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小富即安?不,本公子意在天下-> 第四百二十章 夜访

第四百二十章 夜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陈小富走了过去:“小娘子,公子我不乏,就是向小娘子问个路。”

    那女人一听,脸上的笑意顿时敛去。

    她探头左右望了望:

    “奴家还以为来了个大买卖……哎,三天没有开张了……那些死鬼都跑去集庆捧那骚蹄子的臭脚了么?”

    陈小富:“咳咳,小娘子……”

    “给钱!问路二十个铜板!”

    陈小富从袖袋中一摸,最小的碎银都是二两银子。

    他将这银子递了过去:“本公子就是想问问这甘源县的县衙怎么走。”

    这女人看着这锭银子眼睛顿时一亮,她的脸上笑出了一朵花来,伸手取过了这锭银子揣入了袖袋中,又抬手一指:

    “前边,左转,走到头再右转就能看见了。”

    说完这话,她又堆起了笑冲陈小富眨了眨眼:“公子……奴家、奴家的花活其实挺多的,公子如此大方,让奴家好好侍候公子一场可好?”

    陈小富一把抓住李凤梧的手转身就走。

    走了两步。

    他回头问了一嘴:“集庆哪个骚蹄子这么有名?她是谁呀?”

    女人撇了撇嘴转身入门:

    “还能是谁?”

    “当然是秦淮河上新来的如烟姑娘!”

    她又转身看向了陈小富:

    “公子,您就别想见到如烟姑娘了,奴家听说呀……想见如烟姑娘的人排队都排到三个月之后了!”

    “门槛费都涨到了五百两银子!”

    “还有许多的大人物!”

    “公子虽然生得漂亮,但在人家如烟姑娘的眼里……漂亮又不能当饭吃!终究是要看身份地位和银子的!”

    “公子是不是嫌弃奴家年老色衰?”

    “要不……奴家给两位公子介绍介绍咱甘源县庆红院的姑娘?”

    “可不一定就逊色于如烟哦,人家也会吹拉弹唱,比如烟姑娘更懂得善解人衣……如何?”

    陈小富拽着李凤梧落荒而逃。

    集庆秦淮风月闻名天下。

    对此,陈小富在帝京蓟城的时候就已有听说过。

    帝京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蓟城花魁稳三年,秦淮姑娘红三月。

    意思就是蓟城楼子里的姑娘若夺得花魁,她基本能连续三年坐稳花魁的位置。

    但秦淮河上那些楼子那些画舫里的姑娘,花魁这个位置想要坐稳三年简直是白日做梦!

    她们能红三个月就很不错了。

    集庆虽是旧都,但它是而今是江南道道府所在之处,亦是整个江南甚至是整个大周的商业中心。

    这里,是真正的商贾云集。

    这里,亦有前朝的许多勋贵。

    这里还有着比帝京还要多的文人才子!

    有钱的人聚在了一起。

    有才的人也聚在了一起。

    自然而然,这个地方青楼这个行业就会繁荣昌盛。

    青楼很多,生意很好,大周各地,甚至是其他国家的有才有貌的吃这一碗饭的姑娘便会涌来。

    这就造成了秦淮河畔风月场里有铁打的楼子流水的姑娘这么个现象。

    这里云集了最有才华最有相貌还最善解人意的姑娘,要想夺得花魁,难度自然大增。

    更遑论稳坐三年花魁的位置了。

    用陈小富的理解就是一个字——卷!

    这个如烟姑娘,想必就是新捧出来的,毕竟在帝京时候陈小富并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

    “去了集庆,老鬼的事办好之后要不要去秦淮河看看?”

    二人向甘源县县衙走去,李凤梧颇为好奇的问了这么一句。

    “来都来了,咱们到时去瞧瞧。”

    李凤梧沉吟三息:“好!”

    ……

    ……

    甘源县的晚上还算是热闹。

    已是戌时,陈小富二人走出了那条僻静的巷子,便来到了繁华之处。

    这条街巷颇为宽阔,两旁的铺子皆无一打烊。

    四月的江南哪怕是这样的夜里也没有丝毫的寒意,许多姑娘甚至已换上了夏日的裙装。

    街巷里车水马龙人流如织,这才是江南该有的景象。

    一路而行,耳畔听来最多的话语居然都是关于他陈小富的!

    大周陈爵爷送老鬼灵柩至甘源县,夜宿龙门客栈这件事,已经在甘源县传遍。

    这件事在甘源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陈小富护送老鬼灵柩出帝京这件事并没有任何隐瞒。

    事实上这一路而来途径的所有城镇的官员都得到了消息,他们早早的等候,就为了见这位陈爵爷一面。

    可这位陈爵爷打尖也好住店也罢,那是一个都没有见!

    有帝京传来消息,说陈爵爷此行集庆并非公事,仅仅就是完成老鬼的遗愿将老鬼葬在金陵山里罢了。

    说老鬼的死对陈爵爷的打击颇大,陈爵爷没有心情会见一路的官员。

    这令某些官员大失所望,也令某些官员们松了一口气。

    “接待陈爵爷这样身份尊贵的主儿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甘源县县令杜怀生一捋短须,看了看对面的师爷,视线落在了那师爷身后半步的一个戴着面巾的女子脸上。

    这女子身材高挑,双眼有神,只是那黑色的面巾遮住了她大半张脸看不出究竟漂不漂亮。

    他端起茶盏来呷了一口,对他那师爷又道:

    “这可是咱们大周的一尊真神啊!”

    “听说他在千丈原力挽狂澜,竟然凭着一百多个人,硬是宰了三个神将!”

    “即便是如霍征这样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也重伤在他的手下,而今不知所踪……”

    “魏国那位战神也败在了他的手上!”

    “他粉碎了安知鱼十几年布下的局,在最危急的关头救了女皇一命!”

    “他亲自送老鬼的灵柩来集庆……内务司显然也掌握在了他的手里!”

    “女皇对他似乎并不顾忌,这是多大的信任?”

    杜怀生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徐徐放下了茶盏,极为感慨的又道:“如此看来,陈爵爷定会上位了……他才十七八岁……这一步估计要登天,恐怕会位极人臣!”

    “有他执掌朝廷,咱们大周朝,恐怕真会变个模样了。”

    那师爷躬身一礼,赞同道:“东家所言不假。”

    “不过这是个好事,就凭户部这刚下达的税改文书看来,这位陈爵爷虽年轻,却有不逊于曾经的那位苏八斗苏丞相的治世之才。”

    “这税改文书来的太及时了!”

    “可以预见咱们大周的商业定会更上一层楼……潘成林对咱们江南道的商业造成的巨大的伤害,想必也能因为这一新政的到来得以治愈。”

    “商人们应该能重振信心,再次开门营业。”

    “礼部也送来了文书,说今岁秋要加一场恩科……这恩科取中的学子怎样也要放到一县历练一些日子。”

    他又拱了拱手:“东家,左右二相的人肯定会被连根拔出,朝廷必然缺人,东家在甘源县呆了十二年了!”

    “这甘源县在东家的治理下也很是不错,依属下看来,东家离再上一步已经不远了!”

    杜怀生哈哈大笑:

    “你这老家伙也来打趣本官。”

    “想什么呢?这官场上的事复杂着呢!”

    杜怀生脸上的笑意渐渐收敛,露出了一抹淡淡的忧伤。

    他一声叹息,又道:

    “这当官啊,绝大多数时候并不是凭本事,凭的是上面有没有人提携!”

    “如本官这样没有背景的人……一县县令就已经到头了。”

    “至于知府……”

    他摆了摆手:“我给你讲呀,这至少需要在吏部有关系才行!”

    “所以当官这个活儿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吧,它也复杂。”

    “如果就是简简单单的当个县令,我只需要将本县治理好,让本县的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让本县的商人们能够放心经商,让本县的学子们能安心于学业即可。”

    “得一县百姓之爱戴,不被他们背后指着我的脊背骂娘,这便算是当了个好官了。”

    说着这话,他自嘲一笑:

    “可百姓心里的好官却并不一定就是上官心里的好官啊!”

    “你知道上官需要的好官是怎样的么?”

    “是按时奉上两敬,还不能少。”

    “是所治之地无大事,不能给上官添麻烦。”

    “是随时要去上官的府上卖卖笑,讨一个脸熟,混成上官的心腹……按照上官的意图去做许多违心的事。”

    “这便是所谓的讨官要官。”

    杜怀生端起茶来呷了一口,很是感慨的又道: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若是将有限的精力用在了讨好上官揣摩上官之上,哪里还有精力去体察民情为民解忧?”

    “所以,要当官,要向一步一步往上爬当更大的官,它是极为复杂的!”

    “这个时候所看的就不是能力了!”

    “是家世、是背景、是财力、是……阿谀奉承两面三刀见风使舵的本事。”

    “你知道这些东西我一无所有。”

    “甚至因为河南道灾民之事将田知府都给得罪的死死的。”

    “哎……我能够在这县令的位置上混到告老就很不错了,指不定哪一天被上面弄个帽子盖下来打入大狱,到时候你可多长个心眼跑路,莫要受了我的牵连才好!”

    杜怀生的这席话很是消极,但苗师爷却知道这就是事实。

    他沉吟片刻,说道:“东家,若陈爵爷真执掌朝廷,恐怕会不一样。”

    杜怀生微微一笑,他没有去与苗师爷辩驳,放下茶盏,他望向了夜空,淡淡的说了两句:

    “或许吧!”

    “毕竟年少,难免气傲。”

    “年少则刚愎自用,气傲则独断专行……你我看看就好。”

    【三千字大章,今天就一章】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