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玄幻魔法 -> 继承道观,开局武媚娘来上香-> 第264章 郭……郭荣来了?!【求月票】

第264章 郭……郭荣来了?!【求月票】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感觉我们很久没聚这么齐了,好开心!”

    公孙大娘穿着崭新的迷彩服,双手捧着周易从山下买来的豆包,美滋滋的吃着,还很大方的分给李清照一个油炸糕。

    大才女正在啃鸡蛋灌饼,接过油炸糕,笑眯眯的问起了上次的进宅宴:

    “听说,你们光酒水就四五种?”

    公孙大娘重重的点了点头:

    “对喔,我还帮你带了一罐蜜桃味米酒呢,就在冰箱里,照儿姐姐,你就说怎么感谢我吧!”

    大才女本要兴师问罪,听闻这话,立马话锋一转:

    “我给你写一首诗,配合你舞剑。”

    “成交!”

    霍去病已经来了两天,他帮周易做完了上梁前的准备工作,还忙里偷闲学会了骑摩托车……不到一小时,他就可以熟练的操控摩托车并娴熟的切换档位了,还顺着山路往镇上跑了两个来回。

    天赋这一块儿,已经不能用满来形容了,简直就是往外漾。

    好在混元宫是个天才扎堆儿的地方,霍去病虽然很突出,但并非一枝独秀……他学会骑摩托车的时候,李清照在周易的指点下,画出了生平第一张化石符。

    嗯,周某人嫌大徒弟一人画符太慢,想看看大才女在画符方面的天赋,便教了她化石符,居然一遍就成,整个过程比德芙都丝滑。

    辛弃疾坐在餐厅,抓着半张油饼卷肉,一边吃一边跟赵煦说着一路上的见闻。

    赵煦鼓励道:

    “进入沂蒙山区后,我给你带一批武器,至少要有自保的能力。”

    今天赵煦带了几十套神臂弓,一百套步人甲,两百多把斩马刀,五百把制式手刀。

    以前带来的铠甲武器都送到了武帝世界,这次霍去病发扬风格,只要了几套样品,剩下的全送给了陈汤。

    相对来说,即将出萧关扫荡的陈汤,更需要这些武器装备。

    李白一到这边,就递给霍去病一迭净水符,接着向周易汇报了开元世界的一些新变化,随后才洗手吃饭。

    得益于小家伙画的净水符,定襄北大营没发生一起食物相关的群体性事件,诗仙也因此分润了一些功德。

    现在整个混元宫,除了武媚娘和赵煦之外,所有人的功德都超过了一斤。

    至于陈汤周易和霍去病,更是超过了四斤大关,李清照和西施刚刚突破三斤,上梁绝对万无一失。

    武媚娘听说西施遇到了子贡,问了一下细节,又看了看子贡的照片,打算将论语转化为金文,再打印出来让西施带走,让子贡见识一下,扭曲的儒家典籍有多离谱。

    子贡是孔子的四大高徒之一,同时也是儒商的代表人物,孔子过世后,是他身体力行的推行儒家思想,这才让孔子的学说没有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周易说道:

    “走的时候给子贡捎一块电子表吧,现在的电子表换一次电池至少能用两年,子贡应该用得上。”

    早餐过后,大家戴上劳保手套,来到财神殿,先给财神像蒙上塑料布,随后开始上梁。

    要用到的横梁已经运到了大殿内,昨天周易和霍去病还想办法竖起了几根立柱,降低了今天的难度。

    财神殿是古建筑中常见的七架梁结构,横梁上面有短柱,短柱上面还有一道横梁,这样一共三层,架起七根檩条,因而得名七架梁。

    横梁的脚手架早就搭好,周易和霍去病站在两头,陈汤在中间,其他人各司其职,有的拽绳,有的打下手,一起用力,将横梁抬起来,稳稳放在了脚手架上。

    这一步出奇的顺利,让周易有种“我明明天生神力却过分谨慎”的错觉。

    能当横梁的木头,个头和长度都不一般,结果仅凭几个人就能轻松抬了起来,不得不说,功德真是好东西。

    有机会,一定要多多收集,不能懈怠!

    陈汤活动一下胳膊腿,惊喜的说道:

    “感觉我浑身有千斤的力气,恨不得现在就去跟挖掘机拔个河。”

    周易:“……”

    混元宫的建材是法器,会根据功德的多少自动变换重量,人家挖掘机可不是法器,不会因为你身上有功德就降低马力的。

    想到这里,他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是用各种钢铁类的法器,攒一台机械设备,那启动后产生的是机械能,还是玄学威能呢?

    以后可以适当研究一下,看能不能在玄学领域搞一场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革命。

    大家再接再厉,爬到脚手架上之后,轻松将横梁托举到了第二阶脚手架上,照这个进度,今天一上午,就能把所有横梁和檩条全都托上去。

    很快,第一根横梁就安装妥当,正好架在立柱上。

    将预留的卯榫结构对齐后,木梁就稳稳的架在了立柱上,柱子不晃了,木梁也安稳了。

    现代安装七架梁,基本上是一个整体吊上去,但过去不一样,需要一层层安装,每一层还有不同的讲究和说处,就连现场念诵的上梁经都不太一样。

    周易将第一道梁架好后,开始挪动脚手架,架第二道梁。

    四个美女干得热火朝天,赵煦辛弃疾霍去病陈汤几人也劲头十足,不到十点,三道梁全部架设妥当,该上七架梁的第二层了。

    这一层要架设横梁上的短粗立柱,学名叫童柱,其实就是小柱子的意思,但房顶是非常讲究的地方,禁用“小”、“弱”、“病”之类的称呼。

    小柱子改称童柱,既有成长之意,同时也蕴含家中未来出高材的含义……总之,修一次房子不容易,怎么吉祥怎么来。

    李清照坐在脚手架上,认真数了数童柱的数量,笑着问道:

    “仙长,咱们混元宫的大殿都是七架梁吗?”

    周易摇了摇头:

    “混元宫的主殿,比如三清殿、三皇殿、昊天殿、娲皇殿、大雄宝殿,用的都是九架梁;财神殿、文宣王殿、武成王殿、长生殿、中天殿等等,都是七架梁;至于边边角角那些小殿,则是五架梁。”

    各种殿堂承载的功能不一样,供奉的神仙也不相同,以至于殿的大小也有区别。

    安装好第二层的童柱,架上横梁,最后在第三层正中间架设一童柱,就可以安装檩条了。

    七架梁一般为双层柱结构,最外层的柱子是为了分担屋顶重压带来的应力,最外层的檩条,就在外层柱子的上方。

    古代的屋檐之所以坡度比较大,就是为了将压力延展到外侧柱子,避免内层柱因压力过大而垮塌。

    赵煦说道:

    “这种房屋应该是抬梁式,屋中相对来说比较亮堂,但对材质的要求和建筑师傅的要求比较高。”

    周易发现这位皇帝涉猎真够广的:

    “你说的没错,这的确是抬梁式,还有一种是穿斗式,那种特点很明显,屋子里密密麻麻全是柱子的房间,就是穿斗。”

    大家歇了一会儿,开始安装檩条。

    那几座九架梁的正殿,除了檩条之外,还安装有枋木,上面雕刻着各种造型,既美观,同时还起到连接梁、柱的作用。

    不过七架梁和五架梁的殿,就没有枋了,直接用檩条相连,然后再往上钉木椽、铺隔热板,最后是各种仿古造型的瓦片。

    檩条比横梁细,更容易抬,七根檩条全部摆好后,周易见还有些时间,便决定将木椽运到上面,多少钉一些,下午就能轻松很多。

    陈汤在最下面搬运,公孙大娘一根根往上递,西施在中间传递,武媚娘和李清照在房顶上转接,霍去病、辛弃疾和赵煦三人拿着锤子钉钉,把木椽交错着搭在檩条上,两头钉好后,房顶的木头就牢牢连在一起了。

    正忙活着,下方突然出现了陈汤大呼小叫的打斗声:

    “什么人?敢偷袭本将军,看招!”

    这家伙正在搬运,突然发现财神殿中跳出一个金盔金甲的男子,刚打照面,对方就抽出腰间的佩剑出招,陈汤虽措手不及但也毫不示弱,双手抡起木椽,就往陌生人的脑袋上招呼。

    长剑直刺能力强,但木椽却天克这玩意儿,只要做好防御,长剑根本无用武之力,反而容易被木椽折了剑身。

    听到打斗声,霍去病抓着羊角锤就从房顶上跃了下来,辛弃疾更稳妥,顺着柱子滑下来,顺便将旁边的洋镐抓在了手中。

    三人瞬间将金甲男子包围起来,公孙大娘在圈外高喊一声:

    “呔,你是谁?胆敢在神仙殿堂为非作歹,以为华夏的神仙都是怂包吗?”

    周易:“……”

    劝架就劝架,上来就拱火神仙是几个意思?

    金甲男子环顾一周,大声说道:

    “吾乃大周皇帝是也,汝等是何人?”

    听到大周皇帝四个字,在场所有人都看向了武媚娘……混元宫已经有个大周女皇了,怎么又冒出一个大周皇帝?

    混元宫的含周量是不是有些高了?

    武媚娘倒是很淡定,观察一下金甲男子的铠甲样式,站在脚手架上俯身问道:

    “你可是郭威之子郭荣?”

    金甲男子虽然被围,但气势却丝毫不减:

    “然也,敢问这里是何处……我明明在河北收复辽国疆土,为何到了这里?”

    听到收复辽国疆土几个字,周易诧异的问道:

    “你那边现在是显德六年吗?”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