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三百三十三章 今身暂且栖汉廷,他日复齐朝天阙

第三百三十三章 今身暂且栖汉廷,他日复齐朝天阙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齐国亡了?

    吕布听着士卒最新传来的消息,一时竟怔在原地,喃喃出神。

    “亡了?齐国真的亡了?”

    他是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边刚奇袭汉军,不料遭人算计,为【义子体验卡】坑害,骑兵菁华死伤大半,残骑裂甲逃回琅琊。

    好容易逃回来了,没等重振旗鼓呢,便从陈宫口中听闻汉王以自己刺杀义子为名,不久前率主力进犯徐州的消息。

    这边刚还在骂娘汉军不讲道理,他们伐齐那会,自己都还没碰那个坑人“义子”呢。

    甚至都还没跟陈宫讨论出来,北上还是回援,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就已经没有下一步了!

    齐国都亡了,还怎么回援?

    带着残兵败将,回去硬刚汉王的举国精锐吗?

    见鬼的自己还是攻城方,得顶着汉王主力,再打一遍齐国,才能把基业抢救回来。

    吕布这会人都麻了。

    人在琅琊,刚刺杀汉王义子,侥幸逃得性命。

    人这头刚逃回来,后面齐国已经没了,理由是【安敢害朕义子】!

    见鬼!

    我真的只是用方天画戟吓唬了个小兵而已啊,人一点伤都没有。

    “怎么会这么快?

    今遭此祸,如之奈何?”

    吕布脸色惨白,口中呢喃自语,他不明白,他想不通。

    从打定主意,背刺汉王,行反复之举的那刻起,吕布不是没有预料到汉王一怒之下,可能会转攻齐国,甚至齐国可能会丢失的最坏结果。

    可哪有这么快的!

    他从没想过事情能发展的这么快,在他的预想中,即便汉王转攻齐国,即便齐国抵挡不住,也总有个过程吧?

    这其中有大量的时间冗余,足够从容安排对策,回援也好,北上也罢,总有转圜余地。

    可实际上,从自己“被刺杀汉王义子”到现在,不过是兵败逃回来的路程时间,麾下还都是骑兵奔驰。

    这点时间,汉王刚收到“刺杀义子”的情报还差不多,接下来商议是否转攻齐国,攻城略地等等,都需要大量的时间。

    可汉军就好像不用情报传递似的,自己这个“刺杀汉王义子”的罪人都没逃回来呢,那边汉王已经开打了。

    汉军也好似不用攻城略地,只要跑马圈地一般,自己这边刚从陈宫口中收到消息,汉王人到了,于是齐国就亡了。

    张辽、高顺!你们是纸糊的吗?

    虽然说自己出征带走了不少兵马,可陷阵营都留下了,还在作为徐州门户的小沛处,留下大量兵马粮草,以备不测。

    就算汉王势大,兵多将广,可你们俩连抵抗拖延,等我回援都做不到吗?

    我那么大个徐州!

    就这么眨眼功夫,全没了?

    吕布真被这消息震的脑袋嗡嗡的,要说此时此刻他的感受的话,直追当初还在和关羽商量打仗呢,转头看见自家三弟进来了,哭之:【徐州没了!】的刘玄德。

    刘备:那么大一个徐州,真就眨眼就没了。

    见吕布怔住,一旁也被这消息惊到的陈宫,赶忙出言劝之。

    “此必汉王阴谋,吾等中了他的计策矣。”

    吕布不解望着他,只听陈宫为之解释。

    “王上当慎思之。

    汝才在轘辕关反复,汉王远隔千里,何以速知?

    纵八百里加急传信,然王上麾下亦皆轻骑,速度未必慢上许多,何我等消息之滞后,与汉王差距天壤之别也?

    此有悖于常理。”

    吕布蹙眉思之,“先生的意思是?”

    “宫以为汉王当时根本就没收到轘辕关消息,更不知王上刺杀义子之事,因为情报传递绝无如此神速。

    既然如此,汉王又非有未卜先知之能为,飞天遁地之传讯。

    安能吾王尚未行刺杀之事,其反以刺杀之罪问之?

    除非,他早就知道王上您会刺杀他的义子。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他提前准备,专为徐州所布置的杀局!

    什么北上伐曹,什么同盟大义,什么营救天子,都是骗人的!”

    陈宫越说,脸色越发难看,神色愈见阴沉。

    “吾等为其蒙骗,真以为他要行北上伐曹之举,我们从这点出发,谋划计策,哪有不中他算计,满盘皆输的道理?

    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就连他最核心的根本目的都搞错了。

    若非其将伐曹大业弄的世人皆知,各路兵马齐出讨逆,以蔽天下视听。

    若是吾等早知其所图为徐州,以此而出谋算计,必当全军谨守不出,真心联合曹操以求援,今日又岂会兵败失地,沦落至此?

    真教是一步错,步步错!”

    吕布闻之恍然,咬牙而切齿,“老贼图我齐国久已,今一着不慎,中他算计,此仇此恨,来日必报!”

    陈宫又劝了几句,复问传讯之人。

    “虽汉王图谋徐州,算计深远,然吾临行前也并非没有防备。

    即便汉王早知行刺义子之事,提前出兵,可徐州纵使不敌,也非毫无抵抗之力。

    汝且仔细道来,齐国到底是怎么亡的?为何使我等连支援都来不及?”

    传讯士卒答之。

    “吾本陷阵之卒,今千里而来,乃奉李均将军之命,为齐王暗通消息。

    王上、军师,你们有所不知,齐国之败亡,皆张文远之罪也!

    张辽为图荣华富贵,拜汉王为义父,献小沛,入下邳,收旧部,募降军,使汉王之所到,齐国尽臣邦。

    更有魏续为其爪牙,助纣为虐,攀附张辽,二人结为一党,在齐国收降郡县,共谋功绩。”

    吕布勃然大怒!

    “孤私以为在小沛布重兵以阻门户,纵汉王来犯,也可拖延时日,今何败亡之速也?

    原是家中内贼!

    好你个张文远,枉孤待汝不薄,以为重用,哪想到你竟不顾廉耻,拜那老贼为义父,背刺于孤,坏我齐国根基。

    还有那魏续,枉为孤内外之亲,孤以他为监军,便是要他监视张辽,以备不测,结果他就是这样监视张辽的?一路监视到汉营去了!

    好贼子,狼狈为奸,沆瀣一气,来日相逢,孤必杀之!”

    见吕布杀机凛冽,传讯士卒诚惶诚恐,忙附和哭之。

    “王上有所不知!

    高将军坐镇下邳,固若金汤,也是此二贼,与陈登父子同谋,假做和谈,实为破城。

    那一夜,陈登打开城门,张辽、魏续闹的城中大乱,高将军于西城血战厮杀,抵死不降,后为张辽逼死。

    陷阵营中有义人名李均者,正是我家主将,其为人也,忠义无双,尽率城中义士,抵抗到最后一刻。

    无奈城破之后,汉军势大,吾等死战不休,终不能敌。

    李将军为保齐国元气,以图后事,无奈暂降汉王。

    他要我亲口告诉王上:【臣,李均,蒙高公之恩义,王上之隆恩,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

    今假意降汉,暗蓄忠义之士,保留有用之身,卧薪尝胆,营图反正。

    待明朝我王南下复齐,必刺汉王于腹心,以效天下之正朔!

    家国虽亡多义士,不教富贵惑忠心。

    今身暂且栖汉廷,他日复齐朝天阙。】”

    这士卒说着,忙将李均当夜何等忠义无双的所作所为,一一道来。

    吕布动容!!!

    “家国虽亡多义士,不教富贵惑忠心。

    今身暂且栖汉廷,他日复齐朝天阙。”

    吕布复念此诗,亦感念其忠义。

    “张辽叛孤,魏续背孤,就连那陈登父子,受孤重用,却也通敌叛国。

    不想于危难间,方识诚臣,于此齐国破灭之时,竟还有高顺、李均这等忠直之士。

    可惜了,孤识人不明,不以此忠义者为重用,反以张辽、魏续、陈登等小人为心腹,招致此祸,悔之晚矣。”

    吕布叹息一阵,吩咐人奖励了这名传讯士卒,再屏退左右,待四下无人,这才复问陈宫。

    “齐国覆灭之事,已经明了。

    先生,孤今何为?

    还请教我。”

    陈宫略一沉吟,缓缓出言。

    “今知汉王所图者徐州,且有陈登父子,张辽、魏续等率众归降,徐州诸郡皆失,我等再图,实为不易。

    且汉王兵多将广,传言其八十三万大军伐曹,虽夸大其词,然二三十万,总也能有。

    如此兵威滔天,威震华夏,我等此时若回转徐州,不说正面撞他兵锋。

    便是汉王主力已去,独留一支兵马镇守,也非是吾等麾下残兵,可攻城而胜者。

    当务之急,王上还是先取一州,以作基业为要。

    齐国覆灭之仇,来日报之,犹未晚也。”

    吕布颔首,这个时候刚从轘辕关险死还生逃回来,还被算计的齐国覆灭。

    结果转头就要带着所剩兵马,孤注一掷回去跟汉王主力硬碰,就算是吕布也有些心头发怵。

    此时闻听陈宫之言,他深以为然,“看来先生的意思,还是依我们的原定计划,既徐州已不可挽,便北上据兖州以为基业?”

    陈宫称是,为之娓娓道来。

    “今虽汉王攻伐齐国的速度,出乎你我意料。

    但好在齐国覆灭,为汉王所夺,也在我们当初所讨论的,背刺触怒汉王之后,可能导致的最坏结果之中。

    徐州既失,兖州补之。

    正好汉王伐齐之神速,我等尚且来不及收到消息,何况于曹操乎?

    趁此消息未通之际,王上正可效仿汉王伐齐之事,狐假虎威,以下邦属国之名,假汉王之威,威逼兖州,以速破之。

    届时曹孟德收到消息之日,兖州丢失之时。”

    吕布:“!!!”

    好家伙!

    真就吃一堑,长一智啊!

    汉王是怎么对咱们的,咱们修修补补,套用在曹操身上。

    此汉王之谋国,攻无不克。

    自己方才收到齐国灭亡消息之时,人都麻了。

    今曹孟德,焉能敌之?

    “先生所言甚是!

    汉王以齐为属国,命孤率齐军北上伐兖的消息,才通传天下不久。

    且汉王伐齐之消息尚未送达,而刺杀汉王义子,以至兵败中伏之事,既是汉王伐齐之谋,则与孤此前揣测之曹孟德害我无关。

    诚如是,曹操当仍以孤为盟友,行曹吕联盟抗袁大计,对孤毫无防备。

    趁此时机,兖州之兵已大量抽调于轘辕关抗袁,正是空虚之时,此天予孤,何不取也?

    孤正当以属国之名,假汉王八十三万大军之威,逼迫兖州诸郡,则何人不降,谁人不惧?”

    见这般反复无常,利用袁、曹两家情报差而行背刺事的复杂计谋,吕布居然一点就通,甚至举一反三。

    陈宫亦感其天赋,欣慰曰:

    “吾王明睿!”

    君臣二人相视而笑,却怎么也没料到,吕布对曹操背叛曹吕联盟,觉得大汉丞相也通袁的疑心,因汉王伐齐之事尽去。

    可曹操同样因为轘辕关之事被坑害而误会,觉得原来齐王也通袁的疑心,正愈演愈烈。

    洛阳。

    随着曹操率大军远征在外,洛阳朝会议事之上,终于又把雪藏已久的天子请了出来,主持大局。

    话虽如此,不过此前众正盈朝的光景不再,随着刘表、刘繇、董承等人身死族灭,徐晃也被曹操调去轘辕关同力抗袁。

    可以说此时朝中衮衮诸公,满朝尽忠汉相,何有忠君之人?

    但无论如何,此时代为主持朝政的荀彧,虽不可能再放任天子乱来,总也比曹操尊重许多。

    此刻,诸公正议朝政,却见一封军情急报,朝奏九重宫阙。

    “报!丞相急信,前线紧急军情至!”

    荀彧忙让其念诵,众人闻之,方知吕布背信弃义,名为曹吕联盟,实则暗通袁贼,故意在轘辕关设计坑害。

    幸得刘玄德之义弟关羽,深谙兵法,不曾中计而护得轘辕关周全,拒敌于关门之外。

    更是将计就计,使夏侯渊假意中计,混入袁营,实则同夏侯惇、夏侯霸等人继续卧薪尝胆,营图反正,可谓深谋远虑。

    故曹操请天子册封关羽为汉寿亭侯,以酬其功。

    看到这里众臣不由神色古怪,不是,夏侯渊也去袁营卧薪尝胆了?

    这活都有夏侯惇,夏侯霸干了,难道人手还不够吗?

    大家有理由怀疑这是夏侯渊也降袁了,曹操为保自家九族,以免牵连,而假做托词。

    但没有证据。

    至于册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则是曹相对关将军的日常拉拢,大家都习以为常了,也不疑有他。

    倒是书信的后半段:

    【齐王通袁,曹吕联盟不足为信,当速调兵入兖,以备不测。】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