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重回九零下岗潮,我带着全厂发家致富-> 第494章  没有胜负欲

第494章  没有胜负欲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程时刚才肯走站出来只是想给马常胜和机械行业撑场子,也不是为了跟谁作对,更没有胜负欲,所以这会儿也见好就收,对马常胜说:“我跟苏工去别处看看。”

    马常胜立刻说:“我陪你去。”

    然后这两中年人就簇拥着程时走了。

    走出去之后,马常胜对程时竖起大拇指:“还得是我时哥。”

    程时摇头咂嘴:“啧,现在的年轻人啊,太狂妄了。”

    苏总工觉得这个情形好滑稽,一直在笑。

    马常胜瞪他:“笑笑笑,你们那个J10都多久了,还没做出来。”

    苏总工收奇效,翻白眼:“呵呵。你先把你自己的东西做好吧。你们比我们多接受了多少国家的支持,不也没做出来像样的东西吗?”

    马常胜:“哼。你有本事别叫时哥帮忙。”

    苏总工:“切,我才不上你的当。”

    反正也要明天才有飞机去徽省了,所以程时和马常胜他们把整个沈州飞机厂所有工序看了一遍。

    到了设计室,好几个人围了上来,有叫程时“老师”的,有叫他“师父”的。

    程时一一点头应了。

    苏总工:“你什么时候帮他们培训了技术人员。”

    程时:“上次他们来送CAD软件,我顺便教他们用。”

    苏总工:“你要软件跟我说啊,我送十个人过来帮你。”

    程时哭笑不得:“这些人要帮我干活的。”

    苏总工:“尽管干啊。没问题。”

    马常胜的白眼快翻到天上去了。

    这会他们在拆解研究苏-27的图纸。

    程时说:“你们要把它转化成cad图纸保存起来,多重备份。以后也方便在电脑上研究和仿制。”

    马常胜:“好的,这个是要做。”

    战斗机生产是军事科技的集大成者,其流程复杂繁琐,不仅追求技术极致,更受国防战略、实战需求和保密要求的深度影响。

    造战斗机的流程是这样的。

    先明确飞机的任务类型。

    民用机则主要考虑舒适,经济性和安全。战斗机首先考虑的怎么样最好的完成任务。

    战斗机的军事任务分为六大类:制空作战任务、对地或海的攻击任务,侦察与监视任务、电子战任务、支援与保障任务和特种作战任务。

    制空作战任务的核心目标:夺取并维持空中优势,确保己方空域安全,限制敌方空中活动。

    包括空中巡逻、空中拦截和空中格斗。

    空中巡逻就是巡航,监控空域并拦截可疑目标,属于预防性制空。

    空中拦截是针对入侵空域的敌方飞行器(如轰炸机、侦察机),迅速升空识别、警告或驱离,必要时发动攻击。

    空中格斗,是与敌方战机直接对抗,通过机动规避、导弹或者机炮攻击摧毁目标,是制空权争夺的核心手段。

    这三种不是孤立单独行动,而是随机组合。

    对地或对海攻击任务,目标摧毁地面或水面目标,支援地面部队或瓦解敌方防御体系。

    包括战略轰炸、战术攻击,纵深打击和反舰作战针对舰艇编队。

    侦察与监视任务的目标是获取敌方军事部署、地形、电子信号等情报。包括战略侦察和战术侦察。

    电子战任务的目标是干扰、压制敌方电子设备,保护己方系统,包括电子侦察、电子干扰和反辐射攻击

    支援与保障任务的核心目标是为其他作战单元提供后勤或战术支持,包括了空中加油、通信中继和诱饵任务。

    特种作战任务的核心目标是执行**险、高精度的特殊任务,比如核威慑任务、精确打击任务和携带广播设备或投放传单等心理战任务。

    然后根据任务来设计作战性能,比如隐身性能、机动性、武器载荷,航程,防御措施。

    根据需要的性能来布置机身结构,选定各部分的材料,算自重,算需要的推重比,设计发动机,设计造型。

    功能,结构和造型之间需要反复校验调整修改,达到协调。造出原型机并试飞,进行军事认证与实战化测试,最后批量生产列装。

    如果从零开始需要的时间很漫长。

    比如漂亮国的F35,如果从1992年联合攻击战斗机计划启动开始算到F-35B正式列装,花了23年时间。这还是11个参与国共同研发,机身部件由多国制造。

    中国没有盟友,如果从头开始,需要的时间更长。

    可是中国没有那么多时间,所以只能吸收外国的成果进行改进。

    马常胜他们现在做的J11就是要国产化苏-27,并在这个基础上研发自己的战斗机。

    马常胜:“其实我们几年前就开始拆解AL-31F发动机进行研究。但是之前没有设计图纸,逆向困难重重。我们想过很多办法。甚至是倒模都没有办法一比一精确复制。”

    程时:“嗯。逆向工程也是有物理极限的。”

    马常胜:“现在拿到了图纸,又发现跟我们沿用的之前大鹅的技术体系存在代差。比如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冷却流路设计。”

    程时微微点头:“这个要三维建模,我们的CAD还只能处理二维图纸。”

    马常胜:“现在就算是有图纸,拆解AL-31F原型机,也难以复现材料微观结构。比如涡轮叶片都是用气膜冷却+旋流冷却复合技术,表面分布数百个直径0.3到0.5毫米的冷却孔,加工精度要求达0.01毫米。我们也没有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和激光打孔技术,根本做不到。”

    程时:“你等等。我在杂志上看到621所已经研发出激光打孔工艺,你没有跟他们联系一下,看看能不能用来在叶片打冷却孔吗?”

    马常胜一愣:“是吗?”

    程时:“嗯,你问问。”

    马常胜点头:“好的。还有,高压涡轮盘使用的镍基高温合金,我们也造不出来。仿制盘件在测试中出现晶界开裂。这样的技术和细节数不胜数。”

    程时微微点头:“是。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技术差距都列出来,然后逐个击破。或者想办法再去大鹅那里,看看能不能多弄点技术资料回来。”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