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娘子,别这样!-> 第558章 宁和帝将死(一万一)

第558章 宁和帝将死(一万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句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问孟子:“若夫子与管仲、晏婴同朝,可觉羞耻?”孟子答:“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其中缩,指的是理直,正直之意,而非退缩。

    意思便是:如果经过自省,道理不在我这边,纵然面对平民心中亦会惊惧;只要经过自省确认道理在我这边,纵然面对千万人阻挡,我也勇往直前。描绘的是一种文人风骨,其核心并不在匹夫之勇上,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文明担当。

    只是后来便逐渐引申为只要坚持心中理想,便是对抗全世界又何妨?

    像是孤独悲情英雄。

    而这里,宋言所用的便是引申之意。

    虽然多少沾了点中二气息,但不得不说,这句话简直气魄拉满。

    还是那句话,在宋言心中多少还是会有一些身为穿越者的傲慢……总感觉既然穿越过来一趟,总要做出一点事情才行,便是不能称宗做祖,至少也要名留青史。

    宋言也是有些野心的。

    他知道,自己没那个本事将这个世界变成现代社会那般模样,可最少他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之下能让中原的百姓,有粮食以果腹,有衣物以蔽体;他希望,中原百姓,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劳者有其值,幼者有其教,病者有其医。

    在这封建时代,能做到这般,大抵便称得上是明君,圣君了吧?

    至于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若是能完成上一个目标,小小努力一下,也不是不可以……至少,要屠尽倭寇吧,至少要灭了棒子吧?至少让以后的汉人再也不用学英语了吧?

    这样一想,便觉得自己其实也是蛮贪心的。

    崔莺莺稍稍怔神了一瞬,旋即便轻笑起来:“于妾身看来,相公之策,无论是现在推行还是将来推行皆可,但……都要面临前所未有之阻力,许是会杀的人头滚滚。”

    “那便人头滚滚!”

    “前路渺茫,许是会尸骨无存。”

    “那便尸骨无存。”

    “如此,妾身便明白了。”崔莺莺轻笑着:“若是相公准备即刻在封地中推行新政,那当前所受的阻力是较小的,毕竟相公有京观狂魔之名,有绞杀数十万异族的功勋在身,手上掌握有绝对兵权,同时对治下官吏有极强的震慑,又有无数底层百姓支持,是以没多少人敢在这个时候触怒相公。”

    崔莺莺抬首看向洛玉衡:“抱歉长公主殿下,妾身接下来的话,许是会有些僭越。”

    “无妨,你尽管说。”洛玉衡则是笑了笑,显然并不在意。

    崔莺莺这才再次开口:“如果相公只准备偏安一隅的话,那执行这样的新政自无不可,可以说这些新政若是当真施行,安州和平阳的恢复速度将会超乎想象,原本妾身估计,两府之地若想恢复至少需要十五年时间,甚至更多,可现在看来,或许十年之内便能让两府之地户口翻倍。”

    便在这时,崔莺莺话锋一转:“可如果相公志在天下,那这新政带来的名声将会成为相公最大的障碍,整个宁国所有世家门阀,士绅地主阶层都会将相公视做最大敌人,因为他们知道相公是来掠夺他们财富的,是打压他们地位的。”

    “若是让相公功成,他们,乃至他们的家族,他们所在的阶级,都将不复往日特权。”

    “可以说,从根源上相公和他们便是敌人。”

    “还是那种矛盾永远无法调和的敌人。”

    “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资助相公的对手,以斩断相公前进之路,甚至就连现在一些忠于相公之人,都有可能背离相公而去。”

    “而且,笔杆子掌握在他们手中,相公的名声怕是会遗臭万年。”

    “当然,也不是没有任何好处,若是相公对自己的军队有足够自信,也是可以趁着这个机会,一路清剿过去,彻底将整个宁国所有世家门阀,士绅地主尽数铲除,倒是可以一劳永逸。”

    旁边的崔世安已经是一脑门子的冷汗。

    他完全不知道宋言那张宣纸上究竟写了些什么,怎地自家三姐忽然间便要彻底铲除宁家所有世家门阀,士绅地主了?怎地忽然间便要和全天下为敌了?

    疯了不成?

    再者说,铲除了世家门阀,那崔家该当如何?

    崔家也算是世家之一吧?

    便是洛玉衡亦是眉头紧皱,有些不明所以。

    宋言倒是颇为满意,点了点头:“那如果,以后推行呢?”

    “如果目前只是征收商税,其余新政暂时搁置的话自然也是可以。”崔莺莺缓缓吐了口气,稍稍给了嗓子几秒休息的时间:“其实于妾身心中,也觉得这样更好,首先,只是征收商税,已经足够相公养兵之用。”

    崔莺莺对宋言的称呼,已经从原本的王爷变成了相公。

    这女人古灵精怪,便是宋言察觉到了,却也没有去戳破这点儿小心思。

    “而对世家门阀和士绅地主来说,他们完全可以理解相公的行为,虽会触犯到他们的一些利益,但并不严重,所以他们并不会对相公产生太过强烈的抗拒,而且,世家门阀,士绅地主向来都是见风使舵的高手。”

    “若是相公这边兵锋极盛,许是还会主动前来投靠。”

    崔世安面露尴尬。

    崔家便是主动前来投靠的世家之一。

    “如此,相公想要一统天下,面临的阻力就小了很多,待到相公执掌天下权,再行新政,那时候的相公借建国之威,又掌天下之兵,想阻挠新政,试图挡在相公面前之人,自然会被顷刻间碾成齑粉。”

    “只是,会不会有一些常年跟随相公之人,觉得相公这是在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心生怨怼,然后起兵造反也未可知。”

    宋言只是将崔莺莺的分析记在心里,这件事牵涉甚大,他不会轻易做出决定。

    随着宋言拿起桌上茶杯,润了润嗓子,原本一直萦绕在客堂当中的,那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压力,终于在无形之中消散了不少。

    又过了许久,宋言这才再次开口:“崔三娘子博学多才,想必对天下大势也很是了解,不知三娘子觉得现如今中原四国局势如何?”

    想要一统天下,自然要知晓天下之国。

    崔莺莺笑了笑:“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现如今中原分裂百余年,也是时候合而归一了。”

    “那三娘子觉得,这偌大中原,谁会成为下一任天下共主?”到这时候,宋言说话的语气已经随意了许多。

    倒是崔莺莺,依旧认真思索了一番:“曾经,我以为是会是楚皇。”

    “毕竟楚皇也称得上英明神武,楚国也称得上国富民强,从这两年楚国对外的战争便能看的出来,楚国从未输过。但是现在我并不这样觉得了,相反我觉得楚国最近两年,甚至就在今年冬日,可能就要有一场大难,若是抗不过去,怕是天下就不会再有楚国了。”

    原本只是谈完了正事儿,宋言打算随意说点轻松的,吹吹水,也来一次煮茶论英雄,可是崔莺莺的话却是引起了宋言的好奇:“哦?不知三娘子为何这般说?”

    楚国可能要亡国,这在宋言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楚国军力之强,便是宋言都不敢小觑。

    或许,平阳城的军队,单兵素质,乃至武器装备都要远远超过楚军,但楚军数量多啊。

    楚国对外号称,可是有八十万大军的。

    没错,就是八十万。

    中原的情况好像历来都是如此,不管是唐朝还是明朝,一旦天下一统,好像忽然间就寻不来能征善战的士兵了。

    十万大军,二十万大军,便是颇为不易。

    反倒是战国时期,三国时期,明明一个国家只是占据一小片地方,可动不动就是三十万大军,五十万大军,乃至于百万大军的。

    现如今的中原也是这样的情况,所以楚国宣称的八十万大军虽然夸张,可宋言是当真没多少怀疑。如果不是楚国拥有如此庞大的军队,又何至于接连攻伐梁国,赵国,宁国,同时还要抵御匈奴,西戎?

    “楚国兵锋强盛,这一点妾身并不否认。”崔莺莺眉头微微蹙起:“然,楚国招惹到的敌人实在是太多,梁国,赵国,宁国皆和楚国有怨,当然这倒是不能全怪到楚皇头上,是楚国太祖定下的军功制。军功制导致楚国将领,唯有攻城拔寨,斩首甚众方能封爵,而且往往都只是伯爵,子爵,男爵这样的低级爵位,还不能世袭,唯有灭国之功,或许能封赏侯爵,国公。”

    “是以楚国边关将领为了军功,皆是极为好战,有时候甚至是故意挑衅,只为寻一个发兵借口,宁国,赵国算是好的,梁国被欺辱的最为严重。”

    “今年又是一个大寒之年,匈奴这一次在相公手下吃了大亏,死伤无数,战兵数量锐减,许是不会再南下劫掠,可楚国西边的西戎,同样也不是好相处的,其凶猛悍勇程度比之匈奴毫不逊色。西戎没了粮食,定然要东出楚国劫掠,若是西戎进攻楚国之时,梁国会不会从南边发兵,以报国土被侵占之仇?”

    “赵国,会不会也趁着这个机会横插一手?”

    “便是北边的匈奴,若是瞧见楚国自顾不暇,会不会也觉得这是一个机会?若是梁国,西戎,匈奴早就提前联系在了一起呢?”

    宋言眉头皱起。

    崔莺莺的大局观和分析能力极强,宋言不会将她的话视做儿戏。

    原本还觉得楚国军力极强,可现在看起来楚国面临的麻烦也是不小。

    林雪可还在楚国呢。

    沉吟了些许时间,宋言缓缓开口:“梁国,又是怎样一个国家?”

    莫名的,宋言有种预感,今年冬天的混乱中,梁国很有可能扮演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

    “梁国曾经也算是一个强国,现任梁皇前期也算英明神武,年轻时武力镇压南边诸多部落,土司,若是单论藩属国数量,可能是中原四国中最多的。”

    可不是吗,宁国衰落,一个附属国没有,赵国除了有钱,其他也是一概没有,楚国北边是匈奴,西边是西戎,都是极为强大的国家,而梁国南边各种鼻噶大小的国家一大堆,许是一个县城的地方就是一个国家,若是单论附属国数量当真谁也比不过梁国。

    “只是,当今梁皇已经年迈,据说有七十多了。”

    七十多岁,放在这个时代,绝对称得上高寿。

    放在皇帝中,那是高寿中的高寿。

    “若是二十年前,梁皇就老死病死,或许还能落一个明君头衔。”崔莺莺的声音中都有些惋惜:“可惜,五十岁之后,梁皇日渐昏聩,尤其是在南蛮献上一个美人之后,更是奢靡败政,日日沉醉后宫,导致梁国原本一片向荣之景逐渐衰败。”

    “梁皇极为宠爱美人,爱屋及乌之下,美人之亲眷也得到重用,哪怕那些人都是南蛮之人,依旧能在梁国赐官封爵。梁国中正正直之大臣,联络四位皇子,跪于梁皇寝宫之前,叩首请求梁皇诛杀美人,远离奸佞,重振朝纲。”

    “梁皇震怒,手持利剑,一日杀三子。”

    宋言心头都是忍不住微微一颤,这不妥妥一个唐玄宗李隆基的翻版吗?

    只是前期勇武比不过李隆基,后期昏聩不输李隆基。

    “梁皇幼子,于一些大臣和内宦相护之下,从皇宫中逃离,听说那美人之兄长,族弟率领大军于梁国之内搜查,然二十年过去,始终不见踪影……有人传言,梁皇幼子早已逃入其他国家,也有人说,梁皇幼子早已被南蛮诛杀。”

    “现如今二十年过去,梁国朝堂之上,南蛮异族已经占据半壁江山。”

    “便是梁国军队,不少都为美人之兄弟掌控。”崔莺莺面露无奈:“而这些南蛮子性格暴戾,残忍,动辄杀人,又贪图中原广邈肥沃之土地,一直力主北上,进攻楚国。”

    “若是这一轮中原之内乱,最终演变成异族之祸,于中原百姓来说,大概这才是真正的地狱。”

    这话题,多少是有些沉重了。

    因着距离太远,宋言对梁国并不是很了解,怎么也没想到居然会是这般模样。

    一时间,客堂内的气氛都有些压抑。

    这么长时间以来,洛玉衡只是安静的听着,可这时候终究是忍不住了:“崔家侄女,若是当真天下大乱,你觉得宁国会怎样?”

    崔莺莺有些迟疑,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开口:“宁国,或许不会参与到楚国之乱中,但……宁国很有可能自己先乱起来。”

    “这是为何?”

    “因为当今陛下,宁和帝……可能会死。”

    此言一出,洛玉衡瞳孔骤然收缩。

    便是宋言亦是眉头忽皱。

    这,绝对是大不敬到极点的话了,也就现场没有旁人,否则单单因着这一番话,砍掉崔莺莺的脑袋都是可以的。

    还是说,崔莺莺已经知道了宁和帝的身体状况?

    崔莺莺抿了抿唇,她也清楚自己这番话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但崔家独女的身份让她相信,不管是宋言还是洛玉衡都不会轻易对她下手,这是底牌。

    洛玉衡缓缓吐了口气,努力控制着胸腔中的冲动:“你继续说。”

    “妾身观陛下近些时日的举动,完全是在不顾一切对杨家进行打击,就像是在宣泄这二十年来所受的欺压和委屈……陛下擅长隐忍,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致命,显然最近陛下的行为并不正常。”

    “陛下似乎完全不在意杨家的报复。”

    “不对,更准确来说,陛下似是巴不得杨家对他进行报复。”

    还有一句话,崔莺莺未曾说出来。

    淑妃曾经密诏崔家家主,也就是崔莺莺崔世安的父亲,淑妃的亲哥哥入宫觐见,委托崔家家主寻求各种珍稀药材,言语中提及宁和帝最近一些时日,时常头痛欲裂,痛不欲生。

    崔莺莺怀疑,宁和帝怕是得了什么重病。

    “根据崔家的一些探子得来的消息……杨家已经安排了杨家七老中的杨和信前往东陵。”

    洛玉衡瞳孔微微收缩:“你是说,杨和信会对陛下下手?”

    “不!”崔莺莺摇头:“杨家这一次去东陵是求和的,毕竟杨家也需要时间,我是说……”

    “陛下会让整个宁国所有子民相信,是杨家对他下的手!”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