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俄国当文豪-> 252、正宗巴黎爷、伦敦爷的威力

252、正宗巴黎爷、伦敦爷的威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在康德以后,很快就冒出了尽是玩弄字词的诡辩者。他们乱用莫测高深的字词,把他们时期的有思考能力的人弄得烦腻和厌倦,然后就把这些人吓得从此远离哲学,不再信任这种学问。

    但现在,某一更具思想能力的人将会出现,使哲学重新恢复其荣誉。

    ——1820年叔本华在柏林大学开课时的第一句话

    作为德意志联邦中一座重要的自由城市,法兰克福自中世纪以来便是重要的贸易城市,它位于欧洲贸易路线的交汇处,并且以集市和金融闻名。而早在公元 1150年,法兰克福便已经有了正式的贸易展览会。

    像这样一个地理位置重要且商业往来较多的地区,自然而然的会涌现出不少名人,会有各种各样的大事件发生于此。

    就像在1567年,一位犹太商人在法兰克福的隔都建造了一座房子。这所房子有一个红色的招牌,德语是“roth Schild”。他的儿子以家族的名字为姓氏,因此家族被命名为“罗斯柴尔德”。

    在1749年,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和诗人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便诞生于此。

    而到了1848年,法兰克福的市民受到革命老区法国的召唤,热情洋溢地走上了街头,并在最终成立了法兰克福国民议会,在这里商讨为德国制定一部统一的自由宪法,建立一个由民选议会治理的统一德意志帝国。

    经过一番波折后,他们最终选择实行君主立宪,并选举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为德意志皇帝,但信奉君权神授的威廉四世拒绝加冕:“我不会戴上来自贱民手中的王冠”,最终革命被镇压,议会被迫解散。

    而在1846年这一年,一切看似风平浪静,但许多东西似乎都已经有迹可循。

    不过在事情真正发生之前,法兰克福的市民们还是像往常一样,继续自己平平无奇的生活,阿图尔·叔本华便是如此。

    时年五十八岁的他生活一如既往的规律,早上7点到8点起床。洗完冷水澡以后喝上一杯咖啡,然后埋头一直写作到中午。等到结束工作后他便穿上正式的衣服去一间名为“英国饭店”的餐馆用膳。

    用餐完毕他就回家一直阅读到四点钟,接着便带上他的卷毛狗一起散步。

    等到六点钟,他就准时到达图书馆。图书馆的阅览室阅读英国的《泰晤士报》。这方面叔本华颇为赞同他父亲的说法:“从《泰晤士报》,你可以知道一切你想要知道的东西。”

    今晚同样如此。

    可当叔本华看到《泰晤士报》上的一则简短的新闻时,他还是忍不住皱了皱眉头。

    “《血字的研究》的作者米哈伊尔先生疑似已经离开伦敦,这似乎反映了什么.”

    叔本华:“?”

    除了反映出他已经离开了伦敦还能反映出什么?

    肃穆、沉着的《泰晤士报》什么时候这么容易大惊小怪了?

    不过对于这位名为米哈伊尔的作家,叔本华近来在英国的报纸上可是看到了许多跟他有关的消息,天知道这位作家究竟是怎么回事,总是能做出一件又一件令公众感到诧异的事情。

    甚至说,在法兰克福也常常有人会讨论这位作家。

    毕竟在1846年的德意志知识界,法国文化代表着“现代”、“时尚”与“文明”。巴黎是欧洲的文化之都,法国文学在德意志的贵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拥有极高的声望,备受人们追捧。

    与此同时,英国文学,特别是沃尔特·斯科特爵士的历史和拜伦勋爵的诗歌,在德意志有着深远的影响。查尔斯·狄更斯在此时也已经崭露头角。

    而法兰克福作为重要的出版和书展城市,会有大量的英法被翻译成德语并流通。一个有教养的法兰克福市民家庭的书架上,几乎肯定会有几本法国或英国的德语译本。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二十来岁的俄国年轻人横空出世,在法国写法语,在英国写英语,然后竟然全都取得了成功?!

    如此传奇的经历,让他几乎成了近一年来最为流行并且被人讨论最多的诗人和作家。

    对于这种现象叔本华却是一直抱有挑剔和傲慢的态度,就像他在自己书中写的那样:

    “我们则应该把始终是相当有限的阅读时间专门用于阅读历史上各个国家和民族所曾有过的伟大著作。”

    简而言之,读经典,少看流行读物。

    正因如此,即便他在报纸上看到有关这位年轻人的消息再多,即便他在不少地方都听到了很多人讨论过这个年轻人,但叔本华依旧对这个年轻人的嗤之以鼻,压根没有阅读的兴趣。

    而在《泰晤士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无聊的新闻后,叔本华顿时就失去了继续看下去的兴趣,在有些蔑视的将报纸放了回去后,他便像往常那样,带着他的卷毛狗去往他熟悉的英国饭店。

    只是这家饭店今天的生意似乎颇为不错,叔本华到店的时候,一眼看去竟然找不到单独的座位。

    这种情况下,他就只能是跟别人坐在一张桌子上用餐了。

    不过就算如此,为了避免跟那些只会谈论马匹和女人们的军官坐在一起,叔本华还是稍微挑选了一下同桌的对象。

    而他只是稍微观察了一会儿,便很快就被一位气质沉静、很有风度的一位年轻人吸引住了,比起在场的大多数人,这样一位一看就很有教养的年轻人或许是一位不错的谈话对象。

    一念至此,叔本华很快就走了过去,并言简意赅的说道:“这位先生,您这里是否有空位。”

    “.当然,您请坐。”

    让叔本华有些惊讶的是,这位年轻人在抬起头后竟然盯着他看了好一会儿,等到他终于回过神后才收回了他的目光。

    而等叔本华坐下后,这位年轻人便饶有兴致地开口问道:“先生,您的这只狗有名字吗?它看起来真有精神。”

    “它叫灵魂。或者说”

    说到这里的叔本华露出了一个略带讽刺的笑容:“你也可以叫它世界精神。”

    “哦?”

    听到这个名字,这位年轻人露出了一个有些奇怪的笑容,然后他便说道:“您所指的是黑格尔先生哲学中终极理念的体现,世界精神?”

    “是。”

    听到黑格尔这个名字就心烦意乱的叔本华看了这位年轻人一眼:“莫非您也是这个空话连篇的伪哲学家的信徒?”

    严格来说,叔本华跟黑格尔最开始的时候是学术分歧。

    而在1820年的时候,在柏林大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黑格尔虽然不喜欢叔本华的哲学,但他最终还是满足了叔本华跟他在同一时间开课的要求。

    结果就是叔本华惨败,而性格着实有些糟糕的叔本华便因此记恨了黑格尔一辈子。

    “并不是,黑格尔先生的哲学中有许多可贵的地方,但也不乏荒谬之处。更重要的是”

    在听到可贵的地方这里,叔本华就已经忍不住要狠狠驳斥这位年轻人,但他接下来的话却是让叔本华稍稍愣了一下:

    “某种意义上,所有的偶像都是虚假的,崇拜任何人和任何事物都是为了虚假的安全感和舒适感而奴役自己。所以我不会是任何一样事物的信徒,但我很有兴趣去学习。”

    正当叔本华稍稍回味这句有点深刻并且相当大胆的话时,这位年轻人却是突然伸出两根手指,对着他的爱犬搓了搓,嘴里还发出了“嘬嘬嘬嘬”的声音。

    紧接着,叔本华便看到自己的爱犬径直朝这位年轻人跑去,然后颇为殷勤的在他的腿边打转。

    叔本华:“?”

    这位年轻人在摸了摸他的爱犬的脑袋后,不知为何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了两枚金币放在了桌子上,面对叔本华的注视,这位年轻人笑着说道:“如果我在这里听到那些军官们除了谈论女人、马匹,还有其他更严肃的话题,那这金币我就用来救济穷人。

    当然,没有听到也会救济。”

    这不是我去年有一段时间的习惯和说辞吗?

    除了最后那句话。

    终于,意识到了什么的叔本华先是努力回忆了一阵,接着才忍不住开口问道:“莫非我们认识?”

    “我是您的读者,叔本华先生。您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写的相当高明,很难想象这是您三十岁时就能完成的作品。”

    对于这样的话,叔本华虽然稍稍惊喜了一下,但也并未感到太过震惊。

    毕竟他的哲学虽然还远远未能走进大众的视野,但也已经有了那么几个追随者,其中更是有人不遗余力的用写小册子、在公众面前演讲等方式来宣传他的学说。

    但遇到这样的读者对他来说总归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眼见这位年轻人有兴趣倾听,叔本华顿时就来了兴致。

    随着这个年轻人提出了某个问题,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叔本华便滔滔不绝地谈论起了人生、艺术、哲学和时事话题,说到投入的地方,他甚至不管听者是否听得懂他所讲的内容。

    而这位年轻人就这样认真地听着,有时候还会提出一些在叔本华听来不算高明的问题。

    至于餐馆内的其他人则是用着多少有点奇异和嘲弄的目光,看着这两位讨论了一大堆莫名其妙的问题的一老一少。

    不过两人都并不怎么在意,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谈话慢慢走向了结束。

    正当叔本华感到意犹未尽的时候,他才想起来要询问一下眼前这位年轻人的名字。

    “你的名字是”

    叔本华才刚刚开口,可就在这时,不知为何,餐馆外突然传来了一阵格外嘈杂的声音,紧接着这家英国饭店便一下子涌进了许多客人。

    而这些衣着格外体面的先生并未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坐下来,反而是不太体面的打量着在场的众人。

    他们看了好一阵后,突然,有位眼神锐利的先生眼睛一亮,接着便径直朝叔本华他们这一桌走了过来,就在叔本华和周围的客人都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时候,这位先生已经热情地对着那个年轻人伸出了手,然后开口道:

    “您一定就是米哈伊尔·罗曼诺维奇·拉斯科尔尼科夫先生吧?我相信我并没有看错。”

    他是谁?

    《泰晤士报》上面经常出现的那位作家?

    那个讨人厌的年纪轻轻就取得了偌大的名声的年轻人?

    “我是。”

    稍稍有些惊奇的米哈伊尔开口说道:“您是?怎么都找到这里来了?”

    “我是法兰克福最大的出版商瓦伦特拉普,我前两天就从巴黎的先生们那里得知您要来法兰克福的消息了,我和法兰克福文学界的很多人都期待您的到来。我们都已经准备好宴会来欢迎您了!

    可您似乎是有一些别的事情,我得知您已经到了的消息便赶忙找了过来”

    总得来说,瓦伦特拉普是想跟米哈伊尔达成一定的合作,毕竟这位先生是如此的年轻,前途非常光明,他的作品在德意志这边很受欢迎,日后肯定还能写出更多的作品。

    这种情况下,早点跟他建立合作关系确实是相当有益的一件事,既有利可图,对于他的出版社的名声也有很大作用。

    不过瓦伦特拉普的话还未说完,其他的几位出版商也已经挤了过来,他们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的同时,在很后面的地方,一些文化界人士和文学爱好者也都用炽热的眼神看向米哈伊尔。

    米哈伊尔:“?”

    这就是正宗巴黎爷和伦敦爷的力量?

    看来在巴黎和伦敦混了这么久终究是没有白费力气

    此时此刻,在餐桌的另一旁,看着那个被法兰克福文化界名人包围的年轻人的叔本华:“???”

    这对吗?

    感觉我的人生像是被偷走了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叔本华的作品写的很豁达很通透,但在现实生活中,他的性格和脾气要比常人糟糕、激烈的多。

    因此就在叔本华感到一阵烦闷的时候,他却是突然看到那位年轻人看向了他,接着米哈伊尔便用清晰的声音,对着他旁边的那些文化名人们说道:“我很高兴我能在法兰克福碰到这样一位高明的哲学家,他的哲学迟早能对欧洲的文化和思想产生巨大的影响。”

    他这话一出口,在场的人无论是那些文化界的名人还是普通客人,全都纷纷看向了稍微有点懵的叔本华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