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清妖-> 第104章 请叫我校长! 第104章 请叫我校长!
- 老太爷,有宋公明之风!
这场雨下得很及时。
特赏双眼花翎,意味什么?
不是意味赵大人头上的野鸡毛从一根变成两根,都是大人装什么鸡毛嘛,而是意味赵大人完全获得朝廷和皇上高度的肯定!
两江总督他也没两根鸡毛啊!
对此,赵安很感激,还真就父子同心,要不然老太爷怎么知道野儿子这会需要来自父爱的最大支持。
千言万语不如一根鸡毛。
“陈老之忧,亦是诸位之忧,也在情理之中!然,圣旨在此,皇恩浩荡!”
装上鸡毛的赵安高高举起圣旨,让那明黄之色照耀整个二堂,“皇上赏我这双眼花翎,赏的不是我赵有禄个人,赏的是我在安徽办的差事,赏的是我鼓励工商、造福地方的方略,赏的是我对诸位的推心置腹,赏的是我这颗赤子之心!”
说话间,赵安环视四周,目光灼灼,“今日本官所言兴工商非是一时兴起,更非权宜之计,而是上承皇恩,下应民心,中兴本省必由之路!
即便日后朝廷委派巡抚,我赵有禄亦会以这项上人头和这双眼花翎担保必将今日所言执行到底!
今日之事,我也会详细禀明皇上,陈清此事关乎安徽民生经济之利害.我相信,只要我等做出实绩,让安徽百姓得实惠,让朝廷府库得充盈,此等利国利民良策,绝无中途废止之理!”
“大人之言,铿锵有力,如拨云见日!”
陈老爷子脸上的皱纹如同菊花舒展,胡须微颤,深深一揖到底:“小老儿先前愚钝方有此一问,然这会心中大石彻底落地,我陈家布行愿唯大人马首是瞻,参评驰名商标,入驻工商产业园,倾尽家财亦要追随大人将这兴商事业做成!”
“吾等亦愿追随大人!”
“愿为大人效犬马之劳!”
有了德高望重的陈老爷子带头,又有圣旨花翎的绝对权威背书,堂下商人最后一丝疑虑彻底烟消云散,纷纷起身表态,声浪可谓一浪高过一浪。
赵安看在眼里甚是满意,这些人虽然只是安庆一地的富商工坊主,但他们的经济实力却占了安徽半壁江山。
因为,安徽的精华在皖南,即皖南重商,皖北重农。
无法大力发展农业,只能大力发展商业,以商带农,形成产群效应,方能于短期内快速提升百姓生活水平,打造出紧紧围绕在他赵大人四周的安徽商业集团。再与江浙“财阀”一合流,不敢说马踏紫禁城,搞个东南互保绰绰有余。
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
今日这藩司二堂,便是日后各省通电独立的夯土。
“驰名商标评选与工商产业园筹备事宜即日启动,由藩司衙门宋经历总揽,诸位可推举代表共同商议细则!此外.”
赵安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提升,“本官深知以往商事之困,不仅困在思路,更困在环境。诸多利好之策往往到了府县一级,便卡在了胥吏衙役之手,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吃拿卡要,推诿塞责,甚至欺行霸市,巧立名目盘剥商民者,绝非个案!
此等蠹虫,乃本省工商发展之大敌,亦是本官之大敌,不除不足以平民愤,不除不足以畅流通,不除不足以兴工商!”
三个“不除”,令得在场商人感同身受纷纷点头,做买卖的哪怕是豪商也怕那胥吏,因为这帮人成事不足,坏事却绰绰有余。
新任藩台大人有此清醒认识,无疑是商人之福,百姓之福。
赵安将众人反应一一收在眼底,之后斩钉截铁宣布:“故,本官决定于布政使司衙门之下,特设安徽全省商务督办署,此署独立于原有六房体系,由本官直接统领!”
“商务督办署”五个字一出,满堂皆惊,因为这是一个闻所未闻的机构。
其实按赵安的想法这机构就是由一省之长亲自领导的某某小组,不光光是抓权,更是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
老宋适时上前一步,展开一份文书,详细解释道:“诸位,督办署暂设督办、稽查二处。督办处负责统筹全省工商发展事宜,解释新政,协助解决诸位经营中遇到的普遍性难题;而稽查处,则为重中之重!”
说到这,老宋也学赵安的样子加重语气,“稽查处将广设申诉信箱于各府县码头市集,并派专员定期巡查暗访。凡有商民遭遇地方官府胥吏无故刁难、拖延办事、敲诈勒索、索要贿赂、违规收费等事,皆可匿名或实名向督办署投书申诉!
赵安接过话头,不无严厉道:“一经查实,无论涉及何人,官至几品,吏至几等,定严惩不贷!轻则革职杖责,追索赃款;重则流放抄家,以儆效尤!且,查实之后,将对申诉者给予奖励,并为严格保密!”
言罢,大手一挥,“本官以顶戴性命担保以上所言句句为实!”
老宋最后总结道:“总之一句话,赵大人亲设的督办署就是一把悬在那些贪腐胥吏头上的利剑,是专为保护诸位正当经营、畅通政令而设的,今后诸位在安徽经商遇到不公无需再忍气吞声,找督办署即可。”
赵安点了点头:“闺女出嫁被婆家欺负了有娘家出头,本官就是诸位的娘家人,不管谁被欺负了,本官都替他出头!”
稍顿,轻声一笑,“不过诸位若是不在理可千万别找本官,省得别人说本官是个贪官糊涂官,好比闺女嫁过去不孝顺公婆,天天欺负小姑子还不让丈夫碰,那这娘家可不好意思出头。”
堂下顿时哄笑起来。
笑声中,赵安的形象不断拔高。
“青天,赵青天啊!”
一位做茶叶买卖的商人激动得老泪纵横,“若是早二十年有这督办署,有赵大人这青天在,我何至于被那帮税吏盘剥得几乎家破人亡!”
“有了这督办署,有赵大人替咱们撑腰出头,大伙心里就有底了,就敢放心大胆地投银子做生意了!”
一位年轻的工坊主兴奋地挥舞着拳头,下定决定要响应赵大人号召,把自家的织机从五十张提高到一百张。
“大人洞悉商贾之苦,我等自不能让大人失望!”
陈老爷子捻须长叹,眼中满是钦佩,继而对众人道:“诸位,我等若再不竭尽全力,对得起赵大人这番苦心?”
得到的自然是众人积极且正面的回应。
不怪商人反应空前热烈,不是赵安的赤诚之心打动他们,而是赵安的系列举措比之前所有的优惠、许诺都更能打动他们,因为这直接解决了他们最深切的痛点和恐惧——不公正的待遇和无法预期的勒索。
而这,就是赵安总结的四个字——“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的确定性,远比一时的税收优惠更重要。
而商税,从来都不是固定税,而是地方官府的一个“自由税”,确保给户部的那份固定蛋糕以外,各级地方官都会以各种名目收取乱七八糟的商税,这就令得中小商人苦不堪言。
朝廷打仗、救灾赈济,甚至官员宴寿都要商人捐输报效。
大清朝还从来没有一个官员如赵安这般重视工商业,重点发展工商业,甚至不惜以二品大员身份为商人们撑腰护场。
这要传到京里,那些迂腐的御史说不定都要上折子参赵安了。
安庆工商恳谈会定下的不仅是安徽大力发展工商业的基调,也让赵安个人威望在这一刻再上一个新台阶。
便是那位借故跑到徽州的老宗师也大大不如。
正当赵安在安庆大刀阔斧推行工商新政时,其发迹之地扬州府也给他送来了一场“及时雨”。
包括扬州府学在内的260名扬州童生被府学教授马副校长“打包”送来安庆,推荐信中马副校长美其名曰:“支援赵大人就是支持安徽,支持安徽就是支持朝廷。”
扬皖一家亲!
看着眼前一张张虽带些旅途疲惫却难掩青春朝气、眼神中透着好奇与期盼的年轻面孔,赵安也是大喜过望:“此真雪中送炭也!”
高兴之余对陪同的安庆知府宋嘉问道:“科举之路狭窄,能跃龙门者几何?天下之大,又岂止做官一途?正需此等读书明理、通晓文墨之人,充实基层,办理实务!”
言罢,对同样出身扬州教育界的老宋低语道:“这些人就是我等的子弟兵!”
子弟兵什么意思?
老宋明白,便如那随项羽南征北战的江东子弟一样,都是心腹亲信、打断骨头连着筋的。
两百多名扬州童生的到来大大解决了赵安人手不足问题,于是立刻下令将藩司衙门后街一处刚刚清退的官邸打扫整理,挂上“安徽政务培训学堂”的崭新匾额。
学堂内宿舍、膳堂、讲堂、活动场一应俱全。
所有学子统一安排住宿,两人一间,窗明几净,被褥崭新;伙食标准向藩司衙门书吏看齐,保证每日有荤有素;每月还发放足以购置笔墨纸砚及零用的“助学津贴”。
赵安自任总教习,由老宋及藩司、抚衙六房经验老练、业务精湛的老吏员担任专职教员。
培训内容绝非科举空谈性理的八股文章,而是完全针对安徽现实需求的“干货”,比如户房老吏专门给学子讲授钱粮征收新法、户籍管理窍门、最新制定的商贸税则详解。
刑房书办则结合案例给学子们讲解《大清律》中与工商、契约、债务、产权相关的条款及民间纠纷调处技巧。
工房师傅则传授工程估勘、物料采购、质量查验等实用技术;兵房官员介绍驿传运输流程、大宗货物护送、工坊仓库安全护卫事宜.
为了让这些学生尽快上岗工作,赵安更是亲自上阵教授,然并非照本宣科,而是在大堂之上纵论天下大势、安徽机遇,讲授他的“工商富省”、“实务为先”、“服务地方”理念,深入剖析即将推行的各项新政细则,包括“驰名商标”、“工商产业园”,以及商务督办署的重要性。
“同学们!”
赵安语气充满激励:“今日之安徽,正处百年未有之变局,正需诸位发挥才智,于这实务之中开辟新天地!
诸位只要学好本事,办好差事,一样能得本官赏识,获本官拔擢,前程未必不如那科举正途!还望诸位珍惜机会,潜心学习,早日成为我安徽政务之骨干,栋梁之材,也成为本官的左膀右臂!”
能到安徽来的童生在扬州肯定是科举无望,前途渺茫的,忽有此得官得吏机会哪个不高兴万分?
又见赵安这个现任安徽布政、前扬州教授对家乡子弟如此重视,不仅提供优厚的食宿条件,更亲自授课,讲述如此新颖而实在的内容,无不感激涕零,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一些学子在给亲人的信中甚至将赵安视为再生父母和人生导师,内心充满知遇之恩和效死之力。
虽然学子们还没有投身于安徽各级机构,但一个扬州党的雏形显然已经形成。
党魁自然是赵安这个前教授。
这一日,赵安百忙之中过来讲课后,众学子竟自发聚集起来恭敬地向他行弟子礼,齐声道:“谢大人教诲!”
“免礼,免礼!”
看着和自己年纪差不了太多的年轻人们,赵安心中甚是欢喜,哈哈一笑,摆手道:“以后在这学堂之内,同学们不必如此拘礼,更不要叫我什么大人。”
众人一愣,不明所以。
赵安笑容可掬,朗声道:“我既是这培训学堂的总教习,你们便都是我的学生,以后,你们就叫我校长,这样听着亲切!”
言罢,郑重寄语众学子:“记住,进了这个门,你们就是我赵有禄的学生,要努力学习,互相砥砺!
出了这个门,你们就是官场中人,是我赵有禄的下属,一定要谨守规矩!我希望将来安徽各州县的干吏能才,皆出自此学堂!安徽的大小官员都能唤我一声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