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1994:菜农逆袭-> 第356章 源于两盘菜 第356章 源于两盘菜
- “真没想到,湛江的经济这么发达,感觉比广州也不差啊!”
从又一个批发市场出来,陈家志再度在笔记本上记下一笔,便听到薛军感慨。
“比广州应该还是要差点,但确实很强。”
他也是第一次来湛江,在城里找批发市场时逛了一圈,就能感觉到此地的繁荣。
薛军好奇道:“湛江有什么产业啊,经济这么发达?”
“总之不可能是种菜。”陈家志开门上车,“走吧,去下一个点。”
薛军也启动了轻卡,“但湛江的菜也不少,蔬菜产业也很发达,这次出来还真是长见识了。”
作为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地级市,湛江的冬早蔬菜在改开后发展很快。
改开前,广东南菜北运的基地还在广州市郊、番禺、南海、东莞、中山等地,改开后,便被湛江和茂名及所属市县利用更有利的气候,充裕的土地资源给取代了。
陈家志坐在车上翻了会儿笔记本,其实在茂名和湛江记下的蔬菜数据大部分都用不上。
很多蔬菜陈家志今年都不会种,聚焦点主要还是在叶菜。
湛江和茂名的数据只能作参考,但好不容易来一趟,旅程肯定要完整。
从廉江、遂溪,再到ZJ市区,广东的南菜北运基地也就剩下雷州和徐闻没去了。
这时候没有导航,只能看纸质地图分辨路,或者是就地问人。
而且因为雷州半岛缺乏地表水,蔬菜基地成规模集中在有水源的地方,很多时候从一个蔬菜基地到下一个基地要穿越各种林场。
在一处岔路口,两人就迷路了,地图上也没标注。
等有一菜农模样的人路过时,薛军递出烟,问道:“大哥,问下路,龙门村要怎么走?”
那菜农神色很阴郁,没接烟,叽里咕噜一通说就走了,两人没怎么听懂,但也知道不是什么好话。
“什么人啊这是。”
薛军还想去理论,被陈家志拉住了,“算了,再找其他人问就是。”
等了片刻,在一三轮车师傅的带领下,才终于到了一块新的蔬菜基地,入眼是大片的圆椒和尖椒。
据陈家志观察,在湛江,青椒是此时南菜北运的绝对主力,占比在50%以上。
其中中椒5号在湛江也有推广,知名度在今年还挺高,许多种植户都知道这一品种。
烟搭桥,酒开路,递了烟之后,陈家志和大多数菜农都能聊得开。
在眼前这个基地与个别农户交流后,他也听到了中椒5号的信息,不过种的人还是不多。
“老哥,中椒5号是很好的甜椒品种,你怎么不种呢?”
江耀武叹道:“怕买到假种子,我们这儿今年刚好有一户人买到假种子,还没开花结果就开始枯萎了,即使开了花,也不怎么结果,一天天阴沉着脸,逮谁都要骂两句,刚才还在地里骂人,这才走一会儿。”
一旁的薛军愣了愣,听这描述有点像刚才问路的人,难怪脾气这么爆。
陈家志的注意力更多在假种子上,他记得央视确实有爆出过大量仿冒中椒5号的假种劣种,遭殃的也是湛江的菜农。
但时间还要往后两年。
怎么现在就有了?
中椒5号也才推广两三年吧。
只能说盗版太猖獗。
陈家志沉吟道:“买种子还是要到正规农资店去买。”
江耀武嘴含着烟,带着点讥讽:“就是正规的店铺,营业证件齐全,但也同样容易中招。”
中椒5号是当下国内最好的甜椒品种,离火爆大江南北也不远了。
而现在就出现了假种子,还有农民中招,等爆火后,只怕情况会更严重。
陈家志抓住了脑海中一闪而过的灵光:在粤西建育苗场有市场吗?
粤西的冬种蔬菜规模庞大,随着水利工程的完善,后续面积还会迅速扩大,有庞大的种子种苗需求。
而青椒、番茄、茄子,以及各种瓜类,都是适合嫁接育苗的蔬菜。
也可以不嫁接,直接卖优质种苗,比如说中椒5号。
云岭农场还接了有中椒5号的试繁种订单呢,虽然今年云岭农场的中椒5号制种大约是失败了,但他还可以直接从种子公司拿正牌货。
思考了一阵,他认为单是中椒5号就值得一试。
还有其余的嫁接苗。
一路走来,茂名和湛江菜田里的病虫害也都不少,毕竟冬种蔬菜也发展了有十多年了。
不仅品种更新慢,土壤连作的问题也不少。
随后的旅程以及返程途中,除了搜集市场和产区信息,陈家志也在分析粤西菜农对优质种子种苗的接受程度。
菜农群体大多较为保守,更愿意相信已经成功的经验。
只有少部分人愿意尝试新事物。
但有些事情,早做肯定要比晚做强。
陈家志很清楚,往后几年除了城郊的叶菜,大多时候大众蔬菜的行情都会很平淡,走下坡路。
而背后的原因便是持续增加的蔬菜种植面积。
对菜农不利,但卖种子种苗却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时机。
他觉得这是一个机会,而他现在有能力抓住这个机会。
…
返程时要快上许多。
陈家志再度到了水东镇,等了半天时间,刘海涛便给他割了一车芥菜,收购价每斤4毛,比绝大部分北运的冬种菜都还要便宜,产值也相对更低。
也难怪当地水东芥菜还不成规模,效益不行,自然没人力推。
而没人推广,品质优势也难以获得产品溢价。
陈家志决定来吃第一口螃蟹,装车付钱,他对刘海涛的感官也很不错。
“老刘,后面我应该还有买芥菜,我到时再给你打电话。”
“好,我也还有块芥菜地,稍微晚种几天,还可以等。”
刘海涛笑容满面,只因陈家志给的收购价每斤要高出5分钱,要的数量还多。
陈家志又说:“老刘,下一造菜你也种芥菜吧,我全来给你买了。”
‘一造菜’相当于‘一茬菜’,是茂名或广东都比较普遍的形容方式。
而水东芥菜除了夏季温度最高的一段时间,一年下来也可以连续种植多造。
不过要想口感好,陈家志估计一年种植四五造比较合适,其余时间就让土壤休养生息。
想打造一个好的地域品牌更应该注重口碑。
这种事其实官方来做最合适,不过陈家志暂时也只计划打造企业品牌。
有了第一次成功交易,对方又很耿直爽快,刘海涛说道:“好,我下一造可以再种点芥菜。”
“信我,最好多种点。”
挥了挥手,陈家志便离去,车上有菜,那是一刻也不愿耽搁。
经过八九个多小时的行驶后,在凌晨时,满载着水东芥的五十铃也抵达了靠谱鲜生白云配送中心。
分拣车间里有新隔离出的小冷库,水东芥没预冷,陈家志便让人先放冷库。
他和薛军则挑了株水东芥回宿舍,做菜吃饭。
菜刚做好,陈正旭就像闻着味似的推门而入。
“小叔,冷库里的芥菜就是水东芥吗?我看了,很脆很嫩。”他进门后一瞧餐桌上,讶然:“都做好了?”
“对,刚做好,来尝尝,生炒芥菜。”
在回来前,陈家志便打电话让陈正旭买了一块猪肥瞟。
生炒芥菜最好的就是用猪肥瞟切成块,熬出猪油再生炒水东芥菜细嫩的菜头部位,随后加入油渣炒熟,便是一道美食。
只是闻着都有一股清香。
陈正旭夹了一筷子,菜品看上去呈碧绿色泽与油亮光泽,入口后脆嫩无渣,初尝有淡淡焦香,咀嚼后释放清甜回甘。
“好吃!”
细腻的口感让他回味无穷,等再回过神时,便见另两人一筷子接一筷子的吃。
“嘿,给我留点啊!”
“还有呢,要是不够吃你还可以再去炒一盘。”
陈家志不是贪吃之人,原本对美食追求也不高,但接连品尝到增城迟菜心和水东芥菜后,也不由感慨那么多人推崇也是有道理的。
少顷,一小盘菜就没了。
陈正旭叹道:“食材好做出来的菜确实不一样!”
陈家志挑眉道:“再好的食材也得有合适的炒法,这盘菜能这么好吃,我的手艺至少也有一半功劳。”
“有道理,我做的迟菜心炒腊肉也不差。”陈正旭摸着下巴,“小叔,水东芥放冷库是不打算卖吗?”
“卖?这么好的菜放档口卖浪费了!”陈家志早就想好了如何处理,“这批芥菜全部拿去免费送酒楼酒店等客户!”
陈正旭也有所预料,“但菜太多了,全部客户送几斤也用不完。”
陈家志说:“不是我们的客户也可以去送,同时也不要局限于广州,佛山、中山、深城等城市的高档酒店也可以送过去!
我们可以以增城迟菜心和水东芥为箭头,打开更多的市场,建设新的配送点,最后辐射整个珠三角地区!”
如此目标可谓宏大,陈正旭和薛军都微微一惊。
两人低头又看了看盘中菜,好吃是好吃,但他们并不敢打包票一定能获得更广泛的认同。
何况要为此打通从基地种植到终端配送的链条,这可不是嘴上说说,需要实打实的资金投入。
而这一切只因为两盘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