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散文诗词 -> 【清穿】之太子拿了黛玉剧本-> 第409章 儿孙自有儿孙福

第409章 儿孙自有儿孙福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是啊……” 太皇太后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无限的感慨,“这孩子,从小就没让哀家真正操过心,懂事得让人心疼。

    他心里装着孝道,装着责任,唯独把他自己放在了最后。”

    她沉默了片刻,最终缓缓道: “既然玄烨还在斟酌,保成本人也是这个意思,那便……再看看吧。

    总要他自己觉着好,才是真正的好。”

    话语里竟也透出和康熙如出一辙的“舍不得”。

    皇太后笑着点头:“皇额娘说的是。儿孙自有儿孙福,缘分到了,自然就好了。

    咱们保成那样的人才品性,还怕找不到可心的福晋?

    如今且让他安心养着身子,才是顶要紧的。”

    太皇太后颔首,将名册轻轻合上,推到一边,语气坚定了几分: “是啊,儿孙自有儿孙福。

    咱们老了,就享享含饴弄孙的乐趣就好。

    这些事,让皇帝自己操心去。

    他什么时候觉得合适了,什么时候再说。咱们啊,就不催了。”

    皇太后微微笑道: “都听皇额娘的。保成开心,皇上开心,咱们也就安心了。”

    于是,当康熙还在琢磨如何说服两位长辈暂缓催促时,慈宁宫和宁寿宫早已达成了默契,将那选太子妃的名册暂且束之高阁。

    *

    夜色已浓,宫灯在青石板上投下长长的、静谧的光晕。

    乾清宫内的更漏声清晰地传来,康熙从一堆名册和奏折中抬起头,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看向一旁安静坐着的胤礽。

    烛光下,胤礽的侧脸显得有些苍白,眼下带着淡淡的青影,虽依旧坐得端正,但那份倦意却逃不过老父亲的眼。

    康熙立刻心疼起来,语气里带上了不容置疑的催促:

    “都这个时辰了!保成,你快别在这儿陪朕耗着了,赶紧回去歇着!夜里风凉,仔细又咳嗽。”

    胤礽闻言,从自己的思绪中回过神,依言起身,动作流畅地行礼:“是,儿臣告退。皇阿玛也请早些安歇,国事虽重,亦需珍重圣体。”

    康熙挥挥手,脸上是慈爱又略带责备的神情:“朕知道了,你快回去。梁九功,多点两个灯笼,照着太子回去,路上仔细些!”

    “喳!”梁九功连忙应下,手脚利落地安排去了。

    胤礽再次躬身,这才缓步退出了乾清宫。

    *

    一走出殿门,晚春略带凉意的夜风便拂面而来,吹散了殿内浓郁的龙涎香气和一丝疲惫。

    胤礽深深吸了一口清冽的空气,抬头望向墨蓝色的夜空,一弯新月皎洁,周围散落着疏朗的星子。

    他静静地望了片刻,几不可闻地轻轻吁出了一口气。

    一直屏息跟在身后的何玉柱见状,这才敢上前一步,将一件薄披风轻轻搭在胤礽肩上。

    胤礽拢了拢披风,唇角弯起一个极淡的、带着点无奈的弧度,声音在寂静的宫道上显得格外清晰: “皇阿玛一片爱子之心,只是……为此事如此劳心费神,太过辛劳,反倒让孤心下难安。”

    何玉柱提着灯笼,小心地在前半步照着路,闻言低声宽慰: “皇上这是把您放在心尖尖上疼呢。

    奴才在宫里这些年,就没见过哪位阿哥的事能让皇上如此事事亲力亲为、反复掂量的。

    依奴才看,皇上这不是在选太子妃,倒像是在雕琢一块绝世美玉。

    总觉得怎样的金丝楠木匣子都配不上,非得寻那紫檀描金、内衬云锦的才肯勉强一试,还总怕磕着碰着。”

    这个比喻倒是新奇又贴切。

    胤礽忍不住轻笑出声,摇了摇头: “偏你会说话。只是如此一来,倒平白让那些格格们受了些无妄之评。

    闺阁女儿家的名声最是紧要,岂能因孤之故,惹来些许非议?”

    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歉然。

    何玉柱忙道: “主子,皇上虽则要求严些,但奴才听着,言语间对各家格格都是颇多赞许的。

    能入得圣听、让皇上如此费心考量的,无不是金尊玉贵、德行兼备的佼佼者,已是极好的了。

    皇上如此,只是天下父母心皆然,总想着要再谨慎些、再周全些,亦是常情。”

    主仆二人沿着宫墙缓步而行,灯笼的光晕在脚下晃动,拉出长长的影子。

    远处传来隐约的梆子声。

    胤礽沉默了片刻,才缓缓道: “但愿如此吧。孤只是希望,无论最终缘法如何,都莫要因这些宫廷内的斟酌,伤了任何人的清誉才好。”

    何玉柱心中感慨,自家主子这般时候,想的竟还是他人的处境。

    他语气愈发诚恳: “主子虑的是。其实以奴才愚见,皇上圣明烛照,遴选之人自是德才兼备的明珠,无论日后缘归何处,都堪为良配。

    今日殿下在殿中寥寥数语,亦是出于一片纯善本心,不愿因东宫之事,徒令明珠蒙尘。

    皇上与殿下行事,皆有其深意与周全,奴才瞧着,心里唯有敬佩。”

    胤礽笑了笑,不再多言。

    他抬头看了看毓庆宫的方向,宫门檐下的灯笼已然在望。

    何玉柱见气氛缓和,又玩笑道: “主子,您且宽心。

    依奴才看,经您今日这番‘点拨’,皇上怕是又要将那些名册翻来覆去琢磨上好一阵子了。

    至少这几日,您耳根子能得个清静,不必日日去听皇上‘夸’您了。”

    胤礽瞥了他一眼,语气里带着淡淡的调侃: “孤看你是越发胆大了,连皇阿玛都敢打趣。”

    何玉柱缩缩脖子,嘿嘿一笑: “奴才这不是看主子您心情好些了嘛。”

    主仆二人说着,已到了毓庆宫门前。殿内温暖的灯光透出,驱散了夜间的微寒。胤礽停下脚步,最后回望了一眼乾清宫的方向,那里灯火依旧通明。

    他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里包含了太多的情绪,有关切,有无奈,也有那么一丝不易察觉的、对未来的茫然。

    最终,所有的情绪都化作了唇边一抹清淡的笑意。

    “罢了,进去吧。” 他轻声说道,转身步入了毓庆宫。

    夜色温柔,暂缓了白日里紧锣密鼓的挑选,也将父亲那沉甸甸的、饱含关切的爱意,温柔地包裹起来,让心神得以片刻沉淀。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