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小富即安?不,本公子意在天下-> 第四百二十二章 论商

第四百二十二章 论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就在杜怀生努力的让自己平静,揣摩着这位陈爵爷会问自己什么问题的时候,陈小富开了口:

    “你今年多少岁了?”

    “回陈爵爷,下官今年三十五岁。”

    “哦……你是怎么和老范认识的?”

    “不知陈爵爷口中的老范是不是典范典尚书?”

    陈小富一怔,这才想起范典这个真名只有他和老鬼二人知道。

    毕竟范典是内务司三殿十二间的法间堂堂主。

    这个身份现在已不重要,但依旧没有曝光于天下。

    他点了点头。

    杜怀生微微一笑:“下官就是这甘源县的人,祖籍在甘源县象山村,幼时就读于这甘源县县学。”

    “下官读书、读书还行。”

    “九岁中童生,十四岁……也就是长乐三年中秀才便去了平江书院读书。”

    “下官在平江书院读书的时候被平江书院的院正范从书先生收为弟子……范先生是典范的亲戚,典范曾经来过平江书院,下官与他在平江书院结缘。”

    “那时候典范已是集庆刑部司门司的掌固。”

    “长乐六年秋,下官入集庆参加乡试,却不料那一年的乡试并未能如期举行。”

    “下官在集庆一直等到冬雪来临,等来的却是长乐皇帝驾崩……”

    “下官兜里的盘缠已用尽,正准备回甘源县的时候又遇见了典范。”

    “他邀请下官去了他的草庐里,那晚我与他把酒畅聊至天明。”

    “他让我留在集庆,就住在他的家里。”

    “而后便是大周朝的建立,女皇登基,科举恢复,下官在凤历元年中举,而后再回平江书院继续读书准备参加会试。”

    “凤历三年春,下官还算幸运,通过了会试成为了贡士。”

    “陛下打仗去了,这殿试就无人主持,下官留在了集庆,在吏部挂了名等着轮个一官半职。”

    “这一等,就等到了凤历五年。”

    “女皇迁都蓟城,下官得了个甘源县县令的实缺。”

    “典兄要随吏部去蓟城,下官与他在集庆最后一聚……就此,十二年余过去,下官便再也未曾见过典兄……”

    “听闻典兄得陈爵爷赏识,而今已贵为刑部尚书,下官便觉彼此身份相去甚远,亦没有给他写一封信去道贺。”

    杜怀生斟茶,恭敬的给陈小富和李凤梧二人各递了一杯过去,又道:

    “下官是真没有料到典兄并没有忘记我,竟然还向陈爵爷举荐了下官……下官汗颜,若有暇去了蓟城,下官当去给典兄请罪才行!”

    杜怀生的这一席话说明了他与老范的关系,也说明了他曾经是个很厉害的读书人。

    但这并不能说明他就是个有刺史之能的人才。

    陈小富呷了一口茶,又开口说道:

    “这江南道乃大周最富庶之道,不过这富庶在我看来还远远不够。”

    “要如何才能让江南更富裕……不知道你可有什么好主意?”

    这才是进入了正题。

    亭外的苗师爷极为紧张的看了东家一眼。

    他身边的那个姬小芳……

    她则是深深的看了陈小富一眼!

    谁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就连苗师爷也不知道自己的这个从未曾见过面的外甥女不远千里来到这里所求事何事。

    姬小芳也是今日才抵达这里。

    只比陈小富一行入甘源县早了个把时辰!

    她知道陈小富离开帝京下了江南她才来的。

    但她也没有料到陈小富竟然会跑到这县衙里来,这该死的家伙……

    姬小芳拽了拽拳头。

    这厮坏到了骨子里!

    竟然还装着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

    狗东西……

    怎么才能引开李凤梧杀死他呢?

    肯定不能在这里。

    会给三舅带来麻烦。

    另外……自己也不是李凤梧的对手。

    就让这狗东西再多活几天吧!

    天下知道陈小富破了一境的人不多。

    嘉福寺那天死了许多人。

    活下来的人对陈小富破一境这个事守口如瓶。

    这个目前还不知道从何而来的姬小芳自然是不知道的。

    她只知道李凤梧很厉害。

    而陈小富嘛,在武学上就是个渣渣。

    她简单的认为只要将李凤梧引开,她就能轻易将陈小富碎尸万段!

    她在想着如何才能将李凤梧引开。

    她在想着陈小富跪在她面前的时候那痛哭流涕的模样。

    亭中,杜怀生对陈小富的这一问仅仅思忖了数息便开口说道:

    “若要江南更富裕,终究还是离不开商业二字。”

    “去岁时候,潘成林在集庆做的那事给整个江南道甚至整个大周的商人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好在陈爵爷您及时出了手将潘成林拿下,将那些关押在牢中的商人们都放了出来。”

    “那些放出来的商人们已没有了再经商的积极性,又好在户部在这最关键的时候颁发了税改文书,这算是给了那些商人们一个新的念想。”

    “下官斗胆问一句,这税改之法……可是陈爵爷您提出来并推行的?”

    陈小富点了点头,杜怀生一捋短须:“这就好!”

    “当下在这江南道,在整个大周朝,不是下官在您面前溜须拍马,陈爵爷您的形象在所有人、尤其是商人的眼里是最为正面、最为积极的!”

    “商人们最担心的就是政策的朝令夕改,陈爵爷您很年轻,您会站在庙堂的高位,您所推行的政策就具有较长时间的持续性。”

    “政策的持续性很重要!”

    “您既然来到了集庆,下官以为,只需要你在集庆召集那些商人们,尤其是被潘成林以莫须有的罪名罚没了家产下了大狱的那一批商人……”

    “您给他们一线光明,他们定会逐光而行!”

    陈小富很是仔细的听着,杜怀生这番建议当然有用,是对那些商人们信心的提振。

    此举会传遍天下,便会给大周所有的商人注入一针强心剂。

    但在陈小富看来,这也仅仅是让江南的商业环境得到改善,最多也不过是恢复到潘成林打击集庆商人之前的样子。

    若要让江南的商业实现跨越式的飞跃,杜怀生的眼界还低了一些。

    顿了顿,杜怀生看了看陈小富那不置可否的模样,他明白自己的这番话并没有说到这位爷的心坎儿上。

    也就是自己的见解并不独到。

    没有新意。

    于是,他略一沉吟,开口又道:

    “商业这个东西,无外乎就是市场。”

    “市场的繁荣最需要的有两点。”

    “其一是长期看好。”

    “其二,是商品的快速流通。”

    “长期看好来自于朝廷的政策……其实在下官看来,只要朝廷的官员管好自己的手,莫要过多的去干预市场,市场这个东西它本身就具有自我调剂的能力。”

    “朝廷应该做的是……消除大周境内各地的市场壁垒,同时,解决商品快速流通的问题。”

    陈小富一听来了兴趣:“你仔细说说。”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