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其他类型 -> 快穿:每次都是地狱开局-> 第四章 福康

第四章 福康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毕竟这人连官家都照喷不误哈!

    就连原本有些心思,想争取这份殊荣的臣子,此刻也说不出反对的话来。

    官家安置在包拯家里,简直是绝妙的选择。

    谁也占不到额外的便宜,但谁都放心。

    韩琦率先颔首:“包希仁府邸,确为佳选,臣附议。”

    文彦博也捻须点头:“包龙图素来刚直,府邸清净,正合官家休养之意。”

    司马光虽觉此事整体仍属逾越,但见人选已定,且是包拯,那点不满也消散了大半,只沉声道:“包府严谨,可保无虞。”

    包拯自己倒是有些意外,但他向来以君命为重,此刻见众望所归,官家亲点,便不再推辞,深深一揖,道:“臣遵旨,府邸简陋,唯竭诚以待,必护佑官家与殿下周全。”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赵祯心中也松了口气。

    选择包拯,既是出于公心,也是存了私念。

    包拯的刚正不阿是朝野公认,住在他那里,能最大程度减少流言蜚语,也让其他臣子无话可说。

    更重要的是,他面对这位……咳咳,但总之,赵祯也潜意识里觉得,包拯身上那股浩然正气,或许……真能镇住些什么。

    于是低头看了看怀中的小女儿,只见女儿也正仰着小脸看他,那双清澈的大眼睛里似乎闪过一丝对他的……满意?

    赵祯只当是自己眼花,轻轻拍了拍女儿的背,对包拯温声道:“如此,便有劳包卿了,一应事宜,交由皇城司与卿协同办理,务必从简,勿要扰民。”

    “臣,领旨。”

    张璃溪对包拯是有些心有余悸的,一想到要住过去,还有些紧张。

    但下朝之后抱着殷灵毓,却丝毫不动摇的就收拾东西去了。

    她是因为给家里伯父要官那件事不高兴过,但不高兴的对象不是反对这件事的包拯等人。

    是伯父。

    张璃溪的父亲早逝,母亲又一向偏向自己的兄弟,伯父说着“为她好”,“是她娘家人”,却全然不顾她的处境和能力,只一味的想要靠她升官发财。

    上一次,二女儿盈儿也是高热不退,太医都摇了头,母亲拉着她的手,哭的却不是外孙女的性命堪忧,而是……

    “璃溪啊,你伯父那个差事,官家到底是个什么章程?你可得抓紧些!你在宫里圣眷正浓,这时候不提携自家人,什么时候提携?你伯父好了,你在宫里才有底气,将来若再有皇子……”

    她当时只觉得一股寒意缠住了她,钻进了每一丝骨头缝儿里,眼前阵阵发黑。

    她的女儿要留不住了。

    她的母亲,想的却是如何利用女儿的病情谋官。

    赵祯也的确喜爱漂亮温柔,会撒娇,有小心思,偶尔骄纵,可也全心全意爱着他的,生动活泼的张璃溪。

    所以,后来,伯父还是得了官。

    可那是祯郎看在她的面子上,也是被缠磨得烦了。

    那之后,她在祯郎面前,总觉得矮了一分,朝臣们看她的眼神,也多了些她不愿深究的东西。

    她知道,在许多人眼里,她张璃溪,就是个恃宠而骄,纵容外戚的贵妃。

    张璃溪不愿再想下去,抱着怀里已经再次睡过去的殷灵毓,指挥着女使收拾一些简单必要的行李,甚至不愿多带那些首饰华衣,怕沾上了那些女儿口中的“坏东西”。

    殷灵毓再醒过来,就已经到了包拯府上,仍旧被抱在怀里。

    包拯府邸门前,包拯与夫人董祝早已领着寥寥数位仆从在门前静候,皆是素净衣衫,神色恭谨却不显卑微。

    见御驾至,包拯上前一步,一丝不苟地行君臣大礼,董祝亦随之深深万福。

    “臣包拯,恭迎官家,贵妃娘娘,福康公主殿下,灵毓公主殿下。”

    赵祯虚扶一把:“包卿平身,此番是朕叨扰了。”

    “官家言重,寒舍简陋,唯尽心而已。”

    包拯起身,侧身引路,目光扫过被张璃溪紧紧抱在怀里的殷灵毓时,微微一顿。

    小孩子脸上依旧没什么血色,蔫蔫儿的靠在母亲肩头。

    院中一株古树高大挺拔,绿意盎然,没有过多的雕梁画栋,只有青砖灰瓦,青石铺地,廊柱只刷了清漆,未见彩绘。

    庭院中除了那株高大的古树,便只有几丛翠竹,显得格外空旷清净。

    “还是得赶紧调养身体啊,得排毒。”殷灵毓忍着还在闷疼的小脑袋瓜子,在心里和殷愿吐槽。

    怎么一个个的就跟朱砂杠上了呢?

    幸好赵祯选的是包拯,要是真是哪家深宅大院的大臣府上,恐怕还得有朱砂涂料。

    包拯亲自将赵祯一行人引至早已收拾好的主院,院子不算大,但窗明几净,被褥皆是细棉,浆洗得干干净净,带着皂角的清爽气息。

    屋内没有熏香,只在一角案几上放了一盆清水,水中浸着几片新鲜的艾叶,散发出淡淡的草药味。

    “官家与娘娘旅途劳顿,可需先用些茶点?” 包拯问道。

    语气是标准的臣子对君王的恭敬,却也带着一种不卑不亢的坦然。

    赵祯看着这过于素净,甚至比宫中偏殿还要简单的居所,心中却莫名安定下来,点了点头:“有劳包卿。”

    很快,茶点送上,并非宫中的龙凤团茶,而是寻常的散茶,泡在素白瓷盏中,茶汤清亮,点心也只有两样。

    一样是开封府的街上常见的蜜饯果子,另一样是董祝亲手做的桂花糕,小巧玲珑,甜而不腻。

    包拯侍立一旁,并不多言。

    张璃溪起初有些拘谨,但见包拯言行如常,并无半分轻视或刻意逢迎,那份紧张也渐渐散去,试着开口寒暄道:“包夫人,这糕点很是清爽,有劳了。”

    董祝微微一笑,语气温和:“娘娘喜欢便好,府中饮食简单,恐不合娘娘与殿下口味,若有需要,但请吩咐。”

    这时,福康公主赵徽柔也被嬷嬷牵了进来。

    她年岁稍长,已懂事了,好奇的打量着这陌生的环境,又看向被张璃溪抱着的妹妹。

    包拯亦是同样礼节,拱手道:“公主殿下。”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