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清妖-> 第15章 两江易主

第15章 两江易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钱是王八蛋,没了咱再赚。

    八个侍卫,一人五百两,这手笔绝对称得上大气。

    这帮给老太爷看门的正宗满鞑子值得赵安如此付出。

    什么叫老铁?

    一起扛过枪,一起同过窗、一起分过赃、一起嫖啥嘛。

    四大件里赵安现在占了两样,宿州并肩作战算是扛过枪,战后封赏算是分过赃,有了这两大件再加上赵安的“重情重义哥俩好”的人设,将来就不怕进去之后口供十八页,页页全是兄弟名了。

    就算全都打了水漂,赵安也乐意。

    投资这东西,哪有百发百中的。

    回到安徽试馆,一见赵大人喝酒回来,眼里有活的钱主事赶紧给安排上热水,又奉上解酒的姜汤,把个赵安伺候的服服贴贴。

    知趣要退下时,却被赵安叫住,赶紧欠身道:“大人还有何事吩咐?卑职这就去办!”

    赵安却没说话,端着姜汤直勾勾盯着人钱主事,这架势让钱主事心中一动:赵大人如此年轻,又无妻妾陪伴,于京中肯定孤单,莫不是叫烧刀子把那劲勾上来了?

    这么一寻思,自然盘算开。

    以赵大人这身份寻常勾栏、半掩门的肯定看不上,也嫌赃,前门胡同倒是有上档次的,可今儿都腊月二十九了,也不知人家上没上班。

    不过只要赵大人有这个话头,他就是把北京城翻个底朝天,也得找俩水嫩的供大人好好把玩。

    未想,赵大人不是好色之徒,于这满是胡膻味的顺天府更无心播洒宝贵种子,若换成南边的应天府多半就肯了。

    目光从钱主事脸上收回后,赵安开口道:“钱文,你说咱这安徽试馆比起他湖广会馆、江苏会馆,如何?”

    “这”

    钱主事老实说道:“回大人话,咱们试馆位置尚可,房舍也还整洁,只是这陈设、用度,规模比起那几家顶尖的确实简朴了些。”

    “简朴?”

    赵安轻笑一声,摇了摇头,“哪是什么简朴,分明就是寒碜,丢咱安徽两千多万百姓的脸面啊。”

    钱主事听的糊涂:“大人的意思是?”

    赵安放下姜碗,直言道:“本官想把这安徽试馆打造成京师第一会馆,要让咱们安徽不管是官还是民住进来都觉得舒坦有面子,要让别省的人走进来觉得羡慕惊叹,你说,得花多少银子才能做到如此?”

    赵大人这是要将试馆升级为会馆了?

    钱主事脑中飞快盘算,升级会馆可不是简单的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修葺装修,而是大兴土木买地扩建,进行整体全面的提升。

    工程量不小,代价也很大。

    初步算了算后,谨慎回答说如果要升级试馆为会馆,首先就把相邻的铺面包括紧邻试馆后面的几间房子全买下来,光这笔开销就不会低于五千两,没办法,谁让京师的房价高呢。

    买下来后得推倒一些不合适的房子兴建新的,再相互打通扩展,然后装修置办家俱什么的,还得雇佣厨子、仆役什么的,里里外外算下来,怎么着也得两万两打底。

    赵安点了点头,据他所知清朝的安徽会馆实际直到同治年间方由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修建,大概修了不到十万两。

    现在物价比同治年间肯定要便宜,两万两打底符合市场价情,钱文的报价水份不大。

    但两万两的数目也不小,过去安徽历任主官之所以没舍得升级试馆,原因就在这里。

    因为需求不同。

    李鸿章的淮系集团是要将安徽会馆变成淮系的政治联谊和信息情报中心,眼下可没什么淮系,安徽历任巡抚、布政使都是没有在地方形成利益集团的“流官”,自然没有修会馆的必要。

    世上几个人能做到前人种树,后人乘荫呢。

    有需求才有供给,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年后藩库会给你拨两万五千两用于扩建。”

    赵安给出明确升级的意思,且还多给五千两,这让钱主事心中一喜,然而赵安话锋一转,又道:“光是馆舍华丽还不够,要知道会馆会馆重在会字。往后,你要多费心,不仅要让本省的官员士绅乐意来,更要敞开大门多接待他省的官员,哪怕是低品级的也要以礼相待。此外,各省会馆那些主事的你要多走动,把他们变成你的朋友。”

    这番话听的钱主事莫名其妙。

    “不止是官面上的人,京里这地方水浑得很,三教九流各有门道。那些王爷、贝勒府上的管事、得力的奴才,宫里有头有脸的太监,他们的门路往往比正经官员更通幽。你要与这些人拉近关系,吃酒听戏,该花的钱不要省,省里会给你报账。”

    说到这,赵安稍顿,看着似乎并不理解其意的钱主事,淡淡道:“你可知为何当官的都要雇请绍兴师爷做幕僚?还不是因为这些绍兴师爷都是同一个地方出来,彼此互相提携,互通声气,形成一个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小圈子么?

    有了这个小圈子,当官的才能知道更多的事。没这个小圈子,很多要紧的事这当官的就不知.本官要你也搞个小圈子出来,明白?”

    小圈子这个说法很新鲜,但一听就懂,钱主事明白了,眼前年轻的赵大人不仅是要他管好安徽会馆,更是要他利用安徽会馆于京师构建一个上至朝廷重臣、下到三教九流的情报网。

    一般这种事可都是官员的心腹家人才能为的,如坐京的、坐省的。

    自己一个外人却被委以如此重任,把个钱文激动的小心肝直跳。

    赵安确实要用钱文,莫看这家伙把试馆搞成三产服务点,看着就是个为挣钱不要脸面的皮条客,可历史告诉他,优秀的政治掮客都是从皮条客做起的。

    灵活,不要脸,是干这行的硬件素质。

    自己手头暂时没有这方面人材,此人又在京里干了十几年,正好拿来一用。

    不合格拿掉就是。

    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喂草。

    “钱文,你是吏员出身,按部就班想转成朝廷命官难如登天,不过你若能把本官的交托之事办好,本官年后便可行文兵部,以候选守备身份咨部充议,叫你做我安徽驻京的提塘官。”

    “提塘官?”

    钱文愣住,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

    提塘官是在兵部正式注册的武职官员,普通省份为从六品,重要省份为正五品。

    职掌传递本省来往公文,即各省咨送各部院公文及各部院咨行各省公文均由提塘官交发。各省官员之敕、印,亦由提塘具领送达。提塘官同时应办理邸抄事宜。

    相当于兵部同各省联系的纽带,或者说是联络员,通常由武进士、武举担任,亦可由巡抚保举。

    各省原先驻京提塘官有正、副提塘之职,乾隆五年废除副提塘,只保留正提塘,一省一人。

    安徽现任提塘官是个姓江的,武进士出身,赵安来京后这位安徽与朝廷的联络员却没来见他,也许是放假缘故不知本省一号位光临京师,也有可能是工作上的疏忽,或者别的什么原因。

    总之,打现在起,那位江姓武进士算是被革职了。

    没有理由。

    安徽巡抚的大印在赵安手中,写个公文盖上印报兵部换人即可。

    兵部,那是四傻子的地盘。

    文转武,对于科举正途官员而言是走岔路,但对于钱文这样一个毫无背景的吏员来说简直是鲤鱼跃龙门,一下就从吏变成了官,且是连升三级比正七品知县还高一级。

    “提塘官非同小可,非武进士、武举出身者难得,本官看你颇为能干特意保举于你,你若任心用事,不负本官所望,日后自有办法让你从武职转回文职,实授个七品知县,甚至五品知州,也绝非本官在此于你画什么大饼。”

    赵安话音未落,钱文已经“扑通”跪倒在地,激动的声音都打颤了:“大人如此抬举卑职,卑职便是肝脑涂地也绝不敢负大人所托!”

    “起来吧。”

    赵安右手轻抬,望着同样高撅屁股的钱文脸上露出一幅知己般的笑容,正欲就如何构建情报网,如何上下打点,如何拉拢人这块给予一些具体业务指导时,徐霖过来禀报方才有人来试馆将一封信交给护卫,说是给赵大人的。

    赵安接过信,信封很普通,且没有署名。

    拆开一看,里面只有一张纸条,上面却是熟悉的吴老师的笔迹。

    “开年之后,两江孙制台调任川督佐福大将军征廓尔喀。苏抚福崧未得迁,继任两江者乃书麟也,其与和珅不和。消息得于嘉亲王宴间,当确凿,望大人知。”

    吴老师这封信写的明显仓促,透露的情报却不亚重磅炸弹。

    两江总督是赵安的顶头上司。

    现任两江总督孙士毅因赵安的清官人设对其十分欣赏看好,更在老太爷那赞赵安为“两江第一能吏”,其大秘娄老师更是赵安“小贷党”成员,通过娄老师不仅可以完全掌握总督衙门的一举一动,还能间接影响总督大人的观感和决定,对正在安徽大刀阔斧干事的赵安无疑是好事。

    现在突然换上与和珅不和的书麟担任两江总督,事情就变得有趣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