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俄国当文豪-> 249、英国人可怜啊与女侦探(6k)

249、英国人可怜啊与女侦探(6k)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尊敬的瓦西里·茹科夫斯基很想亲自来见您,但他如今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了,眼疾困扰着他,他如今几乎失明却仍坚持读书、写信和翻译。因此他希望您有空可以去德意志联邦的巴登,他想亲自接待您……

    巴枯宁也想见您一面,不过他最近正忙着在巴黎搜寻一位写下了《一个工人读历史的疑问》的诗人,这首诗近来被巴黎的工人组织传播的越来越远,据说已经传到了别的国家去,之后见面我再跟您谈谈我对这首诗的一些看法……”

    德国吗?

    确实可以来一趟短期旅行。

    米哈伊尔微微点了点头,而屠格涅夫在写完这件比较沉重的事情之后,接下来的语调便变得轻松了一些:“您的《海底两万里》每一天都在巴黎引起新的反响,报纸上常常有人讨论尼摩船长的真实身份以及他对自由的追求和渴望。其中对殖民地的不满和批判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极为恶劣的是,巴黎的市面上又出现了《海底两万里》的盗版书籍和经过了许多篡改的内容,比如他们让尼摩船长驾着他那神奇的潜艇在世界各处搜刮财富、来上许多段美妙的邂逅,甚至说,尼摩船长还凭借着自身的魅力和实力捕获和驯服了几只美人鱼.”

    米哈伊尔:“?”

    还有人外的事?

    该说不说,法国人在淫商这一块,米哈伊尔跟他们比起来只能算一个新兵蛋子,这方面他拍马都赶不上现在的法国人。

    “不过这样的盗版情况相较您上一本的《八十天环游世界》已经好上许多,只因您前不久在伦敦所刊登的英国遍地都是盗版而法国要比英国好上十倍的文章,已经在法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巴黎的多家报纸纷纷报道这件事,称赞您在这篇文章里所说的公道话,称您为法国人民的朋友。

    巴尔扎克先生更是借此机会再次呼吁打击盗版,决不能让盗版继续损害作家们的权益和破坏法国的形象。

    只可惜巴尔扎克先生作品的盗版依旧猖獗,您的作品的盗版倒是在公众短期的热情下得到了一定的遏制”

    巴尔扎克老师这不得气的跳脚.

    米哈伊尔在感到好笑的同时,也是将剩下的内容给看完了:

    “愿上帝保佑您勇往直前,请来信说说您、您的健康状况、您在伦敦那边的遭遇,无论是我还是更多的人都对您的事感兴趣。为了以防您的事情和思想被曲解,就由我来为您澄清吧。

    忠于您的朋友

    Ив.屠格涅夫”

    米哈伊尔:“.”

    虽然在屠格涅夫那里也有点容易被曲解,但归根到底,这种事情交给屠格涅夫肯定是要比其他人更靠谱一些。

    而读完屠格涅夫的信之后,米哈伊尔便打开了另一封来信,这封信就是来自勃朗特三姐妹的感谢了:

    “……今晚的风从荒原那边吹来,掠过石墙与草坡,带着一丝凉意,也带来了我们的感激。

    那本小小的诗集,原只是我们心中的一些低语。我们写下它时,从未想过它能走出这片寂静的土地。然而,因着您的帮助,那些本应被淹没的文字,如今有了回响。

    我们仍不敢相信,伦敦竟愿倾听三个陌生的名字。您的慷慨让我们的努力不再孤单。若没有您,这一切恐怕早被尘封在无名的角落。请接受我们最由衷的谢意。

    ……

    若您有一日来到约克郡,请记得这里。哈沃斯的屋门虽旧,却永远为您而开。我们会在炉火旁为您预备一杯茶,聊诗,也聊这奇妙的命运,愿上帝时时刻刻与您同在。”

    在感谢的同时,她们也告诉了米哈伊尔一个“秘密”:

    “请原谅我们一直都在隐藏我们的真实身份,这部诗集其实由我们三姐妹共同完成。之所以取上三个男人的名字,只因当下的文学市场对女性抱有偏见。

    我曾写信给尊敬的骚塞先生,他真诚地回复了我这个普通的人,但他也劝告我说:文学不可能成为,也不应该成为妇女的职业;她愈是尽心完成自己的天职,就愈不会有时间从事文学创作……”

    对于这样一个有些苦涩的“秘密”,米哈伊尔稍稍思考了一阵,很快就动笔写道:

    “文学的光辉不分性别,文学世界从来都要比传统偏见更加宽广”

    严格来说,这样的观念显然同当下的主流思想背道而驰,但对于米哈伊尔而言,这显然是一个不需要过多考虑的话题。

    而对于这个时代的文学家、思想家们来说,类似妇女解放、反对奴隶制、反对战争和殖民之类的观念其实也一直层出不穷,并且出现的相当早,但很多时候,那些美好的东西终究还是需要人们一直跌跌撞撞地往前走才能到来。

    即便过程总伴随着不堪与磨难,但终究还是要不断向前走的。

    米哈伊尔感慨的同时,也是很快就将一封真诚的回信给写好了。

    而在这一天剩下的时间里,米哈伊尔除了继续看书以外,也是摩拳擦掌地规划起了自己的短期德意志联邦之旅。

    就像之前提到过的那样,他在德国有不少人都想见一见,当然,最终目的还是跟茹科夫斯基见上一面聊一聊。

    茹科夫斯基虽然因为身体原因长期定居巴登,但他始终关注着俄国的情况,也跟俄国文坛乃至俄国皇室保持着联络。

    不过在正式去之前,米哈伊尔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完成。

    而米哈伊尔在接下来两天继续忙活这件事的时候,杂志社老板桑德斯却是又抽时间来了米哈伊尔这里一趟。

    正常来说,桑德斯作为杂志社的老板倒也不用频频向某个作者献殷勤,但对此桑德斯只想说他不一样.

    首先米哈伊尔自己就是一家很成功的杂志社的老板,有时候不经意间透露出来的几句话,却是能让在出版界混了半辈子的桑德斯感到受益匪浅。

    其次就是在米哈伊尔这里,他确实能碰到一些以前从未见过的新玩意。

    像这一次的话,最新一期的《血字的研究》即将连载,桑德斯除了找米哈伊尔确认一些事情之外,也是苦笑着给米哈伊尔看了市面上的一些盗版或者经过篡改后的《血字的研究》。

    不过苦笑归苦笑,桑德斯总得来说还算淡定。

    毕竟就算英国有一定的版权保护,但盗版这种事情还是层出不穷,总有人为了利益铤而走险,更何况英国诉讼的成本更是出了名的贵,并且司法程序相当的拖沓繁杂。

    作为一个地道的伦敦出版商,桑德斯早就见怪不怪,对杂志肯定有影响,但也并非致命打击,再就是看米哈伊尔愿不愿意费这个功夫去维权。

    于是就在今天,桑德斯将盗版的小册子和经过篡改的内容递给了米哈伊尔。

    而遇到过很多次这种事情的米哈伊尔已经有些见怪不怪,反倒是饶有兴致地看起了经过篡改后的内容。

    不过看着看着,米哈伊尔就忍不住摇了摇头。

    英国佬怎么也总喜欢往下三路发挥创意?

    虽然色情可能是第一生产力,但这内容也太干巴了.

    “这些劣质的文章只追求一时的刺激和博人眼球,跟您写的东西是万万没法比的。”

    眼见米哈伊尔摇了摇头,桑德斯赶忙开口说道。

    “刺激?博人眼球?”

    米哈伊尔有些奇怪的看了桑德斯一眼,接着便随口说道:“这些东西写的太平庸了,他们倒不如这样写:一位乞丐有一天忽然得到了上帝的青睐,他每完成一件事上帝便会增强他的体质,甚至赋予他一些不可思议的能力。

    凭借这些东西,他在贵族千金面前露脸,在贫民窟扬名,甚至有一天,当有人想要刺杀他的时候,他伸出两根手指轻而易举地就抓住了子弹”

    说到这里,反应过来的米哈伊尔顿时就闭口不言,毕竟再后面的故事可能就真要被指控亵渎王室、亵渎上帝了

    不过就算如此,出版商桑德斯也已经听的目瞪口呆,甚至嘴上都在喃喃道:“上帝啊,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故事.”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爽文”这种东西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文学就有许多类似的故事,但是碍于思想上的束缚以及对很多事物的认知不同,米哈伊尔只想说英国人可怜啊,他们知道什么叫最纯粹的爽吗.

    当然,有些东西写起来确实很容易进监狱就是了。

    米哈伊尔闭口不言了,反应过来的桑德斯却是眼睛一亮,然后赶忙说道:“米哈伊尔先生,虽然这个故事十分危险,但这无疑是一个很大胆很精彩的想法,您还有类似的想法吗?有的话我们干脆套用到福尔摩斯身上,然后将盗版市场也给占据了!”

    米哈伊尔:“?”

    我自己写我自己的盗版?

    你真是个人才啊.

    “没有了。”

    米哈伊尔果断摆手拒绝道:“我刚才是在跟您开玩笑。”

    要是被别人以及后世的人知道这件事,那米哈伊尔可真是丢人丢到姥姥家去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事情巴尔扎克老师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就干过,由于最开始的时候未能取得如愿以偿的成功,再加上经济上的压力,总之有一段时间巴尔扎克老师开始写大量的色情,给别人当枪手,以此赚得更多的收入。

    尽管巴尔扎克后来成名之后极力否认这些作品的存在,但由于手稿、出版合同、笔名记录都有留存,后世的学者们还是确认了这件事,只是并不全面,更多这样的作品还是消失在了历史当中。

    米哈伊尔只能说他在想要不要抽空亲口问问巴尔扎克老师,然后再稍微鉴赏一下.

    当然,米哈伊尔并不想重走巴尔扎克老师的来时路。

    而桑德斯也看出了米哈伊尔这样的顾虑,于是当即便开口劝道:“您可以只提供一个思路,我会专门找人来完成”

    “不可能的。”

    米哈伊尔有些无语的看了桑德斯一眼:“我不缺这点钱。”

    桑德斯:“?”

    那您倒是把您的这份才华给我啊!

    桑德斯暗自咬了咬牙,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于是他便跟米哈伊尔谈起了另外一件事:

    “由于您自称的侦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据我所知,已经有人按照您的《血字的研究》准备写一些新的侦探了!其中不乏一些在伦敦小有名气的作家。”

    桑德斯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他本以为眼前的这位年轻人会有被模仿的怒气,甚至会产生不小的危机感。

    但米哈伊尔只是弹了弹衣服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沾上的灰尘,然后随口说道:“祝他们好运吧。有更多的人为这一类型贡献出新的作品是一件好事,能为更多的读者带来崭新的体验。”

    桑德斯:“!”

    这就是米哈伊尔先生之前提到的所谓格局吗?

    当桑德斯内心一震的时候,米哈伊尔却是又想起了一些关于侦探的趣事,那便是早在1863年,英国作家艾里斯便发表了《女密探》,女主角露丝·特瑞尔成为侦探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女侦探。

    紧接着一位叫莱顿的作家在《侦探琼玛》中更是塑造了第一位黑人女侦探琼玛,米哈伊尔只想说怎么会有人版本前瞻到了这个地步.

    有趣的是,直到1915年,才有两名女性加入英格兰的格兰瑟姆镇警局;到1918年,伦敦警察厅才正式接纳110名女巡警。

    女侦探可以说是纯文学想象的产物,而早期女侦探类型大致可分为女冒险者、名誉男人、不得已的淑女侦探和新女性侦探四大类型。

    正因如此,后来的柯南·道尔刚出道时才并未在英国引起太大的反响,毕竟英国的侦探出现的相当早且作品十分丰富,而对于已经见多了各式各样的侦探的英国读者来说,《血字的研究》乍一看难道有什么很特别的地方吗?只靠一个演绎法就想一下子流行起来?

    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还是需要时间的发酵和沉淀。

    不过在米哈伊尔这里,那基本上就是出道即巅峰。

    就这样,米哈伊尔又跟桑德斯稍稍谈了一些东西,接着他便收拾东西出门准备继续去干某件事了。

    桑德斯则是有些不舍地目送米哈伊尔离去,而走在前面的米哈伊尔也莫名感觉后背凉飕飕的.

    在这天之后,没过多久,在一个普通的早晨,随着太阳的慢慢升起,晨雾也逐渐散去,就在整个伦敦慢慢苏醒的这个时刻,一堆拿着《旬刊》的报童便已经飞奔在伦敦的大街小巷。

    有人是将这份杂志送到订户的家中,有人则是开始沿街叫卖。

    而无论他们去往哪里,他们口中的叫卖声却并非《旬刊》这个名字,而是用另一个更加引人注目的名字来一下子博得所有人的关注:

    “最新一期《血字的研究》!米哈伊尔先生的作品!”

    “最新的侦探故事!福尔摩斯开始抓捕罪犯!”

    “不能错过的一期!快来看《血字的研究》!”

    当他们的声音响起后,在伦敦的许多住宅中,有男人从睡梦中骤然惊醒,接着一把推开身旁的妻子,然后连一身正式的衣服都来不及换就已经开门来拿杂志了。

    有人显得没那么急切和热情,但当他们将杂志拿到手并且随手翻开了之后,还是一下子就沉浸在了剧情当中。

    与此同时,在俱乐部,在餐馆,在咖啡厅,在街头,在贫民窟,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开始读起了这部已经在伦敦越来越火的侦探。

    而当许多人都忍不住看了起来的时候,也有绅士目睹了这样的盛况,终于是再也忍不住,穿着一身舒适且体面的特别的衣服便走出了家门

    在这其中,苏格兰场的普通警员拉尔夫再次读起了最新一期《血字的研究》,跟其他人有所不同的是,他的右手边竟然放着一个用来记录什么的小本子。

    而最新一期的内容,福尔摩斯根据自己的推测勾勒出凶手的画像后,先是以凶案现场的一枚金戒指为诱饵,在报纸上刊登了招领失物的广告,准备吸引凶手主动前来,可最后来认领的人却是一位老太婆。

    就在福尔摩斯将戒指给她并跟踪这位老太婆,准备揪出老太婆的同伙的时候,华生便看到:

    “他一进房来,我就从他的脸色看出,他并没有成功。是高兴还是懊恼,似乎一直在他的心里交战着。顷刻之间,高兴战胜了懊恼,福尔摩斯忽然纵声大笑起来。

    “这件事说什么我也不能让苏格兰场的人知道。”福尔摩斯大声说着,一面就在椅子上坐了下来,“我把他们嘲笑得够了,这一回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的。可是,他们就是知道了,讥笑我,我也不在乎,迟早我会把面子找回来的。”

    又是我们苏格兰场!

    莫非这个俄国人跟我们苏格兰场有仇?

    不过这个福尔摩斯总算是失败一次了,他还如此的好面子。

    就在拉尔夫感到又气又笑的时候,接下来的内容却是突然让他一惊:

    “我惊奇地大声说道:“难道你是说那个身体虚弱、步履蹒跚的老太婆居然能够瞒过你和车夫的眼,在车走动的时候跳下去了吗?”

    福尔摩斯厉声说道:“什么老太婆,真该死!咱们两个才是老太婆呢,竟受了人家这样的气。他一定是个年轻的小伙子,而且还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小伙子。不仅如此,他还一定是个了不起的演员,他扮演得真是到了无可比拟的程度。”

    小伙子竟然能扮演成一个老太婆?

    怎么做到的?

    直接愣住了的拉尔夫正要往下看福尔摩斯如何解释,岂料福尔摩斯只是简单说了两句,然后

    这一章没了!

    拉尔夫:“?”

    这么短?!为什么不把这么关键的东西说清楚?

    拉尔夫急急忙忙的往下一页翻去,岂料作者压根就没让福尔摩斯说完,而是直接结束了这个夜晚。

    拉尔夫:“???”

    难道是不肯教吗?还是说这是悬念?!

    拉尔夫带着怨气看向了接下来的故事,只见这一凶杀案已经开始被各大报纸报道,而福尔摩斯看到这样的报纸只是:

    “早饭时,福尔摩斯和我一同读完了这些报导;这些报导似乎使他感到非常有趣。

    “我早就对你说过,不论情况如何,功劳总归是属于雷斯垂德和葛莱森这两个人的。”

    “那也要看结果如何呀。”

    “哦,老兄,这才没有一点关系呢。如果凶手捉到了,自然是由于他们两个人的黾勉从公;如果凶手逃跑了,他们又可以说:虽然历尽艰辛,但是……不管怎么说,好事总是他们的,坏事永远归于别人。

    不管他们干什么,总会有人给他们歌功颂德的。有句法国俗语说得好:‘笨蛋虽笨,但是还有比他更笨的笨蛋为他喝彩。”

    太对了,这可太对了,我们苏格兰场上层的那些先生们就是如此

    说起来有没有一种可能,我能够找那位米哈伊尔先生来帮我侦破案件?

    就在拉尔夫浮想联翩的时候,下面的一个情节便又让他赶忙拿笔记下:

    “这是侦缉队贝克街分队。”我的伙伴煞有介事地说。说时,只见六个街头流浪顽童冲将进来,我从来没见过这样十分肮脏、衣裳褴褛的孩子。

    ……

    福尔摩斯说:“这些小家伙一个人的工作成绩,要比一打官方侦探的还要来得大。官方人士一露面,人家就闭口不言了。可是,这些小家伙什么地方都能去,什么事都能打听到。他们很机灵,就像针尖一样,无缝不入。他们就是缺乏组织。”

    这种方式感觉确实有作用?

    拉尔夫一边在心里念叨一边看起了后面的内容,正当福尔摩斯继续行动的时候,来自苏格兰场的其中一位侦探却是找上了门,然后宣称他已经找到找到了凶手。

    福尔摩斯本来还有些焦急,但听完这位警探的推理后,福尔摩斯顿时就显露出了一副对待笨蛋的态度。

    而另一位追踪其他嫌疑犯的警探却是在两人聊天之际,突然神色慌张和局促不安的登门拜访:

    最后,他说道:“这的确是个非常离奇的案子,一件不可思议的怪事。”

    葛莱森得意地说道:“啊,你也这样看吗,雷斯垂德先生?我早就知道你会得出这样结论的。你已经找到那个秘书先生斯坦节逊了吗?”

    雷斯垂德心情沉重地说:“那位秘书斯坦节逊先生,今天早晨六点钟左右在郝黎代旅馆被人暗杀了。”

    又死了一个人?还是很有可能就是罪犯的那个人?

    看到这里的时候,尽管拉尔夫早有心理准备,但当他看到文章末尾的这行文字的时候:

    “(完),下期预告:福尔摩斯一眼看穿神秘凶手身份,他竟然是?”

    他还是像此时此刻伦敦各处的许多读者一样,忍不住在心里或者嘴上喊道:“NO!!”

    还不如不预告!!!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