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第217章 (两章合一)

第217章 (两章合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2月16日。

    万安镇罐头厂。

    罐头厂在万安镇西侧,墙上的蓝砖已经开始掉皮,墙面露出坑坑洼洼的斑驳,生锈的铁皮招牌将“罐头”二字蚀得只剩半边,门口“先进集体”的牌子诉说着曾经的荣誉。

    门卫室内。

    老张往铁皮火炉里扔了一截枯树枝,火苗骤然蹿起,在布满裂纹的玻璃窗上投下跳动的影子。

    他倒了一杯热水,坐在椅子上,桌上的收音机正播着新闻,主持人字正腔圆地说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本台记者获悉,该厂通过职工持股筹集87万元技改资金,但部分老工人对德国进口设备适应性表示担忧……”

    一阵摩托车引擎声响起,老张透过玻璃往外瞅,见厂门口停下一辆摩托车,两个男子正从后座跨下。

    高个男子裹着黑色呢子大衣,呢料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胖子套着一件略紧的皮夹克,看着有些眼熟。

    老张走出门卫室,上下打量着两人:“你们干啥的?”

    金百万从兜里摸出一盒红塔山,透过铁栅栏递给老张一支烟:“张叔,有些日子没见了,厂里还没上班呢?”

    老张接过香烟,看对方眼熟,却也想不起对方的身份,敷衍道:“没呢,等厂里通知。”

    金百万站在厂门口,隔着铁栅栏往里瞅:“张叔,我记得厂里不是有条狗吗?咋一点动静都没有。”

    老张把烟夹在耳后:“那狗比我吃的都多,要它干啥?”

    李哲望着空荡荡的厂房,玻璃窗上还贴着春节的对联,红纸边缘已卷成灰褐色,看着不像是今年新贴的。“张叔,罐头厂放假多久了?”

    “多久了?”老张掐指一算,回忆道:“两个多月了吧。”

    李哲追问道:“那库房里还有罐头吗?”

    老张露出警惕神色:“你们是干啥的?”

    金百万猜到老头可能记不得自己了,笑道:“张叔,我是大营村的金百万,前两年给咱厂供应蔬菜;上次来,我还给您带了二斤散酒。”

    “嘿,你小子啊,我说咋瞅着这么眼熟。”老张笑了笑,比之前热情了很多,“厂里的库存多着呢,都快堆成小山了。厂里上上下下都为罐头的销路发愁……”

    两人跟老头聊了一会儿,大致搞清了罐头厂的状况:罐头厂没有订单,库存积压;厂里发不出工资,甚至厂里都没有确切的开工日期……

    跟老张告别后,两人骑上摩托车离开。

    “李老弟,谢副厂长家离这儿不远,要不咱们直接去他家得了。”

    “行啊,金哥,谢副厂长主要负责哪方面的工作?”

    “主抓采购和安全。不过,像罐头厂这种镇集体产业,有时候分工也不是很明确。前年年底我就去拜访过他,那时候就感觉,这罐头厂的生意可能不大行了。”

    罐头厂的生意不好,可能有很多种原因。如果单纯是市场环境原因,对李哲的影响不大。如果是罐头质量不好,那李哲就要慎重考虑了。

    金百万继续介绍道:“谢厂长跟我年纪差不多大,以前当过工程兵,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腿部受伤,转业后就到了罐头厂。他这个人比较正派,也比较严格,不过也比较守旧。”

    李哲点点头。这个年代很多转业军人都会被安排到基层工作。

    ……

    一栋平顶砖瓦房内。

    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坐在沙发上看书,书皮上写着《罐头生产工艺与新技术》。男子看得很认真,一边看,还一边做笔录。

    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正在扫地,扫到他旁边的时候,出声提醒:“抬抬脚。”

    男子微微皱眉,似乎因为被打扰显得有些不耐烦,但还是抬起了双脚。

    女人边扫边问:“今儿个都正月十一了,你们厂什么时候开工?”

    “你以为我不想开工?”男子放下手里的书,想要说些什么,但话到嘴边又摆摆手,“算了,说了你也不明白。”

    女人抱怨道:“你不说我怎么明白。我就知道,你们厂不开工,你不上班咱家里就没钱,总不能就指望家里那几亩地过活。你这个副厂长听起来挺唬人,结果一年到头还没人家在外面打工赚钱挣得多……”

    男子瞪着眼,不满道:“姚翠芬,前些年,我们厂效益好的时候,你可不是这么说的。”

    “哎呀,你也说了,那都几年前的老黄历了。人家都说现在改革开放了,经济一天比一天好,就你们厂越干越差。我看你这个副厂长也干不了……”

    “闭嘴!”男子呵斥了一句,猛地从沙发上站起身,“我看出来了,你就是瞅我不顺眼,没事找茬。”

    女人把扫帚往地上一甩:“我找茬,我找什么茬,家里的饭是我做的,孩子也是我带的,你说说你在这个家里干过啥?”

    “得了,我不跟你吵。你嫌我碍事,我出去成了吧!”男子站起身,从墙壁的挂钩上扯下军大衣,披上衣服直接出了院子。

    女人站在屋门口,叉着腰喊道:“走吧,赶紧走。谢满囤,有本事你就别回来!”

    谢满囤气冲冲地出了院门,往前走了几步,就见到一辆摩托车开了过来,与他擦肩而过,恰好停在了自家门口。

    他停下脚步,扭头回望。见骑摩托车的胖壮男子有些眼熟,而对方也扭过头来瞧他。

    “谢厂长。”骑摩托车的男子直接叫出了他的名字。

    谢满囤上下打量对方:“你是金老板?”

    见到对方穿戴整齐要出门,金百万下意识问道:“谢厂长,您这是要去哪儿?”

    “呵呵,也没什么事,就是出去溜达溜达。”谢满囤笑了笑,“金老板,您这是来找我的?”

    “对。这不是有些日子没见了嘛,想跟您一块儿聚一聚。您中午有时间吗?咱们找个餐厅坐会儿。”

    谢满囤很清楚自己媳妇儿的犟脾气,尤其是这两年自己挣钱少了,越发不能容忍。自己这个时候带朋友回去,肯定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

    “金老板,去年镇上刚开了一家餐厅,我带您去尝尝。中午我做东。”谢满囤硬着头皮说道。他兜里没几个钱,只能先挂账。

    金百万笑道:“我们哥俩请您吃饭,哪能让您掏钱。”

    李哲和金百万都下了摩托车。金百万指着李哲介绍道:“谢厂长,这是我同村的李老弟。”

    李哲主动伸出右手跟对方握手:“谢厂长,久仰大名。我叫李哲,是大营村的蔬菜种植户。”

    “不敢当,我哪有什么大名。”谢满囤跟李哲握了握手,见对方衣着光鲜,谈吐不俗,怎么看都不像是个种菜的,但刚见面大家还不熟,他也不好意思问。

    一行三人聊着天,往前走了几百米。谢满囤指着一家门脸不大的餐厅:“这家驴肉馆是去年新开的,年前儿吃过一次,味儿还挺正。”

    金百万笑道:“这驴肉可是个好东西,早就馋这一口了。过年的时候我媳妇儿也馋这一口了,我自己买了一些生驴肉炖,虽然也吃着还行,但跟饭馆里比,总感觉差点意思。”

    三人进了餐厅。谢满囤跟老板认识,直接要了一个包间,点了一个驴肉拼盘、一份拌三丝、一份花生米、一份皮蛋豆腐、三碗驴杂汤、三个火烧。

    李哲看到墙上的菜单上还有驴肉馅儿的饺子,又点了一份驴肉馅的水饺。

    金百万的摩托车上带着两瓶二锅头,拧开一瓶,倒了三杯酒。

    “谢厂长,咱可有日子没喝了,来,我敬你一杯。”

    谢满囤端起酒杯,对着一旁的李哲说道:“来,咱们一块儿吧。”

    李哲也端起酒杯,跟两人共饮了一杯。

    放下酒杯,谢满囤忍不住问道:“金老板,您今儿个找我有什么事儿吗?”

    金百万端起酒瓶,又给对方倒了一杯酒:“是这么回事。李老弟想购买一些罐头,问我有没有熟人,我就给介绍到您这儿来了。”

    一听对方要买罐头,谢满囤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他们罐头厂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订单,积压的库存卖不出去,就没办法给工人开工资。

    如果罐头真能卖出去,金百万这可是帮了大忙。

    他向金百万投去感激的目光,平稳了一下心情:“李老弟,您打算买多少罐头?”

    二姐说的罐头收购订单是100吨左右,但李哲不可能将所有的底子都漏给对方,敷衍道,“大概几十吨吧。”

    听到这个数目,谢满囤更加欣喜,这可是个大客户。如果这笔生意能做成,那么罐头厂就能盘活了。

    他深吸了一口气:“李老弟,你打算购买什么品种的罐头?”

    李哲拿出一张纸递过去,上面写着罐头品种的购买清单。

    谢满囤接过清单看了看:“您要的这些罐头,我们厂大部分都有。”

    李哲追问道:“能说一下哪些罐头没有吗?”

    谢满囤指着清单答道:“酸黄瓜罐头和这个青刀豆是没有的。牛肉罐头去年年底卖完了,橘子罐头我们这儿也没有,其他的基本上都有。”

    谈话间,包间的门打开了,服务员开始上菜。

    三人又喝了一轮酒,一边吃菜一边谈。

    驴肉鲜香,刚出炉的火烧又酥又脆,加上驴肉、蹄筋、板肠,咬一口有肥有瘦、层次分明,十分的满足。

    李哲几嘴吃了一个驴肉火烧,拍拍手,继续谈正事。

    他从公文包里拿出钢笔,划掉了清单上没有的罐头品种。又在酸黄瓜罐头下面重点标注了一下,因为二叔所在的罐头厂也没有酸黄瓜罐头。

    “谢厂长,这个酸黄瓜罐头有什么技术难度吗?为什么贵厂无法生产?”

    “这个酸黄瓜的腌制方法和普通的罐头确实有些不一样,但你要说有多难他也谈不上。”谢满囤吃了一口驴肉板肠,放下筷子,继续说道,

    “厂里之所以没有存货,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考虑。第一个方面,咱们国人本身就不爱吃罐头,尤其是蔬菜一类的罐头。这酸黄瓜罐头在国内的销量很少,之前一般都是出口。这两年随着外贸订单减少,需求下降,产量自然减少。

    还有一点,这个制作酸黄瓜的品种,跟咱们吃的普通的黄瓜不一样。这一点金老板应该清楚。比如说我们想制作番茄罐头,只要告诉金老板一声,他就能在周边的菜农手里收上来。

    但要制作酸黄瓜罐头,就得用专门的酸黄瓜品种。咱们这边很少有种植的。”

    金百万补充道:“一般咱们吃的黄瓜都是刺黄瓜,表皮有刺,细长,皮薄,水分多,肉质细嫩,适合生吃或炒菜,但如果用来腌制罐头,就容易变软出水,口感会变差;

    制作酸黄瓜的品种,比较短小,表皮较厚,肉质更脆硬。腌制后不容易软烂,能保持形状和脆感,但这种黄瓜,生吃又不太好吃。

    所以农户种的大部分都是刺黄瓜。如果临时收购,几乎找不到货源。”

    金百万想了想,继续说:“还有这个青刀豆也一样。听说南方地区吃的人不少,但咱们北方吃的不多,种植的也少。很多都是为了出口定向种植的,临时收购也会比较困难。”

    李哲大致了解了情况,敬了两人一杯酒。

    吃好喝好,在谢满囤的带领下,一行三人再次来到了罐头厂。

    老张从门卫室出来,打开大铁门问道:“谢厂长,你怎么来了?”

    “这两位朋友要买咱们厂的罐头,我带他们去仓库里看看货。”

    “嘿,那敢情好,我去给你拿钥匙。”老张说完麻溜地跑回了门卫室。

    谢满囤说道:“休假期间,间仓库会挂两把锁,一把锁的钥匙在门卫这儿,还有一把锁的钥匙在我和厂长那边。”

    拿到钥匙后,谢满囤领着两人进了仓库。仓库面积很大,或许是长期不见阳光的原因,里面十分阴冷。

    仓库底下摆放着矮木架,上面堆放着纸箱子,整整齐齐地码放着,堆放的老高。

    谢满囤介绍道:“我们一共有6个仓库,这个仓库是专门用来放肉罐头的,有午餐肉、猪肉罐头。以前还有鱼肉罐头,去年因为销量一般,所以就没有生产。”

    李哲试探道:“谢厂长,我听说咱们厂这两年的效益不太好,积压了很多罐头。销量不好是因为质量问题吗?”

    “不不不,我们厂的罐头质量是绝对没问题的。一会儿我带您看看我们的生产线。我们的机器都是三年前国外进口的新设备。”说到这,谢满囤忍不住叹息了一声,

    “也不怕您笑话,前几年市场好的时候,我们厂确实挣了一些钱。后来因为设备老化,经常坏损,每次坏损都会耽误工期。

    我们厂咬咬牙就进了一批新的机器,原本是想着大干一场。结果,罐头市场的行情一天比一天差,好机器也使不上劲儿,你说到哪说理去?”

    他略带自责的说:“说到底,这也怪我们对市场的把握判断不准。如果当时没有将厂里的钱都拿去买新设备,厂里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困难。”

    李哲点点头:京城市的罐头厂都不好卖,又何况是一个小镇上的罐头厂。

    “谢厂长,我们能看看罐头吗?”

    “当然,你看我光顾着说话把正事忘了。”谢满囤拿钥匙划开了一个纸箱子,从里面取出一个肉罐头,递给李哲。

    李哲接过一看,是一斤重的肉罐头,上面的日期是去年6月份的,保质期是24个月。铁皮盒子摸上去挺结实,李哲掂了掂,随手往地上一抛,肉罐头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谢满囤先是一愣,随后猜到了什么:“李老板,您要的这批罐头是准备走外贸出口?”

    “没错。”李哲点头,“我接了一个外贸订单,路程比较远,运输过程中难免磕磕碰碰。如果质量不好,损耗率会比较高,到时候怕不好交代。”

    谢满囤看看李哲的目光有些不同了,这个时候还能接到外贸生意,这人怕是不一般。再看人家的衣服打扮,别说万安镇,廊方市都很少见到。

    大营村什么时候出了这样一个人物?

    李哲打开肉罐头,是一盒红烧肉,上面糊了一层油,品尝了一口,又香又腻又咸,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

    谢满囤提醒道:“李老板,这个肉罐头现在冻住了,尝不出原本的味道。如果加热一下,味道会更好吃。”

    金百万说道:“要不咱们去尝尝水果罐头,那个凉的也好吃。”

    谢满囤赶忙说道:“对对对,我带你们去。”

    三人又换了一个仓库,打开了一个黄桃罐头品尝。很甜,桃味儿也挺正,是那个经典的味道。

    金百万也吃了一块黄桃罐头,对着一旁的谢满囤说道:“谢厂长,能不能给我们带一些样品?我们拿回去试吃一下。”

    谢满囤很痛快地答应道:“没问题。一会儿每样罐头给两位装几瓶。”他再次叮嘱道:“肉罐头试吃的时候一定要热一下,这样才能尝出它本身的味道。”

    随后,谢满囤给两人装了一些样品,将两人送到了罐头厂门口,问道:“您那边大概什么时候要货?我提前让工人打包装运。”

    李哲说道:“谢厂长,我给您交个实底,我们的利润也不高,就是赚个辛苦钱。之前也去其他罐头厂打问过价格,对市场行情还是了解一些的。

    咱都是一个镇的乡里乡亲,如果价格差不多,我们肯定会优先订购咱们厂的罐头。但如果价格差的多,我们也不能赔钱,您说是不是?

    所以,我希望您也能给我们报个底价,只要价格合适,咱们可以长期合作嘛。”

    李哲虽然说得委婉,但谢满囤也听明白了:“李老板,罐头的价格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您看这样成不成,您给我留个联系方式。等我这边敲定了价格,我再联系您,咱们坐在一块再好好谈谈。”

    “没问题。”李哲递给对方一张名片,“谢厂长,很期待能跟贵厂一起合作。”

    “我也是。”谢满囤热情地跟两人握手,目送李哲两人离开。

    他用力的挥挥拳头:“娘的,终于来订单了,这回老子一定要把握住了。”

    这个订单关系到整个厂的未来,也是复工复产的希望……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