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第305章 男人难

第305章 男人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下午。

    亚运村北辰路 20号的底商里,电钻的嗡鸣和铁锤敲击地面的闷响交织在一起,裹着粉尘的空气在五百多平米的空间里盘旋。

    墙面已经刷上了两层奶白色涂料,靠近天花板的位置还留着几道未干的水痕,像给新墙镶了圈浅灰的边。

    几名工人半跪着铺地砖,米白色的瓷砖从里往外逐排延伸,每块砖缝都用棉线拉得笔直,沾着水泥的手套在砖面留下星星点点的印子。

    墙角堆着几卷黄色电线,旁边放着两个白色洗手池,池沿还贴着出厂时的塑料膜,被风吹得轻轻晃动。

    孙涛站在靠近门口的位置,时不时朝工人那边望一眼,虽说他也不是很懂装修,但总觉得自己盯着,工人会更用心。

    上午,他在“365蔬菜店”忙到十二点多,扒拉两口饭就往这边赶,连歇口气的功夫都没有。

    装修公司的陈永发则是上午盯这边,下午去西单的工地,晚上再过来检查进度。两人年纪相仿,聊得还算投机,孙涛觉得陈永发踏实,不像有些包工头那样偷奸耍滑。

    底商里的粉尘越来越重,孙涛觉得嗓子发紧,就往门口走。

    刚到门口,就看见不远处站着个男人,穿着件灰色中山装,领口系得严实,戴着副黑框眼镜,镜片后面的眼睛盯着底商这边。

    亚运村这两年建设得快,到处都是工地,外来的工人、做生意的人来来往往,孙涛起初也没在意,掏出烟盒抽出一根烟,点着后深吸了一口。

    等他把烟抽完,揉了烟蒂扔进墙角的铁桶里,那男人还站在原地,双手背在身后,目光依旧落在底商上。

    孙涛心里纳闷,暗道“这爷们是干啥的?”,但看对方身形微胖,肚子微微隆起,穿着整齐,不像是偷东西的——小偷哪有这么堂而皇之站在这儿的?

    孙涛走过去,脸上堆着笑问:“同志,您有什么事吗?”

    男人抬手指了指底商,声音带着点沙哑:“你们这是要建超市吗?”

    “对,您知道超市?”孙涛愣了一下,反问了一句。

    这年头“超市”还是新鲜词,他也是听李哲说要开超市,才知道了超市的概念,跟普通人提起超市,大多人都一脸茫然。

    男人推了推眼镜,语气里带着点自豪:“知道,我在供销社工作,连续三年评上工作先进,上级组织去港岛学习,我去过百佳、惠康、华润超市参观。”

    这话让孙涛吃了一惊,他凑上前一步,眼里满是好奇:“嘿,厉害了老哥!”

    说着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包中华烟,抽出一根递过去,“老哥,抽一根。”

    男人接过烟,从口袋里摸出个打火机,“咔嗒”一声点着,抽了一口后眯起眼睛:“嘿,好烟,有日子没抽了。”

    孙涛笑了笑,忍不住问:“老哥,港岛是啥样子?是不是跟别人说的似的,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买彩电冰箱不用票?”

    “可不是嘛,”男人吐了个烟圈,眼神里带着点回忆,“港岛的高楼比长城饭店还气派,晚上灯一亮,跟白天似的。

    那边买东西不用票,只要有钱,啥都能买着,欧美、岛国的商品摆满货架,比咱们这儿的供销社丰富多了,那才叫繁华。”

    孙涛听得心里直痒痒,又往前凑了凑:“老哥,我叫孙涛,您怎么称呼?”

    “我叫秦大伟。”男人答道,手指夹着烟,烟灰簌簌往下掉。

    “秦哥,”孙涛接着问,“港岛人一个月能赚多少钱啊?”

    秦大伟弹了弹烟灰,说:“那边收入差距很大,主要看能力和行业。工厂里的普通工人一个月能挣几千块,要是在写字楼里当白领,一个月几万块也有。”

    “嘶——”孙涛倒吸一口凉气,手里的烟都忘了抽。京城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也就一百多块,港岛一个月的收入,抵得上京城人一两年的工钱了,这差距让他咋舌。

    孙涛压下心里的震惊,又把话题拉回超市上:“秦哥,港岛的超市多吗?”

    “多着呢,”秦大伟说,“百佳和惠康各有七八十家,还有其他小品牌的超市,加起来至少五六百家,走几步就能看到一家。”

    “那超市里的东西是不是特别贵?”孙涛追问,他担心要是东西太贵,京城人消费不起,李哲的超市就开不下去了。

    秦大伟摇了摇头:“得分品类。日常吃的米、面、蔬菜,价格比咱这高不少。但进口的饼干、巧克力,还有化妆品、电器,跟咱们这差不多,甚至有的更便宜。”

    孙涛点点头,又问:“港岛的超市都是自己挑商品吗?”

    “没错,”秦大伟说,“门口有购物篮、购物车,你想买啥就自己拿,挑好了去收银台结账。不过那边人要么说英语,要么说粤语,我第一次去的时候,跟售货员交流都费劲,只能靠比划。”

    孙涛忍不住笑了,又问了个他一直担心的问题:“秦哥,要是客人自己选东西,超市咋防盗啊?万一有人偷偷把东西装兜里带走,这不就赔了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秦大伟点点头,认真地说,“港岛的超市有几种办法,一是在门口装检测仪,商品上贴磁条,没结账的商品过检测仪会响;

    二是雇保安,穿着制服在超市里巡逻,盯着那些形迹可疑的人;

    三是在货架之间装摄像头,不过摄像头这东西成本高,一般只有大超市才装。

    咱们京城开超市,初期可以先装检测仪,雇两个保安,成本不算太高,也能起到防盗作用。”

    孙涛听得连连点头,心里的疑惑解开了不少,忍不住说:“秦哥,跟您聊完,我真是受益匪浅。您在供销社的职务肯定不低吧?今儿个没上班?”

    秦大伟脸上的笑容淡了点,干笑了一声:“我之前是供销社主任,管着一家八百多平米的供销社。

    现在供销社在改革,副主任跟几个朋友把店盘下来了,他们成了老板,虽说没赶我走,但我在那儿干着也没劲儿,就办了停薪留职,最近正在找工作。

    刚才看到你们商铺外面贴的招聘启事,就过来看看。”

    孙涛愣了一下,没想到秦大伟是来找工作的,他惊讶地问:“秦哥,供销社多好的工作啊,铁饭碗,您咋不干了?还要自己出来找活?”

    秦大伟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无奈:“现在供销社不好干,生意越来越差,改革也是没办法。好的岗位早就有人占了,一个萝卜一个坑,差的岗位我也不想去,不如自己出来闯闯。”

    他顿了顿,试探着问:“孙老弟,你们这超市还缺人不?你看我合适不?”

    “缺人,肯定缺人,”孙涛连忙说,“不过您想应聘啥职务?”

    秦大伟应道:“我在供销社干了十几年,当主任也有五六年了,管理经验肯定没问题。我想应聘超市经理,保证不出岔子。”

    孙涛琢磨了一下,超市经理是个重要职位,李哲之前跟他说过,这个职位得找个靠谱、有经验的人,他可做不了主。

    于是他说:“秦哥,要是您应聘售货员、收银员,我就能做主,但经理这职位太重要了,我得跟我们老板商量商量。

    您给我留个联系方式,还有您的资料,我回头拿给老板,要是合适,我再联系您。”

    秦大伟赶紧打开随身带的公文包,从里面拿出一沓资料,有他的工作证复印件、获奖证书,还有一份简历,递到孙涛手里:“孙老弟,那就麻烦您了,这是我的资料,上面有我家附近的公用电话。”

    “嘿,咱能遇到就是缘分,甭客气,”孙涛接过资料,塞进自己的褂子口袋里,“我老板姓李,等他明天过来,我就跟他说您的事。”

    秦大伟又问:“孙老弟,你们这超市也是要开成港岛那样的自选超市吗?”

    “对,”孙涛说,“明年就要开亚运会了,到时候会有不少外国友人来,开个自选超市也方便他们买东西。”

    “那超市里卖啥东西啊?”秦大伟接着问,心里盘算着自己要是能当上经理,该怎么规划。

    “主要有五种,粮油、冷鲜、果蔬、日化和零食,都是老百姓日常用的东西,”孙涛答道,“果蔬都是我们自己种的,在外交公寓那边的蔬菜店卖得挺好,到时候也会运到超市来卖。”

    “多谢孙老弟了,”秦大伟心里有了底,脸上露出笑容,“那我就不打扰你了,等你消息。”

    “好,秦哥慢走。”孙涛送秦大伟到路边,看着他转身离开。

    秦大伟没直接回家,而是在亚运村周围转了转。

    以前他来这边时,到处都是工地,现在已经建起了不少高楼,路也修得宽敞平整,路边还种上了梧桐树,绿油油的叶子在风里晃。

    不远处的亚运村运动员村已经初具规模,几栋白色的高楼立在那儿,看着就气派。

    他还看到不少穿着西装、提着公文包的人匆匆走过,还有些外国人在路边的商店里逛,这一片的变化让他惊讶,也让他心里多了点期待——这么繁华的地方,超市肯定有生意。

    秦大伟在外面转了两个小时,直到天快黑了,才骑着他那辆二八大杠自行车往家走。

    他家住在西四胡同的大杂院里,西厢房有三间房,一家四口住着还算宽敞。刚进胡同,就听见有人喊他:“大伟,下班啦?”

    秦大伟抬头一看,是住在隔壁的王大爷,正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喝茶。他笑着点头:“哎,王大爷,刚下班。”

    王大爷问,“今儿个咋回来晚了?平常可都准时的很。”

    “在单位忙了点事,耽搁了。”秦大伟含糊地应着,推着自行车往前走。

    胡同里很热闹,家家户户都开着门,有的人家在门口支着炉子做饭,油烟裹着饭菜的香味飘过来;有的孩子在胡同里追逐打闹,笑声传得老远;还有大妈坐在门口织毛衣,一边织一边跟邻居聊天,满是烟火气。

    秦大伟回到家时,媳妇冯晓燕正在厨房里忙活,炖牛肉的香味从锅里飘出来,勾得他肚子直叫。

    他吸了吸鼻子,打趣道:“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你居然舍得买牛肉了?”他最爱吃牛肉,以前都是他从供销社带回家,让冯晓燕炖,媳妇主动买牛肉,还是头一次。

    冯晓燕从厨房里探出头,手里还拿着锅铲:“嘿,我哪舍得买这个,是二姐夫送来的,他下午过来了。”

    秦大伟脸上的笑容淡了点,把自行车停在门口,问:“二姐夫来有啥事?”

    冯晓燕擦了擦手,走过来拉着秦大伟的胳膊往屋里走:“还能有啥事,想让你帮个忙,他想在你们供销社买几瓶茅台,说是要给领导送礼。”

    秦大伟心里咯噔一下,他还没跟冯晓燕说自己停薪留职的事。

    不是不想说,是不敢说——冯晓燕脾气急,要是知道他把铁饭碗丢了,肯定要大闹一场,家里的日子就更不安生了。

    这半个月,他每天还是按时出门、按时回家,装作去上班的样子,好在冯晓燕心思粗,没发现不对劲。

    “买茅台?”秦大伟皱着眉问,“他有茅台票吗?”

    冯晓燕瞪了他一眼:“有票还找你干啥?他说你是供销社主任,肯定有办法。”

    秦大伟心里松了口气,故意露出为难的神色:“你也知道,茅台酒产量少,到处都缺货,就算有票,也得排队等,不一定能买到。

    他连票都没有,我上哪儿给他弄去?这忙我真帮不了。”

    “你早说啊。”冯晓燕抱怨道,“早知道你办不了,我就不收他的牛肉了,这拿了人家的东西,又帮不上忙,多不好意思。”

    “你也没问我啊。”秦大伟说,“再说了,我就是个主任,又不是万能的,哪能啥都办到。”

    冯晓燕双手叉腰,语气也冲了起来:“你这意思是怪我咯?我还不是想着能帮二姐夫一把,以后咱们有事也能找他帮忙。

    你倒好,一点忙都帮不上,你这供销社主任当的,有啥用?”

    秦大伟心里本来就烦,听冯晓燕这么说,更没心思跟她吵,摆了摆手:“行了行了,别吵了,改天我买点东西给二姐夫送回去,就说茅台实在买不到,让他别指望了。”

    冯晓燕还想说什么,见秦大伟脸色不好,也没再接着说,转身回厨房继续做饭去了。

    秦大伟走进里屋,坐在椅子上,看着墙上挂着的“先进工作者”奖状,心里五味杂陈。

    以前他是供销社主任,街坊邻居有啥事都找他帮忙,走到哪儿都受人尊敬,可现在,他成了个没工作的人,连给亲戚买瓶茅台都办不到,还要瞒着媳妇,生怕她知道真相后闹翻天。

    厨房里飘来的牛肉香味,原本让他馋得不行,现在却觉得索然无味。

    他掏出烟,点着后抽了一口,烟雾缭绕中,他想起下午跟孙涛聊的超市,心里又燃起一丝希望——要是能应聘上超市经理,说不定日子能好起来。

    可转念一想,他又担心起来:人家会不会要他?超市能不能开起来?

    要是应聘不上,他又该去哪儿找工作?

    一连串的问题压得他喘不过气。

    男人难,失业的男人更难。

    秦大伟望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长长地叹了口气。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