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第275章 变了
-  第275章 变了
-     “宗人府?”
 
 门下省,右相脸色有些难看。
 
 他是万万没想到,皇帝陛下会动用宗人府。
 
 宗人府的事情,按照规矩,他们朝臣不能随便插手。
 
 说白了,大渊皇朝还是家天下。
 
 皇帝老子的家事,朝臣自然不方便妄议,这是政治默契。
 
 宗人府出手,还真的给他们出了一个难题。
 
 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直接就被撇开了?
 
 京兆府都不用了,直接用宗人府?
 
 “右相,太子殿下拿了北王的手令,直接把人要去了宗人府,这不合规矩啊!”
 
 右相看了看大理寺卿,老脸也有些黑。
 
 不合规矩?什么是规矩,皇家的规矩最大。
 
 大渊皇家银行,有“皇家”两个字,宗人府出面,至少有个理由。
 
 名不正则言不顺,有了这个理由,反而是他们不好开口了。
 
 “上折子弹劾吧!”右相道。
 
 “弹劾谁?”大理寺卿有些头大,只能弹劾吗,不能直接入宫面圣?
 
 “北王!”
 
 总不能弹劾太子殿下吧,那是储君,未来的皇帝。
 
 宏丰帝年纪不小了,指不定太子殿下什么时候登基。
 
 思来想去,只能是弹劾北王,至少要让皇帝知道他们的态度,不能肆意而为。
 
 宗人府插手皇家银行的事情,他们还能容忍,可若是直接给宗人府,越过三司,抓人审人,甚至是给人定罪的权力,乃至于杀人的权力,那就不能忍了。
 
 皇帝陛下有内卫还不够,还要加一个皇权特许不成?
 
 第二日,宏丰帝就接到了数十份弹劾奏章。
 
 同样的,宗人府太子殿下也拿到了结果。
 
 不用伪造证据,京兆尹抓了五百多人,其中大部分是人云亦云的,真正的嫌疑犯只有五个。
 
 其中有一个,就是那鸿胪寺官员家仆的表兄弟,在城西一块活动,跟三教九流,地痞流氓都能说上话,传递消息很快。
 
 另外四人,就很有讲究了。
 
 其中一个,跟户部员外郎李成的管家,有七拐八绕的亲戚关系。
 
 “果然是他们!”
 
 宏丰帝脸色难看,把手中的折子扔给了右相。
 
 右相摊开一看,只感觉眼前一黑,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传谣言这种事情,还能留下把柄。
 
 找几个街头小乞丐,编一个童谣、顺口溜不会吗?
 
 左相也看了看,“陛下,盐会不好动啊。”
 
 “哼,不好动也要动,先把李成革职下狱,抄家搜证,他若敢非议皇家,朕决不轻饶。”
 
 右相眼角一跳,革职下狱,下那个监狱?
 
 刑部大牢,还是京兆尹的牢房?
 
 “陛下,按照规矩,理应让御史台抓人。”左相道。
 
 左相对江南的事情虽然不上心,但是,他是首相,宗人府抓官员这种事情,还是犯忌讳的。
 
 宏丰帝没有表态,也算是默认。
 
 皇权特许,绕过三司,官僚系统,直接形成一个直属自己的刑罚机构,还不是时候。
 
 等内卫跟宗人府联合办案几次,再看看效果吧。
 
 许多事情,破了一次口子,下面就好办了。
 
 “陛下,今年淮河泛滥,黄淮之地又多有旱灾、蝗灾,微臣建议,还是把粮仓推广的事情搬上台面,不可因噎废食。”左相提到了粮仓推广的事情。
 
 新建粮仓,大量囤积粮食,并不困难。
 
 难就难在,皇帝提出来的,兜底粮价,防备谷贱伤农。
 
 这里面,可有很多门道。
 
 粮食一斤,哪怕是差一文钱,那都是天差地别。
 
 再精准一点,以一石粮,一百斤来定价,差价里面也能做文章。
 
 大渊朝除直隶外,有三十六路,每一路定一个价格?还是说,每个府定一个价格,亦或者要精准到县城?
 
 “外派的人准备好了吗?”
 
 “三十六路御史,外加从京中抽调的两百五十四名官员已经准备好了,专案负责此事。”左相道。
 
 “内侍省出一些镇守太监,此外,让煤炭总会也出一些人,负责煤矿之内的粮仓修建;让五军都督府出人,护送这些人出去。这件事情,左相你劳累些,负个总责!”
 
 左右丞相对视一眼,没反对。
 
 “臣遵旨!”
 
 他们虽然讨厌那些没卵子的家伙,但是,这种大事情,没有镇守太监,谁都不放心。
 
 五军都督府也必须出人,不让武将们掺和进来,到时候又是一大堆烂账。
 
 “陛下,煤炭总会内,大部分都是商贾或是白丁,让他们参与进来,怕是会引起官员们不满。”思虑一会后,右相道。
 
 江南六道,一家煤矿都没有。
 
 但是,他听到煤炭商会四个字就触霉头。
 
 “无妨,煤炭商会只管煤炭矿场的粮仓,其余地方,他们也就是看看。”
 
 三人确定了几件大事后,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来了。
 
 他们三个是来汇报打井的事情的。
 
 打井队已经派出去了,工部出人,户部出钱,吏部则是负责把这件事情,纳入各级官员考核之中。
 
 “专事专办,你们三个各自出一个人,组成专案组,专门负责此事,吏部挑头。”宏丰帝道。
 
 “遵命!”
 
 赵清虎给他提案的专案组,宏丰帝很喜欢。
 
 事情越大,越容易千头万绪。
 
 就成立专案组,一件事情由指定的专门的人负责,方便他这个皇帝掌控情况,了解问题还有进度。
 
 就跟皇家煤炭商会一样,南王就是总负责人。
 
 有事情,他只需要找南王就行。
 
 推动全国储存粮食,挖井抗旱,都是大事情,专事专办。
 
 左右丞相无奈,专事专办的确省事,也方便找责任人。
 
 但是,无形中,这是跟原本的官僚系统冲突的。
 
 君前议政大半日,宏丰帝也没能休息,陆帧来了。
 
 “陛下,大渊日报的事情,准备工作已经做好,这是章程。”
 
 有了这一次谣言满天飞的遭遇,宏丰帝对《大渊日报》十分期待。
 
 这件事情,却不是轻松能办到的。
 
 朝廷也有邸报,是门下省的一个杂务机构,会定期把朝政汇总,发往全国各地,或是军中大将,或是封疆大吏,人手一份。
 
 想要把日报办成日报,排版、印刷,以及成本、人员,都是需要斟酌的。
 
 最重要的是花钱,所以这件事情交给了陆帧。
 
 宏丰帝拿过奏章看了看,主要还是人员安排,发行日期,排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