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其他类型 -> 掏空家产,资本家小姐去部队寻夫-> 第359章 大环境变了

第359章 大环境变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胡美丽原以为这件事到此就结束了,没想到事后,这些老师竟然在学校带头孤立两个孩子。

    小老二原本多活泼的一个性子啊。

    这才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整个人都变了。

    现在回到家也不爱说门牌这,前段时间还出现了厌学厌食的情绪。

    “我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了,只好先给他们请了一个月的假,准备带他们出来好好的散散心。”

    了解完这一切,姜姒也沉默了,“这事,你们和姚师长反应了吗?”

    “反应了很多次了,也换了好几个老师,但都没用。”徐明娟语气无奈,“现在岛上的大环境变了,孩子们孩子们的思想也开始变得有些扭曲。”

    见姜姒一脸惊讶,胡美丽道:“我们家前面的那个王营长,你还记得吧?”

    姜姒点点头,她当然记得了。

    王营长的娘当初还想打三叔公的主意来着,后来被王营长劝回了老家。

    “他们家怎么了?”

    “他大儿子把他媳妇儿给举报了。”

    原因说出来也是可笑,王营长的媳妇儿只不过在家发了几句牢骚。

    说工作辛苦,每天回来天都不早了,去晚了服务社里的东西都抢不到。

    结果就被她儿子上纲上线的,扣上了思想懒散,革命意志不坚定等帽子。

    “这样的事,光是上个月就出了三起。”胡美丽语气沉重,“现在家属院人心惶惶,不管说什么话都得背着孩子,生怕孩子听到了出去乱说。”

    收拾孩子也没用,你前脚收拾,后脚孩子就能带着红小队来砸自己的家。

    “……”

    姜姒听完,久久说不出来一句话。

    她一直以为这些只存在于历史文献和电视剧当中。

    没想到,现在竟然以这种方式呈现在了自己的面前。

    “哎,我现在也是想开了。”胡美丽道:“大不了不去学校,反正说什么也不能让孩子被他们给荼毒了。”

    徐明娟的孩子还小,暂时还不用体会这种痛苦。

    可仍然忧心忡忡。

    孩子如果一直不上学,以后岂不是成了文盲?

    她家雷子可就吃了文凭的亏。

    要不然以他的资历,早就被扶正了。

    姜姒抿了抿唇,“可一直在家里待着,也不是办法。”

    两年前国家改了学制,现在全国大多都是五二二学制。

    卫民今年下半年刚升的四年级,算算时间,等他高中毕业的时候,差不多也快恢复高考了。

    这可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含金量不言而喻。

    “嫂子,你和肖大哥就没有想过要调到别的军区?”姜姒试探着问了一句。

    这会也没外人,胡美丽直接道:“这事几个月前,我们就商量过了,可老肖老家那边情况也大差不差。”

    准确来说,现在全国基本上都这样。

    只是轻重程度有所不同。

    “京市这边情况倒还好。”姜姒道。

    老宅附近就有一个小学,家里两个小侄子也都是和卫东卫民差不多的年纪,所以学校的情况她也大概知道一些。

    “我知道。”胡美丽说道:“这件事,你家老霍之前就和我们说了。”

    只不过他们家老肖原户籍不是京市,想要调来京市,手续只怕不太好弄。

    除非他级别能再高一级。

    可那样,至少还要等个两到三年。

    当然胡美丽没下决心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担心,京市有一天也会这样。

    “应该不会。”

    这话要是别人问的话,姜姒不会把话说的太死。

    可她在岛上的那段时间,两位嫂子对她照顾有佳,她没什么不能说的。

    至于原因,这个也不难理解。

    京市总军区涵盖海陆空三军,不同于四师,这里随便一块砖头砸下去,都能砸到好几个团级以上的干部。

    而且能留在京市的这些人,基本上都是集团军的精英。

    没人比他们更懂得,知识的重要性。

    这点从老宅附近的学校也能看得出来。

    退一万步说,即便是学校老师不肯教,只要孩子想学,也有的是办办法。

    见两个嫂子对这个都很感兴趣,第二天游完故宫之后,姜姒便带着她们从故宫北门去景山公园。

    1970年京市少年宫

    这会京市少年宫就位于景山公园里的寿皇殿。

    今天是周末,前来少年宫学习的人很多。

    早上出发之前,姜姒还特意和二嫂打了声招呼,二嫂的堂姐就在这里面当老师。

    一行人到的时候,对方已经在少年宫的大门那等着了。

    “姐,今天麻烦你了。”姜姒笑着迎了上去。

    “嗐,都是自家亲戚,这有什么麻烦的。”对方笑了笑,自我介绍道:“我叫杨美芳,你们就叫我芳子就行。”

    说罢,她赶紧招呼着几人往里走。

    一进去,卫东卫民兄弟俩就被操场上各式各样的活动小组给吸引住了。

    见他们半天都舍不得挪脚,杨美芳笑着说,“喜欢哪个,都可以过去看看,体验一下。”

    “可以吗?”

    “当然了。”杨美芳给他们两人,一人别了一个卡牌,“去吧,有不懂的直接问老师就行,就说是我让来的。”

    说罢,她又给姜姒她们介绍了一下少年宫的情况。

    “这个周末开的小组不是很多,这边操场上主是无线电,航模,生物,天文,摄影。”

    无线电小组

    “合唱团,舞蹈队,器乐小组的那栋楼上。”

    器乐小组

    “对了,我们这边还有绘画,刺绣,木偶,京剧,武术,体操,游泳,珠算,钳工……加一起总共有三十多个小组,一般孩子来了,都能找到合适自己喜欢的。”

    刺绣小组

    木偶剧小组

    “走,我领你们去后面转转。”

    姜姒在京市也住了一段时间,这还是她第一次来京市少年宫。

    不得不说,这里面的课程比她想象中的要丰富的多。

    等附近的学生少了一些,她帮胡老师问出了她最想问的一个问题。

    “芳姐,能去看看文化课方面的小组吗?”

    “没问题。”

    杨美芳带着几人从旁边的小道穿到了后面的那栋楼上,这边环境相对要安静一些。

    “目前少年宫只开了物理,数学,化学,语文这几个学科,外文是不教的。”

    众人人听了点点头,表示理解。

    眼下正是上课时间,几人也没说话,悄悄地站在教室后门那听了一会。

    “这个老师,讲得真好!”下楼时,胡美丽忍不住感慨了一句,“还有,这少年宫教的东西可真多。”

    来之前,她一直以为少年宫就是教孩子们唱唱歌,跳跳舞的地。

    没想到,文化课都教得这么扎实。

    说起这个,姜姒倒是知道一些,“以前京市的教师和教室不够,上面就搞了一个‘二部制’政策,孩子们在学校上半天课,余下的半天就来少年宫学东西。”

    这事,还是霍母和她说的。

    “没错。”

    杨美芳怕她们担心,专门解释了几句,“少年宫里的老师,有很多都是退休的教授和老师傅,你们放心,孩子只要肯学,我们保证包教包会。”

    说话间,几人回到了操场。

    此时卫东卫民兄弟俩已经一头扎进了航模小组,跟其他小组成员一起,已经开始动手组装上了。

    原先说好的,今天过来只是看一会,了解了解情况。

    可直到所有的小组活动全部结束,兄弟俩还有些意犹未尽。

    “妈,”小老二仰着头,眼里重新燃起了小火苗,“我们明天还能来吗?

    “那不行!”来一次多麻烦人家杨同志啊。

    话音落下,兄弟俩的小脸就垮了下来。

    胡美丽这会也顾不上安慰他们,双眼亮晶晶地看向了姜姒——

    【图片有30多张,文中挑了几张展示一下,那个年代的少年宫已经很强了噢!

    祝宝子们中秋节快乐,顺便再点点催更~~】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