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第三百一十五章 加强皇权,弘历逼得士绅怀念大明!

第三百一十五章 加强皇权,弘历逼得士绅怀念大明!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刘统勋和黄祐便忙带着众名士来咸安门外迎接弘历。

    “给四爷请安!”

    “罢了!”

    弘历在这些人行礼后,就抬了抬手,然后步入了咸安门内,往咸安宫来。

    刘统勋和黄祐等跟了来。

    宫内设了多个小间,每间按学科门类分成了儒学组、算学组、史学组、药学组、农学组等。

    每组都有名士在负责编纂该学科的高阶教材,目的在于完善对八旗子弟的体系化和专业化教育。

    八旗子弟属于大清的贵族阶层。

    弘历能说服雍正支持自己筹建京师大学堂的原因就是:雍正同意对八旗子弟的汉化教育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而加强皇权对贵族阶层的控制,避免贵族阶层和儒学为主的士族阶层合二为一。

    所以,现在弘历筹建京师大学堂,就是要让八旗子弟接受多个学科的汉学教育,而不再只限于儒学。

    只是,标准都固定化。

    这样一来,文科方面,自然难免会有禁锢八旗子弟思想的弊端。

    理科还好,因为理科有统一的答案,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但政治嘛,就是这样。

    特别是对旨在加强对贵族阶层的控制的雍正和弘历而言,加强对八旗子弟的教育,只是为了让他们更加积极勇敢的为帝国交血税,又不是真让八旗子弟各个有独立且自由的意识。

    再说,八旗子弟也没有资格在大清谈什么独立自由。

    因为,他们享受着大清给他们的特权和铁杆庄稼,骑在大多数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且不只是骑在汉人百姓的头上。

    所以,他们真要讲独立和自由,那就该出籍,自己去挣钱去从零开始的奋斗,而不能一边享受着大清皇帝赋予的各种特权,一边要求不被操控。

    民籍汉人可以只学儒学,乃至能够选择不同的儒学流派,那是因为,他们大多数不用朝廷出钱供给他们免费教育。

    当然!

    实际上,读得起书的民籍汉人也谈不上独立且自由,毕竟他们的教育支出主要是由宗族和家里掌权的士绅承担。

    这些士绅只愿意教程朱理学。

    一来他们推崇和擅长这个,二来科举迫使他们必须只重视这个。

    而现在的大清朝,自然还没到废科举乃或者改良科举的时候。

    毕竟,很多底层汉人就指着这个跨越阶级呢。

    虽然成功率很低,但目前就这个最合适,也最被人接受且最公平。

    因为,在许多教育资源匮乏的乡间,只有儒学教材普及到,也只有会教四书五经的人才。

    现在大清朝廷只能承担对八旗子弟的教育支出,也就只能先改变对八旗子弟的教育模式。

    而且,能够改变,还是在雍正进行大清洗后才能进行的。

    不然,早就有八旗自己的守旧者站出来反对,说将诸科杂学与儒学并重,是败坏圣教、动摇国本、忘本弃祖了。

    还别不信,清末创建京师大学堂时,满洲镶蓝旗的刚毅和汉军正蓝旗的徐桐就说过这些话。

    现在弘历这样做,没有多少反对声,全靠雍正的铁腕镇压的彻底。

    而弘历在进入咸安宫后,便就近进入了算学组,拿起新编的一本教材看了起来。

    “通弦求弧背,正弦求弧背,正矢求弧背。”

    弘历看着的同时就念了念。

    他知道,求弧背就是求圆内多边形某边所对的弧长,涉及到三角函数,倒是适合高阶的学生学习。

    为此,弘历也就随后问道:“这是谁编写的?”

    这时,刘统勋上前奏道:“回四爷,此乃钦天监时宪科五官正明安图所编。”

    一扁平脸褐细眼的官员跟着走了上来:“正白旗蒙古第六佐领下明安图,请四爷训谕。”

    弘历微微一笑,他倒是没有想到,蒙人中除了精通佛学与儒学的,竟还有精通算学的。

    为此,弘历也就说道:“不错,但‘割圆’到底是有限运算,你有没有想过用‘以直代曲’和‘无限逼近’的思路去计算弧背?”

    明安图听后微微一怔,随后两眼放光,忙拱手:“还请四爷赐教!”

    弘历便将微积分的数学思想简要的讲了起来,且将“离散的正多边形弦长”与“连续的圆弧长度”通过极限联系起来,让明安图去理解。

    京师大学堂是弘历打算用来培养顶级人才基地,而为他将来的帝业做更多准备。

    所以,他自然希望京师大学堂的教师们能给学生们多传授些这个时代还没于大清普及开的知识。

    明安图乃至在场的官员名士中也喜欢算学的都认真听了起来,且听着听着就都露出了敬仰之色。

    “没想到,四爷学问如此通达,用四爷所提供的思路,不仅仅可以计算小圆弧,即便大圆弧也不用担心不能计算,将来无论操炮还是天文测绘,皆可以更便利些。”

    明安图也在弘历视察完咸安宫后,对刘统勋和黄祐两人感叹起来。

    刘统勋和黄祐相视一笑。

    而弘历则在视察完咸安宫后,就去了内务府,安排如何具体的三改一加强。

    老十三已采纳弘历的意见,请得旨意,设立了国税司,负责征收内务府三织造局额外经营所得的税。

    弘历这里也就先代表内务府请旨,让江南三织造局可以用留存盈余,去自主经营别的合法行当。

    于是,江宁、苏州、杭州三处织造局在收到此旨后,就开始陆续办起酒楼、船行、当铺来。

    由于这三家织造局背靠内务府,自然有着地方豪绅没有的优势。

    比如,江宁织造局就在办酒楼时,利用内务府垄断各处茶酒名产地的关系,用到了更好的茶叶和酒,还请到了御厨的弟子,乃至连陪酒的风尘女子也有来自罗刹国等地的外夷女子,给当地纨绔子弟一种别样的体验。

    而苏州织造局则自己开办船行,为商贩们运货,且靠着织造局的牌子,让这些商贩避免了被沿途官差过度盘剥,也就得以赚了很多利润。

    至于杭州织造局则利用代内务府采洋铜铸铜钱的优势,在开当铺时,比寻常当铺更加有实力放钱,而让自己的当铺很快就开遍浙东。

    这样一来,光是下放扩大经营权这一项,就给内务府带来了大量收入。

    但这自然侵害了士绅阶层的利益。

    “本朝到现在,是越发为政严酷且轻贱圣教不说,还肆无忌惮的与民争利!”

    湖州士绅贾文保就在眼睁睁看见自家生意大不如以前后,对自己侄子贾盛才吐槽起来,且把拐杖重重地往地上一戳:

    “当初,吴三桂等真不该迎八旗入关,后面我江南士绅也更不该接纳这样的夷狄之朝!”

    贾盛才也跟着附和道:“叔父说的不错,真该反了这大清朝!”

    “我们贾家底下的佃仆也不少,不如直接反了,谁阵亡就把他家佃租的地给他,这样必能召集起一支敢战之师来!叔父觉得如何?”

    贾盛才说着就看向了贾文保。

    贾文保当即变色:“你小子还真敢想,祖宗的地无论如何也不能给别人,宁肯少赚点。”

    “可这就没法反!”

    “就本乡那些佃仆,您也不是不知道,刁滑短视的很,您跟他只讲华夷大义,他听都不听,但要是让他为地卖命,他会比谁都不怕死!”

    贾盛才说道。

    “谁说要反?!”

    贾文保呵斥了一句,就道:“宁肯少赚点,也不能反,这种容易灭九族的事,就不是我们这种人家能干的事!”

    “还不如指望将来天子能转性,或者下一朝天子能改变国策!”

    贾盛才听后不由得咬牙:“那真是憋屈!”

    贾文保只是喟然一叹:“每到此时,总是倍加怀念大明啊!”

    弘历猜得到,他这样整改内务府,会让天下士绅更加怀念大明。

    但他不担心这些士绅会因此就要大规模造反,所以他只打算继续毫无顾虑的辅佐雍正加强皇权,为他将来当皇帝打下更厚实的底子。

    只是在他整个内务府期间,福惠突然重病不起,一直高热不退,而御医们皆束手无措,许多名贵药材下去,皆不见效果。

    许多不满雍正的王公官绅在知道此事后,心里颇为畅快起来。

    “我刚刚得到的消息,八阿哥这次病的很重,连续数日高热不退,御医们束手无措。”

    弘皙就在见到江南士绅王廷成时,就对他兴高采烈地说起了此事。

    王廷成听后眉宇间也难掩喜色。

    “也该让我这位四叔受点磨难了,叫他不积德行仁政!”

    “要是弘历也得一场重病就更好了!”

    弘皙说着就搓起手来,而露出一脸畅想的神色。

    王廷成只微微一笑,他心里也很想附和弘皙,但还是郑重的提醒弘皙说:“王爷,您应该立即请旨进宫看望,以免让圣上觉得您不够关切八阿哥,毕竟,我们这位皇上素来很计较这些。”

    “我是要请旨进宫看望,如果能看见四叔痛失爱子的样子自然更好!”

    “要知道,这福惠可是他最爱的年氏所生,一直养在身边呢!”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