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最强太子:开局怒怼李世民-> 第一卷 第101章 粮道喋血烽火连三月

第一卷 第101章 粮道喋血烽火连三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敌军的先头兵马,刀锋已然抵近凉州城下!

    凉州守将张环,领着残兵苦苦支撑。

    求援信雪片般飞来,一封接一封,字字都是血,声声都是泪。

    城里的箭矢快用光了,粮草也撑不了几天。

    一个不好,就是城破人亡的下场!

    火烧眉毛了,恳请朝廷赶紧派兵,再迟疑片刻,凉州就完了!

    李承乾的注意力全在那张巨大的堪舆图上。

    图上,凉州那个被重点圈出的红点,异常醒目。

    他眉头死死拧成一个“川”字。

    从长安到凉州,几千里路,不是崇山峻岭,就是大漠戈壁。

    转运粮草军械,每一步都像在跟阎王爷抢时间,跟这该死的天气斗狠。

    这活儿,不光是对他调度后勤能耐的考校,更是对他心性意志的磨砺。

    父皇那句“唯太子是问”,至今还在他脑子里嗡嗡作响,沉得他几乎喘不过气。

    他修长的手指,一下,又一下,有节奏地敲着桌面。

    那根跟了他好多年的乌木拐杖,就安安静静地靠在手边。

    这一仗,不单单是李靖大将军在前头冲杀。

    更是他李承乾,在后方调度全局。

    大唐的颜面,他李承乾的将来,全押在这一仗上了!

    军情紧急,火急火燎!

    告急的文书堆满了东宫的案头,门槛都快被送信的人踏破了。

    西突厥三路大军压过来的那股凶悍劲儿,凉州城眼看就要塌了的危局,守将张环哭着喊着求救——城里没箭了,没粮了,全线崩溃,就这两天的事儿!

    太子李承乾坐在东宫,只觉得两边肩膀上压着千斤巨石,压得他快透不过气。

    太极殿里头的气氛,比哪天都来得沉。

    户部尚书戴胄那张老脸,沟壑纵横,此刻更是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声音里那点幸灾乐祸,藏都藏不住:“陛下,西征军需靡费巨大,路又远,动不动几千里。凉州被围,沿途那些州县也不太平,盗匪多得很,这后勤转运,说是九死一生也不为过。”

    “太子殿下虽然一心为国,可调度粮草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怕不是纸上谈兵就能成的。老臣就担心,殿下到底年轻,没经过事,万一……”

    他话没说完,殿里好些个老顽固已经开始点头了,那意思再明白不过,就是不信太子殿下。

    李世民的脸黑得跟锅底似的,一句话没说。

    只是那深不见底的目光,像老鹰盯着兔子一样落在李承乾身上,有审视,也藏着点几乎看不出来的担心。

    李承乾心里头冷笑,脸上却一点儿表情都看不出来。

    他明白,这会儿说再多都没用,只有拿出实打实的成绩,才能堵上这帮人的嘴。

    退朝后,东宫书房,灯火一直亮到天明。

    一张巨大的堪舆图,铺满了整个桌面。

    苏亶、常胜两人垂手站在一旁,脸色都挺沉重。

    “苏卿,”李承乾指着堪舆图上那条从长安一直延伸到凉州的漫长红线,“后勤的事,本宫已经有了全盘的打算。”

    他吸了口气,头一回把自己琢磨出来的革新法子,完完整整地说了出来:

    “第一,所有军需物资,从打包封装起,就要统一大小,统一标记,我管这个叫‘流水线标准化封装’。这么一来,不管是装车、卸货,还是清点数目,都能快上不少,出错也少。”

    苏亶听得一愣,这词儿新鲜,可仔细一琢磨,嘿,还真有道理。

    “第二,从长安到前线,沿途设秘密的补给驿站,本宫叫它‘秘营’。每一段路,都交给专人负责,一站一站往下传,责任到人。哪个环节出了岔子,立刻砍头问罪!这叫‘分段运输,责任到人’。”

    李承乾说话斩钉截铁,“所有管后勤转运的人,不管他是官是民,一律按军法处置!”

    常胜眼里闪过一道光,这种狠辣手段,确实是太子的风格。

    “第三,所有车辆、民夫,统一调派,赏罚要分明。谁能提前把东西运到,重赏!哪个敢偷懒耍滑,耽误了军机大事,严惩不饶!”

    苏亶听得心里直打鼓,太子这些法子,听都没听说过,可细细一想,一环扣一环,全都打在七寸上。要是真能这么推行,那效率,简直不敢想。

    当天夜里,天上的星星也没几颗亮的。

    第一批装着新做的“行军饼”、高浓度酒药还有些改良军械的辎重车队,在几百名东宫卫士的严密看护下,顶着山大的压力,趁着浓浓的夜色,驶出了长安城。

    车轮子滚滚向前,拉着无数人的念想,也拉着整个大唐西边边境的安危。

    可车队刚走到泾州地界,麻烦就找上门了。

    泾州那个刺史,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一会儿说路坏了多少年了,走不了重车。

    一会儿又说民夫不够,帮不上忙。

    更过分的是,一群地痞无赖,竟然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聚众闹事,咋咋呼呼的,想抢车上的东西。

    “找死!”

    随队护送的东宫卫率副统领脸上寒气逼人,正要下令动手。

    就在这时候,路边林子里,唰唰窜出几十条黑影,动作快得像豹子。

    正是常胜提前安排在这儿的东宫秘卫。

    他们下手那叫一个狠,招招都是要人命的。

    也就一炷香的功夫,那百十号地痞无赖就哭爹喊娘,全被捆了个结结实实,扔在地上。

    几个带头闹事的官员,也被秘卫客客气气地“请”到了一边。

    冰凉的刀刃架在脖子上,泾州刺史那两条腿抖得跟筛糠似的,没一会儿就什么都招了,话里话外,隐隐约约指向京城里某个最近蹦跶得挺欢的权贵。

    常胜拿到密报,眉头皱得死紧。京城里头,果然还有些腌臜货色在暗地里搅风搅雨。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车队刚把泾州的麻烦摆平,继续往北走,秦岭那边却突然下了百年不遇的大雪。

    大雪封了山,一条平时运粮的辅路,彻底被埋了。

    雪还没停呢,上游山谷里又突然冲下来山洪,那咆哮的浑水,跟脱了缰的野马似的,一下子就把另一条主干道上的一座要紧桥梁给冲垮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