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第265章 盐碱地
-  第265章 盐碱地
-     找盐碱地,毋庸置疑,赵清虎想要炼制白盐。
 
 细盐在大渊朝绝对是暴利行业。
 
 以如今他的身份、地位,以及接触的权力阶层,完全可以把这条来钱路抓在手中。
 
 哪怕只能拿一成,每年的盈利都是惊人的。
 
 他的计划,包括送三郎出海,去海外跑马圈地,没钱可不行。
 
 等王三爷到了总会,两人便上了马车,往京郊的盐碱地去了。
 
 这东西还是很好找的,毕竟,盐碱地种不了庄稼,连草木都很难在这存活。
 
 京津冀这片地界,常年少雨多干旱,形成盐碱地很容易。
 
 “老弟,你看上这片不毛之地了?这里啥都没有,连建房子都够呛。”
 
 赵清虎却十分满意,“三爷别急,凌轩,这片盐碱地有多大?”
 
 “老爷,这里一共有八百多亩,还有一座小山丘。”
 
 “这地是谁家的?”
 
 “这里是皇庄。”
 
 皇庄?那就是属于宏丰帝的,皇帝陛下的确不挑食,盐碱地也要?
 
 既然是皇庄,那天然皇帝就能插一脚过来。
 
 有了宏丰帝当靠山,自己的盐业公司,便无惧任何人。
 
 “三爷,你的打井队准备的如何了?”
 
 小冰河期,除了寒冷之外,很容易出现的就是大面积干旱。
 
 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挖掘水库,疏理河道外,唯一的办法就是打井。
 
 宏丰帝让王三爷筹建几个打井队,打算派遣出去,从北到南,如天女散花一样撒出去,让他们去打井。
 
 朝廷花点钱,养着他们就是。
 
 只要他们掌握了打井技术,不管是去县城还是走乡村,劳动力不会缺。
 
 “有三百多人了,已经派出去两百,还剩下一百多人,在几个老师傅的带领下正在直隶区域内活动。”
 
 “让他们来这里打井。”
 
 “打井,打多少?”王三爷一脸疑惑,在盐碱地打井干啥?
 
 “盐碱地的井出的可是卤水。”
 
 “这我知道,可盐碱地的卤水煮出来的盐有毒。”
 
 赵清虎看了一眼王三爷。
 
 王三爷一愣,随即眼中满是惊喜。
 
 赵清虎又不是傻子,他要在盐碱地打井,又提到了卤水。
 
 那他肯定有办法,把盐碱地的卤水变成盐,而且是没毒的盐。
 
 这---
 
 一时间,王三爷感觉浑身火热,激动难耐。
 
 若是能把毒盐变成没毒的,那不仅是这一片盐碱地,还有一些毒盐矿,都能开采啊。
 
 大渊朝的盐铁是朝廷专营,但是,并非是朝廷直接开采盐田,大部分还是盐商开采盐田。
 
 只是朝廷会发放盐引,拿到了盐引的盐商,才可以贩卖食盐。
 
 朝廷就是用这种办法,把食盐掌控在手中,从食盐丰厚的利润中鲸吞一口。
 
 若是朝廷能自己掌控盐矿,开采食盐,那赚的肯定更多。
 
 “咱们皇家煤炭商会下面的供销社内,粮食、布匹、食盐是关键,必须有充足供应,才能稳住一方,这盐能否充足供应,就看脚下这片盐碱地了。”
 
 大不了,就采取破坏性挖掘,多打一些井。
 
 赵清虎要的就是盐。
 
 “老弟,你给哥一句准话,你是不是能把毒盐消毒?就跟无烟煤驱除毒烟一样?”
 
 这种事情,要跟王三爷合作,自然不能藏着掖着。
 
 赵清虎点头,“可以。”
 
 “太好了!”
 
 手里面掌握了盐,那他们就掌握了一张底牌啊。
 
 王三爷马不停蹄,直接往皇宫去了。
 
 这件事情,一定要好好筹划筹划。
 
 赵清虎知道,盐对于古代王朝的重要性,这是能引发战争暴动的利器。
 
 江南之所以能成为经济中心,除了历史上几次三番衣冠南渡外,这南方的盐业发达也是一大原因。
 
 盐对于赵清虎来说,不是什么稀罕东西。
 
 除了盐碱地,盐矿山外,汪洋大海之中还有大渊朝所有百姓吃不完的盐。
 
 一旦盐业公司规模扩大,人多了,就能派人去海边晒盐、煮盐。
 
 到时候,才是真正的无穷无尽。
 
 反正工部已经把焦炭烧制了出来,给毒盐提纯是利器。
 
 ------
 
 皇宫之中,听了王三爷的叙述,宏丰帝拍案而起,眼神之中满是震惊跟激动。
 
 “赵爱卿真如此说?”
 
 “姐夫,我还能骗你不成?”
 
 宏丰帝只感觉自己有些口干舌燥。
 
 盐这种东西,不好弄啊。
 
 依托可食用的盐矿、盐井,早就形成了犬牙交错的势力。
 
 这些盐商,谁家里面不是金银满仓,奴仆数万,田连阡陌?
 
 朝廷都不好随便动刀子。
 
 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吗,江南派系的官员,跟这些大盐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朝廷想要在盐上面赚钱,除了自己发现可食用盐矿外,就只能依靠盐引,还有律令,严厉打击私盐。
 
 可严厉打击就行了吗?
 
 升斗小民,畏惧朝廷虎威,自然不敢犯禁。
 
 但是谁都知道,大渊朝全国各地,私盐买卖十分猖獗。
 
 甚至,不少大盐商,会组织商队,往国外运送食盐,赚取暴利。
 
 若是自己手中能掌握大量食盐,那这件事情,很有搞头。
 
 “让太子去负责这件事情。”宏丰帝有了决断。
 
 “有了食盐这利器,那全国粮仓,打井取水的政令可以颁布了。”
 
 怎么让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出现水井?
 
 赵清虎给了宏丰帝两个建议。
 
 其一,朝廷出面,培养大量打井的工匠,撒出去;其二,那就是把水井增加的数量,纳入官员每年的考核之中。
 
 有了这个,才有可能,在官僚系统内,得到各级官员重视,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大面积打井。
 
 唯有将庞大的官僚系统运转起来,才能达到他们想要的目的。
 
 古人饮水吃水,可没有那么多的讲究。
 
 河水、湖水,都是直接取水饮用的,而且,大部分是饮用生水。
 
 干旱来临,河水、湖水没了,才会想办法打井。
 
 打上一口常年不断水的井可不容易,耗费的银钱也多。
 
 寻常村子,怕是整个村都找不到一口井。
 
 打井,提倡饮用烧过的热水,这两件事情是一起推进的。
 
 有了食盐这个利器,手里面抓住了银钱,宏丰帝才有底气,去推广全国新建粮仓,大面积储存粮食,还有大量挖掘水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