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家父汉高祖,吾乃败家子-> 第841章 北疆警觉,韩信担忧

第841章 北疆警觉,韩信担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与此同时,另一股暗流则在军队系统中悄然涌动。

    这正是当初在郦商府邸,被阿提拉以“军屯”之名蛊惑的那几位掌控京畿及周边兵权的军官侯爵所为。

    他们回到各自驻地后,迫不及待地开始实践那条“妙计”。

    他们利用职权,以“补充军需、抚恤士卒”为名,向上奏请,将京畿附近一些收归国有的、较为肥沃的土地划为军屯之地。

    刘盈出于对军队的信任和对戍边将士的体恤,加之改革初见成效心情颇佳,大多予以批准。

    然而,这些土地一旦到手,便迅速变了味。

    名义上是组织士兵闲暇时耕种,实则管理权完全被这些将领及其亲信把控。

    普通的士兵大多依旧从事繁重的操练和警戒任务,真正在田地里劳作的,往往是他们役使的依附人口、家奴,甚至是强行征调的民夫。

    更可笑的是,这些将领对墨家、农家研究出的新式肥料和科学种植方法嗤之以鼻,认为那是“文官的玩意儿”,远不如他们“祖传”的经验可靠。

    他们依旧沿用旧法耕作,管理粗放。

    结果,这些被他们视为私产的“军屯”土地,产量虽然比完全抛荒要好,但远不及在墨农子弟指导下耕种的普通民田,亩产甚至达不到三百石,与那些亩产四百五十石的“奇迹之田”相比,更是相形见绌。

    当刘盈得知这些“军屯”产量不尽如人意时,还曾特意关切地询问,甚至提出可以派遣墨家、农家弟子前去指导,帮助提升产量。

    这几位将领做贼心虚,哪里敢让精通农事的专家亲临现场?

    那岂不是一眼就能看出他们挂羊头卖狗肉,将国有土地视为私产,并且管理不善?他们连忙以各种借口推脱:

    “陛下厚爱,臣等感激不尽!只是边塞之地,路途遥远,瘴疠横行,恐伤了诸位学士的身体!”

    “军中粗鄙,恐怠慢了诸位学问大家。”

    “士卒愚钝,恐学不会那些精妙之法,反而浪费了朝廷心意。”

    总之,千方百计地拒绝。刘盈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考虑到边军辛苦,也就没有强求,只是勉励他们用心管理,保障军需。

    这几位将领虚惊一场,背后却惊出一身冷汗,更加小心翼翼地掩盖着他们的行径,同时也对那些产量惊人的民田,投去了更加贪婪和嫉妒的目光。

    这股在军队中悄然蔓延的不良风气,并未能完全掩盖。

    远在北疆草原,坐镇指挥、威震匈奴的大将军韩信,以其超凡的军事洞察力和对军队细节的敏锐把握,率先察觉到了不对劲。

    他注意到,麾下几位近年来凭借军功晋升、或是承袭父职的年轻将领,如程方、程不时等人,往日的锐气和专注于兵事的态度似乎有所消减。

    他们往来的书信中,开始频繁提及长安附近的“田宅”、“出息”,甚至有人私下向他进献来自关中的“土仪”,言辞间对留在长安享福的同僚流露出羡慕之意。

    更让韩信皱眉的是,他派往各部巡视的亲兵回报,这几部人马最近的操练似乎有些松懈,反而对在驻地附近开辟的“军屯”田地格外上心,甚至有将领动用士卒为其私人田庄劳作的情况。

    “岂有此理!”

    韩信心中愠怒,“军人职责,在于保家卫国,勤练杀敌本领!如今匈奴虽暂退,然狼子野心未泯,岂能沉迷于田亩之利,荒废武备?”

    他将自己的观察与忧虑告诉了来自月氏王。

    月氏王不仅拥有西域女子的直爽,更有作为统治者的政治智慧。

    她听完韩信的叙述,沉吟片刻,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警惕。

    “大将军……”

    萨仁用流利的汉语低声道,“此事恐怕没那么简单。几位年轻将领同时如此,背后或许有人引导,或是长安风气使然。”

    “您如今镇守北疆,手握重兵,一举一动皆在朝廷眼中。若此时贸然出面申饬,或直接上报陛下,恐会引起不必要的猜忌,以为您是在揽权,或是针对某些人。”

    她轻轻握住韩信因常年握兵器而粗糙的手,柔声劝道:“不如先暗中观察,收集更多确凿证据,弄清楚他们究竟意欲何为,背后是否另有隐情。”

    “待时机成熟,或寻个由头,不动声色地整顿军纪,或是将情况密奏陛下,方为上策。”

    韩信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不快,点了点头。

    妻子的话不无道理,他深知功高震主的道理,也明白刘盈虽信任他,但朝中眼线众多,必须谨慎行事。

    “便依你所言。”

    韩信目光锐利地望向南方长安的方向,心中暗道:“但愿这只是年轻人的一时糊涂,莫要酿成什么祸患才好。”

    金色的丰收之下,帝国的根基在变得更加坚实的同时,也悄然滋生着新的隐患。

    刘盈用智慧和魄力赢得了农业改革的初步胜利,但来自旧勋贵的不满与军中悄然滋生的腐败,如同潜藏的暗礁,考验着这位年轻帝王的统治智慧。

    而这一切的幕后推手阿提拉,则依旧隐藏在长安的阴影之中,冷眼旁观着自己播下的种子,正朝着他期望的方向,悄然生长。

    ——

    北疆的朔风,带着草屑与尘沙,吹拂着大将军韩信营帐前猎猎作响的旌旗。

    帐内,炭火噼啪,却驱不散韩信眉宇间凝聚的寒意。他派出的心腹斥候,带回了更确凿、也更令人心寒的消息。

    那些被几位年轻将领奏请划为“军屯”的土地上,劳作者根本并非轮值休整的汉军正卒。

    他们大多衣甲不显,举止间缺乏军人特有的肃杀与纪律,反而更像是对主家唯唯诺诺的私奴、家丁。

    这些所谓的“军屯”,从耕牛、种子到日常管理,完全由将领们的私人幕僚或家臣负责,产出更是直接纳入将领们的私库,与普通士卒的粮饷补给毫无瓜葛。

    “挂羊头,卖狗肉!”

    韩信一掌拍在案几上,震得笔墨纸砚齐齐一跳,他眼中寒光四射,“打着补充军需的旗号,行中饱私囊之实!将国家土地,视作私产!此风断不可长!”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