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六代机!-> 第一卷 第306章 友军误伤

第一卷 第306章 友军误伤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李干记得清清楚楚,从连续急转弯到遇险,再到通过这段连续急转弯山谷,前前后后是18个急转弯。

    他注意到,18个急转弯长度约18公里,他通过的时长是7分钟。

    从进入急转弯路段到飞出来,他一共进行了97个操纵动作。

    无疑,无论是飞行时长还是操纵动作数量,都是非常高的要求,是不适合在部队推广的。

    李干就是空军部队飞行技术里的一杆尺子,他是屹立在巅峰的那个人。

    穿越娜拉山谷18弯的时候,他感到了吃力,那么就说明当前的办法是绝对不符合推广标准的。

    必须要在其中找到那个最合适的平衡点。

    此外,李干还注意到一点,在穿越山谷的时候,无线电是失效的,层峦叠嶂的山峰挡住了信号的传输。

    换言之,战机在穿越娜拉山谷过程中,不但和基地暂时失去联系,彼此之间的无线电联络也会受到影响。

    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在山谷两侧的山上架设无线电中继通讯站进行补盲。

    此时,李干距离娜拉山谷的西端出口还有一百多公里。

    最多十几分钟,他就能飞出娜拉山谷。

    他看过卫星拍摄的地形图,前面不远是一个L型的拐弯,过了这个拐弯后,便是一路顺畅直至西端山口的。

    但是,李干并不知道,西北边防部队在L弯的两侧山上部署了战术雷达和防空部队。

    从战术地形学来看,要防止敌人利用娜拉山谷潜入境内上千公里,L弯的位置就是门户。

    守住了这里,就守住了娜拉山谷。

    在两侧山上部署防空部队,哪怕是蚊子,都飞不进山谷。

    显然,西北边军在这方面是极为精通的。

    边军长年累月驻守边疆,几次对外用兵更是以边军为主,他们的作战素养是极高的。

    尤其是陆军中的边军,只要是再次对外用兵,李干的首选就是他们。

    当前有一个问题,部署在娜拉山谷L弯两侧的陆军防空部队是新组建的,他们还没有接入战区的作战体系。

    因此,李干并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其次,歼-35是隐身战机,而L弯的陆军防空部队的雷达是朝西部署的,根本没有发现歼-35的出现。

    最后一点,歼-35上面搭载了敌我识别器,却因为L弯两侧的陆军防空部队还没有接入作战体系,彼此之间并不能进行自动敌我识别。

    敌我识别器的工作通常是主动的,通过无线电信号来彼此验证身份,避免误伤。

    就这么的,李干并不知道前面有陆军防空部队,前面的陆军防空部队不知道有自己人的飞机自从后面飞过来。

    当李干驾驶01号歼-35飞过陆军防空部队的倒数第一个阵地后,整个防空部队的警报大作!

    值班的高射炮阵地立即朝01号歼-35发射了密集的弹幕。

    哪怕防空导弹的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非常高的程度,也不代表着高射炮失去了用武之地。

    相仿,在近距离低空防空上,多管中小口径高射炮仍然是中坚力量。

    陆军部队大量装备了4管25毫米高射机炮,以履带式底盘为主,也有部署在永固式阵地上的型号。

    这种机炮能够在1秒钟之内发射50发25毫米炮弹,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在目标的前方布下拦截弹幕。

    海军主力舰艇装备了11管30毫米口径的近防炮,陆军正在研究如何将这玩意儿安装装甲底盘上,作为伴随的野战防空武器。

    李干看到前方骤然出现爆炸的弹幕,惊得冷汗都下来了。

    他立即压机头俯冲,堪堪避开了弹幕,随即打开加力加速桶滚转弯脱离。

    这个时候,他已经意识到,绝对是遭到了友军防空火力的攻击。

    在陆军防空部队看来,眼前这架黑乎乎的、从来没见过的战机太他妈厉害了,竟然连续规避了高射炮的射击。

    值班的连长立即下令,对01号歼-35发射了中近程防空导弹,那是安装在阵地上的红旗-12导弹。

    红旗-12同样一般是以车辆为底盘,但同样也可以安装在永固阵地上。

    这种导弹的射程在5-50公里之间。

    此时01号歼-35已经凭借着强悍的机动能力躲开高射炮弹幕,正在加力加速往山谷西端飞去,眨眼之间就飞出了高射炮的射程。

    不得不说,陆军防空部队的值班连长头脑非常的清晰,战术素养也非常高,立即做出了最合适的应对。

    两发红旗-12导弹拖着尾焰直奔01号歼-35。

    雷达告警器没有起作用,因为导弹内置了敌我识别器,理论上来说,这两发红旗-12导弹是不会攻击01号歼-35的,因为敌我识别之后,它们会把01号歼-35归类为友军。

    可偏偏,01号歼-35的敌我识别器此时出现了故障,在断断续续发送出去几节信号后,就彻底不工作了。

    两枚红旗-12稍一犹豫,就坚定了目标,一心一意地朝着01号歼-35奔来。

    这个时候,李干看到了导弹的尾焰。

    他大吃一惊,随即果断地拉起机头开始疯狂爬升高度。

    他可太清楚红旗-12的性能了,这玩意儿的最大过载达到了惊人的35G,机动能力非常强悍。

    大多数战机以及飞行员最多承载9个G的过载,那已经是超级过载机动了。

    而导弹为了追上大过载中的战机,最大过载越大越好。

    红旗-12定型的时候,李干是亲自率队过去验收过的,两发齐射攻击一个目标的命中率是95%!

    最要命的是,01号歼-35是1号原型机,根本没有装载干扰弹!

    李干只能利用机动摆脱两枚红旗-12的追击!

    他果断爬升高度脱离山谷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动能,有足够多的动能,才能做出更大过载的机动,才有摆脱红旗-12追击的机会。

    当然,他也可以跳伞弃机,但是,如此一来,今天试飞所得的宝贵数据,就荡然无存了。

    两枚红旗-12导弹已经逼近到了3公里范围内,击中01号歼-35就是一眨眼之后。

    李干没有做出任何改变,依然继续加速爬升获取高度。

    越是关键的时候越要沉住气。

    他太清楚红旗-12的性能了,当然,也知道红旗-12的不足。

    主要是武器装备,就一定有不足之处。

    红旗-12的不足之处就是导引头对地面杂波的识别能力比较弱。

    换言之,如果目标向山里俯冲,尾随的红旗-12势必会从爬升追击转换为俯冲追击,导引头就必定是向下搜索的,地面杂波就会对导引头产生影响。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