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得罪资本后,我的歌越唱越红-> 第二百六十三章 原版,不应该被遗忘在深山里的《阿嬷》!

第二百六十三章 原版,不应该被遗忘在深山里的《阿嬷》!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喔……”

    《星火乐章》节目的镜头扫过每一位观众,每一位嘉宾,每一位工作人员,你会发现他们脸上全部浮现出了名为“惊艳”的表情。

    很显然,他们全都被沈铭恩这首《阿嬷》以及歌曲里那些情感给打动了啊!

    要知道!

    就在刚刚!

    所有只是听《阿嬷》副歌的那几句非常热血、高燃,歌颂先辈英烈英魂的歌词,就已经起了鸡皮疙瘩了……

    可是万万没想到,那还只是一个开始!

    结尾这句“和平来了,他们走了,她等的人再也回不来了”才是整首歌的主基调啊!

    这句歌词,才是最让人起一身鸡皮疙瘩,最让人忍不住“潸然泪下”的歌词啊!

    沈铭恩现在正在延长的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

    叫《阿嬷》……

    主歌部分,一开始塑造的也不过是一个深山里饱受封建社会压迫、迫害的老人形象。

    这也导致即便“衔接”的那句歌词“她生了一个又一个,都被号角的呼声吹奏了”反转力非常强,可在副歌一出来的时候,所有人的注意力,还是下意识的被副歌给吸引走了。

    没办法……

    谁让副歌的“内容”,那么的“红”啊!

    副歌一出来,感觉好像前面的“人物形象”都白塑造了,那么多的功夫全都白下了。

    这就是主旋律的魅力啊!

    也是主旋律风格,很难与其他风格做融合的原因……

    那股旋律一出来,其他旋律都只能靠边儿站,太“霸道”了好吗!

    这也就导致,副歌一出来,很多人都快忘了前面唱的啥了。

    可也就在这时候……

    在副歌的“末尾”,沈铭恩加了这样一句“和平来了,他们走了,她等的人再也回不来了”!

    一句话,直接将整个副歌进行了一个“反转”,并跟前面主歌描绘的那个活灵活现的“阿嬷”形象进行了“首尾呼应”!

    同时!

    将那份歌曲里描绘的战争当中本就非常强烈的“悲壮”情绪,渲染到了极致!

    一个“英雄母亲”的形象,就这样生动形象的刻画在了每一位观众的脑海里!

    你说!

    这届观众,如何能不震撼,如何能不激动,如何能不起一身的鸡皮疙瘩啊!

    ……

    “炊烟飘过~”

    “煮饭的柴火把腰压弯了~”

    “压弯她的不止柴火~”

    “黄昏日落,阿公敲着碗筷把歌唱着~”

    ……

    舞台上,沈铭恩的演唱还在继续。

    b段主歌副歌其实跟a段是没有区别的,可饶是如此,第二遍听这几句歌词,很多人还是会有不同的感触……

    “煮饭的柴火把腰压弯了,压弯她的不止柴火”这样的歌词,里面蕴含了深刻的“暗示”,暗示阿嬷承受的不仅是生活的负重,更是“民族解放”的“历史重量”!

    “抚着石碑影随风婆娑”的意象,将个体的等待升华为对烈士英魂的守望!

    哪怕是最简单的歌词,也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

    “她每天掰着手指头数日子过!”

    “等远方开来的车!”

    “门口的板凳在那从没挪过!”

    “眼神还在期盼着!”

    ……

    有网友说,《阿嬷》这首歌的编曲其实还蛮有意思的。

    它保留了民谣的质朴底色,同时加入到号角、二胡呜咽等元素,尤其是号角,也就是之前说的“冲锋号”。

    号角,作为革命文化的典型符号,与“母亲的呼唤”形成声景蒙太奇,将私人情感直接升华为了公共情感;

    二胡的使用更为精妙,其哀婉音色既延续了对女性苦难的表达,又通过音域的拓宽,赋予歌曲悲壮的史诗感!

    各种带有独特特色的国风乐器,渲染出了独属于我们国家贫苦人民的气氛!

    也随着时间推移……

    b段的副歌,悄然来到。

    沈铭恩唱那句“她生了一个又一个,都被号角的呼声吹走了”的时候,第二遍重复的副歌直接形成了一种“仪式化”的叙事节奏,这种循环不仅强化了牺牲的持续性,更通过最后那句歌词“和平来了,他们走了”的对比,在时间的维度上制造了情感张力!

    和平年代的繁荣与革命年代的牺牲,形成“永恒对话”,使得观众在时空交错中,能够很轻易的产生“历史在场感”。

    也就是所谓的“代入感”!

    一下,仿佛将观众们,都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当旋律缓缓落下,当沈铭恩唱最后那句“和平来了,他们走了,她等的人再也回不来了”的时候,歌曲里“悲壮”的气氛可谓是彻底爆发,一整个蔓延在了每一个观众的内心里。

    那一刻……

    所有的观众,都有种红了眼眶的感觉。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是冰冷的,封建社会,一个母亲本就饱受压迫,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因为战争,全部上了战场……

    家里的母亲整日期盼孩子可以平安无事,整日坐在村口等着孩子归来,rap的那几句“她每天掰着手指头数日子过,等远方开来的车,门口的板凳在那从没挪过,眼神还在期盼着”看似是整首歌最不起眼的位置,却偏偏承担了最平凡的动人处!

    那位战争时期的“阿嬷”期盼着自己的孩子能回来,多么想要再见孩子一面……

    可直到等到赶走了侵略者,直到等到“和平”的到来,她的孩子都没有再回来。

    是不回来吗?

    不……

    是“回不来”了啊。

    他们,或许早已埋骨在浓浓的战火之下,为了守卫这个刚刚诞生的崭新的国家,他们奉献出了自己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

    这位深山里的“阿嬷”不知道什么是“保家卫国”,也不懂什么“家国大义”,或许身边人都在告诉她她的孩子是“为国捐躯”,是光荣的……

    可没有什么文化的她只知道,自己的孩子,再也回不来了。

    前面封建压迫下的母亲塑造,在这一刻直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被封建社会压迫一辈子的母亲,到头来因为战争,自己的孩子也埋骨他乡,无法膝下承欢。

    她该是何等凄苦,何等悲惨!

    “悲剧”的主基调,在这一刻弥漫在了每一个观众脑海里。

    【都是那帮沟日德!】

    线上直播间里,不知道多少被这首作品的情绪感染的观众,疯狂的刷着:

    【要怪都怪侵略者!】

    【那个年代,多少人不是身不由己?他们不上,他们的儿孙更惨!】

    【要不是那帮沟日德侵略者,那么多年轻、鲜活的生命,怎么可能就此葬送?!】

    【他们明明也可以有很长的人生可以体验,明明也可以照顾自己的父母,可最后自己埋骨他乡,跟自己的父母生死永别,白发人送黑发人!】

    【啊啊啊!每每想起这些我就觉得该灭了鬼子,灭了大漂亮,灭了曾经那些所有欺凌过我们,侵略过我们,将我们的土地变为殖民地的国家的狗东西!】

    ……

    太沉入了……

    这届观众是真的听得特别投入,脑海里全都是真情实感。

    只要想到曾经那些因为战争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人,只要想到那些先辈曾经过得有多么的凄苦,每个人内心里就充满了一种“愤怒”的情绪。

    这是作品的魅力,也是主旋律风格作品的主基调。

    不得不说,就调动“民族团结”、激起“民族自豪感”这些点上,沈铭恩的作品永远有其“独到之处”。

    一首《阿嬷》,开始塑造的只不过是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那个年代饱受封建压迫的女性形象。

    可后面,简单几句转折,直接将这个身世凄苦的“英雄母亲”的形象,给立了起来!

    最后,通过歌词寥寥几句的“发刀”,一整个调动了所有观众的情绪!

    什么是好作品啊?

    这就是!

    “喔……”

    当时,镜头给到好几个《星火乐章》节目的创作人嘉宾,此时的他们是一边鼓掌一边脸上露出激动、兴奋,而又“佩服”和“艳羡”的目光啊!

    本期《星火乐章》的主题是什么?

    亲人!

    提起《亲人》这个命题,尽管也有人跟沈铭恩一样,联想到了战争时期的“亲情”……

    染上那个时代的色彩,“亲人”、“亲情”仿佛也会有着非常容易升华的价值。

    也的确有人以此为主题创作出了作品。

    但是很明显,他们的作品,呈现出来的效果,非常一般。

    观众们也并不是很买账……

    不是所有的“亲人”命题,以那个时代为主基调,以战争为背景,就能够得到“升华”的。

    还是要找角度啊!

    找好切入点!

    而这一点!

    在观众们眼里,可一直都是沈铭恩的“强项”啊!

    对于国人而言,最浓烈的亲情莫过于“母爱”,所以“英雄母亲”的形象天生的更容易贴近所有人的内心。

    饱受封建压迫的“阿嬷”的形象,更是天生的容易激起所有人的“同情心”……

    两者交迭的那一刻,一句“和平来了,他们走了,她等的人再也回不来了”,直接将所有人内心里的情绪完全引爆!

    像是炸弹一般,将浓浓的“火药味”渲染到了每一个角落。

    对侵略者的憎恶,对列强的愤慨,在那一刻全部爆发出来!

    你说!

    这样的作品,怎么能不被观众们喜欢呢?!

    该说不说的,即便每一次这帮创作人嘉宾对沈铭恩都已经很佩服了,即便每一次观众们对沈铭恩的期待都已经无限大了……

    可沈铭恩每次拿出来的作品,仍旧是凭实力告诉所有人,他不会让任何人失望啊!

    【牛哔!】

    沈铭恩演唱完最后一句的那一刻,尾奏还没停,线上直播间里的观众就全都在刷:

    【好听!】

    【这才是有价值的作品!】

    【我只能说勿忘国耻!】

    【迟早有一天地球联邦!】

    【《华语打歌中心》当年幸亏没出个“亲人”命题,不然哈基恩这家伙一首《阿嬷》直接乱杀了好吗!】

    【别提那破节目,别给他们引流!】

    【哈哈,雀食!】

    ……

    夸赞的、夸奖的,在这一刻弥漫在整个直播间里。

    不出意料的话,今天,沈铭恩凭借一首《阿嬷》,肯定会带着《星火乐章》再次登上全网各平台的热搜榜,并将这首作品,以及作品里面的“英雄母亲”的形象,带到大众面前。

    而这位“英雄母亲”的形象,也肯定会被大加赞颂,甚至被一些个学校纳入音乐课或者语文课里,让孩子们也听一听这位“阿嬷”的故事。

    这首作品和作品里描述的那位“阿嬷”,也的确值得这样被歌颂和赞颂。

    不会有人有别的想法,这首歌这样唱,已经很完美了……

    毕竟,所有人都没有听过“原版”。

    “爱国版”的这个版本,说实话沈铭恩也很喜欢,也的确是觉得很适合加入到《星火乐章》的“亲人”这个命题里,将之作为一首拥有着“教育意义”、“宣传意义”……等等各种内涵的作品,也的确很合适……

    但是!

    沈铭恩,他毕竟听过“原版”啊……

    这首《阿嬷》的原版描述的是什么,平行世界的任何一个人都不知道,可沈铭恩却不能昧着良心说一句“不知道”。

    原版里的“阿嬷”,本来就已经被遗忘在了深山里。

    如果单纯的将之改编成为一位“英雄母亲”,那么真正的“阿嬷”,可就真的被所有人给“遗忘”了啊!

    因此!

    演出结束之后,沈铭恩没有下台,乐队老师们也没有……

    作为最后一场演出“压轴出场”的沈铭恩没走的同时,镜头也没有切换,更没有任何“结束”的字幕浮现。

    【?】

    【还没完吗?】

    【还没结束?】

    很多观众在这一刻也纷纷意识到了些许不对劲。

    也就在这般情况下……

    沈铭恩忽然拎着话筒,对着镜头,对着每一位观众说了句:

    “这首歌呢,其实是改编来的,原本的故事我觉得有必要也唱给大家听一听。”

    “所以接下来,将会是另一首,不一样的《阿嬷》。”

    “希望大家会喜欢。”

    ……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