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 第307章 恶人左郎(二合一章节)

第307章 恶人左郎(二合一章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二月初二。

    惊蛰。

    苍龙角宿星升空(龙抬头的由来),阳升之日,万物生长之机,也是耕种之时。

    这也是刘备离开临淄后的第五天。

    在张飞的部队刚被调回临淄后,刘备便领军去了徐州,此时已经到了琅琊。

    贾诩也带冥卒前往了平原调度北路兵马。

    每年惊蛰都有劝农祭,各地官员都会率士民一同祭天地、向神农献礼,开启新一年的农事。

    刘协主持了青州的劝农祭典,并和随侍的高官子弟们一同下地,在临淄北郊亲手尝试了一下耕地的活儿。

    这是天子每年都要做的重要工作。

    当然,实际主持劝农祭的是简雍,临淄北郊大片地方都是简雍在管理,而且建了个很大的庄园。

    这庄园其实就是‘农事水利学院’,也是占地面积最大的学院,因为里面有很多试验田,淄水湖(巨淀)也在这里。

    农事是国渊负责的,水利是诸葛玄负责的,但学院的山长是简雍——农科院这种真正的核心学府,当然要交给简雍才信得过。

    而统筹调度全局的,是左沅。

    借着劝农祭,左沅大张旗鼓的宣扬了刘备准备和蔡琰结亲之事,并声称要在临淄城东继续扩建城区,要沿着东阁再扩三里,扩建“东城学府”。

    顺便还让人宣扬了很多消息——比如蔡邕为了支持稷下学宫办学,将家中藏书一万三千卷全都作为蔡琰的“嫁妆”。

    再比如刘备正在大量印制书籍,准备广发给天下学子,青州所有学院的学子都能免费领取该学院相关书籍,入学后还能以学籍落户,落户后求学期间还能减免田租。

    这就意味着只要到青州求学,就啥都不用操心,只要有基本劳动能力且愿意用功耕读就行。

    免费送书可是大手笔,这年头的书比房子还值钱,而且这一手可比当年刘宏刻熹平石经厉害多了,完全不给人篡改经义的机会。

    当然,对刘备而言,这只是油墨和纸张的问题,而这两样东西青州真不缺。

    毕竟这年头的书字数少,印起来耗费并不大。

    这些消息全都是真事,只是目前有外敌,而且还没能大量印刷书籍,也就没有正式颁布政令。

    左沅这一套,就使得刘备纳蔡琰的事有了完全不一样的名义。

    人们会认为刘备是在借助蔡邕的名望大搞学术建设,会自然的将其与策试取士之事结合起来。

    这能让刘备纳蔡琰之事成为美谈。

    蔡邕的影响力确实很大,毕竟蔡邕是桓帝时太傅胡广的弟子,是东观修书的负责人,还是熹平石经的发起人和编校者。

    大汉官方认定的经文,刻碑列于太学的六经,是蔡邕主持编校的。

    所以被称为天下文宗。

    只是蔡邕没能见到碑文落成就被迫害了。

    这场迫害不是因为蔡邕站错了队,而是因为蔡邕完全不站队。

    蔡邕有一个与其它名士不同的地方——蔡邕是百家学士,他不是那种操弄经义广收门徒以求六经释经权的‘名儒’,很少与当世‘贤达’来往。

    而且蔡邕吸纳百家学术,恢复六经经义原文,这当然严重影响了那些故意用另一种方式解释经义的名士的利益。

    古文今文之争,其实就是对经义解释权的争夺——实际上就是争夺教科书解释权,以篡改的方式控制知识。

    要么打算让经文含糊其辞看不懂,以便他们‘灵活’解释;要么直接篡改经义,也就是断章取义或是重新断句。

    比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只靠不同的断句,就能断出截然不同的好几种意思。

    掌握释经权,本质上就是把控知识和官位。

    也正因如此,刘宏才会让蔡邕主持修书以求公正。

    蔡邕修的官方经典,结合了部分百家学说,以相对客观的方式保持了经文原貌。

    既不拉帮结派,也不包装个带数字的组合出道,又不结党营私,还以中立的态度修书释经——这种不站队的官当然会被排挤。

    不篡改教科书反而是会落罪的……

    六经被蔡邕和卢植重新编撰后,熹平石经刻到一半,诸多名士和部分宦官便找了个由头大举攻讦蔡邕,蔡邕被当时的司徒刘郃和司隶校尉阳球流放到了并州五原。

    当时正是处置王甫案的时候,阳球栽赃的本事堪称天下少有,还好蔡邕只是校书博士,确实很难和王甫扯上关系,要不然可能不止是流放。

    ——真论起来,阳球虽说是酷吏,但也算是有公心的人,不是那种纯粹为私欲而滥权的恶徒。

    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念,一切都是以立场决定的。

    虽说转年刘宏就干掉了刘郃与阳球,赦免了蔡邕,但当时清流党和宦官斗争激烈,两边都看不惯蔡邕,蔡邕只能辗转各地避祸,这一避就是十年。

    蔡琰与河东卫家,就是在蔡邕避祸的时候结的亲,这其实是为了寻求庇护,可没想到卫仲道刚结婚就死了,搞得像蔡琰克他一样……

    还好蔡邕的好友羊续做了南阳太守,蔡家才算是有了真正的援助。

    像蔡邕这种精通百家且不结党的学士,当然是最适合如今的稷下学宫的。

    暂时担纲朝政的简雍,还当众奏请刘协,下诏将蔡邕从雒阳调到青州出任太学祭酒。

    也就是直接将稷下学宫视为新的太学。

    这也是左沅安排的。

    ——以这个年头的观念,刘备这是为了大兴学府而纳蔡琰,这事会被人们视为“纳贤”。

    不仅是美谈,而且是能让天下轰动的大事。

    因为蔡琰的嫁妆是一万三千卷书。

    而刘备给出的纳彩,是把这些书印制亿万套,送给天下学子。

    左沅用劝农祭将消息散布出去之后,立刻便广发通告,大量招人。

    既要大量招印刷工,也要大量招募扩建城市的工人。

    扩建也是真事,刘备确实打算继续扩建临淄,且不是以传统的‘回’字形在外层扩建,而是以‘田’字形向外延伸新城。

    这既能避免原本的临淄城受扩建干扰,也能让整个临淄城变成一座大规模城市。

    这其实并不是为了城防考虑,虽然冷兵器时代城池确实是越大越难打,但刘备并不打算把精力放在城墙上,而是要在临淄搞城市化建设。

    临淄现在是核心学府城市,稷下学宫大多数学院都在临淄,对于学术中心而言,大规模城市化更有利于吸纳人才,也有利于更多人求学。

    但济南、平原一带,就应该减少城市化,多搞农业乡亭。因为黄河与济水之间现在属于核心农产区,这就应该让农户们分散居住,以提升土地利用率。

    施政都是看具体情况的,城市化和农村化本就应该齐头并进,而不是一刀切。

    但是,但是。

    扩建临淄这种营造修建之事,按说是不应该在农忙时节开工的——大伙都忙着种田,这时候想招募人手是很难的。

    而且左沅给出来的工钱特别低——日结五钱,不管饭。

    刘备营建东阁的时候是农闲时间,十月到一月,当时是日结二十钱还管两顿饭,那当然多的是人抢着来干活儿。

    但左沅二月初招人搞土木工程,工资还低得跟现代招聘牛马一样……

    要知道,上个月刘备给出来的价格,临淄周边的人都是知道的。

    虽然青州现在物价已经稳定了,但每天五钱根本就不够人吃饭的,喝糠皮糊糊都不够,这要是还能丢下地里的活儿来打工,那多半就有点问题了。

    可是,见左沅招工,仅一天之内就有上千人应募而来。

    大概是有些人见惯了征用民夫民役,见惯了民役垫钱当苦力,也见惯了随意驱使青壮营造——这年头,各地征发民役或征用民夫本来就不给钱。

    观念上的差异使得这些人完全没意识到,刘备这边其实是不存在付费打工这种事的……

    贾诩征用十万民夫治水时也全都是分了田地的。

    左沅亲自出面,去安排那些应募而来的‘民夫’,先让他们到城东去伐木,或是挖土挑泥,推平城东的地皮。

    女人出来管事,工资又低,还不管饭,且工作又是下苦力,按说必然会有闹腾的人。

    可几天过去了,大多数人都没闹,只有少数人离开。

    而且这几天还有人持续前来应募,人反而越来越多了。

    随后左沅给了他们一个好机会,让这些‘民夫’沿着东阁的外墙开始挖地基。

    地基开挖的第二天晚上,东阁内部就分别从几个厨房和柴房,抓到了许多从地道里潜入进来的壮汉——张飞一直带兵在东阁守着的,而且张飞早就再次接管了伙食团。

    武锋营本来就是选出来的精锐,由于刘备军中一直有奖励精兵搞炊事的传统,他们本就个个都是餐饮工作的熟手。

    张飞就地上演了一场铁釜炖间谍。

    五毒之下或许有人扛得住,但铁釜炖活人能扛得住的可真没几个,很快便有人交代了他们的来历。

    这些人有些是青州本地人,也有些是前几年安置流民时迁入的,目的当然是为了绑架刘协或制造大规模的动乱。

    那些应募的‘民夫’都是曾经的贼人,不太愿意安分度日,天子来青州后,他们便受了人招揽打算干大事。

    他们背后的指使者并不令人意外。

    之前试图下毒的炊妇,也就是那个宫人,虽说一直没有招供,但应该是被董承收买的。

    而指使这些‘民夫’作乱的,是随天子车驾来青州的官,侍中侍郎王服——他是用‘诛灭奸臣刘备’的名号招揽这些人的。

    张飞派人去抓王服,但王服此时已不知所踪。

    ……

    问出幕后指使后,张飞问左沅:“阿姊,我等如何做?”

    “将计就计,他们要放火,那就帮他们放……别把整座城都烧了就行。”

    左沅再次给了张飞放火的活儿。

    敌人挖地道潜入柴房,这当然是打算放火的,左沅自然要遂了敌人的意。

    张飞放火的水平那是相当高了,自从跟了刘备,几乎每一仗都有这个活儿……

    于是张飞控制了一下火势,让柴房和部分房屋飞快的燃了起来。

    见东阁起火,很多‘民夫’果然蜂拥而来。

    临淄城内也有人开始聚集,有人冲击东阁大门,也有人冲向了临淄城门。

    左沅本就是要诱敌自现,自然早有准备。

    先是让人直接打开城门,放敌人入城——这看起来就像是敌人从内部开了城。

    数千敌人涌入城内。

    随后田豫领军从城西营区赶来,从外面将城门重新堵死。

    而左沅又故意让东阁的大门“守不住”,引得敌军全部涌向东阁内院。

    这当然是在行险,但左沅就是要一网打尽。

    左沅亲自带兵固守东阁,五百卫队以强弩守了大半天,堪堪将敌人顶在了内院外面。

    左沅一直站在院门后面,她自己当然没有上前杀敌,但这与身先士卒没什么区别。

    连左夫人都亲自提剑督战了,对敌人而言,这显然是最后的防线了。

    ——看起来,只要敌人再努努力,冲破这最后的防线,刘备的家人、刘协、百官子侄等等全都住在内院,刘备的府库也在里面。

    这种情况下,敌人是不会放弃的……

    张飞在这大半天里从东门杀出,肃清了城外为数不多的敌人后,再度从那些‘民夫’挖好的地道回到东阁。

    在张飞回军之后,这才一同出兵镇压城内。

    城内当然受了不小的破坏,左沅的卫队也有不小的伤亡,敌人在这大半天里前仆后继的冲得非常猛。

    但左沅不在乎,左沅可不是刘备。

    段颎当年教给左沅的,就是有舍才有得……段颎教张飞和左沅的,就是刘备自己不能做的事。

    哪怕把整个临淄全打烂,左沅也不在乎。

    反正孩子们不在这里……孩子们和刘协去了农事水利学院后就一直没回来,一直都在简雍那里‘务农’。

    张飞回来后,左沅给张飞的命令是:“益德,不招降,尽斩之……一个不留。杀得他们皆怕,才能长治久安。”

    入城的民夫,加上之前就混入了临淄的敌人,城内有超过三千敌兵。

    如果是毫无防备的让这些人渗透,被其潜入东阁放火作乱,得到了刘备的府库装备,那还真就足以颠覆整个青州。

    但现在,这些敌人基本都没穿甲。

    张飞向来听左沅的话,领着精兵甲士自东向西沿着城内街道一路杀了过去。

    不招降,不喊话,杀得人头滚滚。

    明知道天子在临淄,却还要来作乱,那就是该死。

    哪怕再缺人,这些人也不可饶。

    当晚,临淄城内被杀成了一片血海。

    待城内安静下来,大多数敌人被肃清后,已是次日早上。

    由于是夜里发生的动乱,临淄城内早已关门闭户,倒也不至于产生太多误杀。

    但敌人本都是庶民打扮,也有人尝试挟持城内商户。

    挟持人质的只有百来个敌人了——这已经是活下来的最后的敌寇,他们冲入民居劫持了几户人家。

    张飞已经带兵包围了他们,由于无辜平民被劫持,张飞还有点犹豫。

    但左沅带着田豫赶来后,却直接向人质喊了话:“诸位,我不受胁迫……贼人谋刺天子,罪无可恕,若给了他们活路,便是对战死的袍泽不公。”

    “挟人者,我必诛其三族……贼人亲族所有财货钱粮,也将全都赠予诸位的亲族……左某向诸位致歉!请诸位与敌相抗!”

    喊完便举剑下令:“杀贼!”

    所有人质闻言皆拼死与敌人相抗,张飞和田豫也不再犹豫,带着部下蜂拥而入。

    敌人没有活口。

    反倒是人质活下来了几个。

    临淄平复后,左沅并没有立刻去接回刘协,而是继续搜捕了三天。

    随天子车驾一同来青州的官员、宫人等全都被禁足。

    大索之下,再度查问出来几个与王服有勾连的郎官,也总算追索到了王服的下落。

    王服躲在青州北海营陵县——这是青州王氏族地,王服家里是青州王氏分支,远亲关系。

    左沅毫不客气的让张飞带兵上门,将王服收捕斩首,并悬其首级于城门。

    青州王氏的主事之人是前东莱主簿王脩,王脩官声不错,王家也从没反对过刘备执政。

    而且王脩并没有反抗张飞的抓捕,主动交出了王服。

    但左沅仍然让张飞将王脩暂时扣下,并勒令王家举族迁到济水南岸接受监管。

    左沅不在乎自己会不会抓错人,反正宁杀错不放过,她没打算当好人,好人等刘备回来做。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