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其他类型 -> 快穿:每次都是地狱开局-> 第二十二章 战火

第二十二章 战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那是她过去几年里,珍而重之攒下的赎身钱。

    春红将小布包毫不犹豫的递了出去。

    “这是我这些年偷偷攒下的……原想着攒够了就能赎身出去,寻个没人认识的地方了此残生,如今看来是用不上了,便只求您收下,不多,就几钱碎银子并些铜子……给您拿着,您买口粮,造刀枪!”

    “别再让旁的姐妹……再遭我们这样的罪了!”

    春红举着自己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回报,举得远远的,让它和自己离得远一些,仿佛这样,她递出去的东西就更好被人接受一些。

    这样的姿势,春红的手腕很快微微发酸。

    然后一只温凉白皙,略带薄茧的,比她小许多的手扶住了她的手腕。

    那个少女,那个救了她们出院子的首领,握着,带着她的手,将那袋钱放回她自己怀里,然后看着她手腕上的皮试,含笑道:“以后,你也可以自己去做到的。”

    “看,你没有过敏。”

    她声音清越透澈,眼底温和明亮。

    自然的,关切的,正视的。

    春红不知为何,泪如雨下。

    短短几日间,她们持续的低烧大多退去,折磨人的疼痛也显著减轻,溃烂处开始变干结痂。

    可最明显的是她们的精气神变得越来越好了。

    她们从未被如此对待过。

    在父母家,她们是赔钱货,在夫家或拐子手里,她们是货物和玩物,从未有人如此珍重她们的性命,从未有上位者如此耐心地记挂她们的痛苦,考虑到她们的处境,专门准备如此多的神药,让她们和战士们一样得到救治。

    甚至亲手给她们医治,为她们做这些下人才需要去做,去服务他人的活计。

    这种平等的对待,这种被当作一个“人”来尊重的感觉,加上药物,足以治愈她们身心的创伤。

    春红病好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新衙门报道。

    她改回了自己的姓,也改了自己一直想叫的名字。

    杜望舒。

    从前她还没得病时,有书生来她房里,给她念过什么“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还很是好为人师,自得的给她讲,说望舒有月亮之意,是为月神驾车的仙子之名,清雅高贵。

    杜望舒不算很讨厌他,因为他只是爱卖弄肚子里的墨水,爱附庸风雅,但至少还愿意给她讲,愿意让她学。

    不像有些人,倾泻给她们的是完全的恶意发泄和傲慢不屑。

    这个名字很好,所以被杜望舒记住了,只是她一直觉得自己配不上。

    可在衙门里,她想,她也想给她的月神开出一条道。

    杜望舒对于数字极为敏感,又认得一些字,最终拜在了老陈手下当帐房。

    巴珲德不敢再招惹起义军,就想在周围掳掠一番,补充兵丁和口粮,却不想起义军飞速向外扩展。

    虽然没办法做到人人有枪,但知道后方有救命的好药,有震天的大炮,还有儿女爹娘,有吃饱穿暖的好日子,起义军们个个悍勇,压着巴珲德的残部打。

    巴珲德除了给起义军再添一波在百姓心里的好感度,就只能灰溜溜的投奔盛京去了。

    接到圣旨的盛京将军费扬古和暂且滞留在盛京的李煦一道等待着朝廷大军的支援,同时也将巴珲德交给了朝廷派来的人,押送回了后方。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他们觉得短时间内起义军不可能再向外进攻,刚刚攻下一座大型的城池,起义军后续的扩张速度必然有限,管理这一座城市也必然会牵扯其大部分精力。

    尤其是费扬古,他年纪不轻了,更是想求稳,吉林城陷落之快,巴珲德败逃之惨,不管是巴珲德轻敌,还是起义军太过强大,他都不想出兵去试探。

    盛京作为留都,地位尊崇,但守军兵力,装备与吉林相差无几,甚至因为承平日久而更为疏于战阵。

    巴珲德当初带走的五千余人已经算是他麾下所有能抽调的主力,其惨败意味着短期内在整个吉林辖区,朝廷已无可用之兵,费扬古需要优先确保盛京的安全,而不是贸然进攻,不然万一他也步了巴珲德后尘,那该如何是好?

    李煦作为康熙密使,也更倾向于将情况彻底查明并集结绝对优势力量后再行动,以免打草惊蛇或再次损兵折将,导致局面更加不可收拾。

    所以,最好的策略便是暂时围而不攻,仅做监视,等待朝廷大军,抵达后,再以泰山压顶之势进行四面合围,以求万全必胜。

    但他们低估了殷灵毓及其手下起义军的组织与动员能力,低估了真正的民心所向,究竟能够爆发出怎样的力量。

    康熙五十二年七月末。

    起义军浩浩荡荡,剑指黑龙江。

    万谦,戴梓等人留下守城,殷灵毓带施春艳等人带兵出征。

    而此时的起义军,真的足有万人了。

    黑龙江将军萨布素难以置信。

    他认为,起义军多为乌合之众,据城而守尚可,主动远征黑龙江,天寒地远,补给线长,简直是自寻死路。

    因此,他最初的策略是固守要点,严阵以待,命令各地旗营,屯堡收缩兵力,加固城防,同时向朝廷紧急求援,并催促索伦兵加快集结。

    萨布素知道麾下八旗和绿营兵战力存疑,因此更倚重来自大兴安岭的那些索伦兵,比如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部族,命其侦察敌情,截断起义军粮道,

    同时,萨布素还下令焚烧起义军可能途径地区的粮草,将百姓迁入城中或后方,试图拉长起义军补给线,使其不战自溃。

    这些应对称得上是非常及时的,正确的,任谁来也觉得,常规,缜密,严谨。

    但面对一支不缺粮草和日用补给的起义军来说,就显得尤为无用。

    因为殷灵毓根本就不需要粮道。

    不仅不需要,还能无限制的拿出大把米面,盐糖,棉布,低价出售给百姓。

    且治军极严,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所到之处,开仓放粮,废除苛捐杂税,审判民愤极大的官吏恶霸。

    起义军以一种匪夷所思的速度,迅速赢得了无数底层民众支持。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