接下来统兵出发,攻打西南。
后面只要立了功,在这件事情上,自己就不会给他计较。
可他算错了,自己又岂是那种会捏着鼻子吃屎的人?
兵家大忌?兵家大忌又怎么了?
就算是推迟攻打西南的计划,那也必须先把朱亮祖给拿下,将他给处理了!
在金殿上,自己让人去念朱亮祖他们的罪状,念一条,就抽一鞭。
那些经查明受他们迫害,因他们而死的百姓,同样是一条人命,一鞭子。
结果,鞭子还没打完,他两人便已经双方咽气,没了性命。
自己当时并没有停下,足足把鞭子抽够了之后,这才停手。
将两人抽的血肉模糊,不成样子。
可哪怕杀了朱亮祖朱暹父子,也依然让自己意难平。
毕竟道同这么一个好知县,就这般被自己轻信谗言给杀了……
人死不能复生,自己这个被道同视作最后希望之所在,能为他主持公道的君父。
不仅没给他主持公道,还亲自下令,让人带着诏书去杀他。
满怀希望,做出最后一博的道同,在最后的时刻,到底该有多么的失望,多么的绝望,多么的心丧若死?
这些事儿,朱元璋都不忍心去细想。
只要一细想,心里就止不住的难受。
上辈子因为朱亮祖而冤杀了道同,成为了自己上辈子,又一个很大的意难平。
如今重新来过,相似的事情断然不会让其再发生。
朱亮祖别想再得到自己的重任!
今后就在京师当个闲职,安安心心的一直到死吧!
当然,要是他不甘寂寞,想要再干出有什么事了,有了确切的罪责,那自己杀他也绝对没商量。
“父皇,那……该让谁去广州那边进行镇守,为接下来的攻打西南做准备?”
朱标望着朱元璋询问,他实在是找不出来比朱亮祖,更合适的人了。
朱元璋想了一下道:“让冯胜去吧。
冯胜现在做的事,确实重要,但也并非是真的走不开。
还是可以做出一些调动来的。
不仅是冯胜,等到你文英哥从高丽那边,出使归来后,就让你文英哥也参与到这事情里来。
攻打西南,怎能少得了他。
不仅是他,我看蓝玉这小子,也该放出去历练历练了。
这是个打仗的种子,一直在锦衣卫里面呆着,也不是事,过于大材小用了。”
朱元璋说出他的安排。
其实,他很想让沐英这个义子,直接挂帅,前去攻打西南的。
对于沐英的能力,他知道的很清楚。
而沐英的忠心,更是不用有任何的怀疑。
人品上面也同样没得说。
可是,只自己知道这些,是不行的。
还得能让众人、尤其是那些随着沐英出征的将士们信服才行。
这个时候,沐英还没有打出分外耀眼的战绩。
也没有封侯,为将还行,可让他担任攻打西南的统帅,显然并不合适。
那些骄兵悍将不服他,他便做不到令行禁止,那这仗可就打不成了。
至于蓝玉……虽然性格上缺陷很大,上辈子事他干出来了那等事,也着实令人失望。
但不可否认,蓝玉能力是有的。
该用还是要用。
自己再多对他进行敲打敲打,也让标儿多对他进行管束,还是有救的。
自己能压着他,标儿也同样能压着他。
而这辈子的标儿,不会再像上辈子那样老早去世。
那么,那么也就不用担心蓝玉在今后太飞扬跋扈……
……
永嘉侯府,朱亮祖心情很不错,笑口常开。
嘴巴裂到了耳后根。
之所以如此高兴,是因为他觉得,将会有天大的好事落到自己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