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其他类型 -> 快穿炮灰她不走寻常路-> 第581章 三国小炮灰28 第581章 三国小炮灰28
- 此时被自家发小惦记的曹丞相在干嘛!
若说早前袁氏诸子相争令人着恼,甚至一度叫整个曹营瞧了好大一出大戏,那么如今,丞相也有自个儿的烦恼。
“子恒,子建还有冲儿竟是如此!”
他的继承人难道不香吗?
自八年前起,丞相大人挑拨了一大圈儿,意图借世子之争除去一些本土势力。然除去开始外还曾有过争斗外,最后,尤其最近几年,伴随着隔壁大景肉眼可见的强盛,压根儿连斗都斗不起来。
别说几个儿子,就连底下那些世家势力于世子之位亦是兴致缺缺。站位许是有,然要为此付出什么大的代价。
哦,那就实在抱歉了。
有这功夫,还不如督促一番家中子弟上进,勤奋读书习武。就算未来当真有那一日,失去了大部分田地部曲。
只要还有人才,未必不是家族兴旺之一线生机。
当然明面儿上大家说的极是好听:“唉,丞相啊,如今强敌在侧,我等当一心对敌,万万不可因内斗损及自身。”
末了还不忘提及之前袁氏诸子的教训。
总之,站队,不可能。
就连早前频频搞事的汉臣们,甚至皇帝本人如今也消停了许多。
也不整日想着争权了。
总之朝野上下明面儿上瞧着竟是一派和乐安宁?回顾身后,一家子亦是兄友弟恭,父慈……子孝?
别说子恒子建两个同母兄弟,就连早前备受宠爱,被推上前的幼子曹冲,同前头几位哥哥关系亦是不错。
曹丞相:“……”
“罢了,形势如此,人心思安亦是再正常不过。”
数月后,得到对面大军压境,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数座城池的消息。
此刻曹营,上到皇帝丞相,下到文武官员,竟然有一种果然来了,最后一只靴子总算落地的真实感。
“文若啊,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明灭的灯火中,此刻年近七旬的曹丞相忍不住对着一旁的白衣文士长叹道。
对面那人微微颔首。
“主公,无论如何,这些年你我人事已尽,如今左不过一句天命罢了。”
身侧,荀彧面色依旧如常,明明已是知天命的年纪,一眼看去通身依旧带着俊秀通雅之风。因着常年燃香,周身亦是兰香萦绕,久久不息。
此刻一袭月锦织就的素色长袍,大敌当前依旧面容沉静,于靡靡月魄中更显风采卓然。
倘安宁在此,必然要感慨一句,岁月从不败美人,当真不假。
不愧是史书记载的“风姿奇美”。
不过真正令她惊讶的还要数这位曹丞相,比之原有轨迹,寿数竟然还长了许多。
只很快,想到这些年医疗模块儿的大笔进账,还有每每出售,必然被疯抢一空,甚至价格越炒越高的养生茶酒。
想想倒也不算意外。
简单思量片刻,除去些许佩服外,安宁便没再多想,很快将目光转向自家玥儿。
若无意外,作为这一代唯一的继承人。无论内外,玥儿的危险程度不言而喻。这些年若非安宁保护到位,加之本身武艺高强,可以说危机重重亦不为过。
何况如今身处战场之中。
倒是另一头,军帐内,一壶温酒过后,主臣二人很快相视而笑。
“是啊,人事已尽,本应无悔矣。吾孟德此生,能得文若,实乃此生之大幸。”
一盏酒后,两人很快商讨起了战术对策,对面曹营亦极快进入备战状态。
如安宁所料,双方之间,对于阿玥的攻击倒是最强势的,颇有种鱼死网破之状。
擒贼先擒王是为其一,作为唯一成年继承人一旦出事,除非对面景帝亲自出手,否则无论是谁主帅,届时未免不会功高震主,有尾大不掉之嫌。
如此种种,人心动乱之下,未尝不会是他们的喘息之机。
好在,这些年无论武功兵法,甚至医术,太子殿下可不是白练的,后方军需除去安宁外,又有诸葛卿这位极负责任,堪称尽善尽美,才智绝佳的能人。
两人本就有师徒之谊,此刻一攻一守配合亦是极其默契。
总之,这一战,甚至包括随后部分势力的联合,亦无太多悬念。
公元224年,距离太子亲征不过两年不到,南方势力便已然尽数归于大景之下。
最后一役,高高的战马之上,看着前方大开城门,几乎喜极而泣的百姓兵卒。以及此刻跪伏在地,争相于未来新君示好的世家名流。
无疑这一刻,太子殿下不由想了许多。
平民百姓,底层兵卒,渴望安稳,渴望吃饱穿暖,轻徭薄赋。又于早前同属一国,会对她们的到来并不反抗,甚至于喜极而泣并不算意外。
毕竟一路走来,作为继承人,她确实一如既往践行了母上早年的行事。每每攻下城池,大景兵将驻守后,第一件事便是恢复民生。
这一路更是军纪严格。
若非如此,甚至这一仗都无需荒废如此久。
然而那些可能于新朝失去土地,甚至特权的本地的世家大族,这些人确实有些许反抗不错,但要说有多卖力,甚至离鱼死网破委实相差甚远。
实力悬殊是为其一,但其中未尝没有其他。
果然,母君说的不错。太子心道:
只有走到绝路,才会叫人背水一战。于大多数世家,安稳传承才是重中之重。
哪怕前方是一条狭窄的独木桥,也总归是希望所在。
便如前朝那些平民百姓,若非实在活不下去,但凡有一丝希望,如何会孤注一掷选择起义。
于这一点,无论世家大族,亦或普通百姓,区别其实并不算大。
晨光中,只见高大的骏马上,一袭绯色战袍,面容明俊的太子殿下轻轻挥手,霎那间,此起彼伏的欢呼声瞬间响彻在整座城池!
然而此刻城楼中,瞧着逐渐逼近的兵士,有人确实震怒不已,执起手中长刀欲欲砍人,却见身后那人微不可见的摇了摇头:
“三弟,罢了!”
“既是百姓心之所向,吾又何能再掀祸乱,罔顾性命!”
何况如今敌强我弱,除了罔顾众兄弟甚至将士性命外,又有何意!
须臾,只听那人叹道:
“总归那位景帝确实极有胸魄,绝非不能容人之辈,只看前头那些诸侯及其臣属家眷的处境,形势至此,已无还转之机,又是何苦添上尔等兄弟性命。”
“可……可是!”
瞧着底下还未抵挡多久,便纷纷丢盔卸甲,甚至恨不得以身欢迎敌军的一众人。
被唤作三弟的高大男子忍不住狠狠唾了一口:“可凭心而问,大哥您早前对这些世家百姓,难道没有爱惜善待吗?”
可如今呢!
只瞧这些人如此行径,如何不叫人心气儿不顺。
还有那些本地豪族,早前他们不是没想学北边儿,尽量使百姓富裕安乐,提高底下将士待遇。可那些人呢,只说要上交田地部曲,他们只稍稍透出个信儿,都没真动格,便跟要了老命似的,频频生乱。
就连那一小点儿,都不舍得当真交出。
然而如今,对上北边儿这位,反倒个个跟个鹌鹑似的。只差手下没把田产隐户双手奉上,对着对方摇尾乞怜。
这些人……这些人!
简直欺人太甚!
只要一想,眼前人高马大的男子便忍不住怒意直冲脑门儿。
甚至比之眼前的敌军,此刻男子更恨的,反倒并非眼前强敌,而是身后这些两副面孔的投机之徒。
不过这一战过后,眼前倒有一小插曲。
看着眼前的江东使者,听其来意,饶是太子,都不由微怔了片刻。
没过多久,安宁这边同样收到亲亲闺女太子殿下加急赶来的书信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