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1994:菜农逆袭-> 第360章 水东芥基地

第360章 水东芥基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水东芥又快没货了。

    除了符合品质要求的水东芥愈发难找,就连一些管理粗糙的普通芥菜也变得抢手。

    而且因为他们的抢购,今年水东芥的价格出现了明显抬升。

    陈家志在彭村附近考察过,对这个结果有所预料。

    水东芥的种植规模本来就小,又分散,农户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

    陈家志给出了参考意见。

    “没货就果断给客户说清楚,能用菜场的芥菜替代的就继续配送,不愿意的就先断掉,等自家在水东的基地开始出菜后再联系。”

    电话另一端一时没了声音。

    断掉?

    说得轻松,很多新增客户可都是他们一个个跑出来的。

    好不容易拿下,现在断货,几个月后又要重新开始,想想都不好受。

    陈正旭沉吟道:“我再让张强找找,尽量多维持一段时间,关系熟了也更利于替换。”

    “你看着办,我的要求是品质不能降低。”

    陈家志强调道:“这是我们的高端产品,以后配送价每斤能做到5元,10元,一旦砸了口碑,后续谈价就不好谈了。”

    “明白。”陈正旭应声道:“每车回来的货我都亲自试菜,达不到标准我就送档口去卖。”

    挂掉电话。

    陈家志决定要先动身去水东了。

    最好能在年前先确定选址,拿地,年后早点整地种植,在入伏前还能出两茬水东芥。

    仔细一想,年前工作任务还很重,菜场要准备芥兰育苗。

    上海也要准备西兰花育苗。

    连州的合作基地,除了在思考中的西兰花,他准备让当地种黄瓜、苦瓜、茄子和番茄,由育苗场提供嫁接苗,这也要育苗。

    他还想为西兰花销售做准备~

    梳理了下要做的事,陈家志感慨有得忙了。

    不知过了多久,易定干敲响办公室门。

    “家志,下班了,小龙来催我们回去吃饭了。”

    陈家志这才抬头,外面天色一片漆黑。

    “好。”

    出了办公楼,易龙正骑着车转来转去。

    “舅舅,你什么时候去卖菜啊,我想跟着你去卖菜。”

    陈家志回道:“最近都没时间去卖菜,你就安心在菜场干活吧。”

    易龙叹道:“在菜场干活太枯燥了,还是去卖菜有意思。”

    易定干这会儿不满了,“就你事多,小虎在菜场一样干得好好的。”

    易龙撇嘴道:“他是没见识,跟着舅舅卖菜可比跟你干活学得多!”

    “小崽子,你这是欠收拾了!”

    在易定干想动手前,易龙已经先一步跑了。

    易定干骂骂咧咧的,“这小子越来越浮躁了,做事静不下心!”

    陈家志笑了笑,“我反倒觉得小龙现在挺好的。”

    回家后,李秀和陈家芳都还等着,就豆豆一个人摇头晃脑的在干饭。

    见两人回来,陈家芳说:“可算回来了,再不回来饭菜都凉了。”

    易定干上桌前先接了两杯药酒,一杯放在了陈家志面前,这才说道:

    “家志要建新基地,又给菜场定了新的种植规划,现在正是忙的时候!”

    “忙忙忙,没钱的时候忙着挣钱,现在有钱了,反而更忙了!”陈家芳叹道:“搞不懂你们,李秀,你说是不是?”

    易定干先一步打趣道:“嗨,你问李秀干啥,她肯定又说听家志的。”

    陈家志拿着酒杯晕酒,眯眼偷看了眼李秀,后者也正好看着他。

    李秀眉眼弯了弯,笑道:“听家志的哪点又不好了?”

    “得,我就不该说话。”易定干自讨没趣,一边喝酒一边感叹,“儿子不听我的,老婆埋怨我太忙,兄弟又给我添担子,我老易也是苦命人呐!”

    一夜过去。

    安顿好了菜场的事,陈家志带上方学林和敖德良驱车前往茂名水东。

    敖德良也拿了驾照,驾驶技术也练了出来,路上便和陈家志换着开。

    只听水东芥的名字便知道,这是个地域性很强的品牌。

    对区域位置有很强的要求。

    依据陈家志上次的调查,再结合当地的地形和土壤等条件,不难推出彭村附近便是最合适的位置之一。

    彭村是个自然村,树木葱茏,依山傍海,其东、南、西三个方向以C字形拥抱着水东湾。

    湾内海水受月亮引力的作用,潮起潮落,源源不断地把水、气、雾、空气中的负氧离子,以及各种化学元素环绕、浸润到彭村和水东一带的自然环境和土壤中。

    其土壤也多为红黄土壤,土质极为疏松。

    而在和刘海涛的交谈中,陈家志也得知其灌溉用水主要来自村后一天然水库。

    相传这个小水库的水质资源源于彭村地下泉水~

    并且当地的芥菜种子也是代代自行繁衍流传下来,只是现在也有育种家在做这方面的研究。

    由此,便不难猜测水东芥的优异品质由多种因素共同造就。

    后天的种植技术改进、产业保护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所以,选址很重要。

    经过几个小时的行车,在天黑之前三人抵达了电白一家宾馆。

    陈正旭安排过来负责采购水东芥的张强已经订好了房间。

    “陈总,先去吃饭,菜我已经让饭店在做了。”

    “好,先填饱肚子。”

    到了饭店,吃了点东西后,陈家志才问了问水东芥采购的事。

    张强叹道:“彭村专门种芥菜的人还是太少了,因为我们给的价格不错,当地有些人把规格稍微偏小的芥菜都提前割了。”

    情况和陈正旭说的一样,就是单纯的没菜。

    陈家志又问道:“你感觉在彭村租地好不好租?”

    张强:“应该可行吧,当地青壮外出打工的也比较多~”

    陈家志:“也不能完全拿这个当为判断依据,出去打工的人有,愿意留在家乡种地的人也不少。”

    然而,事实证明陈家志有点多虑了。

    改革开放已经深入人心。

    而彭村又比较靠近城区,放在二三十年后可能农田都被开发了,想吃上最正宗的水东芥菜都没了可能。

    所以,当地的村民对把地租出去的接受程度还比较高。

    在给出了足够高的地租,历经半个月协商后,他顺利的在彭村租下了300亩地。

    甚至离春节都还有半个月时间。

    不过对于租地专门种芥菜这一行为,当地呈现出了三种完全不同的观点。

    一派不太看好。

    第二种则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另一派则是非常支持,致力于对彭村芥菜品种进行筛选的尤飞便是其一。

    还有个人便是当地的村干部杜建峰。

    在说服两人时,陈家志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对杜建峰许之以利,给了较高的地租,并且租金会先拨到村委账户,再发给村民,其中会有操作空间。

    而对偏向技术的尤飞等人,陈家志重点放在了画饼上。

    声称会让彭村芥菜扬名珠三角,带动村里的芥菜产业发展,推广当地的芥菜种子。

    为了让这块饼有说服力,他还特意让黄建远和香江的夏有车跑了一趟。

    同时在更高层面也引起了些关注,不过也仅此而已。

    毕竟也只是300亩的投资。

    甚至某些人还传出了种芥菜没有前途,应该继续推进南菜北运蔬菜基地的建设等等言论。

    即使村干部和村民,也更多是看在租金和务工收入上。

    对让水东芥扬名珠三角只当成是吹牛逼。

    不过这些都已成了过去式。

    随着一阵阵爆竹声响,水东芥菜基地的开工仪式也落下了帷幕。

    村干部杜建峰握手道:“陈老板,恭喜恭喜,开工大吉。”

    陈家志笑道:“杜书记,还得多亏了你,不然也没这么快就能开工。”

    杜建峰:“我也是希望早日看到彭村芥菜扬名珠三角!”

    “哈哈,会有这一天的。”

    陈家志对此坚信不疑。

    而杜建峰则是一笑了之,并没有过于放在心上。

    彭村芥菜存在年份也不短了,在口感上虽有独特之处,当地人也爱吃。

    然而,大多是在茂名本地售卖。

    偶尔也会有人拉到湛江,广州等地应该还未有销售记录。

    相比北运的冬种菜,彭村芥菜的生产和销售量都很小。

    扬名珠三角,哈哈,年轻人太过于想当然了。

    杜建峰打了个招呼就率先离去,村主任吴为民紧随其后,“陈总,如果还需要更多的地,可以来找我,还有不少村民感兴趣。”

    “好的,吴主任,你慢走。”

    等人都走完后,夏有车有些愤慨。

    “陈总,这是把人当凯子了呀,砸了不少钱进去吧?”

    陈家志点了支烟,“想尽快把地拿到手,不花点钱怎么办得到呢。”

    半个月拿了300亩地,除了租金,少不了要赔偿些青苗费。

    好在大部分冬早蔬菜都到了收尾期,青苗费也不多。

    “我是觉得值。”黄建远笑道:“夏总,你没尝过这里的芥菜,不知道味道有多好,解油腻更是一绝!”

    夏有车道:“有那么好吗?”

    黄建远:“反正你要尝了,肯定会找陈总麻烦,才300亩地,那点芥菜还不够你塞牙缝!”

    夏有车揶揄的看着黄建远,你丫还挺会吹牛逼。

    他这两天又不是没尝过水东芥,味道不错,但也没到极品的程度。

    更何况,阿远知道300亩地一茬能产多少斤芥菜吗?

    至少15万斤以上。

    想全部走高端市场,难!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