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这个民国不好混-> 第787章 我可以不用,但是不能没有 第787章 我可以不用,但是不能没有
- 至于装备方面,目前整个闽中轻重工业以及赣省部分幸存下来的机械加工产业都在加班加点的生产模块化装备。
由于102集团军主力部队当初在苏中和日本关东军的战车坦克部队硬碰硬中出现了相当多的不足以及短板。
这次由德国工程师牵头,闽中技术骨干为主力设计研发团队。
在原来重卡和轻卡的基础上,复合改进出了新式八轮全地形步炮协同步兵战车。
全车可在复杂地形地貌战场环境中,全力搭载步兵9人,炮兵4人,驾驶员和指挥车长各1人,共计16人。
车顶闽制链式重机枪一挺,拖挂式150重型迫击炮一门,弹药四个基数。
一次满载满勤可保持高强度移动作战450公里。
同时也升级出了12轮全地形重炮高炮弹炮一体炮兵重型战车。
全车可在复杂地形地貌战场环境中,全力搭载炮兵8人,机枪手1人,驾驶员和指挥车长各1人,共计11人。
车顶闽制链式重机枪一挺,拖挂式150毫米口径24公里射程自主生产陆军制式榴弹炮一门,或者88毫米10公里射高,15公里有效射程自主生产防空制式高速炮。
弹药常备5-8个基数。
一次满载满勤可保持高强度移动作战350公里。
同时为了适应新装备新战法,给直属装备旅特别生产新型14轮重装半挂式导弹移动发射车。
根据兵器司生产的最新版本,直属装备旅已经将火箭弹和导弹正式分加,多管火箭弹不再使用特殊炸药,只灌装普通高爆炸药入列师一级特殊战略打击火箭战车模块团。
而直属装备旅归建在集团军总部下属战略打击作战模块旅。
仅装备最新移动陆基烟囱2型,爆竹2型,烟花3型三个当量级陆基制导物理弹道导弹。
而空军师,海军师,潜艇师则分别装备陆空基制导,海基制导物理弹道导弹。
由于没有卫星太空通讯技术,目前技术也只能通过数学计算,物理分析以及地理气候条件来计算出传统飞行打击弹道。
即便是这样,秦晋在高速导弹这一块的投入和精力已经达到严重超负荷状态。
毕竟直属装备旅里,不仅要有基础技术型兵种和精锐卫队,更烧钱的是那一个个高知技术指导专家。
全旅三个主力模块发射营共计60枚三型导弹,就要给这06枚导弹配上180名高级技术指导,180名技术军官本身待遇不算什么,可是这180名军官加上60枚导弹所需要的标配装备和辅助资源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以前发射一枚烟囱A型火箭弹,制造成本和发射成本也就两百万银元。
如今搞上制导了,光制造成本就高达150万银元一枚,加上相应全套发射设备,就直接飙升到210万。
而每枚导弹由于发射位置,目标位置不同,因此需要坐标分析师,地理测量师,天气专家,空气动力学专家,弹道轨迹专家,电气控制专家,燃料计算师,弹药化工调配专家,机械调校修理师,建筑工程技术员,定向爆破计算专家……等等一系列的人工,机械,气候,物理数学资源投入。
就这一大类,直接没有100万-150万是搞不下来。
所以一枚最低最短当量的导弹,从制造到养护到发射出去,光成本没有400万下不来。
像射程最远,爆炸威力最大的烟花系和爆竹系导弹,成本基本在500万-800万。
所以仅仅一个直属装备旅,平时都是背着3.4亿银元在作战,说它是用钱堆起来的部队这是一点都不夸张的。
当然,秦晋也没有能力装备第二个装备旅。
毕竟空军,海军,潜艇那边,虽然规模没有这么大,可是三支特殊部队正常列装也不会低于1.5亿一支单列支队。
而且建制还是三重领导,除了集团军总指挥外,三支海空潜单列支队的建制却统一归在直属装备旅战斗序列编制之下,只有作战权临时归空军,海军和潜艇师根据作战需求而调动。
没办法,这高精尖太烧钱了,如今整个闽中经济发展得这么好,一年的财政收入也才5.5亿银元左右,这个数字别说全国,就是全世界也算是顶尖的那撮了。
可是就这样,打造一支这样的高精尖部队,全闽中不吃不喝需要一年半!
因此,不是重点目标,非必要是不会启用这种武器的。
现在之所以装备,秦晋最主要的还是为了有一天能够接住德国那边的终极技术,到时候,来了就能造,造了就能打,打了就特么的得出决定性结果!
平时常规战略性重点打击,秦晋还是选择用车载多管常规高爆火箭弹,毕竟那玩意,只要有足够的基础原材料,就可以很便宜的支撑起一场战争。
不像这,打一轮下来,光他么原材料离芯提纯和化学渗透就需要好几万人忙活几个月,而且一旦开工,全闽都要为它拉闸限电。
其实所有人都不能理解秦晋为什么坚持要把主力资金和资源都投到这么一个又贵又骄气的玩意儿上。
毕竟日本人的坦克集群,欧美人的战舰横荡,全世界都在追求飞机,坚船利炮。
就秦晋死磕发动机,特殊材料,导弹这几个不能马上形成有效战斗力的高投入低回报的项目上。
不过好在不管是陆军,海军和空军以及潜艇部队,基础投入和正常研发还能坚持下去。
就是现在部队精量化了,再也不复当年一个旅都有上千辆车,几百条船,无数门炮的时光。
想想当初部队一拉出来,不是人山人海,就是机械轰鸣就是铁甲咆哮。
如今有钱了,装备好了,反而有种数量始终不够的火力不足恐惧症。
对此,秦晋不作回答,除了命令部队加快人机磨合熟练度外,更多时间不是在各部亲自巡检就是一头扎进地下研究基地死活不出来。
而重庆方面和北方局在华北,华中,以及华南的战争,也从反攻势如破竹到节节收缩兵力。
而在六月份的撤退中,上峰更是不惜以炸开黄河大堤水淹河南为代价,以此迟缓日军的进攻步伐。
齐秀峰奉秦晋命,于7月9日赴上海和日本总领事松本三郎交涉关于铁路救援河南灾民一事,对此,秦晋不惜放回一切被扣日本人,同时让出一半铁路北方段的收益。
放开日本海上航线以及允许日货重新进去闽中市场以及通过闽铁进去内地市场。
所谓求人就要有求人的态度,挨打就要立正,秦晋的这个态度,还是让日本人很满意,同意了苏粤铁路连通淮海线,以每天两趟救援专列的排班额允许闽中非战争人员进入华中华北对灾民进行赈灾。
其实主要还是日本人压力也快顶不住了,如今不比历史,国际舆论的压力远比历史更大,而双方局势的微妙也不是历史上的那个日本可以横行无忌的!
毕竟秦晋说他有60万大军,那他真有,重庆方面和北方局说出兵,也确实出了,现在整个华北,华中,都七月份了,还一片荒芜!
今年夏收别说减产,基本上可以说是绝收。
国府和秦晋压力山大,他们日本方面同样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毕竟饥荒已经成为事实,谁养的人越多,谁的压力就越大,与其自己花精力虐待那几百万支那人,还不如让他去国府和秦晋的地盘分他们的粮食,抢他们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