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太子:开局硬刚李世民-> 第403章 当朕是要饭的,然后还要让朕跪着要? 第403章 当朕是要饭的,然后还要让朕跪着要?
- 大军刚一进城,只见城中站满了百姓,这一方面李承乾做的事确实前无古人。
另外则离不开褚遂良的玩命宣传。
而且不光有百姓,还有不少寒门出身的读书人。
大军缓缓入城,只见长安街道两侧早已挤满了百姓。
人潮如织,万头攒动,无数双眼睛热切地望向凯旋的军队。
这般盛况,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李承乾此番作为确实前无古人,另一方面也离不开褚遂良连日来不遗余力的宣传造势。
同时欢呼的人群中,还夹杂着不少身着朴素儒袍的寒门学子。
他们挤在人群最前方,如今的李承乾可是底层读书人绝对偶像。
李承乾在街道上策马缓行,马蹄声在欢呼浪潮中几不可闻。
二十二岁的年纪,正是意气风发之时。
轻轻勒住缰绳,任由战马以更慢的步子前行,目光所及之处,尽是跪拜欢呼的百姓。
他真切地感受到身为帝王的荣耀。
万千人的崇敬与尊敬如潮水般涌来,老人们颤巍巍地伏地行礼,壮年男子抱拳致敬,妇孺们眼中闪烁着敬慕的光芒。
被万民景仰的感觉,胜过世间一切美酒佳肴,简直是男人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而且这种感觉确实太让人上瘾了,整个人心绪激荡,仿佛能忘记一切烦恼、疲惫。
“诸位大唐子民。”他轻轻摆手,声音清朗:“朕今日保得关中百姓,皆因我大唐将士悍不畏死,百姓同仇敌忾,今日这份荣耀朕要与天下人共享!”
说完,抽出手中横刀,刀锋直指苍穹。
“大唐万岁!大唐威武!”
百姓情绪瞬间更为高涨,声如山呼海啸。
“陛下万岁!陛下威武!”
“大唐威武!!!”
与此同时城头上,李世民看着这一切,神色十分复杂,有欣慰,有怅然,更有他自己都不明白为何会有的嫉妒。
他身旁的长孙无忌见状,声音好似喃喃自语。
“陛下...承乾可真像二十岁时的您啊,若妹子在天有灵,恐怕会欣慰至极。”
相似的身形和长相,如今经过战场洗礼和逐渐浓厚的帝王霸气,让李世民不由幽幽一叹。
“是啊,他如今可真像极了朕...他...。”
长孙无忌目光微动,语气还是那般:“我们都老了...。”转头看向李世民:“陛下,你我君臣一场,抛去往昔所有恩怨不谈,斗胆直言一句‘您真的该为将来考虑了’。”
李世民依旧神色复杂,他何尝不明白。
要说如今诸皇子,要是有一人能应对如今乱局,自然当属李承乾。
但这份情绪和对权利的眷恋,让他内心十分矛盾,久久未语。
李承乾则在万千百姓的欢呼声中,从玄武门返回太极宫。
此刻他心潮澎湃,激荡的情绪让他的双颊微微泛红,一双眸子亮得惊人,仿佛蕴藏着万千星辰。
沿途百姓的欢呼声犹在耳畔回荡,那种被万民景仰的荣耀感,让他整个人都处于一种极度振奋的状态。
回到太极殿后,他强压下心中的激荡,立即传令召集群臣。
春耕之事迫在眉睫,绝不能有任何差池,因此关中旧官员的可是燃眉之急。
他端坐在龙椅之上,手指无意识地轻叩着扶手,等待着群臣的到来。
良久,一众文臣陆续到齐,分列两旁。殿内烛火通明,映照着一张张或凝重的面容。
这时长孙无忌匆匆从殿外赶到,气喘吁吁,明显是一路快跑。
李承乾见人到齐,也不絮叨。
“突厥残兵,半个月内估计会被彻底扫平,被罢免的官员问题必须立刻解决,诸位可有好的办法?”
众人不由交头接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肯定是钢刀。
但一来人数非常多,二来这些人要藏起来暗中搅动,一时间可能还不能全抓到。
这时门外传来士兵声音:“陛下,太上皇派人送来一封信,说让您亲启。”
这话让李承乾愣了一下,老李就住在东宫,距离也不远,有什么事还需要送一封信的?
“嗯,呈上来吧。”
下面的长孙无忌,目光一动,随之露出了然之色,他大概猜出信的内容。
李承乾接过信后,直接撕开,里面是一张对折六次的信纸。
打开后,上面写着全是人名和其官职。
崔幹,曾任尚书右丞。崔知悌,官至中书侍郎。崔民幹,曾任黄门侍郎,崔知悌,曾任中书侍郎.....。
李桐客,邢州柏仁人,曾任通、巴二州刺史,卢万石,范阳卢氏,邢州刺史。
这名单之长,足足上百人还不止,粗略看完后,这些人官职几乎囊括了大唐从上到下几乎所有职位。
而且极其驳杂,除了官员外,甚至还有一些是知名商贾、士绅等。
这让李承乾罕见沉默了,指尖微微发凉。
这不仅仅是一份名单,更是一张庞大而精密的网。这张网早已深入大唐的肌理,连接着朝堂与乡野。
说白了,就是给其本家灭门,那些旁支短时间也根本无法解决,原因很简单,就是实在太多了。
抬头看向众臣,虽目光不见喜怒,但心中生出几分异样,就这些人也有不少和门阀有联姻。
如此他能信任的除了麾下诸将,就只有长孙无忌了。
但靠老舅一个人,不可能干得过那么多人。
想到此处,神色微动,露出不悦之色。
“怎么了诸位,还没想出办法吗?你们可都是朕之肱骨。”
众人不由面面相觑,其中有因为立场和背景原因,没法说什么,另外也是真心想不出办法。
他其实有长久对抗门阀的办法,无非是科举,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摊丁入亩。
但这都需要时间,不过春种可是不会给他时间。
良久,他才咬了咬牙。
“朕意,今日让诸位将军驻扎关中各处重镇,以让春种顺利进行,诸位意下如何?”
用兵做这件事,首要就是损耗,因为春种开始后不少府兵都要回家农忙,如此他们粮食减产,朝廷就要补贴,这可不是一个小数。
但目前也没别的办法,甭管怎么想,所有人都拱手齐声道:“臣,附议。”
这时,高士廉颤颤巍巍地站起身,微微拱手,声音低沉却清晰地回响在殿中。
“陛下,按照臣估算如今春种所需粮种,还差二十五万石。”
话音一落,满朝皆惊,众人无不神色大变。
李承乾猛地一震,声音几乎是从喉咙里挤出来,几乎就是破音了。
“多少?你说多少?!”
朝廷在他尚未起兵之前,一年岁入约八百万石。
可除去兴修水利、赈济灾情等必要开支,真正能纳入国库的,不过一百五十万石。
再算上漕运损耗,最终能存下来的,也不过八十万石。
听起来似乎不多,可这,已是封建时代的极限,而且还是得遇到李世民这种皇帝。
高士廉有点大喘气,顿了片刻又继续道:“按往年惯例,江南道本应运送至少十五万石粮种,以支援关中春耕。”
李承乾心头一松,少了一大半,周转空间就大了不少。
高士廉语气一转,又一次重重停顿。
“江南道传来消息,地方豪绅以战祸为由,今年只愿出五万石,还要朝廷拿江南盐业来换。”
这让刚松了口气的李承乾,深色肉眼可见阴沉下来。
江南道确实遭遇了战事,但结束的非常快,可以说并未受损。
现在不光只给五万石,当自己是耍饭的,而且还要让自己拿江南盐业来换。
这属于逼自己跪着和他们要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