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一百六十七章 陇西

第一百六十七章 陇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学士府的选定新学士并不只在关中各县,如今还有一骑快马进入了陇西地界。

    在陇西与河西走廊交界的乌鞘岭,这里建设了一座小城,这座小城不属于河西走廊的两镇,属于陇西郡。

    这座小城是新建设的,章邯大将军在建设陇西的时候,将余下的人力调来建设了这座小城。

    公子高站在这座小城的城墙上,从这里能够看到远处的雪山。

    听西戎的老人说过,这祁连雪山上的雪一年比一年厚了,而今正值关中的深秋时节,乌鞘岭先一步下起了大雪。

    风雪中,有一骑兵到了城下,来人是从咸阳来传令的。

    公子高亲自下城去迎接,来人带了不少书信,其中就有一道诏命,听来人讲述这道诏命是给自己。

    看着其中内容,原来是兄长给自己封了学士。

    可是史书还未写成,公子高拿着这卷书还是有些羞愧。

    “另两位公子可好?”

    公子高想到了自己的两个弟弟,道:“他们都在河西走廊垦荒。”

    不过还是要告知咸阳一声,公子高就将这里的事写下来,让人带着书信回了咸阳。

    兄长与丞相李斯所封的学士一共有二十六人,其中就有自己与老师。

    其中还有一卷家书是给章邯大将军,公子高翻身上马,领着一队骑兵就朝着河西走廊赶去。

    在来河西走廊时,章邯将军将孩子留在了渭南郡,一直交由叔孙通抚养。

    在商颜山读书的时候,公子高就知道其实夫子对章邯将军,多少有些抱怨的,但都是小事,章邯将军与叔孙通实则是能够托付家小的。

    当渭南还未发展起来时,两人就守在那个村子里了。

    穿过乌鞘岭的地界,就能够看到一队队的秦军,如今秦军在祁连山下布有重兵,迁来的河西走廊的人有四万户,这四万户就是十几万口人。

    听关中来的官吏说过,这些人都是中原各地的贫民,这些贫民举家搬迁而来,如今他们到了祁连山下已有三年,这三年人们已将这片河谷建设的有模有样。

    至少看起来,有了城池与村落。

    章邯将军在此地建设武威与张掖两县,以及一座姑臧城。

    这就是此地要设立的三个兵镇。

    而这里,一直保持着军与民一起生活的情形。

    而章邯将军又是一个治军严格的人,在治军方面军不能去影响民,在生活中都是各自归各自的。

    如今建设已初具模样的武威县是一座十分开阔的城池。

    当年这个地方有西戎人,月氏人,甚至有乌孙的西域商人在这里居住过,因此这里多多少少还保留了些许西域人的风气。

    章邯将军要将这里设置一座城关,扼守河西走廊通往关中的咽喉。

    公子高到了武威县的城前,见到了一大片的驼队,是西域商人带着大量的货物与奴隶来这里交易。

    当初建设武威县之前,章邯将军就看中了这片地,这里是整个河西走廊的中心腹地,到如今章邯将军已在此屯田五千顷。

    而这五千顷田也不过是武威县一地,按照章邯的预估,只要挖好渠网,其实河西走廊是能够养得起百万人口的。

    在此地往来的西域人其实不少,当秦军在这里战胜了冒顿的匈奴兵之后,秦军的名号就响彻了西域,越来越多的西域商人进入河西走廊与关中人交易。

    章邯默许了这些西域人在河西走廊走动。

    公子高也不知道章邯此举是为了什么,以前公子高还问过陈平,陈平说章邯将军还想要西进。

    公子高走入城中,武威县的县城分为内城外城,城内有集市也有民居,还有屯军营。

    一路走向城南的屯军营,公子高见到了正在与西域商人讨价还价的娄敬,娄敬想要向西域人买骆驼。

    陈平说娄敬做不好这个买卖。

    其实陈平说得一点都没错,娄敬确实做得不好这种买卖,在买卖骆驼的事上,娄敬没有为秦军谋取足够多的利益。

    但这不重要,买卖不过是一种形式,只要进入河西走廊地界的骆驼,都会是秦军的,一旦战事开启,就不用交易了,河西走廊有多少骆驼都是秦军的。

    即便章邯将军知道娄敬做的不好,还是继续让娄敬做着买卖骆驼的事,因此反倒是越来越多的西域商人,愿意将骆驼卖给出手大方的娄敬。

    章邯其人像是天生就能克制陈平一般。

    章邯时常看不上陈平的计谋,陈平又不敢冒犯章邯,只能按照这位大将军的命令办事,目前来看还算是和谐。

    其实,公子高也有忧虑,担心哪一天诡计多端的陈平惹恼了章邯,章邯将其砍了以肃军纪。

    到此,就已经走到屯军营的中军大帐。

    大帐内,乌氏倮就在这里,他像是一个西域的领路人,他按照章邯将军的命令,将众多的西域商人连哄带骗的来到了河西走廊,让原本萧条的河西走廊在短短三年内繁荣了起来。

    其中还有乌氏倮的功劳。

    公子高更觉得这应该是章邯将军的智谋更高一筹。

    以前,在渭南的时候,还觉得章邯大将军该是一个为人忠厚的人,来到河西走廊才知道章邯将军不止是为人忠厚,其实也深谙人心。

    公子高一直站在外面,没有打扰正在与乌氏倮交谈的章邯将军。

    直到乌氏倮点头哈腰的离开之后,公子高才走入其中。

    章邯见到来人,起身行礼。

    公子高忙道:“大将军不用多礼,你的家书来了。”

    章邯拿过家书看了起来,儿子已九岁了,都能够写字了。

    公子高站在一侧,见到章邯将军拿着信纸的手有些颤抖,脸上也带着笑意。

    再抬眼看看这处营帐内的摆设,将军的大帐中还横着长槊,以及甲胄。

    公子高又见到了一袋金沙,这金沙多半是乌氏倮进献的。

    章邯将军是从来不会贪墨的,这些金沙也会用于军中建设,如今的秦军比以前富有多了,北伐之后的几年的休养,以及关中还在不停地给养,河西走廊的兵马过得很不错。

    站在大帐内,还能听到外面战马的嘶鸣声。

    章邯似乎看了好几遍,他笑道:“孩子的字迹不好看,见笑了。”

    公子高没见过信中的内容,听将军这么一说,他还是看了一眼,确实是一些歪歪扭扭的字,但比寻常的同龄孩子好很多。

    公子高道:“高就先告辞了。”

    章邯颔首,他还要继续忙着军中的事。

    言罢,公子高走出了军营,走在这座城内看着一户户正在建设中的新家,风雪遮天蔽日而来,却难以挡住人们对生活的热情。

    在城外,有迁居此地的新民在这里开设了食肆。

    章邯将军要求迁来的新民,都在此地耕种,但同样只要他们完成了耕地就可以在别的方面寻求营生,譬如说像这样建设食肆。

    建这间食肆的人姓赵,他还说他是赵王迁的亲眷,是当年赵国王室的贵族,是赵威后那一脉的人。

    后来秦一统天下之后,他就落魄了。

    现在也没人记得他是当年的赵国贵族,像他这样的贵族反倒比寻常人家过得更不好。

    从秦行郡县制之后,他就失去了所有的钱财,只留下了一间家徒四壁的房子,最后也只能卖苦力为生,他最常做的事就是搬死人。

    每每问起这件事的时候,他总是说以前到处都在打仗,现在楚国都被秦国打下了,就做起了卖羊肉汤的营生。

    他原本就住在赵国的北边,他借鉴了关中的羊肉汤,他将羊汤炖煮的十分鲜美,还会加一些葱花。

    公子高喝着羊汤问道:“你这羊汤卖得如何?”

    店家赵氏笑呵呵道:“爱喝的人每天都来,不爱喝的也不来。”

    公子高嘴里嚼着羊肉,刚咽下又问道:“当初你是怎么想的,就敢迁到这西北的河西走廊。”

    赵氏又从锅中捞出羊骨棒,将其敲开露出内部带着油水的骨髓,放到公子高的桌上。

    赵氏知道公子高的身份,他道:“我们赵地的孩子也爱吃羊肉,多吃羊骨棒,骨头会更硬,不收钱。”

    公子高也没拒绝,笑着道;“多谢。”

    赵氏又道:“我想着让更多的乡里与我一起迁来,谁会轻易离开自己的家呀,他们都说迁入秦地是要与匈奴人打仗的,也不知是谁还造得谣,我也想不起来了,入秦的都是像我这样走投无路的人。”

    公子高继续喝着羊汤,听着他的话语,默不作声。

    从这个赵氏的口中,公子高听到了以前没有听到的话,原来兄长与丞相的迁民计划其实并不顺利,甚至还有人在从中造谣阻挠。

    如今来看,在这个赵氏的讲述中,秦能够迁这么多人来到这西北边塞,已是十分了不起了。

    正说着,公子高就见到了娄敬脚步匆匆冒着风雪从城中走出来,他指着一驾从风雪中而来的马车。

    只听娄敬怒道:“陈平,你个贱人!”

    因是大雪天,武威县城前原本就很安静,娄敬的怒骂声却显得很刺耳,甚至还有回响。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